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音乐家周邦彦写了一首词,情景乐三位一体,如同爱情备忘录

北宋音乐家周邦彦写了一首词,情景乐三位一体,如同爱情备忘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木林森sk 访问量:1972 更新时间:2023/12/7 13:36:59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音乐家,他与宋徽宗、李师师之间的三角恋故事被后世津津乐道,至于事情的真实性,人们也不去计较了,或许只是吃瓜群众和文人雅士在茶余饭后杜撰出来的娱乐话题而已。

话说回来,真正让周邦彦青史留名的,不是他的花边绯闻,而是他的音乐才华和词作成就。周邦彦是北宋婉约派词坛的杰出代表,在宋徽宗的时候,周邦彦曾主管国家最高音乐机构“大晟府”。

周邦彦的词作在继承柳永长调慢词的创作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婉约词的艺术形式,成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以至于连元代人编修的《宋史·文苑传》都说:“(周)邦彦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传于世。”

周邦彦其人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钱塘(浙江杭州)人,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周邦彦28岁时,写下《汴京赋》,获得宋神宗赏识,由太学生擢升为太学正,周邦彦是倾向于支持宋神宗的变法的,属于新党。

宋哲宗即位后,旧党重新执政,被贬谪的旧党官员纷纷回到朝廷,周邦彦遭到挤兑,离朝堂到庐州、荆州、溧水等地任职。宋徽宗上台后,旧党官员又尽遭远贬,周邦彦重返朝廷,官到提举大晟府,相当于中央音乐学院的资深教授。

顺便说一下北宋音乐机构大晟府,北宋崇宁年间,宋徽宗为了创制和发展新的雅乐,于崇宁初年设置专门机构讨论雅乐、翻新旧乐,大晟府由此产生,并在古代音乐史和文学史上留下了显赫的名声。

大晟府是北宋正式的音乐机构之一,由大晟府创制的乐曲也被称为大晟乐。崇宁四年,大晟府正式挂牌成立,大司乐是大晟府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一职位相当于如今的中央音乐学院的院长。

大晟府承担着为他国培训乐工的职能,并承担着为当时的其他音乐机构培训音乐人才的职能。宣和二年,大晟府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大晟府虽然只有15年的历史,但它的出现对北宋音乐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晟府中有一批善于填词、精通音乐的艺术家,像大词人晁冲之、万俟咏、周邦彦、田为等著名词人相继加入大晟府,他们积极投身于宫廷音乐的词曲创作中,这些词人也被后世称为“大晟词人”。

在“大晟词人”中,周邦彦的音乐天赋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他也是后世最为知名的大晟词人。周邦彦的词主要以描写闺阁之情,羁旅之思,感慨身世,咏物抒情为主,词风典丽精工,形象丰满,格律严谨,被后世词人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传》中对周邦彦的评价是这样的:邦彦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传于世。

由于周邦彦词作格律的严谨,以及在词作上取得的成就,到了南宋,他的词风得到了姜夔吴文英等著名词家的高度赞誉。也可以说,周邦彦的格律词为姜夔、吴文英等格律词人开了先河。周邦彦的词集叫《片玉集》,又名《清真集》,流传于世。

专业的事情要专业的人来做,周邦彦本身就是一流的音乐家,所以无论是填词谱曲,还是在大晟府期间对旧乐谱的翻新、整理上,周邦彦的音乐创作都具有严格的规范性,他的歌词整饬规范,呈现出词作格律化的定型,他的词作首开宋词格律派的先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周邦彦为“词家之冠”,王国维先生更是将他誉为“词中老杜”。周邦彦之所以在后世获得了这样的美誉,与他的专业是分不开的。周邦彦精通音律,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无论是他独立创作自度曲,还是在大晟府期间,在对旧乐谱的翻新、整理上,都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所以周邦彦的词作词句整饬,呈现出词作格律化的定型。

周邦彦在制乐的过程中,在一首词中多次转调,音律的程式更加繁复,这就对创作词曲的要求更高了,处处要留意字的声调,平上去入,阴阳轻重,不能有丝毫的混淆。

王国维对周邦彦的制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清真先生遗事》一文说,读周邦彦的词作“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这并非溢美之词。光是朗读周邦彦的词作,就有一种极度舒适的语言美感,那么可以设想,如果用音乐的形式将周邦彦的歌词唱出来的话,那种音乐感就更加婉转动听了。

周邦彦所在的北宋晚期,词坛上正是慢词兴盛的时候,周邦彦将自己的才华和天赋完美地运用到了慢词的创作上。因为慢词在篇幅上要比小令长,所以能更好的融入叙事情节,所以周邦彦谱写的慢词更加曲折回环。此外,周邦彦还将虚实结合、时空腾挪的叙事手法以及章法变化等不同的创作形式都融进了慢词的创作中。在北宋晚期的词坛上,周邦彦可以说为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周邦彦的歌词,情景乐三位一体

元祐四年(1089),周邦彦从庐州离任时,重游庐州桃溪时写下了一首《玉楼春》,原词如下: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这是一首抒发离情别绪的词作,词人与曾经深爱的女子音信隔绝后,重游桃溪旧地,回想起从前的旖旎生活,内心无限惆怅之际写下的这首遣怀之作。周邦彦在词作中将深挚浓密的情致巧妙地融入典丽精工的格律词之中,是具有周邦彦词风特色的一首词作。

这首词的遣词造句与章法布局中,精致的文字和静美的旋律倒是其次,情景乐的交织交融与相得益彰才是全词的精华。俗话说“观滴水可以知大海”,反观周邦彦的这首词,可以说在叙事和抒情两者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而且将叙事和抒情做到了极致。

周邦彦在词作中融入了多种创作手法,尤其是在慢词的创作中融入了铺叙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词的叙事功能。但是在周邦彦的词作中,也有不少以抒情见长的词作,这些词作没有长调慢词的长篇铺陈与大段叙述,但却能融情于景,将款款深情寄寓在字里行间,他的这首《少年游》就是这一类词作中的代表作品: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北宋初期的词多以小令见长,如词调“如梦令”和“采桑子”等,备受词人青睐,因而风靡一时,柳永、张先在传统的小令之外,又创造了许多长词慢调,如词调“木兰花慢”等,柳永的慢词长调,风靡海内,一度形成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盛况。

但慢词长调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因为铺叙过多,而无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原因就是慢词在铺叙与抒情之间没有具体的事物作为两者之间的关联,因而让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有所欠缺,柳词的慢词也没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硬伤”。

周邦彦是北宋婉约词坛的集大成者,他为北宋婉约词的格律定下了基调,并为北宋婉约词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周邦彦婉约词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铺叙和抒情之间找到了一种默契的关联,且在两者之间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通俗地说,就是周邦彦在抒情写景的同时,将叙事巧妙地融进词中。

张邦彦在词中的叙事就像是化学反应中的置换物一样,在有明显界限的叙事和抒情之间起到了微妙的生发作用,让叙事与抒情交织交融,叙事更加生动,抒情更加饱满。因而当他的歌词被人唱起时,能给人带来美轮美奂的听觉体验,可以说,周邦彦具有开创性的填词技巧与手法,完美地弥补了柳永词作的“硬伤”,从而将婉约词的抒情性推向了高峰。

周邦彦的这首《少年游》,虽然是一首小令,却将情景乐浇筑在一起,将文学、音乐、叙事抒情做到了极致,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词作摹写了两幅具有鲜明对比度的不同的爱情生活画卷,上半阕一个,下半阕一个。两个故事的中间只用“而今”二字联系起来,便将前后两个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空间,从而将词人刻意描摹的两个故事和两种词境形成鲜明对照,进而通过第二个故事去重温第一个故事,温故知新,产生无穷韵味。

上半阕是词人追忆以往的恋爱情景,记述了一次令他难以忘怀的相见场面:在一个云雾笼罩、细雨蒙蒙的早晨,一对情侣偷偷地跑到一个小阁楼里约会。虽然时节已是春季,却并没有多少春天的气象与暖意,没有春天的明媚和欢快,只有春雨的阴晦。

雨越下越大,雨水滴打在细柔的柳枝上又流到地上,犹如花柳在哭泣。两人在如此凄风冷雨的情况下相会,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连接着阁楼,那是两人约会的处所。但是两人都是冒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他们抱恨而别。街上泥泞难行,就连燕子也是浑身湿漉漉的,羽毛蜷缩在一起,只能在门外缓缓飞行。

门外的景色,无疑是清冷的画面,对这对情侣的幽会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因为见面匆匆,所以离别惆怅,在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会如泣如诉,双飞的燕子才会艰难地飞行。这是词作中的第一个故事。

凄风苦雨衬托了相思之苦、相见之难,他们匆匆相聚又匆匆离散,从词作最后一句说当时见面“幽恨两人知”我们可以了解到,男女主人公是瞒着家人、冲破重重阻力才得以一见的。他俩爱得曲曲折折、缠缠绵绵,虽然当时两人不得不分开,但当日恩爱同心的滋味,时至今日仍然令人荡气回肠、眷念不已。

词作并没有止于忆旧,如果仅仅回忆昔日爱情的美好、艰难、苦涩,那充其量不过是一首苦爱的追念之歌。这首词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写一对有情人终成了眷属,不过他们的爱情没有永葆昔日的激情,爱情之火熄灭了,爱情之花枯萎了。

下半阕以“而今”为过渡,进而开了第二个故事讲述。首先,词人运用了金屋藏娇的典故,这个用典是饶有深味的,暗喻词中的这对情侣的感情已不像往昔那样热烈,昔日的美好于今时已无法重现。

如今现在风和日丽,金屋藏娇;桃花在春风中明艳美丽,摇曳多姿,他们在这美好的春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历凄风苦雨。回忆起来,那时的小桥冲雨,反倒别有一番滋味。

但是这明媚的春光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曾经预期盼望的幸福,他们总是感到若有所失,眼前的欢愉时刻与无忧无虑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抱恨而别的情景更让人回味,这是词作中的第二个故事。

“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这十个字,既正面说眼前的故事,“丽日”在词中也是一个符号,象征着婚恋的美满。风雨过后是春色醉人的好日子,这对情侣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终于生活在一起,他们从恋爱走进了婚姻;同时,这十个字,又兼具比较的作用,即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往昔的美好景象,并进行一番今不如昔的比较。

弄清楚前后两个故事的关系,了解其曲折的过程,对于词作所创造的意境,也就能有具体感受。这首小令只有短短十句,画面也属实简洁,但词人推敲词句,用笔精炼,营造的景象却耐人深思。

恋爱中的男女总是把爱情、把未来、把生活想象得特别美好,热恋中的男女甚至只求曾经拥有,而不管能否长相厮守。周邦彦的这首《少年游》立意高远之处在于,它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而深刻的问题。

在婚后的岁月中,当激情归于平淡,当恋人容颜逝去,当恋人对情爱的浪漫追求与美好想象被生活的琐事所淹没而变得世俗,当热恋的感觉不复存在,但他们的对彼此的新鲜感逐渐降低,当他们对彼此的欣赏程度逐渐减少,那么爱情应该何去何从?

爱不仅仅是婚前热恋时的两情相悦,更应是婚后双方对爱情常青树的精心培育和浇灌。古往今来,爱情之所以会以各奔东西的方式收场,就是因为婚后缺少精心浇灌,爱情这棵常青树在缺少关注与爱中逐渐枯萎凋零。

周邦彦的《少年游》这首词所写表面上看只是两幅不同的恋爱画面,每幅画面中人物表情丰富,无须多用镜头大加渲染,故事的脉络已清晰地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词人抒发的好像只是若有所失的怅惘和叹息,实际上已经涉及了爱情和婚姻中如何永葆新鲜感的现实问题:如何永葆爱情和婚姻长青?恋爱时的激情火花如何能够一如既往地在婚姻中永不凋零?这或许就是这首小令留给人们的值得深思的一道论述题吧。

周邦彦的这首《少年游》是以男主人公的回忆和感受来写的,词中虽然没有交代他和她爱意困乏的原因,但他和她之间的爱归于平淡是不争的事实。或许平平淡淡的婚姻才能长久吧,或许激情过后归于平淡才是最好的感情。

小话诗词

周邦彦的这首《少年游》是一首立意新颖、可圈可点的词作,要叙事有叙事,要抒情有抒情,要文学有文学,情景乐三位一体,堪称北宋婉约词中的天花板。

这首词打破了宋词或写离愁别恨抒发相思之苦、或写相见苦短尽写相见之欢的藩篱,而是立意高远,写出了一对经过爱的艰难跋涉最终赢得了爱的胜利的恋人,在婚后不得不面对激情过后归于平淡的婚姻生活。

该词在艺术上也有值得称道之处,词作虽然只有短短十句,但词人用笔凝练,写景中包蕴了深厚的叙事性和一波三折的抒情色彩,三者水乳交融,以前后两幅迥然不同的画面连缀成了一个深有情致的曲折故事。

由于周邦彦词作格律的严谨,以及在词作上取得的成就,到了南宋,他的词风得到了姜夔、吴文英、张炎等专业词人的传承和接力。也可以说,周邦彦的格律词为姜夔、吴文英等格律词人开了先河。

更多文章

  • 周邦彦的一首词,全词于艳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极为浓烈深挚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全词,金屋,朝云,幽恨,艳情,诗人,宋朝,周邦彦,古典乐

    周邦彦,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号清真居士。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元祐二年周邦彦被调出京城,贬为庐州教授,然后流寓荆州约三年。元祐八年春天,又被任命为溧水知县。这几年是周

  • 宋徽宗密会李师师,周邦彦躲在床下,内心酸楚写下一首经典艳词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李白,宋朝,宋徽宗,李师师,周邦彦,书法家

    词在发展成为大众艺术之前,和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唐诗中更多的是诗酒流连,那么宋词中更多的是花月纵横。印象中,特别是宋室南渡之前的宋词,总是感觉离不开风花雪月,才子佳人。在宋朝,你想找一个既有风花雪月、又有才子佳人的地方,那去各个城市的秦楼楚馆绝对没错了。你要问秦楼楚馆是哪?通俗点讲就是青楼

  • 周邦彦收到情书后失眠,半夜写一首词,结尾9字深情款款令人心动

    历史解密编辑:沉醉古诗文标签:失眠,萧娘,眸子,暮色,情书,诗人,宋朝,周邦彦,李商隐,古典乐,原创诗词

    ——唐诗如月,照亮生活。文/空青【引子】想聊一聊失眠这个事儿~我从小到大睡得还都挺香的,基本不会失眠。小学时候觉多,九点钟差不多就睡了;到高中偶尔会熬夜,躲在被子里偷偷看小说,有时候一上瘾能看到凌晨四五点,第二天一天都没啥精神。但高中那会儿熬着夜看完了金庸先生的所有小说,也算是完成了自己文学启蒙的一

  • 再读少年游:徽宗和师师锦幄初温,周邦彦躲床底一宿没睡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周邦彦,少年游,师师,朱敦儒,宋徽宗,纳兰容若

    少年时候,有幸读周邦彦的《少年游》,整首词结构上整齐划一,颇有一番柔情似水的共鸣。诚如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评价的那样,周邦彦写词,手法远胜花间派,词风哪怕再有一毫柔媚,便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再直白一厘,又成为胭脂水粉的柳永。纳兰性德能够点评文学技法,仍然难以脱离书生的有失公允,故意替周邦彦隐晦词背后的风

  • 周邦彦经典宋词六首,后世誉为“词家之冠”

    历史解密编辑:一遇旧人标签:咏梅,宋词,宋朝,声乐,周邦彦,刘禹锡,苏幕遮,古典乐,艺术家

    周邦彦(1057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北宋著名词人。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周邦彦少时性疏散但好读书。因献《汴都赋》而受神宗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徽宗时提举大晟府,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他的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作品在婉约派中长期被尊为“正

  • 辽国史上真正改善,汉族与契丹关系,虽是汉人却让辽圣宗敬他为父

    历史解密编辑:石头人呦标签:韩德让,萧绰,萧太后,皇帝,萧皇后,辽国,汉族,契丹,辽圣宗

    历史上许多皇帝驾崩以后,多数情况都会,下遗下孤儿和寡妇继承王位。为何如此说,作为皇帝要做的事情很多,未完成的心愿更多,管理一个国家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所以,因为某些原因突然死去,野都没安排好下任继承者的准备。在这个时候,他们一般需要有能力的权臣协助。否则,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少年,可玩不转政治这东西。然

  • 一个宫女无意中吃下金鸡,从丑女变成美女,辽圣宗纳她为妃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太后,宫女,皇帝,宗真,丑女,萧皇后,辽兴宗,辽圣宗,女皇武则天

    辽国萧太后看到一个宫女,因为吃了一只金鸡,从丑女变成了美女,她就认定她将来一定可以生下一个“奇子”,所以就命令皇帝娶了她。面对母亲屋如此无礼的要求,身为皇帝的辽圣宗也没有办法,因为他已经年过45岁,却迟迟没有子嗣,所以为了江山社稷着想,他只能答应母亲的要求。但是面对这个宫女,辽圣宗真的提不起兴趣,仅

  • 正说耶律宗教:逆袭的庶子,萧燕燕的大孙子,辽圣宗最厉害的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萧燕燕,节度使,皇帝,耶律,契丹

    前几天写驴粪王子他爹秦晋国王耶律隆庆,好多读者都觉得驴粪的名字很搞笑,还有读者说:“驴粪,多么可爱的名字”,让猴格看得失笑半天,决定写一写这位驴粪王子。首先声明,耶律驴粪的名字可不是猴格瞎编的,为了证明猴格不是故意恶搞,先把辽史的图片贴一张(看下边标红部分)。01,皇太弟的庶长子保义军节度、同中书门

  • 韩德让和萧燕燕夫妻合葬?辽圣宗怒:谁乱造谣?我有那么不孝?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韩德让,萧燕燕,太后,景宗

    看完全文后,猴格真有种天雷滚滚的感觉,就顺手搜索下韩德让和萧燕燕合葬的信息,哎哟!网上说韩德让与萧燕燕合葬的还不少呢,要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知道了,恐怕棺材板都按不住:谁在乱造谣,我会把韩德让和我老娘合葬?我对亲爹景宗皇帝有那么不孝吗?那么,在历史上,契丹的权臣韩德让真的和情人承天太后萧燕燕合葬了吗?或

  • 梦回辽代:我,一名宫廷内侍眼中的萧太后和辽圣宗

    历史解密编辑:荆楚传媒标签:内侍,辽代,辽朝,萧绰,辽圣宗,萧太后,萧思温,中国传统音乐

    梦回辽代:我,一名宫廷内侍眼中的萧太后和辽圣宗引言提起辽朝,了解宋史的朋友都知道,辽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由契丹族建立的王朝。终辽一代二百一十八年,历经九位帝王。辽代在发展到巅峰期的时候,疆域一度东临日本海,向西则到阿尔泰山脚下,北及额尔古纳河甚至外兴安岭一带,南则可临河北白沟河畔。如果说宋是我国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