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世态炎凉,人情如纸”,所以,如果你在助人为乐之外,还要想积攒一点人情,赢得一些回报,那么,在施恩于人时,就要有一种“心计”,别被辜负;真正聪明的人,在施恩于人时,往往也有这种“心计”,懂得算人情账。这种“心计”就是“口渴再喂水,雪中多送碳。”
所谓“口渴再喂水,雪中多送碳”,也就是说,施恩于人时要看准时机,在别人急需、紧迫、重要的关头,给予别人及时的帮助,如此,就像是口渴的时候给他水喝、大雪的天气送给他能带来温暖的炭,对方自然会感激不尽,念念不忘,有机会便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轻易不会辜负你。
这其中的人情账很好算,做一个形容,就像在一个人濒临饿死时送他一个馒头,和在他大鱼大肉肚子吃得滚圆时再送给他一个馒头,其内心感受自然是大不一样的。所以,施恩于人时,要想落人情,要想赢得一些回报,要想不被辜负,就要有这种“口渴再喂水,雪中多送碳”的心计。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周瑜是一时之风流人物、英雄豪杰。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周瑜初入仕途时,其实并不顺利。当时,他在袁术手下为官,不受重用,只不过是一个小县居巢的县令而已。因为军阀割据、兵荒马乱,居巢的百姓过得是水深火热的日子,没有什么粮食吃的百姓,就吃树皮、草根,不少百姓被活活地饿死了。周瑜作为县令,官虽然很小,但是责任感却很强,看在眼里是痛在心里,又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身边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叫鲁肃的财主,积蓄丰厚又乐善好施,可以求他帮忙借粮。
周瑜于是专程登门拜访鲁肃,并直接表明来意。鲁肃善于识人,一见周瑜此人丰神俊朗、言谈不俗,断定其日后必成大器,所以,并没又因为对方是一个小县令,就有任何的轻忽,对于其借粮的请求也没有的犹豫,痛快答应。
对于鲁肃的爽快,周瑜感动不已,他知道,自己县令的身份在当时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威慑力的,对方不借自己也没办法。而且,在大灾之年和动乱岁月,粮食几乎就等于是生命。所以,周瑜被鲁肃的品德和言行深深地感动了,就此与其结为挚友。后来,周瑜跟随孙策、孙权兄弟,很快就发达了,还当上了大都督,但他牢记鲁肃当年的恩德,将他推荐给了孙权,让鲁肃也有了干大事业的机会。
人对口渴喂水、雪中送炭之人,总是怀有特殊的感恩之情的,不仅周瑜如此,我们普通人也不例外。所以,在施恩于人,不仅要有同情心,要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还要有“口渴再喂水,雪中多送碳”的心计,要会算其中的人情账。
那么,面对“世态炎凉,人情如纸”的现实,如何才能掌握这种“口渴再喂水,雪中多送碳”的施恩于人的心计,以免被辜负呢?这里有几个技巧可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