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才子章士钊,也是个著名的风流人物

一代才子章士钊,也是个著名的风流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527 更新时间:2024/1/9 15:15:49

章士钊是个多姿多彩的人物。他学贯中西,是个思想家,但是在感情问题上,常为人诟病。他留恋风月场,结识杜月笙。洪晃也证实,章士钊在重庆就干过和杜月笙换情人这样的荒唐事……

章士钊是个著名的风流人物

章士钊是个多姿多彩的人物。他学贯中西,是个思想家,但不是书呆子。他为人颇知变通,但未必没有原则。他年轻时赶上清末,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和章炳麟、邹容、张继结为异性兄弟,涉险办报宣传革命思想,但民国成立后,他的思想就逐渐趋于温和,不再热衷于引进西方制度。他无党无派,却周旋于政治人物中间,毁誉参半。北洋军阀主政时期他曾担任教育总长,在处理北京女高师学潮时力主压制,被鲁迅痛骂。正因为被鲁迅骂过,章士钊在四九年以后一直是个“反面人物”。

章士钊一生有一妻和两个姨太太,不过他的妻子在发现他有别的女人之后就坚决分手了。思想家梁漱溟评价章士钊时,在称赞其学识之外也说到他的为人:“论人品不可菲薄,但多才多艺亦复多欲。细行不检,赌博、吸鸦片、嫖妓、蓄妾媵……非能束身自好者。”

章士钊年轻时虽然积极参与反清革命,可是对女子解放并不热衷,但这也不妨碍他与女革命者谈恋爱、结婚。他的妻子吴弱男本是名门之后,祖父吴长庆是淮军名将,父亲吴保初是“清末四公子”之一。吴弱男是清末最早赴日留学的那批女性之一。那时的日本是反清革命者的大本营,吴弱男也深受影响,加入了同盟会,还担任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章士钊在风月场中结识了杜月笙

章士钊因在国内参与反清活动遭到通缉,被迫流亡日本。不过他拒绝加入同盟会。通行的八卦说,当时同盟会领导们很器重章士钊,为了吸引他入会不惜使用“美人计”,派了吴弱男和他接触,企图劝他改变初衷。却不料吴弱男反而被章士钊说得动了心,和他一起离开日本到英国留学去了。两人于1907年一起前往英国,1909年在伦敦结婚。章士钊在英国留学期间得吴弱男帮助很大,他的的三个儿子也都是吴弱男生的。

章士钊的生活作风非常随意。从欧洲回国后他虽然官运并不亨通,毕竟是一介名流,有条件养“外室”。吴弱男却不是传统的“大度”贤妻,绝不容忍丈夫的此种行为。实际上她本人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有一定影响力,多年后周恩来在招待会上见到她,还尊她一声“吴先生”。吴弱男发现章士钊在外面还有女人,气愤地与之吵闹,没有结果,终于在1929年分手,自己带三个儿子去了欧洲,直到二战爆发后才又回国。

章士钊与吴弱男后来倒是放弃前嫌,特别是到了晚年,象老朋友一样偶尔走动。吴若男住上海,章士钊住北京,吴若男如果去北京开会,两人总会互访。

章士钊经常出入风月场所,先前在清末参与革命的那些年就流连于上海的青楼,还与沪上名妓李苹香有过一段情缘,替她写过一篇传记。民国成立后章士钊自欧洲返国,地位更非昔日可比。他没有一般文化人的清高劲头,而是广泛结交,与黄金荣、杜月笙这样的“闻人”也能成朋友。章士钊的第二个女人奚翠贞,据说就是黄金荣的干女儿。这位奚夫人是章含之的养母、洪晃的外婆。她的身份究竟是什么,我没查出来。似乎吴弱男与章士钊从来没有正式办理过离婚手续(比如登报声明),那么奚夫人就是姨太太。章士钊先是秘密地娶了奚夫人,几年后才被吴弱男发现。

章士钊果真用殷德珍跟杜月笙换孟小冬吗?

跟杜月笙这些人搅和在一起之后,一时间,竟有了许多关于章士钊和杜月笙换情人的传闻。

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在1931年推出了新的《民法》,对妾的处理比较含糊。一方面法律说男女平等,于是只承认一夫一妻,把纳妾视为通奸。另一方面,为了照顾到以前产生的众多纳妾家庭,所以对纳妾的男人并无任何直接处罚,只把纳妾视为妻子要求离婚的正当理由之一。一直到共和国后,纳妾才被视为重婚。因此在民国时期,有条件的男人照样娶姨太太。只不过姨太太的法律地位模糊,一旦男方翻脸无情她就得不到多少保护。

章士钊后来又娶了一位姨太太殷德珍,是个京戏旦角。据洪晃说,这位殷夫人是章士钊和杜月笙在重庆时期互换女友的结果。章士钊与杜月笙的关系的确很铁,一度就靠杜月笙给的钱过日子(也因此被当年的朋友瞧不起)。有人认为,如果所谓“互换”是真的,那么他换给杜月笙的那位“女友”应该就是梨园名伶孟小冬。但如果仔细考证的话,时间对不上号,章士钊在1936年就与殷德珍在一起了。

奚夫人与殷夫人基本上没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民国时代的姨太太与过去的妾完全不一样。抗战胜利后章士钊多与殷夫人同住,奚夫人受到冷落。后来奚夫人一直住在上海,殷夫人去了香港。1969年奚夫人病逝,章士钊向组织上提出到香港去和殷夫人团聚。章含之回忆说,起初家里人都不同意,都说还是把殷夫人从香港接回大陆。但后来毛泽东表态了,说让章士钊去香港,可以把台湾联络起来。于是章士钊得以数次赴港访问,但与台湾的联络尚未有个眉目,他就于1973年去世了。

标签: 章士钊民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家妓”是妓女吗?古代土豪为什么养“家妓”?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野史秘闻

    “家妓”是妓女吗?古代土豪为什么养“家妓”?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代土豪养“家妓”是一种被认可的风雅之风,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无论是能臣还是奸臣,或多或少的都会养些家妓供自己及家人和客人取乐。另外纠正一个认知,“家妓”不是妓女,“家妓”是一些从小培养的具有琴棋书画等才能的年

  • 苏武19年后汉朝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苏武,汉朝,风云人物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

  • 在20岁的时候,曹操人生中担任的第一个官职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官职,文史百科

    曹操,姓曹,名操,也有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乃曹参之后。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他是汉臣,也是权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但终究没取而代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20岁的时候,曹操被推举为孝廉,随后入京都洛阳,担任郎官。这是曹操人生中担任的第一个官职。所谓郎官

  • 出河店之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出河店之战,金国,战史风云

    出河店之战的原因:大辽帝国从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国到末代皇帝耶律延禧亡国止已经延续了209年。由于契丹政体的不健全和民族自身的劣根性导致了大辽帝国的江山每况愈下特别是到了末代辽帝耶律延禧执政时举国上下已经是怨声载道人心相背了。 辽天庆二年即公元1112年2月耶律延禧从上京临泉府一路行“春捺钵

  • 慈禧太后为什么会颁布黄龙旗当国旗?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龙旗,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与中国历史上的其它朝代一样,原本并无法定的国旗与国歌。近代当前,随着东方国度用武力翻开清朝国门,清朝逐步引入东方国度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国旗与国歌。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同东方国度会谈、签约、通商、互派内政人员等内政活动中,看到东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于是上奏慈

  • 逼死了卫子夫,汉武帝后悔吗?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帝,汉朝,野史秘闻

    汉武帝在“巫蛊之祸”中,逼死自己的太子刘据以后,不久就后悔了,并且对这件事展开了追查。对造成太子死亡的人,都给予了严厉的处罚。夷灭了江充三族,将另一个陷害太子的苏文烧死。那些曾经因为在“巫蛊之祸”中升官的人,不但被夺官,而且纷纷被族灭。同时,汉武帝非常痛心和思念自己的儿子,专门修建了思子宫。同时,又

  • 廖化是什么身份?他见证整个三国时期的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廖化,三国,风云人物

    见证整个三国时期的廖化。“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办事没有能力出众的人做的时候,就让能力一般的人来负责。这句话极具讽刺意味,而这当中的廖化,又被后世之人认为是能力一般的人,如果廖化在世的话,相信他一定会气得吐血。廖化这一生,虽然干过的大事没有多少,但是我们却不能随意诽谤他的能力

  • 荆州在刘备霸业中有重要地位,关羽失荆州是必然还是意外?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荆州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向北可提荆襄之兵以向宛洛,向西可逆流而上攻取蜀中,荆州在江东上游,向东可顺江而下直取江东。对东吴而言,荆州相当于自己的国门,不在自己手中始终是不安全的,占有荆州还可以成为伐魏灭蜀的跳板,亲兄弟还要明算账何况只是盟友,所以孙权才会一次次的找刘备要荆州甚至不惜

  • 扬州之战的背景是什么?怎么评价在这场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扬州之战,清朝,战史风云

    清军击败大顺军,占领陕西以后,摄政王多尔衮不失时机地着手部署主力南下。他任命了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等西北地方军政官员从事善后事宜,把主要兵力集中于收取江南,统一全国的大业。为了摧毁南明弘光朝廷,清军三路齐头并进:多铎部由陕西出潼关,经洛阳东进至商丘,然后向南直趋泗州、扬州,进攻南京,得手后分兵攻取太平

  • 清朝文状元和武状元能当什么官呢 谁的级别更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状元,历史解密

    清朝文状元和武状元能当什么官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会试每三年在京都举行一次,会试中举的贡生(地方儒学生员(秀才)升入京师国子监就读的称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取得第一名次的考生,由皇帝钦定即“状元”,二、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