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古典文学的套路,在这些文学作品的主角身旁都有一个忠心耿耿的莽汉,如张飞之于刘备、李逵之于宋江。在《说岳全传》中也有安排了牛皋出任这样的角色,他与主角岳飞对应,是岳家军中最受岳飞信任的人。而在岳家军作战的大部分剧情中,牛皋都是出任岳家军先锋的角色,出色的完成了各场大战的揭幕战的任务。本章节我们就来看看牛皋是如后成为岳飞最信任的人,并他如何忠于岳飞的。
牛皋
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在正史中,牛皋都是岳家军中仅次于岳飞的人物。无论是官位、功绩,还是受岳家军士兵爱戴的程度都是仅次于岳飞的,可以称得上是岳家军的副帅。从官位来讲,岳家军中只有牛皋和王贵因功升至承宣使的高位,而牛皋的功绩远远强于王贵。从功绩来讲,无论是小说还是正史中牛皋部都是岳家军的王牌战力,每当在其它部将攻敌受阻的时候岳飞都会派出牛皋来啃硬骨头。而牛皋也从来没有让岳飞失望,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军队统帅能力。
正史中的牛皋与小说中不同,他不再是岳飞自小一起长大的兄弟,而是成名比岳飞更早的抗金将领。牛皋与岳飞相似,都是在金兵南侵的时候愤然从军的。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的弓箭手,后来因为战功卓著连续升职,在加入岳家军以前已经是镇抚使和知州的官位,掌管一方军政大权了。在此期间,他曾击败了金国著名将领粘罕孛堇,成为北方抗金战线上的名将。后来南宋朝廷将牛皋所部安排入执掌湖北和江西军务的岳飞麾下,此后牛皋部成为岳家军的王牌部队,在随岳飞抗金作战中立下了显赫的功劳。
岳飞
牛皋为人生性秉直、坦荡率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气量过人,性格十分鲜明。而且牛皋也是一位十分好酒的将领,甚至因此而受到宋高宗赵构的亲口斥责。他与岳飞都是南宋朝廷的主战派中的代表,而且性格非常激进,一言不合就对秦桧、张俊等投降派破口大骂,甚至在宋高宗面前也丝毫不给投降派面子。特别是当岳飞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以后,宋金言和的政治风气大行其上,牛皋仍旧毫不避讳的与投降派作斗争。最后秦桧安排张俊手下田师中在宴会上下毒害死了牛皋。很多人据此评价牛皋的政治敏感性不够,认为这是他愚蠢和莽撞的表现。然而我却认为这是他忠于岳飞,忠于民族、忠于信仰的体现。
牛皋对岳飞的忠诚与张飞对刘备、李逵对宋江不同。牛皋忠于岳飞的是岳飞的政治理念和民族信仰,而非只是忠于岳飞本人。从这一点上看,岳飞和牛皋是十分相似的。岳飞也是忠于自己的政治理念、民族信仰、国家和百姓,而非宋高宗赵构本人。严格的说来岳飞是不忠于宋高宗赵构的,这也是宋高宗对他起了杀心的原因。而牛皋在理念和精神状态上以岳飞为楷模,事事将民族、国家、百姓放到第一位,自然也就不回去考虑宋高宗和投降派的利益。再加上他是岳家军副帅级的人物,自然受到投降派的打压和宋高宗的猜忌,被毒杀也是意料之中。
秦桧
因为这样牛皋受到了岳飞最大的信任,甚至在岳飞去临安拜见宋高宗期间能够暂时代岳飞执掌岳家军兵权,可见其受到岳飞怎样的信重。对于这样的人物,投降派肯定是欲除之而后快的。很多学者和评论家认为,岳飞死后的牛皋应该避其锋芒,仍旧与投降派作对实属不智。而我认为这些所谓的学者专家都长着一副汉奸的奴颜媚骨,否则也不会说出这么没脸没皮的话来。牛皋被毒杀时已经六十一岁了,在那个年龄能够上阵杀敌的机会已经非常渺茫了。在投降派和宋高宗早有杀心的前提下,无论牛皋着什么都不能改变结局。既然横竖都是要死的,那么何不轰轰烈烈的与投降派斗争到底,留下一世的清明呢?
作为最受岳飞信任的,以岳飞的信念为自己信仰的人,牛皋一生的目标就是完成岳飞的政治理想。这就是北伐中原、光复东京汴梁、迎回二帝、直捣黄龙、覆灭金国。在岳飞死后,这个政治理想已经不可能完成了。这对于牛皋来说活着的信念和意义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种境遇对于牛皋来说已经是处于绝境之中了,与其苟活于世受尽投降派的侮辱,眼睁睁的看着大好的局面被葬送,不如与这希望一起泯灭。这是一个以抗金复国作为一辈子生存信仰的战士的最后意愿,也只有这样的正义刚直之士才会选取这样一条路。
宋高宗
也许对这样忠贞之士的欣赏,也许是不愿意再次看这样的民族英雄死于投降派手中,钱彩在写《说岳全传》的时候给牛皋安排的另类的结局。小说中的牛皋不再是出身基层的弓箭手,而是赵公明的黑虎下凡,专门来帮助岳飞这个大鹏金翅雕的。他仍旧是岳飞最好的兄弟,也是岳家军的中流砥柱,抗金战线上战功赫赫的名将。可是牛皋却并没有因为岳飞的冤死而被毒杀,反而协助岳飞到儿子北伐征金,气死了岳飞宿命的对手金兀术。这就是所谓的“虎骑龙背,气死兀术,笑杀牛皋”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