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亮(1979-2022)极具天赋的绘画能力,与其曲折、病痛的人生之路,共同构成一个孤苦创作者的独特个案。艺术家用颤抖的画笔治愈内心的苦楚,编织出最深沉、广阔的爱。这种“纯粹”在当下是稀缺和可贵的——它可以使我们反身回望、凝视此刻、重估艺术和生活的意义。他给我们麻木了的感官和神经一次柔性:我们视为平白无奇的生活,实质已经建基于诸多奢侈的条件之上 。
日记本封面,2003
日记本首页,2003
2009 年冬天,永亮应韩鹏之约赴京画画。途中路过故乡看望独居的外婆,画下素描《火炉》。这是张永亮创作进入成熟阶段的第一幅作品。早期作品中,“故土”为图,“记忆”为底。 故乡的景、物通过主观组合的方式,以精微、细密之笔营造出哀愁、孤寂之意。
《火炉》25×16.2cm 纸本铅笔 2009
《初融》180×150cm 布面油彩 2009
《初融》之二 150×180cm 布面油彩 2009
《初融》之三 60×70cm 布面油彩 2009
《初融》系列是张永亮迄今为止最大尺寸的油画。阴冷沉寂的树林,映衬开始融化的冰雪。油彩颜料的厚涩塑造出繁密如麻的枝干——“树”开始成为画面“编结”结构的重要元素。
2012年,永亮根据早年附中的速写和对医院场景的印象,创作了油画《小花园》。他将附中对面小花园内的观棋者置换为一群身着病号服的精神病人,而在不远处的长椅后安置了一位正在窥探病人的医生。中间枝叶繁茂的树木,却在病人头顶上方变成了枯枝……永亮将自己上学、住院的双重记忆与树木的超现实意象拼合在一起。略微畸变的透视关系,与灰色、粉绿交织的怪异色相,增强了现实画面的虚幻感。
《小花园》 65.3×80.3cm 布面油彩 2012
2013年,永亮运用立体主义风格,以住院期间亲历的四位真实病友为原型,完成了《病友》系列四幅油画的创作。画面以异常冷静、严谨的手法,塑造了两男两女扭曲、惊恐的病态肖像。
《病友》系列 60.2×50.2cm×4 布面油彩 2013
同年,以附中同学张丹肖像为原型,创作了油画《肖像》。
《肖像》 50.3×40.2cm 布面油彩 2013
2014年的作品《向日葵》不免让人联想到梵高的名作,场景则来自老家的院落。在同年另一幅作品《支撑》中出现了几何形体的树洞。几何体来自于初学美术的记忆,被作者理解为对“规则”的象征。在2015年的《山石》与2016年的《障碍》中,“石”的结构性塑造开始在画面中出现。
《向日葵》 100.3×80.2cm 布面油彩 2014
《支撑》 100.3×80.2cm 布面油彩 2014
《山石》 80.3×120.3cm 布面油彩 2015
《障碍》 80.3×120.3cm 布面油彩 2016
从 2017 年开始,永亮创作进入爆发期。这一阶段主要以山、树等自然元素的层叠、穿插、垒积、错落,构造出主观现实的景观。 其中的树枝、石块等元素以单元形态繁复演化,“编结”秩序的语言特征日趋成熟。
《有树的风景》之八 27.5×19.5cm 纸本炭笔 2017
《树》 29.7×19.5cm 纸本炭笔 2017
《有树的风景》之六 29.7×19.5cm 纸本炭笔 2017
《有树的风景》之七 29.7×20.9cm 纸本炭笔 2017
《有树的风景》之十二 27.5×18cm 纸本炭笔 2017
《有树的风景》之三 29.7×20.9cm 纸本炭笔 2017
《有树的风景》之四 29.7×19.5cm 纸本炭笔 2017
《有树的风景》之十四 29.7×19.5cm 纸本炭笔 2017
在《有树的风景》系列纸本作品中,永亮使用炭笔铺设大面积充塞画面的黑色。树枝、石块的细密刻画,顽强“对抗”着黑色空间。
《大石门村的记忆》之一 19.5×29.7cm 纸本炭笔 2018
《大石门村的记忆》之二 19.5×29.7cm 纸本炭笔 2018
《有树的风景》之二 20.9×29.7cm 纸本炭笔 2017
《有树的风景》之九 18×28cm 纸本炭笔 2017
到了《幽静》和《掘土的农民》之中,虽然加入了人物,但是 树网近乎平面的精密结构,已经超越了自然形态的客观性,提升为一种自觉的语法秩序。 树网密集而有节律的刻画,是一种极其专注的精神填充过程。这些由不断在画面里生长、蔓延、交织的线段、节点所编织的生命结构,不正像身体里层层循流的血液系统,或是脑中连缀的神经网络么?
《幽静》 20×30cm 纸本炭笔 2018
《掘土的农民》 20×30cm 纸本炭笔 2018
同期油画作品也经历着从三维现实到二维结构的语言转变。《山·树》和《月夜》系列,展现出高级的色彩调性,灰而丰富,亮而不灼。到了《树网》系列,画面中对于图底正负形的精妙分割布局,使得编织结构成为更加纯粹的知觉秩序。
《黎明的蜥蜴》 30×40cm 布面油彩 2017
《平房和树》 30×40cm 布面油彩 2017
《山·树》之三 30.3×40.3cm 布面油彩 2018
《月夜》之一 30×40.2cm 布面油彩 2018
《山·树》之一 40×30cm 布面油彩 2017
《树网》之二 40×30cm 布面油彩 2018
《树网》之三 40×30cm 布面油彩 2018
自2019年个展之后,永亮备受鼓舞。在最近的三年里,他笔耕不辍,创作语言继续精进。“小花园”题材的第二张,绿色枝叶繁密,已显出勃勃生机;两幅《果实》中的葡萄和葫芦枣,素材分别来自北京昌平上苑和山西晋南的古村落,寓意繁衍的欣喜;“编结”风格的树林系列,视觉上走向扁平和抽象,颇具东方意味;一组小尺寸的《花》,采用了中心式竖幅构图,各异花朵以类型学的方法平等并置;在两幅《有花和叶子的树》中,不合现实比例的花丛和树木层叠混搭,在幽暗处摇曳出款款情逸。
《小花园》之二 80×120cm 布面油画 2021
《果实》之一、二 每幅40×30cm 布面油画 2020
《树林》之三 65×80cm 布面油画 2020
《花》之一、二、六 每幅30×20cm 布面油画 2020
《有花和叶子的树》之一 40×50cm 布面油画 2020
《有花和叶子的树》之二 50×60cm 布面油画 2021
另一条立体主义线索里的《人像》系列,相比2013年的四联《病友》,作者更加主动的从形象解构中提取自觉的形色语法。肖像来源仍是精神病患,面孔在镜像破碎后被重新建构。直线、斜线、弧线贯穿画面,彼此交叉、切割。同类色调的高级色阶,在明度变化里制造出叠透光效。眼部的点状与病号服条纹的短线排列,丰满了色块平涂的调式。画面逻辑的整体自洽,显示出艺术家理智与感性的高度合一。
《人像》之一、二、三、四 每幅30×20cm 布面油画 2021
在永亮众多风格的作品中,我钟爱这一幅《日蚀》——黑暗、粗粝,毫无生气。孤立的蒙古包被绳索紧缚,严阵以待一场沙暴的降临。白日之下,竟有如此荒谬、绝望的至暗。明知的悲剧——是决绝的沉沦,抑或是瞬息的闪念?风暴依照庇护所的形状垒起封土,任野草疯长,狂沙飞袭……
《日蚀》之二 50×40cm 布面油画 2021
永亮在诗中写到:
别倒下,
软弱的人。
即便无力与无助,
但真实还需要你说出。
无论是娓娓道来,
还是撕心的呐喊,
你都将开口。
别倒下,
沉静的人。
或许无言也是一种有力的表达。
——节选自《别倒下(自励)》,2004.12
张永亮
1979 出生于内蒙古商都县
2001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主要展览
2022 张永亮作品展(2003-2022),798华艺北京空间,北京,中国
2019 张永亮作品展(2009-2018),798茶所,北京,中国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是一部十分宏大的历史巨构,是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进程而自然生成的一部系列大书。中英文双语结构,使它成为一部非常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文本。自从创立以来,已经积淀了十三部之多,可谓鸿篇巨制,洋洋大观。成为不可多得的图像史籍和学术集成。在国内国际的学术界有着很好的口碑和很高的评价。杰出的艺术家在这里脱颖而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历史发展的精微细节在这里披图可现,有据可查。时代英杰在这里风云际会,大展宏图。当代艺术的辉煌在这里得以凝固,得以确认。
网站:www.ccartd.com
电话:010—52336201
微信:artbigdata
邮箱:art@ccar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