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情迷天涯(7 ):吴潜定睛一看大吃一惊

情迷天涯(7 ):吴潜定睛一看大吃一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痴情老人 访问量:583 更新时间:2024/1/20 10:15:21

二人也坐而论道。

吴潜仰头端详了一下林觉厚卧室门楣上贴着的屠龙斋三个字问道:“怎么取这么个斋名?”

林觉厚微微一笑,道:“你没有听过这么个故事吗?早年有个人出门去学艺,学的是屠龙术。三年后归来,讲起如屠龙头头是道,可是最后他还是饿死了。”

“呵呵呵呵……”吴潜爆发出一串大笑,说:“那是《庄子·列御寇》上记载的一个故事,其人‘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世上本无龙,屠龙术学得再好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怎么不饿死。”

林觉厚笑着随手拖过一张椅子往吴潜面前一推,自己也随即在另一张椅子上坐下,说:

“像你我二人对旧体诗词的格律可以说是滚瓜烂熟,可是学得再精通又有什么用,现在是什么年代了,还搞那些平平仄仄的,不就是屠龙术吗?”

吴潜赞道:“说得是啊!一代有一代的学,现如今还搞平平仄仄,不过自娱自乐罢了。”

二人就这么呵呵呵地自嘲了一番。

似乎是吴潜起的头,二人又提到了笔名。

林觉厚说:“我这个可不是笔名,是法名,是圆通法师替我取的。当然是根据我本名的谐音取的,但主要还是体现了圆通法师的佛学境界,也是对我的期许。”

“是吗?”吴潜来了兴趣,身子不觉往林觉厚那边仰了仰,“愿闻其详。”

林觉厚说:“你一定知道慧能如何成为禅宗六祖的故事。”

“当然。”吴潜道,“本来五祖弘忍是属意大弟子神秀的,对神秀的那首佛偈也是欣赏的,可是后来看到慧能的佛偈,大吃一惊,觉得还是慧能佛性更高,就将衣钵传给了慧能。”

说完,吴潜便高声吟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可是圆通法师却还是欣赏神秀的那首佛偈,那天替我取法名时就说了,说他认为佛学还是要时时研习的,时时在心里默诵、领会,才能一朝开悟。

“圆通法师认为六组慧能是前世高僧转世,不可将其作为不研习佛学的遁词。所以圆通法师替我取法名觉后,就是经过研习、修炼后才能觉悟的意思。圆通法师要求我每天早中晚各背诵神秀那首佛偈一遍。”

说着,林觉厚便闭上双眼默默地吟诵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沉默良久,林觉厚睁开双眼,扫了吴潜一下,立起身到床后壁端出一个扁扁的藤编小书笼放到桌上。又到床头的角落里摸出一个小布包,拉开拉链,从里面掏出一把长长的锈迹斑斑的铜钥匙。

吴潜被林觉厚的举动吸引,盯眼看着不出一声。

只见林觉厚抓过桌上的一块抹布将钥匙擦了几下,便去开书笼上的锁。吴潜这才注意到原来这个藤编小书笼的前面还挂着一把长长的老式铜挂锁。

打开书笼,林觉厚从里边抽出一卷图画纸,放到吴潜面前缓缓展开。

吴潜定睛一看大吃一惊,整个人一下子呆住了。

包在图画纸里的是一幅字,正是神秀那首佛偈,写在一张棉料宣纸上,笔法稚拙,好似儿童刚学写的笔字。

林觉厚看到吴潜愣在那里一副傻呆呆的样子,便问道:“怎么了?”

“这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吴潜只感叹了一句便凑近那幅字细细端详起来。

“怎么?”林觉厚奇怪地问道:“你知道这幅字?”

“就在前几天北京有几个书画家来青田,到太鹤山游览时参观我布置在东厢房的那些书画作品,顺便提起石门洞灵佑寺有一幅当年神秀亲笔留下的字,写的就是他那首著名的佛偈。

“陪同参观的县政协的陈副主席如获至宝,马上到我办公室里打电话给统战部和宗教办,得到的答复是前几年曾经追查过,可是灵佑寺的圆通法师说文革时被红卫兵收缴去烧掉了。

“现在圆通法师过世都好几年了,灵佑寺也破败不堪,更是无处寻找了。陈副主席闻讯痛惜不已,想不到却在你这里。”

林觉厚说:

“这是圆通法师圆寂前交托给我的,说是当年清兵入关打到洛阳,神秀的某一代再传弟子为躲避战乱,带着前代高僧传下来的这幅墨宝,从北方一直逃到江南。慕刘伯温之名,寻到石门洞,在刘基祠的边上修建了灵佑寺。

“于是这幅墨宝代代相传,成了灵佑寺的镇寺之宝。文化大革命时,圆通法师将它藏在寺院后面的柴火间里才逃过红卫兵的追缴。”

吴潜似乎在听一个传奇故事,又仔细去看那幅墨宝。

林觉厚说:“你不要以为这好像是小孩子刚学毛笔字写的,其实这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哦!对不起,你是画家,应该是内行,呵呵!”

吴潜没有去理会什么书法,只管顺着自己的思路,问道:“这么说来你就是灵佑寺的新一代衣钵传人了?”

“哦不!”林觉厚说,“我没有剃度出家,我是圆通法师的俗家弟子,也就是带发修行者。”

“哦!”吴潜恍然大悟,“你是居士。”

“不是。”林觉厚正色道:“我哪里有资格称居士,居士是修炼开悟的有德之士,我还是刚刚入门,不可以自称居士的。”

吴潜叹服不已,但还是追问道:“那圆通法师怎么会将镇寺之宝传给你这个俗家弟子?”

“因为文革的缘故,他的弟子们都散了,文革后他就没有再收弟子,也可能是不允许他再收弟子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将这个镇寺之宝传给我这个俗家弟子。”

顿了顿,林觉厚又补充道:“不过他再三交代,有朝一日若是灵佑寺香火再兴,我一定要将它归还灵佑寺。”

吴潜听了赞叹不已,把玩良久才恋恋不舍地让林觉厚将墨宝收入小书笼里。

吴潜对林觉厚说:“下个星期你去我那里,我也让你看一样宝物。”

林觉厚问道:“什么好东西?”

吴潜故作神秘道:“暂时保密。”

林觉厚在吴潜肩上擂了一拳,两人相视而笑。

更多文章

  • 踏莎行·吴潜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黄鹂,森森,流光,小桥,吴潜,宋朝,踏莎行

    红药将残,绿荷初展。森森竹里闲庭院。一炉香烬一瓯茶,隔墙听得黄鹂啭。 陌上春归,水边人远。尽将前事思量遍。流光冉冉为谁忙,小桥伫立斜阳晚。

  • 如梦令·吴潜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窗外,故园,绿杨,吴潜,宋朝,如梦令,海棠花,古典乐,原创诗词

    江上绿杨芳草,想见故园春好。一树海棠花,昨夜梦魂飞绕。惊晓。惊晓。窗外一声啼鸟。

  • 丁大全:他虽没秦桧出名,却是直接导致南宋亡国的大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丁大全,秦桧,奸臣,贾似道,宰相,宋理宗

    丁大全:前兴风作浪,后中流随波 读史时总觉得奇怪,北宋贤相起堆堆,南宋奸臣一串串,自赵构任用秦桧后,政治变化的空间真是让人吃惊,似乎朝廷所倚重之人不是佞臣就是小人,但细读后又觉得也有些偏颇,这些弄权之人除了那生活腐化堕落,压制贤良一类的老生常谈外,其它好像也说不出其它什么道道来。 在这一时期中,直臣

  • 江万里;南宋亡国之际率全族投水赴死的爱国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江万里,文天祥,丞相,贾似道,张世杰,宋理宗

    江万里:皆知文天祥,谁识爱国相 宋末那段逐渐走向亡国的历史读来很是惨痛,特别是最后的崖山战败,十数万人投海,宁死不降,誓死不当亡国奴,于是,尸漂千里,让一路屠人屠城而来,残忍无比的蒙古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这其中有著名的“宋末三杰”被大家所熟知,陆秀夫背小皇帝投海,张世杰于第二天独自驾船自沉风暴中,文

  • 陈宜中,南宋最后的宰相为何被人不齿,不作田横刎,死矣死南荒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陈宜中,贾似道,田横,文天祥,陆秀夫,宰相

    陈宜中:不作田横刎,死矣死南荒宋代是个出文人的朝代,也是个出奸臣的朝代,北宋是围绕“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最终是以“元祐党籍碑”的出台而结束;而南宋虽无明确的党争,但以权臣为中心的站队,以及战和之争,其炽烈程度更甚于北宋,所以,有宋一朝在《宋史》足足四篇的传记中,共有21人被录入奸臣之列。《宋

  • 留梦炎是宋臣,为何其后人被罚千年为“贱民”,只因他做错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元朝,秦桧,岳飞,明朝,宰相,宋臣,宋朝,文天祥,忽必烈,留梦炎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奸臣二臣不计其数,但能将坏人做到极致引起全民共愤的,恐怕也只有秦桧和留梦炎了,并且后者还要更胜一筹。留梦炎不但自己遗臭万年,还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也跟着遭殃,甚至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世世代代都是“贱民”……究竟留梦炎干了什么恶事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编就来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

  • 一代权臣留梦炎,年轻时高中状元,又任两朝宰相,为何史书无名

    历史解密编辑:专注谈话三十年标签:梦炎,权臣,宰相,文天祥,忽必烈,进士

    一代权臣留梦炎,年轻时高中状元,又任两朝宰相,为何史书无名李砍柴2022-07-1413:55山东编辑关注乾隆年间,有个进士参加殿试,他刚说完自己的姓氏,乾隆就变了脸色,严肃地说道:“把他轰出去,以后他都不能再参加科考。”这个年轻人本该是大好前程,却因为自己的姓氏一下子从进士变成了贱民。这一切,都要

  • 留梦炎:害死文天祥并遗祸后代的大汉奸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文天祥,梦炎,宰相,丞相,秦桧,忽必烈

    有此状元郞,两浙以为耻状元及第而宰相者,历史上最著名的当属秦桧和文天祥,一为奸臣而遗臭万年;一为忠烈而留芳千载。但是,也有一位状元,也是宰相,可他不仅害死了作为弟子,也是状元的文天祥,并且后代亦因其而受累。这被后世唾骂,千年不得翻身之人叫留梦炎,相比此人,秦桧嘛,小巫啦。明太祖朱元璋曾发下一道措词严

  • 留梦炎:投靠元朝,陷害文天祥,他的子孙后代受到了怎样的惩罚?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文天祥,梦炎,元朝,宰相,忽必烈

    英雄流传千古,万世流芳,子孙后代会受其风骨影响,将会不辱使命,更上一层楼,而奸臣只会遗臭万年,子孙后代甚至还会被其牵连,终生抬不起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我们自幼就会背诵的诗词出自民族英雄文天祥,面对元军大举进犯,文天祥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让我们万众敬仰。面对他的死亡,后

  • 权臣留梦炎:害死文天祥,所有后人不得参加科举,直到清朝都有效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文天祥,梦炎,元军,忽必烈,宰相,丞相

    公元1282年,忽必烈本想听从大臣们的建议,将文天祥送去当道士,结果因为一个人的一句话,就下令杀了文天祥。在和元军的战斗中,因叛徒告密,文天祥战败被俘。可是,无论如何威逼利诱,文天祥就是誓死不变节。忽必烈对此十分恼怒,不过对于文天祥也愈加敬佩,并不想杀他。有已经投降元军的南宋官员看出忽必烈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