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兀术后人隐居甘肃平凉800年,拒谈抗金英雄岳飞,究竟为何?

金兀术后人隐居甘肃平凉800年,拒谈抗金英雄岳飞,究竟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秦王不姓秦 访问量:4646 更新时间:2023/12/6 15:01:02

公元1644年,满清入关,在随后几年里,八旗军横扫天下,四海遂归于一统,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开始了长达两百余年的统治。

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汉人来说,满清的统治可能会是蒙元的重演。

可对于许多生活在中原一带的满族后裔来说,却是认祖归宗,一跃成为上层阶级的绝佳机会。

而在甘肃平凉的泾川县,当地县民更是为迎接满清的统治处处张灯结彩,因为他们是完颜宗弼的后人,而完颜宗弼还有另一个名字——金兀术

在泾川县梅花山下,这批金兀术后人世代扎根于此,至满清建立已有百余年。

直至今日,隐居于此地的金兀术后裔,在每年特定节日时,还会大张旗鼓地搞庆祝活动,纪念八百年前的先祖,不仅如此,他们还保留着拒谈岳飞的文化习俗。

那么,金兀术后人与满清有何关系?这批金兀术后人为何隐居于此?他们又为何对岳飞如此抵制?

接下来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一 女真传承与少年成名的金兀术

早在神话时代,中国东北便生活着现代满族等通古斯诸族的祖先——肃慎族,与汉族一样,经过上千年演变,肃慎族一支在东北一带站稳了脚跟,并更名为女真。

及至完颜阿骨打一统女真诸部后,雄才大略的完颜阿骨打又取辽而代之,建立了盛极一时的金朝,与南宋分庭抗礼,女真族由此登上历史大舞台,金兀术(即完颜宗弼)作为完颜阿骨打的儿子,不仅才干过人且血统尊贵,其亲族自然地位超然。

可是哪怕是一度制霸北方的金朝,终究抵不住时代的浪潮,湮没在无情的岁月中。

金朝灭亡,但女真族依旧在东北一带顽强地生存繁衍,并逐渐演化为后来的满族。

而当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后,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建立的国家,国号就是“金”,以此表明他继承先辈正统,后世史学家为了将这个金朝与辽宋夏金时期的金朝区分开,于是就将其称为“后金”。

清朝建立,完颜氏作为女真核心的满洲五部之一,自然属于八旗之一,且地位尊崇。

而远在甘肃的这一支金兀术后人,在认祖归宗后同样得到清朝统治者的优待,不仅将给予他们大量的土地、金钱,还减免他们的赋税。

不过,作为女真皇族的金兀术后人,哪怕金朝覆灭,同样可以与族人一起回到东北生活,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可他们非但没有这么做,反而举族迁至河西走廊,数百年的时间里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实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导致这一切的原因,还得从他们的先祖金兀术说起。

金兀术成长于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时期,彼时的北方战乱频繁,辽宋夏金互相攻伐不断,作为完颜阿骨打的儿子,金兀术的童年是在马背上度过的。

尚未成年便弯弓搭箭,随父兄一起征战沙场,他与他的兄弟完颜宗峻、完颜宗干、完颜宗望、完颜宗辅等人皆是当世名将,年纪轻轻便上阵指挥、杀敌,是完颜阿骨打的左膀右臂。

《金史》中记载,金兀术为人豪放,胆勇过人,猿臂善射,善于用兵,但这短短十六个字,并不足以承载金兀术波澜壮阔的一生。

公元1122年,金兀术随完颜杲突袭辽天祚帝,在一处山岭与辽兵短兵相接,这是金兀术人生中第一次实战,面对数倍于己方的辽军,金兀术一马当先,先是将箭袋中的箭矢射尽,见自己没有趁手的武器。

于是纵马闯入辽兵军阵,使出一招空手接白刃,躲过辽兵的长枪,随后以万夫不挡之勇独杀八人,生擒五人,表现异常生猛,令在场的女真将领对这个少年刮目相看。

五年后,金兀术再度随哥哥完颜宗望南下,并一举拿下北宋都城开封,制造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掳走钦、徽二帝,从此北宋灭亡。

1130年,金兀术率领金军向川陕一带进军,原本固守陕西的宋朝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不甘心就此坐以待毙,于是任命刘锡为帅,集结了刘锜、赵哲、吴玠等诸多将领,以十八万大军与金军决战。

尽管宋军人数是金军数倍,但金兀术并没有因此胆怯,而是率领麾下部队牵制住宋军主力,力战不却。

这场战斗从艳阳高照打至日暮西山,双方将士的鲜血已将土地染红,与血红色的夕阳融为一体,可金兀术却始终坚守阵地,这为金军创造了时机。

随着宋军薄弱口被突破,十八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作鸟兽散。

陕西的大部分地区被金朝占领后,作为封赏,甘肃平凉市的泾川县遂成为金兀术的封地,而富平之战由此成为金兀术军事成就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金兀术不仅仅在军事上战功赫赫,他还是一位能做到出将入相的猛人。

1135年,金熙宗即位后,金兀术将工作重心转移至朝廷内部,着手对金朝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革除游牧民族固有的诸多弊端,推动汉化进程,加强民族融合。

而他的儿子完颜亨在父亲的教导下,也成长为一名骁勇悍将,又因父亲的缘故颇受金熙宗赏识,年纪轻轻便被封为封芮王,统领一方兵马。

二 完颜族变与古怪传统

历朝历代总是逃不过那几个词,君臣、父子、兄弟,把事故变成故事,再将故事变回事故。

金熙宗的堂弟完颜亮为了权力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又将忠于熙宗的臣子杀了个遍,哪怕是金兀术的嫡子,也照杀不误。

完颜亨身死,完颜亮估摸着眼不见为净,于是令完颜亨的亲族带着完颜亨的遗体从东北迁至甘肃泾川封地,从此金兀术的后人们便在此扎根生活,为祖先守墓,这一守就是八百余载。

当然,隐居于此的完颜族人未尝没想过出门“放放风”,但没想到就过了不到百余年功夫,金朝就在蒙元的进攻下覆灭,女真贵族连体面的机会都没有。

不是战死便是被卖为奴婢,窝阔台一声令下,蒙古兵对完颜一族是见一个杀一个,吓得金兀术的后人们收起向外开枝散叶的心思,小心翼翼地隐居泾川。

转眼间八百年过去了,完颜族人从移居于此为先祖守墓的外来人,变为了泾川土著,而且从外貌上看,他们也与汉人无异,甚至说话还带着点儿西北口音。

不仅如此,在进行户口登记时,生活于此的5000多完颜族人一致将民族改为汉族,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熏陶,他们早已脱离了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从事农耕,说汉语,写汉字,与汉族通婚。

不过,虽然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但当外人走进梅花山脚下的完颜村时,还是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女真气息。

到了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全村男女老少还会齐聚宗祠,进行大型祭祖活动。

完颜宗祠虽然隐隐约约能看到翻新的痕迹,但大体上依旧保持着女真族建筑风格,偶尔显露的土坯色与宗祠内部斑驳的痕迹,见证它走过漫长的岁月。

走入祠堂,印入眼帘的是一副画有完颜阿骨打在内十代金朝君王的画像,画像上的君王们庄严威武,身边朝臣拥簇,可谓栩栩如生。

除此之外,祠堂内还挂着一副太祖四皇子金兀术的画像,彰显出这批完颜族人们是金兀术直系后代的身份。

在村子里,从童年时玩耍的游戏,到大人们喝酒划拳的架势,放声歌唱的民谣,都可以感受到昔日女真族的风采,依旧在完颜族人身上延续。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完颜族人至今保留的诸多风俗中,其中几项却被着重写入族规当中。

甚至成为完颜村的一大禁忌,其中包括:全村人不能提及岳飞;不允许阅读与岳飞有关的艺术创作。

其实,要理解这两条族规并不难,因为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得绕回他们的先祖金兀术。

三 抗金英雄岳飞

在前面我们曾大致回顾了金兀术的传奇人生,出将入相的金兀术,看似在那个时代叱咤风云,无人能出其右。

可实际上,在金兀术的军事生涯中,却有一座始终跨越不了的大山——岳飞岳少保。

过去有不少人为了吹捧这位金朝四太子的军事实力,常常将他与岳飞并称为那个时代的“绝代双骄”。

但真实情况是,这两人放一起压根儿不是江小鱼和花无缺,更像是北乔峰南慕容,乔峰大好男儿,岂能与慕容复这等小人齐名!

单从战绩上看,岳飞的军事生涯可以用用四个字概括:鲜有败绩,简简单单从《宋史》中拎出一段,便是威震华夏的壮举。

例如:建炎四年(1130年),金人再攻常州,飞四战皆捷;尾袭于镇江东,又捷,战于清水亭,又大捷,横尸十五里。

轻飘飘的一句记载,背后却隐藏着令无数金军胆寒的杀机,所以那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才会在金军中广为流传。

纵观那个时代,宋朝经历了靖康之变,连皇帝都被掳走了,半壁江山沦于敌手,国力空前疲敝。

反观金朝正处于上升期,如日中天,带甲之士百万,综合国力远胜于南宋,对于金兀术等金国将领来说是“优势在我”。

可南宋却没有就此覆灭,反而抵挡住来自金国的攻势,甚至收复了不少北方失地,而这都要归功于岳飞等一众将领。

岳飞与金兀术的初次交手,大致是在黄天荡之战。

彼时的金兀术在洗劫临安后,携大批金银珠宝准备北归,未曾想却在黄天荡遭遇南宋水军阻拦,被困于黄天荡数十日后才设计脱离,撤离途中还狠辣地将古城建康付诸一炬。

岳飞自然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金兀术逃之夭夭,他提前预料到金兀术的逃遁方向。

于是在建康城外的牛首山设伏,率万余岳家军就地取石修筑壁垒,待到金兀术率领部队夜晚来到牛首山投宿时。

岳飞派遣百余名斥候,在夜色掩护下杀入敌营,制造混乱,慌乱中的金兵敌我不分,开始互相伤害,金兀术见状只好率残余兵马立刻撤离,丢下伏尸无数。

不过,纵观岳飞与金兀术的所有交手记录中,最为传奇的当属朱仙镇之战,岳帅以500背嵬军大破金兀术十万大军。

公元1140年,岳飞的第四次北伐一路高歌猛进,先后取得郾城之战、颍昌之战等重要战役的胜利,旧都开封已近在眼前。

面对接连的失利,金兀术其实已萌生退意,但又不肯轻易放弃开封,于是他于开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镇集结了十万大军,准备负隅顽抗。

此时岳飞率领岳家军同样逼近开封,听闻斥候汇报朱仙镇盘踞十万金军后,岳飞心中其实已有定数。

近来金军屡战屡败,士气早已跌入低谷,而朱仙镇不过弹丸小镇,怎么可能装得下十万大军,想必这个数字水分极大。

哪怕金兀术果真将十万大军塞进朱仙镇,那么在给养、军营排布方面,肯定是问题重重,所谓十万大军,不过土鸡瓦狗。

于是,岳飞亲率500背嵬铁骑,兵锋直指朱仙镇。

所谓背嵬军,其实是岳飞亲军,军中个个都是万里挑一的猛士,在战场上战术多变,常常分成多个独立的战斗小组互相配合。

或是短弩射马,或是长刀对劈,以最小的损伤和最高效的方式给予敌人重大打击,可谓是那个时代的精英部队。

当背嵬军抵达朱仙镇后,与金兵的战斗一触即发,果不其然,所谓十万大军一击即溃,金兀术本人更是狼狈逃出数十里地。

《宋史》中记载,朱仙镇大败后,金兀术不无感慨地叹息道:“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十万,京城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

可见金兀术已经被岳家军打到战意全无,甚至生出放弃开封,回到大漠的打算。

在岳飞与金兀术的历次较量中,大多以岳飞的胜利结束,金兀术极少占据上风,这也使得岳飞成为这位金朝四太子挥之不去的梦魇。

就在金兀术为自己的连番失败心灰意冷,认为此生无望除掉岳飞时,昏庸的南宋朝廷令历史发生了转折。

四 千古奇冤

公元1138年的一个夜晚,岳飞从梦中惊醒,睡意全无,只得徘徊于帐外,与三更天的明月相伴,思及朝廷正在推进的宋金议和,不免悲从中来,写下《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下半阙寥寥几句,道出岳飞心中的落寞与不安,只叹多年奔忙,却隐有功败垂成的迹象。

两年后,朝廷的十二道金令使朱仙镇之战成为第四次北伐的绝唱,“驱除鞑虏,还于旧都”的梦想就此破碎。

班师回朝途中,噩耗传来,金兀术率金军再度南犯,将先前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再度攻占,第四次北伐可谓是前功尽弃,岳飞闻之悲愤长啸道:

“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这一刻,驰骋疆场十数载的岳帅真的老了,尽管他正值而立之年,尽管他位及人臣,麾下精兵十万,但此时的他只想卸甲归田!

回朝后,岳飞在枢密院担任闲职,兵权也被逐渐剥夺,朝堂上再也听不见岳少保慷慨陈词之声,只余一位反复提出归老的臣子。

饶是如此,对岳飞的迫害并没有就此打住,岳飞的项上人头成为政治资本被放上了交易台。

公元1141年,金国在无力南下灭宋的情况下,重新开与宋和谈。

而始终将岳飞视为心腹大患的金兀术,认为岳飞即使决心归老,但他只要活着一天,便是对金国的巨大威胁。

于是他抓住和谈的机会,在寄给秦桧的密信中写道:“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很不巧的是,秦桧同样将忠义耿直的岳飞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认为岳飞是他通往最高权力路上的绊脚石,于是,秦桧与金兀术一拍即合,岳飞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公元1142年,在昏君赵构的默许下,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于大理寺狱中,世间再无岳武穆。

时过境迁,朝代更迭山河重整,岳飞的千古奇冤早已在历朝历代的追封中得到平反。

而他本人也成为忠君报国的象征,为世人所传颂,至于残害忠良的赵构与秦桧,则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受万人唾弃。

反观同一时代与岳飞齐名的金兀术,如今已经沦为许多话本故事中的反派角色,人们只有在提起岳飞时才偶尔会想起他。

而当初促使岳飞含冤而死的,正是金兀术不光彩的阴谋,这同样为人所不齿。

或许正因如此,完颜族规中才规定后人不得提及岳飞此人,毕竟岳飞忠义之名已为万民所传颂,一面是数百年前的血脉先祖,一面是普世偶像。

所以倘若提及岳飞,完颜族人们就会陷入两头不是人的窘迫境地,避而不谈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近千年的时光已经足够冲淡昔日的仇恨,如今,四海一统,九州太平,五十六个民族合而为一。

无论是当年的宋国人,还是金国人,现在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又何必纠结前人往事呢?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编辑:李冕智

责编:林画

更多文章

  • 金兀术勇猛善战,进攻南宋势如破竹,但岳飞是他的克星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岳飞,金兀术,兀术,宋军,骑兵

    金兀术本名完颜宗弼,他是金国名将,也是进犯南宋的主战派,铁腕人物,金兀术力主伐宋,当然也有资本,他勇猛善战,打仗很厉害,进攻南宋,一路每战必胜,可以说是势如破竹,但是,金兀术一遇到岳飞,就彻底栽了,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输得很惨,因为,岳飞是他的克星。先看金兀术打了哪些胜仗?以下全是正史记载。金兀术早年

  • 白雪阳春传雅曲之萧观音

    历史解密编辑:大靓家居标签:观音,萧观音,鸭绿江

    我吟观音伏虎林爱抒幽怨盼回心惟愁鸭绿江风起雅女蒙冤地怜悯

  • 历代女性人物之七萧观音 文边风

    历史解密编辑:安静的翻阅标签:帝王,皇后,才子,佳丽,辽朝,诗人,萧观音,小说家,官宦世家

    历代女性人物之七萧观音边风为什么男人就可以三妻四妾为什么帝王就可以有三千佳丽为什么女子就不能有自己的异性朋友为什么女子只能嫁狗随狗嫁鸡随鸡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否则就是该杀该弃这是谁家的规定这是哪里的道理这秉承的是什么宗旨这遵循的是什么逻辑这分明是那些大人君子们制定的腐朽愚民术这纯粹是他们强制推行的男尊女

  • 皇后写色情诗?才貌双绝的萧观音为什么被如此侮辱?

    历史解密编辑:清风不解细语x标签:萧观音,皇后,乙辛,十香词,天祚帝,回心院,辽道宗,小说家,艺术家,辽朝

    在辽代,有一位叫萧观音的美女,她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是辽代著名女诗人。史载她“相貌颖慧秀逸,娇艳动人,个性内向纤柔,很有才华,常常自制歌词,精通诗词、音律,善于谈论。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她曾作《回心院》词、《伏虎林应制》和《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等作品,被道宗誉为女中才子,

  • 她才貌双全,因一首诗词丢性命,她就是大辽皇后萧观音!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皇后,乙辛,宫女,辽朝,诗人,萧观音,十香词,辽道宗,赵惟一,小说家,平民百姓

    萧观音出生于1040年,在1075年被杀,当时才不过三十五岁。她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而且她还和辽道宗是亲戚,她的父亲萧惠是辽道宗的祖母萧耨斤的弟弟,辽道宗的母亲还是萧观音的堂姐。算起来,萧观音即是萧道宗的表姑,又是萧道宗的表姨,却嫁给辽道宗当妻子,当时少数民族的皇族婚姻大多如此,不讲辈数的

  • 才色俱佳的辽国皇后萧观音,身陷“十香词”冤案,含恨自缢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乙辛,皇帝,洪基,辽朝,诗人,萧观音,十香词,萧皇后,小说家,辽国皇后,平民百姓

    自秦公元前221年建立中央集权的帝国,到1912年清朝结束,在这两千一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统一的大王朝,还是分裂割据的小政权,统治者皆以皇帝自称,而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出现了数百位皇后。她们有的出身名门,有的出身寒微;有的雍容华贵,有的美貌绝代,有的知书达礼;有的临朝干政,

  • 萧观音:纳兰性德敬重的女子,貌美才高又贵为皇后,却被诬陷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萧观音,皇后,纳兰容若,赵飞燕,道宗,皇帝

    萧观音:知情一片月,飞燕入昭阳契丹辽国是个很神奇的国度,虽然现在早已没有契丹民族,但我一直是想象为同蒙古差不多的地域范围,其实有些小瞧了,辽国最强盛之时的疆域可真是辽阔,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外兴安岭,南至河北中部的,都是由它掌控的。自唐末始,辽国便开始了其崛起历程,及五代战乱时,大批中原人

  • 耶律乙辛靠一首艳词,杀掉萧观音,除掉耶律浚,他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葡萄侃故事标签:延禧,辽朝,诗人,萧观音,辽道宗,耶律浚,耶律濬,小说家,耶律乙辛

    公元1075年,辽道宗耶律洪基让17岁的太子耶律浚参政,这让太师耶律乙辛彻夜难眠,辽道宗耶律洪基对耶律乙辛很是信任,耶律乙辛势倾中外,广收贿赂,可太子耶律浚一参政,便开始抓法度,直接威胁耶律乙辛利益,怎么办?耶律乙辛将除掉太子耶律浚和皇后萧观音的事,提上了议程。很快,耶律乙辛便和同样对萧观音不满的单

  • 契丹第一才女,辽道宗的原配妻子—宣懿皇后萧观音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萧观音,辽道宗,宣懿皇后,乙辛,重元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人物是辽朝第一才女,同时她也是辽道宗的原配妻子,即宣懿皇后萧观音。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详细地介绍她的一生。萧观音的身上具有辽朝的皇室血统,她的父亲萧孝忠是辽兴宗的舅父(辽兴宗的母亲与萧孝忠是亲姐弟)。在古代,身份不凡的人出生天象都是十分奇特的,萧观音自然也不例外。据说在萧观音出

  • 女中才子萧观音:辽国奇女子辽道宗皇后,36岁冤死裸身裹席送娘家

    历史解密编辑:钰姐来了标签:皇后,萧绰,太后,皇帝,萧观音,辽道宗,李世民,小说家,平民百姓

    纵观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在古代因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毒害,但凡才女大多命运多舛,令人扼腕叹息,涕泪不已。古代中原之地文化璀璨,人才辈出,同时在北方的辽国也有不少才色双绝的奇女子。众所周知,当时辽国主要由两大部落组成,一是皇帝族的耶律部落,一是皇后族的萧姓部落。我们从唐嫣与窦骁主演的电视剧《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