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年,52岁的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临终前,其儿女都来看望,唯独不见爱女高阳公主。听闻父亲去世,高阳冷冷一笑,毫无悲痛之意。
虽然已经有了十几个孩子,但李世民特别宠爱自己的十七女—高阳,并将她宠成了真正的金枝玉叶。
随着女儿越来越大,老父亲就开始操心她的终身大事。李世民在他的一大班老臣中,各种筛选,最后选中了房玄龄的二子—房遗爱。
高官二代, 皇帝之女,各方面都门当户对。 本以为这是一桩天赐良缘,却不想是孽缘的开始,也导致父女离心,硬生生断了父女亲情。
高阳,从小就呆在李世民身边,各种耳濡目染下,才华自然不差。
有了李世民这个好父亲做榜样,自然对未来的夫婿期待很高,喜欢文质彬彬、英俊潇洒这类。
结果不想,房遗爱虽然出生在书香门第,但是个放荡粗野的人,空有一身蛮力。
新婚之夜, 高阳见老公这样,大失所望, 不给什么好脸色。这也为夫妻后来同床异梦、各玩各的做了铺垫。
老公不合意,高阳就寄情山水, 后来遇到一生挚爱—辩机和尚。
为了能和爱人辩机长相厮守, 高阳给房遗爱送了2个美貌婢女,同时也在太宗面前夸奖房遗爱,给他谋官职。
房遗爱虽然被戴了绿帽子,但敢怒不敢言。 一开始还生气,后面看高阳的各种示好,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开始塑料夫妻的生活。
而李世民呢, 以为女儿女婿过的很幸福,还为此得意,自己眼光好。 为了让女儿在婆家更有面子, 也不断给女婿封号,让他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
在一众驸马中, 房遗爱恩宠最多,大出风头。
这也给了高阳一定的满足感,表面上的老公有权,暗地里的爱人有情。
被宠爱的人总是有肆无恐。权力亦会滋生无尽的贪婪、欲望。
648年,房玄龄去世。 这个兄友弟恭的家族开始发生裂痕。
房玄龄长子,遗直继承了“梁国公”的爵位和偌大门庭。高阳一向看不惯这个大伯,便要驸马遗爱跟哥哥分家。
但一直不愿,不想父亲去世没多久,这个大家族就在自己手里分崩离析。
一直以为自己拒绝得这么干脆, 高阳一家就会放弃了。 没想到高阳直接跑到宫中,跟太宗告状,说遗直对皇帝扣除怨言,心怀不轨。
心肝宝贝来告状,太宗肯定重视这个事情,但他也不是一个没有原则和底线的父亲。
他派人去调查这个事情,不想,这纯粹是自己女儿的胡编乱造。平时再怎么宠爱都没关系,但涉及诬陷国家朝臣,太宗则不能溺爱。
对此,他狠狠地责骂了高阳一顿,希望高阳能收敛点脾气。
太宗不理解,以前那个乖乖的小棉袄,现在咋变得如此骄纵!
而大伯房遗直被高阳诬告了几次,则心生恐惧。不要说保护这个大家族,恐怕连自己都保护不了。
于是,遗直上书要求将爵位让给房遗爱。太宗一看,当然不允许,好生安抚了遗直一番。
这一旦落实,就对李家王室产生不良的影响。
一是坏了以往的宗法制度, 二是落实了公主骄纵、皇家权力压人的恶名。
太宗以为自己的严厉,能让高阳悔改,却不知这反倒让高阳生了嫌隙,以为父亲变了,变得只在乎皇权,而不在乎自己。
感情的裂痕需要时间弥补,但父女关系还没迎来和解,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个小偷,从寺庙偷了一些财物,还没来得及挥霍,就被官府抓了。
官府本以为这是一个小案子,不想财物中涉及了皇家用品。调查的人,赶紧加大力度,这一来二去,就牵扯了高阳和辩机的私情。
一时间,满城风雨,整个长安城都在传播公主和少年高僧的绯闻。
浑然不知情的太宗,得知消息后,大发雷霆。 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女儿,只是个脾气有些大的小女孩,不想却做出这等不顾皇家和房家颜面的事情。
他要狠狠地惩罚那个和女儿在一起的人,即使他再年少有为。
自己的女儿,就算犯了多大的错误,始终都不忍下重手惩罚。
可是,他气呀,不知道是气自己没有教养好孩子,还是气女儿不争气,抑或是气那个明知女儿已为人妇但还和她在一起的和尚犯戒!
不多久,辩机被判腰斩的消息传遍长安。高阳知道后,直奔宫廷,向太宗求情。
只是,这一次,太宗不再是那个慈父了,他是父亲,但更是一个皇帝。
面对女儿的苦苦哀求,太宗无动于衷,就那么冷漠地看着高阳不断磕头认错,哭泣哀求。
看似一脸平静的太宗,内心心痛万分,他不懂,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这个自己捧在手心的女儿,做出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随着辩机死去,太宗和高阳的父女情谊基本也断了。高阳曾说,“辩机是我的骄傲,房遗爱是我的耻辱”。
父女关系,直到太宗去世,也没和解,也有了历史的说,高阳闻父去世,不曾落泪。
随着爱人和父亲去世,高阳则越发放飞自我,先后和其他和尚、道人传出绯闻,最后陷入房遗爱谋反的案件中,被唐高宗赐死。
父母之爱,则为之计深远!
作为父亲的唐太宗,尽自己所能,给孩子好的生活,找好的老公。但依旧没有让女儿过上幸福圆满的生活,反而让孩子越发骄纵,甚至父女生怨。
如何把握教养的分寸,这真是一个古今难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