公元653年,残阳如血,血腥气息弥漫在整个朝堂,新皇登基,朝野动荡,一场轰轰烈烈的皇室谋反案悄无声息地落下了帷幕。
在这次血洗房家的灭门惨案中,唐代最具争议性的高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房遗爱一并遭到诛杀,除房遗直外,房玄龄家族被清洗殆尽。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一生被唐太宗无限宠爱的庶出公主眼前,不知是否会浮现出那年那月,会昌寺外的桃花?
一、自幼骄傲任性,她出生便深得盛宠
历史回溯到几十年前,此时的高阳还是一位天真烂漫的小公主。
据史料记载,高阳公主并非长孙皇后所出,也非其他四妃之女,据此推断,唐太宗的第十七女高阳,其生母出身地位应该并不高。
然而这并不能影响唐太宗对她的宠爱,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高阳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性格相仿,兴趣相投。从小高阳便痴迷骑射,她最喜欢的活动便是驰骋在猎场,猎杀一只又一只猎物。唐太宗也从不掩饰对高阳的盛宠,不论是出席大型场合还是外出打猎,都将高阳带在身边。
《旧唐书》有云:“主有宠于太宗。”这里的“主”说的便是高阳公主,唐太宗对她的偏爱由此可见一斑。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公主,拥有当朝统治者的无上宠爱,高阳在皇城里活得恣意潇洒,为所欲为,这也让她养成了典型的“公主病”——说好听点便是刁蛮任性又单纯,“很傻很天真”,说得不好听,那就是蛮横跋扈,嚣张又任性。
二、难逃指婚命运,被迫嫁给一介武夫
这位庶出的公主像一朵热烈骄傲的牡丹花,无忧无虑而又骄纵恣意,从一个小姑娘渐渐长成了大姑娘,转眼之间,高阳便到了适婚年龄。
尽管高阳得到了唐太宗无尽的宠爱,但是在古代,再宠爱的公主也不过是一个礼物:或用以讨好外族,或用以安抚臣心。她们虽贵为金枝玉叶,锦衣玉食,却也不得不承担起身为皇家子嗣的义务,献出自己毕生的幸福,牺牲自己的婚姻来换取家国的安宁平和。
尽管如此,和那些以“和亲”之名被嫁到苦寒之地的公主相比,高阳也已经是相当幸运的。因着唐太宗的宠爱,她不用去和亲,唐太宗唯恐自己的爱女受苦,在一众适龄青年之中挑选了家室、出身皆为上上之选的房遗爱作为高阳的夫婿。
说起房遗爱大概鲜有人知,但是他的父亲房玄龄可是拥有鼎鼎大名——房谋杜断中的“房”,说的便是这位唐太宗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房玄龄。
天子爱女和重臣之子的结合,任谁不说一声门当户。遗憾的是,高阳公主对父亲给自己精挑细选的丈夫并不满意。
因为,尽管拥有如此厉害的父亲,房遗爱本身却并不出类拔萃,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仅有寥寥七字:“诞率无学,有武力”,一介武夫,毫无情调,不懂诗词歌赋,只知道舞刀弄枪。
正值豆蔻年华的高阳曾无数次幻想过自己的婚后生活:和丈夫一起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她的另一半一定是一位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翩翩公子,温润如玉,羽扇纶巾。
可是再看看一脸草莽相的房遗爱,她的美梦被彻底打破了,父亲毁了她一生的幸福和对婚姻所有美好的向往。婚后的高阳愈发骄横,动辄便对房遗爱破口大骂,甚至直接动手,房遗爱自知高阳对自己诸多不满,加之她地位尊崇,只好忍气吞声。
寂寥的日子和不幸福的婚姻像一座围城,将高阳和房遗爱都困在了里面。
三、草庐一见钟情,私通和尚恩爱八年
晴朗的天气总是会催生许多浪漫的偶遇,也许是天降良缘,也许是孽缘丛生,只是故事还没有发展到最后,谁也不知道一段相遇会带来怎样的际遇。
为了哄高阳开心,房遗爱便时常陪妻子策马奔腾,去郊外游玩。
这天和平常并没有什么两样,高阳在前面策马驰骋,房遗爱跟在后面满头大汗,及至中午,高阳感觉有些疲惫,想要休息片刻,房遗爱便提议道:“前面有座草庐,是一个和尚在寺外的居所,可以去那里休息一下。”
当他们靠近草庐时,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少年僧人出来相迎--白衣胜雪,才冠三梁--只一眼,高阳心里的小鹿便轻轻地挠搔着她的心绪,情网瞬间便将她牢牢网住,她心甘情愿沉溺其中,再也不想挣扎。
两人天雷勾动地火的初遇,被史书寥寥几笔带过,却被后人幻想出千百种旖旎的诗篇:“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
这位少年僧人便是大唐高僧唐玄奘的徒弟,《大唐西域记》的执笔人辩机,他才华横溢,儒雅俊朗,15岁便剃度出家,浸润了佛法的温润气度,未曾沾染凡尘俗气,自是气度不凡。
虽然唐三藏在女儿国亦能坐怀不乱,但他的得意徒弟辩机显然并不能像他的师傅一样守住佛心,他初涉红尘便被聪明貌美而又大胆热烈的高阳公主死死拿捏住。
郎才女貌的一对璧人在这张禁忌之爱的情网中越陷越深,不可自拔,什么清规戒律,什么妇道人伦,就用一把情爱的大火,通通都将它烧的干净吧!
桃花灼灼,灿烂盛大,已为人妇的高阳,修大乘佛法的辩机,在无数个日夜缠绵悱恻,高阳公主的丈夫房遗爱知道两人的私情,他不仅默许了这件事情的发生,甚至为他们在门外放哨。
这种荒唐而又大胆的事情,也许正是盛唐独有的魅力吧。而高阳也感念房遗爱的包庇,她亲自找来貌美的小妾送给房遗爱。
这对“表面夫妻”各玩各的,互不干涉,在外人看来,他们恩爱非常,举案齐眉,又有谁能窥见恩爱的表象下那暗潮涌动的私情呢?
整整八年,当朝公主和佛门高徒的不伦之恋,在一次毫不起眼的盗窃事件中被大白于天下,这桩有损皇家声誉的风月丑闻,彻底断送了辩机的性命,和高阳仅存的点滴幸福。
四、临行玉枕留念,盗窃案牵出大丑闻
公元645年,辩机被选去翻译唐玄奘从西方取回来的经文。
在当时,被选中去弘福寺译经,对一位僧人来说是一项无上的荣誉和肯定。尽管高阳心中有万般不舍,但是为了心上人的前途,她也只得依依不舍地与辩机暂时分离。
殊不知,这竟然是他们的永别。
临行之时,高阳将一只“金宝神枕”交到辩机手中,作为二人的留念之物。古人有将枕头作为定情信物的习俗,而这只枕头与一般枕头相比也更为金贵,枕头上镶金串玉,一眼看去便知其价值不菲。
正是这只金贵的枕头,断送了辩机年轻的性命。
公元649年的一个冬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长安城的捕快抓住了一名小偷,从小偷身上搜出来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赃物--一只镶金串玉,一眼便知来自皇家的枕头!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连夜审问之下,小偷招供,这只枕头是从高僧辩机的禅室里盗取。
一时之间,满座震惊,一件简单的盗窃事件牵扯出的却是难以启齿的皇家密辛。不容迟疑,这件事情被层层上报到唐太宗的案台之上。
唐太宗大发雷霆,堂堂一国公主,宰相的儿媳妇,居然和一个和尚私通。自己的一世英名全被自己这荒唐又的女儿毁掉了,震怒之下,将辩机抓斩首,后又改判辩机腰斩极刑,连带伺候高阳的数十名侍女一并斩杀。
那一天,一定是高高在上的高阳公主最为狼狈和悲惨的一天。
她素面朝天,长跪于唐太宗的书房前,苦苦哀求父亲可以饶恕辩机,哪怕是远远地流放都可以,只要留他一条性命。她的哀求没有换来唐太宗一丝一毫的动摇,这个昔日里最宠爱她的父亲,此时展现了一个帝王的杀伐果断和狠辣果决。
佛陀静默不语,但看世人贪心痴妄,这世间万丈红尘终究在铡刀之下覆灭,会昌寺外的桃花终于谢了。
五、余生心如死灰,意欲谋反败露被杀
辩机死后,高阳愈发阴晴不定,将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了对权力的追逐之中,她已经将自己对爱情的所有幻想都埋葬在了那间草庐之中。
“主怨望,帝崩,哭不哀。”半年之后,唐太宗驾鹤西去,高阳未落一滴泪。
李世民死后,彻底没有了约束的高阳公主更加放肆,与和尚智勖、惠弘私通,也同道士李晃勾搭成奸,房遗爱面对妻子愈演愈烈的出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专心投身于他的政治事业,这也为其后的惨剧埋下了伏笔。
随后,她又不满于房玄龄的长子房遗直继承爵位,想抢来爵位自己做梁国公,便诬告大伯调戏她,唐高宗李治得知后大为震惊,委派开国重臣长孙无忌亲自审理这桩性骚扰案。
高阳万万没想到,这一通诬告将自己和整个房家都葬送了。
长孙无忌出马,不仅查出高阳诬告房遗直,还顺藤摸瓜查出,房遗爱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案。高阳公主不喜欢自己的哥哥李治,便唆使对自己言听计从的房遗爱,联络了薛万彻、柴令武等人,意欲谋反,废掉高宗,拥立荆王李元景为新帝。
高阳公主夫妇案发,牵涉甚广,除房遗直因为继承了父亲爵位而保住了性命,被废为庶人,其余人等一概被诛杀,曾经权倾朝野的房家一夜之间惨遭灭门,令人唏嘘。
而高阳公主也结束了她荒唐而多情的一生,在史书中留下了荒淫的史料,成为大唐最具争议性的公主。
历史就是你看到的是什么,它就是什么。辩机和高阳的故事究竟如何史料已不可考,后人的解读也有诸多偏差,只是这一段风月私情,最终成了高阳策划谋反,性情大变,冷漠无情的导火索,直接导致了房家的灭门和夫妻二人的惨死,多少令人扼腕叹息。
如果辩机不是和尚,如果高阳不是公主,如果他们不是一个身处佛门,一个高居庙堂……可这人世间,哪有那么多的如果,更何况,爱情本就是堪称奇迹的事情,遇到便是遇到了,犹如那飞蛾扑火般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