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著名史学家范镇与蒙顶山茶

北宋著名史学家范镇与蒙顶山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茶旅中国 访问量:2613 更新时间:2024/1/14 17:09:18

北宋著名史学家范镇与蒙顶山茶

北宋时代,成都华阳范氏一门棠棣繁华,一族三代皆出良史,传为佳话,史称“三范修史”。三范指: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著名史学家。其中范祖禹是范镇的侄孙、范冲是范祖禹的儿子。华阳范氏一门三杰,贯穿南北两宋,涵盖唐宋诸方正史,与眉山“三苏”一样,是巴蜀家学的杰出代表,至今罕有门第与之比肩。其中范镇撰写的《东斋记事》,便记述了蒙顶山茶的相关轶事。

范镇生平及成就

(一)个人生平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 谥“忠文”,益州华阳人(今成都双流),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范镇以科举考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步入宦海,先后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等四朝任职。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为官,范镇都以敢于进谏、勤政爱民闻名。在政治上,范镇支持司马光论新法,与王安石不合,弹劾青苗法扰民,直言变法是残民之术,后职官致仕。宋哲宗即位,起为端明殿学士,固辞不拜,累封“蜀郡公”。宋哲宗元佑二年(1088年)去世,赠“右金紫光禄大夫”。

(二)主要成就

范镇曾任翰林学士,与欧阳修、宋祁共修史学著作《新唐书》,还参与修编了史学著作《仁宗实录》《玉牒》《宋史本传》《四库总目》等,著有《《范蜀公集》《谏垣集》《国朝韵对》《国朝事始》《刀笔》等诗文集。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当数笔记杂录集—《东斋记事》。

《东斋记事》为范镇退休后著述,时间大约在神宗元丰年间。其所居之地名“东斋”,故书名《东斋记事》。范镇撰写此书的目的,是要仿效唐人“著书以述当时之事”的旧例,记录平生见闻,以便使后人可据以考知当时之事。

该书共计185卷,所记内容涉及北宋从宋太祖到宋哲宗时期的北宋政事、典章制度、名臣及文士逸事以及蜀地风土人情等。其中多为作者亲历亲见,是研究北宋早期社会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君臣关系与蜀地风俗的重要参考资料,内容较翔实。从南宋开始,这本书就成为人们研究北宋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籍。

同乡好友、“三苏”之一的苏轼在《范景仁墓志铭》一文说:“其文清丽简远,学者以为师法。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壮,常欲继之以死,虽在万乘前,无所屈……”,给予高度评价。

《东斋记事》关于蒙顶山茶的记述

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范镇自然不会忘记养育了他的这 一方土地。所以,《东斋记事》里有许多对巴蜀名物、风情、人物的记录,为了解一千年前蜀地的风土人情打开了一扇窗。范镇在《东斋记事》中,用大量的篇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文明悠远、学风敦厚、名胜众多、物产丰富的大美四川,还记录了不少四川的奇花异草、珍禽猛兽以及剑门枯柏、嘉陵江畔猴群、嘉陵江上雕、卓筒井、邛竹等丰富的物产、奇特的景观。

蒙顶山山门

这里面,最为珍贵的当属作者对四川茶叶及其品种的记录:“蜀之产茶凡八处,雅州之蒙顶、蜀州之味江、邛州之火井、嘉州之中峰、彭州之堋口、汉州之杨村、绵州之兽目、利州之罗村。然蒙顶为最佳也。其生最晚,常在春夏之交。其芽长二寸许,其色白,味甘美,而其性温暖,非他茶之比。蒙顶者,《书》所谓‘蔡、蒙旅平’者也。李景初与予书言:‘万茶之生,云雾覆其上,若有神物护持之。’其次罗村,茶色绿,而味亦甘美。”

蒙顶山甘露井

范镇笔下列举的八处产茶地,就行政区域而言,前七处都属于成都府路,而这些地方至今仍是重要茶产地。在唐代,四川就是品质较佳之茶叶的重要产地,世称“蜀茶”。历史上,这一带除蒙顶茶最著名外,同样称誉天下的精品名茶还有蜀州(今崇州市)横原的雀舌、鸟嘴、麦颗和蒲江的绿昌明,彭州(包括今彭州和都江堰等地)蒲村、堋口、灌口的饼茶,临邛的火番饼等。

茶祖吴理真

由此可见,时人认为蒙顶茶在蜀茶中品质最佳。范镇不仅认为蒙山茶“其性温暖,非他茶之比”,这与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疾”中认定蒙山茶为温性茶的特点这一观点一致,而且还早了几百年。该文还引用了唐人李景初(工于翰墨,有名当世,尝书唐邠州东厅记。著有《书史会要》《墨池编》)的著述中描述蒙山茶生长特殊环境的“万茶之生,云雾覆其上,若有神物护持之”,从而导致其品质迥异于其它地方所产茶的精辟语句,可谓栩栩如生。

蒙顶甘露

时至今日,由于时代变迁以及耕种技术的变化,上述一些地方已经不产茶了,但范镇所赞美的蒙山茶(蒙顶山茶),至今仍在不断发展长大,还跻身中国名茶行列。看来,范镇当属鉴茶达人,对蜀茶尤其对蒙顶山茶的评价很中肯、很客观、很到位,在北宋文人、茶人“爆棚”的时代,算是独树一帜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推介蒙顶甘露

中国十大茶叶品牌蒙顶山茶

(本图文来源:陈开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韩国客商到范镇进行考察

    历史解密编辑:感知山东标签:韩国,范镇,客商,产业园,资源优势

    5月23日,韩国希杰(CJ)集团客商到范镇考察。山东省政府驻韩国经贸处首席代表贾继庆、泰安市政协副主席董彦和、岱岳区政府副区长肖海霞等参加活动。客商一行对范镇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园、国泰民安宠物食品全链条产业园和食品产业园服务中心等项目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就下一步合作事宜进行了座谈交流。活动中,韩国客

  • 岱岳区范镇: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 打造为民解忧“终点站”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日报标签:范镇,支书,信访,调解室,调解中心,群众办实事

    今年以来,岱岳区范镇围绕“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工作要求,创新建立“实战、实用、实效”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紧抓知民意、解民忧的工作重点,聚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整合资源,设立一个中心依托范镇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现有的办公场

  • 又是一年“吃瓜”季,岱岳区范镇的西瓜熟啦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西瓜,种植,采摘,增收,蔬菜,水果,岱岳区,果菜类,范镇(泰安市)

    通讯员 赵成强 夏初季节,正是西瓜上市的好时节。岱岳区范镇张寨子村的大棚西瓜迎来了丰收季,清甜可口的西瓜既丰富了群众的“果篮”子,又为村集体增收注入了新活力。 走进张寨子村的西瓜大棚里,一个个油亮的西瓜掩映在瓜藤中,圆润饱满、色泽诱人,技术员张根昭正精挑细选,将成熟的西瓜一一采摘,供村民们装袋搬运。

  • 岱岳区范镇:服务专员全方位盯靠,项目建设加速度推进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专员,产业园,山东省,岱岳区范镇

    通讯员 张玮 5月11日上午,岱岳区工业化推进办一行到范镇,对省优选、市重点工业建设项目进行现场调研督导。通过实地查看,对项目的建设速度表示认可,对该镇的企业服务专员全过程盯靠建设项目、蹲点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等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今年以来,岱岳区范镇开启了普泽汇年产3000吨功能型动物(益生菌)饲

  • 范镇召开安全生产形势分析调度会

    历史解密编辑:感知山东标签:范镇,安委会,主体责任

    5月4日,范镇召开安全生产形势分析调度会,会议由范镇党委书记刘明坤同志主持,全体领导干部、管区书记、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安监办全体人员参加会议。刘明坤同志传达了上级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参会人员逐一汇报各自分管领域和包保企业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会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抓好责任

  • 岱岳区《信访工作条例》巡回宣讲走进范镇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岱岳区,信访工作条例,范镇(泰安市)

    通讯员 靳菲菲 为进一步加深广大干部群众对《信访工作条例》的理解和运用,5月16日,岱岳区《信访工作条例》巡回宣讲团走进范镇。范镇副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部门中层以上、各管区书记、各村支部书记,信访办全体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此次宣讲活动,包括《学习信访工作条例,树立法工作思维》《信访工作条例解读》两

  • 岱岳区范镇召开镇级“为民协商”会议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范镇,镇党委,议题

    通讯员 赵成强 记者 徐慧为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近期,范镇召开为民协商民主议事会议,镇为民协商委员会成员参加。范镇党委副书记王莹莹主持本次会议,会上王书记结合全镇工作安排提出了7个议题,就此次议题选取的背景、原因等作了简要的介绍。与会人员对环境综合整治优化人居环境、全员核酸检测前期准备工作等议

  • 范镇郑寨子村:协商为民,强村富民

    历史解密编辑:泰敢当标签:郑寨子村,党支部,议事会

    协商于民谋福祉。泰安市岱岳区郑寨子村以协商共议的方式从群众工作入手,分片逐家入户走访,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按照“统一收回,统一分配”的原则,打破以往组与组的界限,将全村土地全部收归集体,按现有人数统一进行人均分配。协商议事活起来。在“为民协商”民主商议同意的前提下,郑寨子村在党支部引领下

  • 岱岳区范镇贴心服务,助企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岱岳区,范镇,镇党委,包保,贴心服务

    通讯员 张军 靳菲菲岱岳区重点工业企业(项目)服务专员包保联系动员大会召开后,范镇立即召开专题党委扩大会,研究制定全镇《重点工业企业(项目)服务专员包保联系方案》,除按照区里制定的主要领导干部联系服务6个重点项目外,针对当地实际,又安排其他领导干部及部门负责人等,作为服务专员联系包保11家规模企业及

  • 洛宁县王范镇城池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洛宁城事标签:王范镇,洛宁县,同治,城池,土匪

    王范镇城池的由来清咸丰末年,社会动乱,加之灾荒,土匪四起,民不聊生。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前半年,外地土匪闯入王范镇,大肆抢掠,无恶不作。镇民看在眼里,怒在心中,群情自奋,同仇敌忾,为防御匪侵灾难,刘姓家族与全镇各姓人员不分男女老少,全力以赴,出资出力,苦干四个月,使东西长二点五里、南北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