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明北伐的真实目的是什么?绝非匡扶汉室,魏延的死已经说明问题

孔明北伐的真实目的是什么?绝非匡扶汉室,魏延的死已经说明问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526 更新时间:2024/1/16 13:19:10

神鬼妙算诸葛亮,道号卧龙,本通天!未出茅庐,晓天下势。

诸葛亮可以说是近2000年来,最让人难以忘记的名人,他的故事甚至都写在了小学的课本之上。这足见,诸葛亮对历史的贡献是巨大的。

在诸葛亮的一生之中,做过疯狂的三件事情!第一件,就是迎娶貌丑的黄月英为妻。《襄阳记》: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在襄阳记之中,其实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诸葛亮是迎娶了一个黄头黑色的妇女,他就是黄月英。黄月英,虽然外貌不淑,但是她的才华却和诸葛亮相配。

第二件事情,就是完成自己《隆中对》所提战略,“联吴抗曹”,为达到这个战略目的,诸葛亮亲自赴东吴,与孙权、还有众多东吴大臣理论,在历史之上称之为“舌战群儒”,此时的诸葛亮,如果不能说服东吴,他便会有杀身之祸。要知道,刚开始出道的诸葛亮是没有多少人会买他的面子的。

第三件事情,就更疯狂了,那就是北伐曹魏。而且是一连坚持了7年,连续5次出兵攻打曹魏。诸葛亮北伐堪称是他这辈子所做最为疯狂的事情,为什么如此说呢?很简单,正所谓天道所然,根据《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公元262年,魏蜀吴的国土面积分别为291万、106万、145万。如此看来的话,蜀国的面积是最小的,而人口呢,同样是最少的,大概蜀国是只有100万人,用于投兵的人就会更少。

与此同时,曹魏的人口大约是400多万,用于投兵的按十分之一来算,至少也会有40万人口。而蜀国却只有10万兵士,从人口、兵士、还有国力、甚至国土面积,蜀国都完全无法和曹魏相抗衡。

从上面简短的分析之后,可以得到一个结果,诸葛亮当年一直坚持北伐,其实是毫无胜算。作为智囊的诸葛亮,他会不知道吗?肯定是肯定清楚明白的,但是即使如此,明知道自己打不赢,但诸葛亮为何一直坚持北伐呢?而且是一打就是7年之久!

诸葛亮北伐的真实目的是什么?绝对不是匡扶汉室!那么,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先来看看第一次北伐。

公元223年6月,刘备去世之后,蜀汉的军政大权尽数落到诸葛亮身上。蜀国的治理、军事的防御,还有内部集团势力的权衡,这些事情都落到了诸葛亮的肩上。公元225年,也就是刘备去世2年过后,诸葛亮终于通过自己的能力,还有调解蜀国内部的各个渠道、集团之间的联系。(东州、益州集团),平定了内乱,同时还解决了南中的叛乱。

在公元226年,曹丕去世,曹魏集团由其子曹叡统领。诸葛亮趁有利时机,迅速组织兵马准备北伐的相关事宜。《三国志》: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从第一次的战事来看,蜀汉还是占据一定优势的。然而,很快曹魏便做出反应,就连曹叡都亲自来镇守长安了。并且出动大将曹真、张郃等人拒敌。

然,诸葛亮却不听刘备的临终劝阻,让马谡去阻挡张郃,结果导致陇道被攻破,诸葛亮想以绝陇道的计划完全不现实了。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诸葛亮只好带着三郡百姓回到汉中,以充实川蜀人口。

其实,通过第一次与曹魏交手之后,诸葛亮便知道一个真理,“单靠蜀汉兵马,基本上不可能打败曹魏”,除百联合孙权,进攻曹魏,如此南北相应,或许还有机会。但是,对孙权的希望不要抱有太大,毕竟之前在联盟合作期间,竟然突然袭击关羽。此乃是无道行为,绝非成大事者能有也…

同时,第一次北伐失利,也严重影响了川中兵士的士气。此前,诸葛亮在南中平叛,在战事成功之后,众将士都看到了希望。继而进行北伐曹魏,众将士也都充满了希望,只不过此次北伐交锋,没有占到多大便宜。在诸葛亮率兵士回到成都之后,蜀汉王朝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萌生反对北伐的战事。

第二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虽然失败,但是同年底,诸葛亮又策划第二次北伐。

此次行动,远没有第一次北伐那么通畅。因为先前已经惊动了曹魏,而之所以选择迅速再次出兵北伐,其实就是抓住曹魏的漏洞。诸葛亮的行军动作,让曹魏不少人没有意料到,在蜀军刚刚失利的情况之下,又迅速发动进攻。

公元228年年底,蜀军再次走散关,包围陈仓,但是陈仓却早已被郝昭把守。而且郝昭这个人,又是一员硬将,就跟魏延差不多。诸葛亮一连打了20来天,终究还是没有打下来。无奈,孔明只得选择退军…

第三次北伐,诸葛亮真正算是看到了绝望,迫于形势取了,武都、阴平一郡。

公元229年,诸葛亮再次出军,并且让陈式迅速进攻,武都、阴平。而他本人也率领大部兵马,前往建威,以牵制郭淮的大军。

到此时,与曹魏交手已经差不多2年了。曹魏也被诸葛亮的突然袭击搞得很是头痛,于是曹真便上书,要求主动进攻蜀汉。以报先前被蜀军突袭之苦,魏帝当时虽然同意,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地理位置,斜谷、子午道、褒斜道,这些地方都不好走。特别是子午道,曹真走了一个月,还没有走到一半。

后来,又遇到川中下大雨,道路被冲毁,最后魏帝不得已下令撤退。

其实可以从第三次北伐来看,诸葛亮其实就是在耍小聪明。因为他知道,如果正面与曹魏交手,根本占不到便宜。

第四次北伐,遇真对手,假同事。

公元231年,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并且在此修筑防御工事。不过,此次诸葛亮却遇上了真对手,他就是司马懿。诸葛亮知道,司马懿是一个守城的大将,于是想办法把曹魏兵马引出来决战。在与诸葛亮对峙一段时间之后,司马懿还是没能沉住气…

《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懿当时率领主力进攻卤城的诸葛亮主力,而大将张郃则进攻卤城以北的蜀汉大将王平。众所周知,张郃、王平都是擅长列阵的名将。因此,张郃这次主动攻打王平,也没有占到丝毫便宜的。

而司马懿就更惨了,他被诸葛亮所派遣的蜀中大将魏延、高翔、吴班,三路大破,战死低级守将军官大概3000人次。此战之后,司马懿终于知道诸葛亮的厉害。“绝对不能以己之短,去克敌之长!”。

在蜀军得势之后,本该是继续北上的最佳时刻,但是诸葛亮军中粮草不继,而且后来又收到刘禅的退军命令。没办法,诸葛亮只有回到成都。回去之后,才明白原来都是前老板刘备另外一个托孤重臣李严搞的鬼。

李严由于运粮不力,反而诬告诸葛亮想要独大。其实,当诸葛亮得知李严因为粮草问题而与自己发难时。便知道了,此生北伐根本实现不了。自保尚且需要调和,何况与敌人实力相差甚远。后来,诸葛亮把李严废为庶人。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为意念一战。

第五次北伐,其实也是诸葛亮生平最后一次带兵出川中。然而,此次北伐曹魏主帅司马懿却拒绝与诸葛亮交手。最后导致诸葛亮活活被困于军营,毫无作为…

其实,早在第四次北伐之时,诸葛亮就知道,要想让司马懿再次出动,恐怕这辈子是没有什么机会了。除了,赌上全部的精锐部队,司马懿他是没有好办法来对付诸葛亮的。然而,司马懿他也不敢太过于冒险。毕竟,此时的曹魏江山,还不是他司马懿能够控制的。如果,损失较多的曹魏兵士,司马懿也难活命…,因而,司马懿才和诸葛亮打消耗战。

每天,除了消耗曹魏十数吨的粮食之外。他,也不会再有其他动作了。

综上来看,诸葛亮一生北伐五次,他是没有丝毫的胜算的。除开第一次北伐,有少许成功之外,第二、三、四、五,蜀军都基本上没有打开阵脚。而,第一次攻打曹魏,是由于曹魏疏于防患,加上魏主刚刚上位,还不是特别重视边境的治理。如果,一旦重视起来,蜀军根本没有机会去攻占曹魏的城池,甚至是打到长安,这更是痴人说梦。

当年,魏延所提走子午道,这在诸葛亮眼中是一步险棋,再次之前曹真已经走过,走了1个月,一半路程都没有走完。难道你魏延,会开过山车不成?因而,诸葛亮才没有考虑走子午道。

总之,诸葛亮早在北伐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战争的结果。那便是“必败”,古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然而,在曹魏有司马懿,这个人算是一个可以和自己相抗衡的谋仙。只要有他在,自己的谋略想要真正发挥出巨大效益,也是有难度的。

其次,就是硬件条件,蜀汉兵马也就10万。而曹魏至少能动用30万兵马,如此强大的实力悬殊,安有胜算?不被包饺子,也就算是好的了。

换句话来说,就是诸葛亮一直坚持北伐,就是为了减少与曹魏的差距。除了这个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报答刘备昔日的知遇之恩。在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中已经说明,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想,这已经能说明问题了吧。诸葛亮的意思就是愿意为刘备的事业,奉献出和生命。

而紧跟着后面还有一句,“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一句话,也很简单。至于这个战事能不能成功?我这辈子也是不能看到的了,我只能尽我此生最大的努力来做这件事情了。从这些记载来看,就明白了诸葛亮为什么要坚持北伐。主要原因是为了报答刘备当年的三顾茅庐之恩,其次就是为了创下千年佳话。

在诸葛亮临死之前,决定要除掉魏延,为什么呢?也很简单,因为魏延这个人很有可能会毁掉蜀国的江山,目空一切、狂妄自大,与同事不睦,每个标签,都是致命的,这对于 一 个上将来说。因此,除掉魏延,才是最好的保证蜀国,国力、兵力,的最佳方法。

同时,除掉魏延,也是诸葛亮想让蜀国彻底断掉,北伐的念头…,在诸葛亮临死时,决定之后的蜀国,要一直主守,而非主战。换言之,北伐出不了头,更加扶不了汉!而刘禅,处事不明,离他老爹刘备差上十万八千里,你们好好守吧…

标签: 诸葛亮魏延曹魏蜀汉司马懿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天降大雨时,孔明为什么不放箭?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诸葛亮,司马懿,蜀汉,魏延,孔明,三国,天文学家,汉朝

    《三国演义》中记载到: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正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就是这一场雨既改变了历史,同时也救了整个司马家族。三国

  • 曹操千方百计请来司马懿的恩师孔明后,孔明直接道:不会为你效力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曹操,司马懿,诸葛亮,丞相

    208年,司马懿的恩师孔明郑重地告诉曹操:“虽然您征召我多次,但我绝不可能为您效力!”曹操听后百般感慨,这么好的千里马却不愿追随我,那我是放他呢?还是诛他呢?孔明何时与曹操有过这番谈话呢?其实,此孔明并不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而是司马懿的老师——胡昭。胡昭,字孔明,颍川人。颍川是个出人才的地方,三国时

  • 孔明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绝非匡扶汉室,魏延的死已经说明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诸葛亮,魏延,匡扶汉,刘备,蜀汉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以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唯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一一《出师表》对于《出师表》每一个人都知道,它是诸葛亮的杰作。他的一生也是按

  • 前有春秋管鲍之交,后有三国孔明元直之情

    历史解密编辑:吃货美食深解说标签:徐庶,曹操,刘备,管仲,陈寿,三国,孔明,诸葛亮,鲍叔牙,天文学家,周朝诸侯国君主列表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是很多人的期许。谈到友谊的典范自然首推管鲍之交。有人说这世上管仲好寻,鲍叔牙难找。说的是齐相管仲在年轻时与鲍叔牙结识,管仲不管做什么都失败,但鲍叔牙依旧持支持的态度。最后管仲和鲍叔牙成为敌对关系,管仲辅助公子纠,鲍叔牙辅助公子小白,管仲在半路还射了小白一箭,说把他射死了。但公子小

  • 若此人不死!北伐大业定能成功!他死后刘备痛哭道:孔明误我啊!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刘备,诸葛亮,关羽,曹操,刘禅

    此人不死北伐必定成功!诸葛亮却对刘备说:他太能干了,不能留!刘禅因为扶不上墙,反而是刘备儿子中最出名的,但是刘备实际上有个儿子很出色,骁勇善战,只是这个儿子不是亲生的是义子,叫做刘封。刘封和刘阿斗这个扶不上墙的不一样,他这个人刚果勇敢,曾为刘备留下不少战功,但是最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还是杀掉了刘

  • 制造业「ChatGPT」来了,我们和「奇智孔明」聊了聊

    历史解密编辑:机器之心Pro标签:徐辉,制造业,奇智孔明,孔明(艺人),chatgpt

    机器之心原创作者:吴昕对于 AI1.0 时代的企业来说,他们关注大模型的成功,其实是关注背后基础算法的作用,将基础算法和先进理念应用到自己服务的行业和产品当中。对于创新奇智来说,平台固然重要,但长远来看,面向行业的纵深更为重要。ChatGPT 热潮持续不断,一场接一场的密集发布事实上都在回答同一个问

  • 孔明六出祁山,相约东吴共同伐魏,孔明造木牛流马,智斗魏军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魏军,郭淮,魏延,祁山,孔明,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

    孔明三年备战,粮草丰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向蜀主请战北伐中原。司天台太史谯周以近年来蜀地的不祥之兆劝阻孔明勿动兵。孔明执意北伐,引蜀兵三十四万,分五路出祁山。魏主令司马懿都督,夏侯霸、夏侯威为左右先锋;夏侯惠、夏侯和为行军司马,引大军阻击蜀军。孔明下五个兵寨,听闻郭淮、孙礼领陇西之兵,于北原下寨。

  • 爆笑三国志之孔明传(中)-三国鼎立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诸葛亮,爆笑三国志,孔明传,刘备,庞统,关羽

    注:本文系早年本人用独立峭壁笔名发表在起点中文的连载小说番外篇。因为工作原因后来没写全,现在重新捡起来续写,希望能尽量写全。以下是正文,谢谢大家观赏。《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已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尤其是刘关张赵、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人物更是无人不知。但笔者近来偶得一手抄本(据说已是孤本),里面所

  • 刘备曾告诫过诸葛亮此人不能重用,可孔明却不听,最终酿成大错

    历史解密编辑:暮烟疏雨时光PLUS标签:刘备,马谡,曹操,孔明,蜀汉,三国,汉朝,诸葛亮

    古往今来,英雄之间总是会惺惺相惜,但也不是所有的有才之人都能成为朋友,就像刘备和曹操,虽然在过去曾有过青梅煮酒的美谈,但之后由于两人的立场偏差,最终也只能兵戎相见。刘备和自己手下的军师诸葛亮情谊非比寻常,两个人的品德和政见都十分相像,因此在君臣关系之外,两个人也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但就算是关系如此要好

  • 三国乱世里,陈仓之战让他名震天下,一千士兵完胜孔明三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大军,郝昭,魏国,孔明,诸葛亮,三国乱世,陈仓之战,天文学家,史说三国

    公元228年诸葛亮听闻曹休被陆逊击败与石亭,羞怒交加病逝,魏国为了给曹休报仇,命曹真率领十万大军与司马懿和贾逵汇合,共计二十万大军进攻东吴。此时魏蜀边境空虚,让诸葛亮感觉第二次北伐的机会来了!诸葛亮在12月,诸葛亮率领三万蜀军与吴国一东一西相互呼应,浩浩荡荡的前往魏国边境。曹真为防止蜀国趁机发难,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