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代,有一位叫萧观音的美女,她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是辽代著名女诗人。史载她“相貌颖慧秀逸,娇艳动人,个性内向纤柔,很有才华,常常自制歌词,精通诗词、音律,善于谈论。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她曾作《回心院》词、《伏虎林应制》和《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等作品,被道宗誉为女中才子,其中尤以《回心院》词十首最为有名。可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富有才华且美貌无比的皇后,却陷入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之中,竟以所谓“写淫诗及与人私通”的侮辱性罪名被冤枉地处死。
事情的起因是萧观音生了一个颇为英明的太子耶律濬,随着这位英明太子的逐渐成长,引起了当时野心很大的权臣耶律乙辛的警觉,他担忧这位太子如果继位可能会对他的权位造成威胁。
辽道宗由于整日沉浸于狩猎之乐中,使萧观音产生了被冷落之感,于是便创作了《回心院》词十首,期望以此挽回丈夫对自己的心,这十首词感情比较真挚,第一首写她督促宫人打扫宫殿:……扫深殿,待君宴。第二首写擦拭象牙床:……拂象床,待君王。第三首写更换香枕:……换香枕,待君寝。第四首写铺陈锦被:……铺翠被,待君睡。第五首写张挂绣帐:……装绣帐,待君眠。第六首写整理床褥:……叠锦被,待君临。第七首写弛张瑶席:……展瑶席,待君息。第八首写剔亮银灯:……剔银灯,待君行。第九首写点燃香炉:……爇薰炉,待君娱。第十首写弹奏鸣筝:……张鸣筝,待君听。从萧观音布置的豪奢华丽而又舒适温馨的场所和心情,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等待辽道宗回心转意的强烈愿望,其用心可谓良苦。
但萧观音对这些场所环境的渲染布置并未起作用,于是她叫宫廷乐师赵惟一为《回心院》词谱上音乐。赵惟一殚精虑智,把《回心院》词的曲韵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支玉笛,一曲琵琶,萧观音与赵惟一丝竹相合,每每都能使听的人怦然心动。由于他们男才女貌、配合默契、朝夕相处、便被人误认为情投意合、私通暧昧,竟盛传两人情投意合。这种流言传到耶律乙辛及其党羽那里,很快便根据这些事设计了构陷皇后萧观音,进而打击太子耶律濬的阴谋。
耶律乙辛及其党羽叫人暗中借鉴《回心院》作了《十香词》,这《十香词》的内容多是污秽之词和浓艳之句,单看其描绘的对象“发香、乳香、腮香、颈香、吐气香、口脂香、玉手香、金莲香、裙内香、满身香”,就可以想象到其杀伤力。《十香词》作好之后,耶律乙辛暗中嘱咐与他相好的教坊伶官朱鹤顶的妻子清子,去拜托善弹琵琶的宫人单登,要单登相机行事,把《十香词》献给箫皇后,就说是宋国皇后所作,箫皇后若能把它抄下来并为它谱曲,便可与《回心院》并称为二绝,也好为后世留一段佳话。《十香词》遣词用语虽十分暧昧,却正合孤寂中萧皇后的心态,她读后竟深爱《十香词》,觉得它雅丽有致,除了亲手用彩绢抄写一遍外,还在末端又写了一首题为《怀古》的诗;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不曾想,这却给自己带来了杀身大祸。
有了这个“物证”,又有过去的一些谣传,头脑简单,专好打猎的辽道宗对皇后出轨深信不疑。这时耶律乙辛的走狗,辽国宰相张孝杰乘机就《怀古》诗曲解道:“诗中‘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正包含了‘赵惟一’三字,此正是皇后思念赵惟一的表现。”至此辽道宗醋劲大发,勃然大怒。认定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私通,敕令萧观音自尽,赵惟一凌迟处死。萧观音请求再见道宗一面竟不获准,她对道宗的一片思念落得个三十六岁自尽而死的结局。十八岁的太子耶律濬也在耶律乙辛的构陷下被废为庶人,不久又被害死。
后来耶律乙辛的夺权野心终为辽道宗所知,他逐步削夺耶律乙辛的权力,最后以耶律乙辛妄图逃亡到宋朝为由,把耶律乙辛杀死。乾统元年(1101)六月,辽道宗死后,皇太孙耶律延禧继位,就是天祚帝,为了含冤莫白的祖母,更为了父亲的枉死。首先将已死去的宰相张孝杰剖棺戮尸,再搜捕耶律乙辛的子孙及亲旧,尽行诛戮。天祚帝当然仍是以萧氏部族的女子为皇后,可萧族的女子中再没有一个长得象萧观音这样漂亮、文采才华又这样高的人了。
可是至此,萧观音的身后事并未休止。天祚帝虽把祖母重新洗沐装裹并以“宣懿皇后”的名号与祖父辽道宗合葬于庆陵,但后来金人攻灭辽国,怀着对辽人刻骨的仇恨,在辽京大肆破坏,遍挖辽国皇族陵寝,萧观音的尸身又被刨掘出来,剥去身上金玉,任由牛马践踏。可怜一代才女佳丽,生前被奸人陷害、被丈夫误杀,死后竟也不能得到安息,岂不哀哉?(文∕讲史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