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今,扮猪吃虎的人十有八九,其中排得上名号的便有三国时期的鲁肃,可这也不免让人产生疑惑,鲁肃为何可以位居如此。
又加之其人在三国之中无功亦无过,顶多算是“两头受气”的人物,诸葛亮时常欺负他、刘备也多次欺骗他、关羽更是看不起他。
如此之人,又为何会让后人记住?对于鲁肃,其实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知道,他的存在是“三国”立足于形的关键所在,换而言之,他才是三国最有本事的人。
那么,鲁肃这样的人物性格,究竟是凭借着什么立足于三国之中,他存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鲁肃“有钱任性”
鲁肃,字子敬,出生于临淮郡东城县,按照当时的领土规划,鲁肃可以说是来自于曹操的领域。
不过,鲁肃的父亲虽然早逝,但家中钱财过万,让鲁肃彻彻底底成为了富二代一般的人物。
然而,当时,正处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变化时期,这样一个富二代也只能草草存活于世,甚至于自己的钱财都需要进行遮掩,恐惹来杀身之祸。
可对此,鲁肃不以为然,甚至运用自己的钱财广结好友,其余则是捐款安慰穷苦之人。
如此一般的人物,可以让后人铭记在心,着实也是正常的。正逢当时,孙策看上了江东之地,但是钱财之事十分拮据,便命令周瑜为自己筹款募捐。
这个时候,周瑜便想到了鲁肃,来到鲁肃的家中,与他商量这件事情。却不料,“钱多任性”的鲁肃再次开始了他的“挥霍”,随手指着家中的一囷米,便表示送给周公子了。
看东汉末年,着一囷米的含量到底是什么概念,或许你都想不到。在当时,一囷米相当于三千斛,三千斛则是三万斗,折合现如今的计量单位,就是说八十万斤的大米,全都赠与对方。
对此,谁能不说一句,豪气!对于百姓来说,这些米估计都是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关键是只针对于农耕家庭。
当然,换而言之,这也已经是鲁肃家中一半的年收入了,对于这样的任性,似乎有人存在疑惑,其实其中的原因十分简单。
那时,袁术开始控制着中原的南端,江东的势力则是一片空白,一旦有敌方趁机攻入,则所有的一切都会毁于一旦。
最后,鲁肃的这一决定带给他的也有不小的收获,周瑜也因为他的这一个决定,更是与他表示说,我们这个兄弟是坐定了。
其实,任性的含义不会局限于慌度,他运用自己钱财做了为人为民的事情,总归是好的一方面。
也因为他的这一举动,让袁术都深感佩服,于是便直接任命鲁肃担任为怀临东城的地方官县。
其中又包括孙氏家族对于他的这一举动得十分钦佩,总的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富二代会将自己的一半的年收入全都一并奉上,也不是所有的富二代会像鲁肃一般“有钱任性”。
鲁肃的智慧
随着年岁的积累,时代动荡的变化终究让鲁肃离开了家乡,在刘表过世之后,鲁肃便直接预料到刘表的两个儿子之间不和。
于是,他便直接劝解孙权,一起去结交刘备,之后一同抗击曹操。在之后的史料之中,对于这一点都是有详细的资料描述,但是在《三国》之中的记载却变成了诸葛亮的功劳。
总归书本之中会有杜撰的现象,这也是不难理解的。之后当曹操大军临江的时候,也正是鲁肃让孙权决定一战之时。
所以说,鲁肃的智慧以及谋略也是高人一等的存在,甚至于之后大家所熟知的赤壁一战,也是由于鲁肃的猜测和规划。
要知道赤壁一战可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枢纽,没有赤壁之战,更何来三国之说,所以后人说他是三国之中最有本事的人,也不是毫无根据的。
当然,鲁肃的智慧也不仅仅只是如此,在之后他更是提出了“借荆州”的战略规划。
荆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以及两广之北的地区,经过赤壁之战之后,周瑜率领的东吴军队大致驻扎在现如今的湖北中部以及北部。
原先,这里没有任何地盘的刘备,他趁着赤壁之战的胜利,一举之下便占领了原属于荆州的武陵,长沙以及桂阳,零陵四地。
到了公元210年,刘备拜见了孙权,要求是将南郡借给他,如此的“借荆州”便广为流传。
但是,鲁肃是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劝解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这样做也是有他的思量,战略意义极大。
其一,这样做便是给予刘备一点的本金,之后让他为自己背负硕大的利息,还能分担来自曹操的压力。
其二,刘备的智谋以及文武,是当时唯一可以与曹操抗衡的人,遵循着敌人的敌人便是自己的朋友的原则,便觉得其中所得的利益是远远大于成本的。
其三,荆州的地域更是战略的险要地带,刘备的驻扎,只会成为曹操南进的第一目标。
名义上是帮助刘备,实际上却是鲁肃在坑刘备,这也是之后刘备骗他的因,毕竟福祸相依,因果循环。
鲁肃的高明所在不光是在战略策划上,光是对于利益划分的观念也是数一数二的。
与此同时,鲁肃还是吴国唯一一个对于刘备集团的战略价值以及吴国集团的战略利益最大化都能够保持清醒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怎能会一直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鲁肃的谋略
如若只是阅读《三国》的话,或许就不会对鲁肃这样的人物产生印象,可是如果读过《三国志.鲁肃传》的话,就会觉得鲁肃的存在对于与诸葛亮来说,竟会是一高一低的存在。
在其中,鲁肃的计谋几乎都是战略性满满,同时还准确无比。这样的人物,只能说是“天才”。
就光是在之后他对于孙权的劝解,也是因为自己预测到汉室不会再次复兴,而曹操不可卒余,所以才会劝解孙权保江东而自立。
鲁肃在建安二十二年的时候便逝世,可是在之后孙权的所作所为都是按照鲁肃的规划谋略进行,一切也都像鲁肃的预期一般顺其发展。
最后,在孙权的登基大典上,孙权就曾说:“在很久之前,鲁肃一见到我便料到了最后的结局,今日如此,鲁肃真是明于天下大势啊!”
鲁肃的存在缔造了三国,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鲁肃的战略以及谋略都是长远且高明的。
加之之前鲁肃的“借荆州”,造成了三国分立的局面,所以,鲁肃才是三国的缔造者,也正是三国之中最有本事的人。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