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居易写西湖天下无双,二百多年后苏轼挑战一首,直接碾压白居易

白居易写西湖天下无双,二百多年后苏轼挑战一首,直接碾压白居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1041 更新时间:2024/2/1 11:24:24

提到写西湖的古诗,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起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前者用七律描绘了一幅早春美景图,后者用七绝刻画了西湖在一天之内晴雨变换的风光。

前一首诗中,白居易是“人在画中游”,带我们漫步湖畔,一同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喜悦。后一首诗中,苏轼举杯独对西湖晚景,提笔留下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从此“遂成为西湖定评”。

两首诗的背后,各有一则故事,一为理想,一为爱情,同样动人。

一、白居易,一路走来一路看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歌意译:从孤山寺出发,一路游览到贾公亭。春天的钱塘湖,湖面清澈而宽广。云朵低垂,仿佛将天空和湖水连到了一起。

在堤岸上行走,前方的树梢头上,有几只黄莺在争鸣。扭头看向另一边,一只春燕正在啄泥衔草,不知要去谁家屋檐下筑巢。

湖畔沙地上的春花含苞待放,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们必将惊艳整个钱塘湖,让游客们眼花缭乱。一旁嫩绿的野草,也才刚刚长到马蹄的高度。属于它们的好日子,才只是开了一个头。

我最爱在湖东的岸边上行走,美丽的湖光山色,让人怎样都看不够。尤其是那绿色的杨柳树阴背后,还有一座长长的白沙堤。

白居易的这首七律,是一篇完整的小游记。在诗的开头,他先从远处的“孤山”和“贾亭”两个较远的景点写起,由西湖的外沿,慢慢地走出来。

写完了山,再写水。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描绘春天湖上的天气,以及水势是如何地盛大和清澈,而是通过“云脚低”来激发读者的联想。

“云脚”为什么会“低”?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我们才可以清晰地看到天上重重叠叠的白云,像棉花一样舒卷。

大地上的湖面必须很宽广,才会让人看到“水天相接”的现象。由于天与湖接连成一条线,所以天上的“云脚”就会“低”到了湖上。

钱塘湖,也就是西湖,是著名的浏览胜地,每一天都有文人前去游赏作诗。所以白居易在这里并没有花太多的笔墨,直接描写湖面上的情况,他主要是想写出早春游湖的喜悦之情。

于是,他继续在湖畔漫步,将所见到的一切自己认为可喜的景物,全部收入诗中。

比如早春树梢上争鸣的黄莺,它们是以嗓音清脆,会唱歌出名的。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你就知道春天来了。再如南归的燕子正在准备筑巢。给人带来一种“家”的温馨感觉。

这样一来,这首诗里既有山、水、云的自然风景之美,又有鸟语。那还缺什么呢?显然,缺的是花香。于是,白居易马上低头去看湖畔的草丛。

花儿在哪里呢?原来现在它们正含苞待放呢!白居易其实没有见到花开,他通过想象,预言这些含苞的花朵在未来的日子里,必将万紫千红地盛放。

让游客们看得如醉如痴,目光迷离。这里写浅草,其实主要是为了和乱花形成对仗。花还没开,草也是浅浅的。写完了山、水、云、鸟语和花香的部分,还嫌不够。

于是白居易又说:你以为钱塘湖的美景就仅仅是这样吗?我平时经常在湖东这一带散步,其实我最爱的是那绿杨树阴后面,长长的白沙堤。

句尾提到的白沙堤,是西湖的一项水利工程。白居易在杭州当官,后来也曾在附近一带修堤蓄水,替百姓干了一桩大好事。

白居易这一首诗,从表面上看写得漫不经心,但是仔细一读,发现它很有层次,并且最后借柳阴为画框,以曲径通幽的方式,写出了远方的“最爱”。

让人产生了好奇,钱塘湖已经这么美了,没有露面的白沙堤该有多美呢?

二、苏轼,湖光潋滟酒一杯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北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歌意译:太阳光的线折射到湖面上,泛起粼粼的金色波光。转眼间,下了一场阵雨,雨后群山就变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了,这美景堪称一奇!

西湖的风景就好比是西施的妆容,因为天生丽质,所以无论是浓妆还是淡抹,永远都是那么适宜。

苏轼的这一首七绝非常经典,因为绝句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不比七律的篇幅,不可能像白居易一路慢慢地写过来。

假如想刻画细致,通常只能写一些比较小的主题,或者是抓住一个经典场景来描写。于是苏轼巧妙地挑选了西湖在同一天中,两种不同天气下的变化来写。

阳光下的西湖面波光粼粼,晴空下视野开阔,尽管苏轼没有写,我们也想象得到,湖畔远处的山峰也给镶了一道金边,这时湖面的水和远方的山都是“实景”。

根据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交代,雨后暮色已近。山峦开始变得朦胧了,变成了“虚景”。与此同时,湖面因为光线折射发生改变,颜色浓重如凝胶,与之前大相径庭,但是却带着一种神秘的美。

于是,苏轼把这个湖比成战国的西施。第一个称西湖的可能不是他,但是极有可能自他作诗以后,“西湖”才被人叫做“西子湖”。而“西湖”在唐朝白居易那个时候,还是叫“钱塘湖”的。

这个湖的美啊,正像一位真正的绝色美人一样。粗服乱头,难掩其国色天香。淡妆浓抹,不改其丽质天成。苏轼的比喻得当,后来成为了后人对西湖景色的“定论”。

和白居易那首诗一样,苏轼的这一首诗也带着一个小典故。相传这首诗是“一语双关”,并不单单是写湖光山色,同时是描写苏轼的爱妾王朝云的绝色。至于是真是假,就见仁见智了。

结语

苏轼这一首诗写西湖的风景,紧扣主题。他先把晴时、雨后的西湖美景,当成两幅绝美的图画,然后再分开描写,再把西湖比作战国西施。

晴时、雨后的西湖风景,自然而然地,通过西施的两种妆容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可以说是相当地成功。

白居易的七律写西湖的美,像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散文。早春的喜悦之情,从纸面上呼之欲出。他在创作《钱塘湖春行》的时候,基本没花什么笔墨描写湖泊本身。

不过,他在另一首七律《春题湖上》中写月夜的西湖被群山环抱着,“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同样美不胜收。

更多文章

  • 白居易最杰出的一首“马屁诗”,挽救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白居易,唐玄宗,杨玉环,长恨歌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杨玉环本来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正妃,被唐玄宗见色起意抢夺而来,眼见得天子贵妃比寿王妃要风光富贵得多,杨玉环当然从了。在这样一个少数民族的血统和文化冲淡了中原传统的时代,对于皇室内的这种丑事,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何况还有唐高宗李治娶自己的小妈武媚娘一事在前开路。但这毕竟是公公

  • 白居易的一首“杀人诗”,有人读完绝食而亡,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白居易,关盼盼,长恨歌,诗作,李白

    白居易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但是在诗仙李白的光环之下,白居易被压得黯淡了不少,可是老实说,白居易的诗作水平是完全不亚于李白的。毕竟是两榜进士出身,白居易的诗作风格可能就没有李白那么豪放,不过无论是《长恨歌》还是《琵琶行》,白居易在叙事诗的领域可谓是独步天下。但是就是白居易这样的人,他也有犯错的时候,他

  • 白居易,为爱苦读十年,功成名就时,挚爱却转身出家为尼

    历史解密编辑:老木匠标签:出家,题诗,情诗,长安,唐朝,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19岁时,向邻家妹妹湘灵许诺:待我高中,回来娶你。湘灵不顾旁人闲言碎语,等到了40岁。再重逢,白居易已官至校书郎,身边却多了位美娇妻。白居易向湘灵许诺做官了就娶她,会式及第再重逢,湘灵却出家当了尼姑。白居易11岁时,随母搬迁至徐州符离,在此认识了比他小7岁的湘灵,开启了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

  • 白居易仅以“酒”与“雪”意境天地切割,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历史解密编辑:神州翰林院标签:丁香,小火,唐朝,白居易,饮一杯,热红酒,艺术家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仅以“酒”与“雪”两个传统意象,将广袤的天地切割为屋里、屋外两个世界。屋外,大雪将至,寒风料峭,夜色朦胧,屋内,烛光照映着火光,酒香掺杂着菜香,两友对坐,围棋赌酒,闲话家常。简单,但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远远大于物质的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而言,这是一种作

  • 同是写庐山的千古名篇,李白苏轼白居易,谁水平更高意境更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狐狸美食标签:茶,李白,苏轼,白居易,陶渊明,题西林壁,民族音乐,千古名句,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江前悬瀑,飞流三千尺,疑是天河降九日。”——李白·《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是我们在学校必须要学习和背诵的东西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两首诗,一首是五言古诗。悬流三百丈,沟壑数十里。像飞来的电,又像白色的彩虹。初,江河汉降,半数散于天。转折点抬头看,是造化之大作。海风吹个不停,

  • 历史上的今天:大诗人白居易诞辰

    历史解密编辑:忆竹邑标签:符离,名篇,唐朝,琵琶行,长恨歌,大诗人,千古名句,白居易诞辰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公元772年2月28日(唐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出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成长于符离(今宿州符离),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也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的大诗人。著有《草》《长恨歌》《琵琶行》《长相思》等名篇。他在符离时与邻家女湘灵的苦恋的故事千古流传。

  • 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历史解密编辑:壹羽成诗标签:书生,悠然,诗人,唐朝,白居易,饮一杯,刘十九,千古名句

    问刘十九白居易 〔唐代〕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闲来无事循着古方酿酒,新酿出的酒面泛着微绿色的泡沫,细小如蚁,且称它做“绿蚁”吧!暮色降临,寒风瑟瑟。坐在烤得通红的小火炉旁,火焰时而激烈,时而缓慢,空气中木柴滋滋作响,与那窗外的呼呼狂风相合,奏着冬日乐章。熊熊的火光照亮了暮色

  • 渭南乡居岁月如何影响白居易的诗歌创作?

    历史解密编辑:中新社华舆标签:元稹,渭南,诗人,唐朝,白居易,唐玄宗,唐宪宗,诗歌创作,千古名句

    山川壮丽的关中平原东部名城渭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故里。曾经两度在渭南的乡居生活,是白居易难以忘怀的人生阶段,也对其诗歌题材的拓展与审美倾向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庆忠县白居易塑像资料图片卜居渭上白居易的家世及迁徙历程,据《旧唐书》之《白居易传》云:“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

  • 白居易酒‖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出自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白居易酒标签:白居易,杨柳,樊素,小蛮腰,樱桃,旧唐书

    大家都知道,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诗集流传至今三千余首,内容贯穿春夏秋冬、二十四气节以及传统节日。白居易在文学上的影响力甚至贯穿中外!很多人都知道白居易喜爱饮酒作诗,“作诗”能力可以说拈手就来,但白居易生平除了饮酒作诗还有人生最大的两个爱好,可以说影响了他的一生!热爱家酿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

  • 白居易:诗酒一生江湖行,只靠一支笔,征服了整个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阔儿看世界标签:白居易,苏轼,元稹,白氏文集,长恨歌

    追星,你能到什么程度?在唐朝有一个人,只靠着一支笔,就征服了整个日本,他就是白居易!日本人曾对白居易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上至天皇下至百姓无不是白居易的小迷弟。下面我们来聊聊日本人为了追星做过那些奇葩的事情吧公元846年9月8日唐代诗人白居易逝世。他是新乐府运动的旗手,与元稹并称“元白”。他用朴实的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