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恩怨政变,一直都是中国古代王朝的一场政治大戏。在这场政治大戏中,胜者为王败者被诛,有人悲有人喜。
其中在李唐王朝出了一个武则天,她以女子之身登上帝位,一己之力颠覆人们认知。太平公主在政治上扶持李隆基起家,一直到李隆基成为独掌一方的皇帝。
但是为何李隆基上位以后,迅速剪除了太平公主羽翼,并且逼迫他的亲姑姑太平公主自杀呢?
其实皆因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在政治理念上时有摩擦,这种分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并且最终演变为了皇室争斗。李隆基最终结束了这场延续百年的女人争权局面,稳固自己地位。
一、关于废除斜封官、整顿吏治的问题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产生的第一个分歧,就是在关于斜封官问题上。斜封官是中国古代官制制度上一种极为特殊的现象,它是唐朝非正式任命的官员,基本都是不经过科举全靠砸钱进入朝廷的人。
1.受益良多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斜封官高峰时期在唐中宗时期。唐中宗时期,韦皇后安乐公主以及一些高官夫人们擅自贩卖官职。只要向她们缴纳30万钱即可以得到一个皇帝亲自颁发的官职,民间戏称斜封官。
这一官职最早应该产生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当时武则天以女子之身登基被朝中的老臣制裁,空有一身才华而不得使用。为了培植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她便擅自越过正常程序自行封官。
武则天自然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她当然知道这种制度并不是好的,在自己羽翼既成以后,便不再私封官吏。但是唐中宗显然没有武则天这般的魄力,他出于私心经常悄悄封官又没能力制止。
据记载当时唐中宗时期,也就只有吏部员外郎一条硬汉子。前前后后阻止1400多名斜封官的任命,可想而知他没有阻止的数量有多么庞大。因为官员巨增,他们的办公室都坐不下人。
在唐睿宗上位以后,姚元之等人请求废除斜封官,睿宗同意了。没想到遭到了太平公主的反对,太平公主认为斜封官是先帝任命,全部废除会带来很大民愤,然而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太平公主之所以反对这个政治改革,主要原因是她是这次斜封官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她与安乐公主韦皇后一样私自贩卖官职赚的盆满钵满,一下子失去经济来源大头怎么可能不反对呢?
2.整改必要性
太平公主反对是出自她自己的利益,那么李隆基持认同意见则是为了李唐江山所着想。首先斜封官这个不被认同的官职出现,破坏了正常的任官制度,对于那些正式考官职的人来说极为不公平。
太平公主暴政且十分奢靡,她的开支大头都来自于卖官,挥霍无度的代价就是纵容手底下人敛财。李隆基可不在乎自己亲姑姑那点子小心思,他完完全全从为人民考虑,想要废除这个制度。
毕竟当时通过金钱买到的官职之人太多了,这些人导致了冗官情况滋生。斜封官大都人品素养不行,他们根本不在意国家治理如何,只在乎自己眼前利益。他们一昧讨好太平公主,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
李隆基身为太子之时就对这个斜封官厌恶至极,他清楚地知道若是放任这个扰乱官职制度的东西发展下去,将会败坏朝廷风气。身为下一任的皇帝,他有责任去制止这个事情。
但是李隆基为国家好的废除斜封官制度,居然被太平公主以个人利益出发强制反对,而睿宗懦弱居然当场答应这个建议。至此太子李隆基所策划的改革,被太平公主搅黄。
二、关于禁建寺观、抑制佛道势力的问题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政治不合并不是单单只有斜封官一事,他们在对待佛教盛行上各有不同的意见。李隆基反对佛教肆意生长,太平公主却支持佛教在李唐江山继续繁殖蔓延。
1.捧佛抑佛
时间来到武则天时代,武则天因为大肆屠杀李唐宗室给自己留下了污点。从武则天晚年来说,她或许因为自己大肆屠杀而心感害怕,急需从佛教里给自己寻找心理安慰,故而武则天大肆修建佛寺。
另一方面当时李渊篡隋以后,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祖先,选择了道教的创立者李耳,也就是老子。武则天大肆捧佛,就是为了从精神层面上来打压李家宗室。
也因此武则天给后世留下了巨大的政治问题,那就是因为佛教大量征用兼并了许多土地和劳动力,这种性质的土地是唐朝廷不能使用的。久而久之佛教的地盘越来越大,对唐朝经济生产造成的影响。
在唐睿宗时期,身为太子的李隆基就看到了佛教盛行的弊端,他请求唐睿宗禁止修建寺庙,抑制佛教势力。这短暂地获得了唐睿宗的同意,为什么是短暂的同意呢?因为这项政治改革最终没有落实。
这与太平公主的反对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太平公主在这场变革中又扮演着怎样一个角色呢?按理来说她一个公主与佛家应该是八竿子打不到的关系,太平公主也不是是一个信仰佛教的人。
2.反对抑制
太平公主之所以会反对李隆基所提倡的抑制佛教的政治改革,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太平公主从佛教盛行这个风气下捞到了不少好处。当时佛教势力下一些地主赚得盆满钵满,太平公主也结交了这些地主权贵。
李隆基这样直接打击佛教势力,很大的程度上就涉及到了太平公主个人的利益。太平公主为了能够继续赚取这一份好处,既然会选择成为他们的保护者。
唐睿宗懦弱之举也并不是一次两次了,他为了满足太平公主的利益需求,便不再顾那些大臣们谆谆善诱地劝说,坚持一意孤行继续宣扬佛教,李隆基的改革也就再次被太平公主叫停。
三、关于限制宗室诸王公主的权势、巩固皇太子法定地位的问题
真正让李隆基彻底与太平公主反目的政治改革,便是这场限制宗室权力,巩固皇太子地位的改革里。在这场改革中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也最终导致他们的合作关系分崩离析。
太平公主十分有野心,她本就是武则天与唐太宗的小女儿,从小跟随武则天也算是耳濡目染她母亲的思想理念。不过很可惜的是太平公主并没有学到武则天的果敢与冷静,反倒是继承了武则天的野心。
其实上述的改革举动,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宗时期所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就比如中宗时期的皇太子李重俊。他就是一直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打压,虽然身为皇太子地位却不牢固,最终因为政变失败而被杀。
这也让李隆基意识到,若是他再不做出一些举动,他的太子之位也并不牢固,他的亲姑姑一直有谋反之举。虽然表面上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并未产生明面上的纠纷,实则内里暗流涌动。
这改革一提出,直接就把二人的纠纷摆到了明面上。这场改革看似是在帮助李隆基抬高自己的皇太子位置,实则就是借机打压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也在借机告诫太平公主不要轻举妄动。
不过太平公主凭借自己的手段强制叫停了这次改革,李隆基也与太平公主撕破了自己虚假的脸面。自此以后,太平公主开始不择余力地打压李隆基及其党派所提出的各项改革。
李隆基的这次改革让太平公主深刻意识到了,她的侄子存在是一种威胁。于是太平公主开始不择余地地提出废太子举动,唐睿宗虽然懦弱,却一直没有同意太平公主的提案。
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恩怨日趋严重,并且最终导致了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政变争斗。并且最终引发了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赢得最后胜利的这一政治事件,李隆基最终把大权握在自己手中。
总结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合作,最终以太平公主主张废掉太子李隆基而宣告破裂。究其原因,太平公主认为李隆基过于聪慧,甚至很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政治生涯,为此太平公主开始不择余力地打压李隆基。
他们二人一开始是站在同样的阵营之中,毕竟当时安乐公主及其母后势力过于强大,严重影响了唐朝政治走向,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太平公主与李隆基联手,并且最终将李隆基送上太子之位。
李隆基的改革之所以到处受挫,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改革大部分都涉及到了太平公主的利益,这让李隆基不得不面对事实。倘若一日不除太平公主,他的政治理念就一日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