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火烧司马懿,天降大雨时,孔明为什么不放箭?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天降大雨时,孔明为什么不放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1926 更新时间:2023/12/13 5:09:44

《三国演义》中记载到:

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正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

就是这一场雨既改变了历史,同时也救了整个司马家族。三国当中的司马懿,一直以来都是诸葛亮的克星。两人的争斗,最终在上方谷画上了一个句号。同时也注定着蜀汉的结局,这场战争之后, 虽然蜀汉苦苦支撑了几十年,但终究没有逃脱命数。最终还是在司马氏的手中覆灭。不过今天本文要讲的是诸葛亮火烧司马懿,天降大雨时,孔明为什么不放箭?

一、上方谷之战的历史背景

事情发生在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北伐中原。但是这一次北伐当中,原本有着很好的机会消灭魏军统帅司马懿。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雨,彻底浇灭了诸葛亮的“心火”。并因此病逝五丈原,诸葛亮的北伐中原就此落幕。

上方谷,是诸葛亮勘察地形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当他看到这个地形之后,认为灭魏的计划可以成功。于是便安排人手,在谷底下方放置易燃的材料,用来诱骗司马懿进入自己的计划当中。诸葛亮便让魏延在作战的过程中,只许败不许胜,成功地将司马懿三人,引入了上方谷。

开始执行得很顺利,司马懿也如愿进入了圈套之中。诸葛亮便坐在上方,静观司马懿被火活活烧死。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诸葛亮高兴之时,此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小雨。这一场雨,救了司马懿一家三人。司马懿便说了:“天不亡我,再不杀出去,还待何时。”此时上方的诸葛亮看到这一切之后,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场精心导演灭杀大计,就此落空。司马懿得以安然回到军营之中。

二、山谷之间,弓箭的作用不强

众所周知,古时候弓箭的射击,主要是考量的臂力和弓箭的射程以及弓箭的做工。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很多弓箭的射手都是百发百中。然而在现实中其实不然,弓箭的实际射击距离和精准度,都有一定的差距。如若不信的话,各位可以去箭术射击场试一下。

古时候的弓弩手,虽说常年都是负责射击,但是真在战场上,弓箭的实际杀伤力并不是很大。

万丈高渊的山顶上,向山谷下方射箭,不排除可以射伤士兵。但是杀伤力这一块的话,个人存在众多的疑虑。除非都有黄忠赵云那样的射击力度和精准度,否则都是在做无用功。

此外山底下着火,根本看不清山下的状况。在上方坐着的诸葛亮,面对山下司马懿一点办法都没有。不仅从距离来说不可能,何况还在下雨。如果不下雨的,那么弓箭的设计精准度就完全丧失了,一通乱射弓箭有射完的那一刻,所以射箭是没用的。

此外上方谷上面的当时安排的人手太少,不足以灭杀司马懿。即使是弓箭如雨,在护卫的保护之下,司马懿依旧可以逃出去。

三、山谷特色地形以及气候原因

上方谷入口窄,腹地宽阔,完全就是一个葫芦的地形。为什么火烧得那么大,就是利用地形产生的小型气候。山谷内一旦着火,那么火势通过风力,就会形成山谷风。那么山谷内的气温上升之后,空气中的水汽在半空中凝结,很大概率会形成雨滴。这也就是为什么,火烧之后,会大概率下雨。

天空下雨,诸葛亮还会射箭的,答案是肯定的,已经放弃射箭。护盾一挡,司马懿依然可以逃出去。此时射箭或者不射箭,已经完全不重要了。加上有风有雨,诸葛亮更会放弃这一点。

四、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导致

“成事在人,谋事在天”这句话在诸葛亮的口中说出来,说明诸葛亮的信奉的思想并不是一个杀伐果决之人。信奉天理,安能杀了懂得取舍有道的司马懿呢?

“七擒孟获”,尤其是火烧藤甲军那一个章节。说出折寿这样的话语,战场厮杀,如何取胜才是最直接的。这个和命运怎么回车上关心呢,因果轮回,那是迷信的套路。但是发生在诸葛亮身上,也就表明了他肯定会失败。如果换成司马懿,即使烧不死,也会做出第二套方案,依然杀死谷底之人。

所以在一场大雨之后,彻底斩断了诸葛亮的信心,认为是上天在帮助司马懿,自己不可逆天去完成这个事情。用箭射杀司马懿的方式,也就自然不会采纳了。

更多文章

  • 曹操千方百计请来司马懿的恩师孔明后,孔明直接道:不会为你效力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曹操,司马懿,诸葛亮,丞相

    208年,司马懿的恩师孔明郑重地告诉曹操:“虽然您征召我多次,但我绝不可能为您效力!”曹操听后百般感慨,这么好的千里马却不愿追随我,那我是放他呢?还是诛他呢?孔明何时与曹操有过这番谈话呢?其实,此孔明并不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而是司马懿的老师——胡昭。胡昭,字孔明,颍川人。颍川是个出人才的地方,三国时

  • 孔明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绝非匡扶汉室,魏延的死已经说明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诸葛亮,魏延,匡扶汉,刘备,蜀汉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以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唯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一一《出师表》对于《出师表》每一个人都知道,它是诸葛亮的杰作。他的一生也是按

  • 前有春秋管鲍之交,后有三国孔明元直之情

    历史解密编辑:吃货美食深解说标签:徐庶,曹操,刘备,管仲,陈寿,三国,孔明,诸葛亮,鲍叔牙,天文学家,周朝诸侯国君主列表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是很多人的期许。谈到友谊的典范自然首推管鲍之交。有人说这世上管仲好寻,鲍叔牙难找。说的是齐相管仲在年轻时与鲍叔牙结识,管仲不管做什么都失败,但鲍叔牙依旧持支持的态度。最后管仲和鲍叔牙成为敌对关系,管仲辅助公子纠,鲍叔牙辅助公子小白,管仲在半路还射了小白一箭,说把他射死了。但公子小

  • 若此人不死!北伐大业定能成功!他死后刘备痛哭道:孔明误我啊!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刘备,诸葛亮,关羽,曹操,刘禅

    此人不死北伐必定成功!诸葛亮却对刘备说:他太能干了,不能留!刘禅因为扶不上墙,反而是刘备儿子中最出名的,但是刘备实际上有个儿子很出色,骁勇善战,只是这个儿子不是亲生的是义子,叫做刘封。刘封和刘阿斗这个扶不上墙的不一样,他这个人刚果勇敢,曾为刘备留下不少战功,但是最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还是杀掉了刘

  • 制造业「ChatGPT」来了,我们和「奇智孔明」聊了聊

    历史解密编辑:机器之心Pro标签:徐辉,制造业,奇智孔明,孔明(艺人),chatgpt

    机器之心原创作者:吴昕对于 AI1.0 时代的企业来说,他们关注大模型的成功,其实是关注背后基础算法的作用,将基础算法和先进理念应用到自己服务的行业和产品当中。对于创新奇智来说,平台固然重要,但长远来看,面向行业的纵深更为重要。ChatGPT 热潮持续不断,一场接一场的密集发布事实上都在回答同一个问

  • 孔明六出祁山,相约东吴共同伐魏,孔明造木牛流马,智斗魏军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魏军,郭淮,魏延,祁山,孔明,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

    孔明三年备战,粮草丰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向蜀主请战北伐中原。司天台太史谯周以近年来蜀地的不祥之兆劝阻孔明勿动兵。孔明执意北伐,引蜀兵三十四万,分五路出祁山。魏主令司马懿都督,夏侯霸、夏侯威为左右先锋;夏侯惠、夏侯和为行军司马,引大军阻击蜀军。孔明下五个兵寨,听闻郭淮、孙礼领陇西之兵,于北原下寨。

  • 爆笑三国志之孔明传(中)-三国鼎立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诸葛亮,爆笑三国志,孔明传,刘备,庞统,关羽

    注:本文系早年本人用独立峭壁笔名发表在起点中文的连载小说番外篇。因为工作原因后来没写全,现在重新捡起来续写,希望能尽量写全。以下是正文,谢谢大家观赏。《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已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尤其是刘关张赵、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人物更是无人不知。但笔者近来偶得一手抄本(据说已是孤本),里面所

  • 刘备曾告诫过诸葛亮此人不能重用,可孔明却不听,最终酿成大错

    历史解密编辑:暮烟疏雨时光PLUS标签:刘备,马谡,曹操,孔明,蜀汉,三国,汉朝,诸葛亮

    古往今来,英雄之间总是会惺惺相惜,但也不是所有的有才之人都能成为朋友,就像刘备和曹操,虽然在过去曾有过青梅煮酒的美谈,但之后由于两人的立场偏差,最终也只能兵戎相见。刘备和自己手下的军师诸葛亮情谊非比寻常,两个人的品德和政见都十分相像,因此在君臣关系之外,两个人也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但就算是关系如此要好

  • 三国乱世里,陈仓之战让他名震天下,一千士兵完胜孔明三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大军,郝昭,魏国,孔明,诸葛亮,三国乱世,陈仓之战,天文学家,史说三国

    公元228年诸葛亮听闻曹休被陆逊击败与石亭,羞怒交加病逝,魏国为了给曹休报仇,命曹真率领十万大军与司马懿和贾逵汇合,共计二十万大军进攻东吴。此时魏蜀边境空虚,让诸葛亮感觉第二次北伐的机会来了!诸葛亮在12月,诸葛亮率领三万蜀军与吴国一东一西相互呼应,浩浩荡荡的前往魏国边境。曹真为防止蜀国趁机发难,派

  • 汽车界的“周郎与孔明”,全新途昂X与奥迪Q5L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12缸大师标签:周瑜,途昂x,汽车界,越野车,电动车,奥迪Q5,奥迪q5l,中型suv,孔明(艺人)

    “既生瑜,何生亮”——是《三国演义》中周瑜在人生最后时刻的遗言,这句话时至今日仍被人们争论不休,到底表达的是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还是对自己失败的惋惜,恐怕只有他本人才能知晓了。不过三国中的英雄人物何其之多,为什么周瑜和诸葛亮的故事反而更为人津津乐道,大概是因为两人身上有太多的共同点,在混乱割据的年代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