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名相中,有“房谋杜断”之说。要论治国理政才能,房玄龄杜如晦的可能还在以直言敢谏著称的魏征之上。而李世民对房玄龄杜如晦的信任,也是毫无保留的,特别是对房玄龄,那可是青眼有加:不但把自己的女儿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而且还张罗着给房玄龄换老婆。不过在很厉害的房夫人面前,李世民和房玄龄两个大男人都被败下阵来,连李世民也擦着冷汗说:房玄龄家这个母老虎,我看着都打怵,更别说可怜的房玄龄了。
在历朝历代中,文官封侯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房玄龄受封公爵——梁国公,还进了凌烟阁,位置在尉迟恭程咬金李勣秦叔宝等开国名将之前。唐代诗人李贺写诗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句话在房玄龄身上不合适:谁说书生就不能被封为万户侯?书生房玄龄比封侯还高级——国公仅次于郡王。
李世民很会用人,房玄龄也很会做事。《隋唐嘉话》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房玄龄送一个人去征高句丽前线 ,李世民事先让长刀武士做好准备,问了一句话之后就命令长刀武士把那人腰斩,而且写信把房玄龄臭骂了一顿。
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也就是去打高句丽,吸取了隋炀帝杨广的教训,本着“要么不做做就做绝,要么不打打就打死”的原则,几乎带走了朝中全部能征惯战之将,连身体已经不好的的李靖和尉迟恭都带走了,只留下梁国公房玄龄领着不太成熟又比较懦弱的太子李治看守大本营,可以说是“政事咸决于房”。李世民临走的时候告诉房玄龄:“朝中大事小情你都可以全权决断,不用事事请示,你只要供应好粮草,让我专心灭了那帮高丽崽子!”
可是李世民还在前线呢,房玄龄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有个人跑到朝廷上举报说有人要造反。房玄龄当然要亲自过问:“是谁要密谋造反?”那个人也挺胆大:“密谋要造反的就是你梁国公房玄龄!”房玄龄一看自己这个主审法官变成了被告,也是哭笑不得但又不敢自作主张,就让他人通过驿站去前线见皇帝——走驿站是由官府提供食宿的。于是这个人好吃好喝一路走来,在相州迎头遇到了李世民。
李世民一听房玄龄送来一个有机密事情汇报的人,勃然大怒,下令手下拎着长刀站在自己身后做好准备。然后召见那个告密者:“是谁要造反?”那人回答:“房玄龄。”李世民牙缝里迸出两个字:“果然!”马上命令身边的长刀武士:“腰斩!”
这时候我们就不能不佩服唐太宗李世民果然英明神武知人善任了,他甚至已经预料到了来人就是控告房玄龄谋反的:“这件事要大得通天,而且是房玄龄不能处理不敢处理也不好意思处理的,房玄龄为了表示自己心底无私,这才会把这个烫手山芋送到我手里!”征辽东没有取得全胜的李世民正憋了一肚子火气,那个告密者就来触霉头了。
腰斩了告密者之后,李世民余怒未消,马上写了一封信并盖上自己的玉玺,狠狠地训斥了房玄龄一顿:你这是推卸责任不肯实心任事,往后再有这样的事情,你自己处理,别老是来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