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年,80岁高龄的张先娶了一个18岁的女子为妾。洞房当天,他春风得意,当众赋诗一首;前来祝贺的好友苏轼听完后,也即兴和诗一首,来调侃一下他这位“老不正经”的忘年交。不料,该诗竟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诗中一句更是成了老夫少妻的代名词,流传千古。
990年,张先出生在乌程(今浙江湖州)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张维也是一名诗人。虽然家境一般,但张先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小小年纪,就颇有才学。但是他却对科举功名不感兴趣,而是留恋于风花雪月。
相传年轻的时候,张先曾与一个小尼姑一见钟情,但是却被老尼姑发现后棒打鸳鸯。为了阻止他们相见,老尼姑就把小尼姑关进尼姑庵中一处池塘深处小岛的阁楼上。但是这却无法阻止相恋的两人。每到半夜时分,张先都会划着小舟来到阁楼下,然后小尼姑放下梯子,引张先上楼。二人一起吟诗赏月,听取池塘蛙声一片,真是太浪漫了。
然而好景不长,他们的秘密约会还是被老尼姑发现了,两人不得不最终分手。张先临别颇为不舍,就写下了一首《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没想到,这首词一出就马上走红起来,成为了张先的第一首代表作,从此,张先开始在北宋文坛声名鹊起。后来晏殊、欧阳修都对这首词特别推崇,欧阳修还给了张先送了一个“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
宋代文人士大夫习惯以词会友,很多词人往往都会因为一两句佳句而得到雅号。比如秦观因为那句“山抹微云,天连衰草”,而被友人称为“山抹微云秦学士”;柳永因为那句“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被友人称为“露花倒影柳屯田”;宋祁因为那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友人被叫做“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在这方面,张先可以说是得到雅号最多的词人之一。除了欧阳修送他的“桃杏嫁东风郎中”外,宋祁还因他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给他送了个“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的雅号。
还有个友人对张先说“你的词就写三件事: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所以以后叫你张三中吧”。而张先不以为然地说“为啥不叫我张三影呢?”,友人疑惑,张先解释说:“‘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这三句是我平生的得意之作。”从此,张先又多了个张三影的雅号。
张先逍遥半生,在40岁时才在父亲的劝说下参加科举,并考中进士。与他一同中进士的还有他的“小迷弟”欧阳修。自此,张先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张先做官可以说无欲无求,这反而让他的仕途一帆风顺,虽然没有青云直上,但是也避免了大起大落。在张先看来,做官只是他的业余消遣,风流快活才是正道,不能因为做官影响自己纵情于山水,钟情于诗酒。
为官期间,张先经常约友人游山玩水,酬唱宴饮。由于其过人的才华和人格魅力,北宋很多名士都成了他的好友。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宋祁、梅尧臣等都是他的豪华朋友圈。
张先一生悠闲富贵、风流倜傥。到了80岁时,他还娶了一位18岁的姑娘为妾。洞房当天,张先春风得意,诗兴大发,随即兴赋诗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前来恭贺的苏轼,也忍不住,即兴和诗一首,来调侃一下他这位“老不正经”的忘年交: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自此,“一树梨花压海棠”成了老夫少妻的代名词,从而流传千古。
这还不算完,张先到了85岁时,又娶了一房小妾。苏轼为此又写了一首《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来调侃这位老友: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而这首诗,也正是张先晚年生活的写照。
1078年,张先走完了他多姿多彩的一生,终年八十九岁,葬于湖州弁山多宝寺。
回顾这位北宋年寿最高的词人的一生,写写诗词、泡泡妞、和朋友开开party、当个不大不小的官,一生轻松而惬意,富贵而悠闲,简直活成了男人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