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听到三路夷兵被蜀军打败,三路元帅被擒,夷兵四处逃散。孟获大怒,引军来战蜀军,遇先锋王平,王平与孟获猛将忙牙长对战,战不过数回,王平诈败,引军后退,孟获率军追袭,被张嶷、张翼两军左右夹攻,王平、关索引军杀回,夷军大败而逃,被赵云阻击,生擒者众多,孟获爬山越岭而逃,被魏延埋伏所擒。孔明问孟获可心服?孟获不心服孔明,孔明释放孟获,孟获言,如再被擒,方心服孔明。
孟获对阵孔明为何首战失利,被擒?
- 孟获轻敌,不知蜀军虚实。孟获一听到三路夷军失败,大怒,直接引大军对敌。看见蜀军旌旗杂乱,队伍交错,刀枪器械,无一可能胜夷兵,认为孔明不善用兵。得知蜀军将领王平败走,孟获率军追袭,一下中孔明的埋伏,被数路大军围杀,失败而逃。
- 孟获勇武,军事谋略不足。孟获作战勇武,军事计谋不足,看不出孔明的示弱计,诈败计,一下就中孔明埋伏计。
- 孔明军事谋略高强,罕有对手。水镜先生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身为伏龙的孔明才能名闻天下,特别是军事才能,在以往的战争中,胜多败少,军事谋略令敌人胆寒。
- 蜀军兵多将广。这次征讨孟获,孔明亲率大军五十万,出动两员五虎上将,赵云与魏延,真正的兵多将广。
孔明为服其心,放孟获回去,孟获渡过沪水,与各洞酋长商议,言蜀兵长途作战,远来劳苦,利用沪水之险,将般筏尽拘在南岸,筑土城坚守,令蜀军知难而退。天气炎热,孔明令蜀营移至树林下,又令马岱引三千军偷袭夷军粮道。夷军猛将忙牙长来战马岱,被马岱斩于马下。董荼那向孟获请战,被马岱骂退,董荼那回去被孟获责罚,说他受孔明释放之恩,不战而退,是卖阵之计,欲斩董荼那。众人求免,董荼那被打一百大棍,怀恨在心,趁孟获醉酒,擒拿孟获向孔明投降。孔明问孟获心服否?孟获言此次兵败是手下人自相残害,不服孔明,若孔明放他回去,再战被擒,方心服。孔明带孟获观兵营,军士阵容说服孟获降蜀,孟获不服,孔明释放孟获回去。
孟获兵败原因。
- 孟获内部不团结。孟获的军队除了自己的嫡系部队,还包括其他附属洞兵,夷军人员成份复杂,山头树立。各山头为自己的利益勾心斗角。
- 孟获没出色的将领。孟获身边无出色的猛将,夷将忙牙长只一会合,被马岱斩于马下。
- 孟获自身的防范意识不强。孟获自身的安全防御意识不强,酒醉休息,身边没有自己真正的死士守卫。一下就被董荼那带人所擒。
孟获回到本寨,用计杀了反叛自己的将领董荼那等人。并与亲弟孟优商议,自己见过蜀军军营布置,让孟优带百余人携金银珠宝去蜀营诈降并赏军,约晚上里应外合偷袭蜀军,火攻蜀军。当孟获引大军三万偷袭蜀军时,发现是个空营,中埋伏,被数路大军围杀,孟获被擒。
孔明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第二次擒孟获时,孔明已经计划好第三次擒孟获,孔明带孟获观蜀军军营布置,军容军阵,表面是让孟获看到如此强盛的军容,心怯降服。实质是让孟获中计,引诱孟获带兵偷袭火攻。当孟优带领百余人携着金银珠宝来降蜀,孔明知道有诈,将计就计,将假降夷兵尽皆迷晕,令数路大军埋伏好,只等孟获引军来偷营。
孟获第三次被擒仍不服,言此乃天败。孔明再次释放孟获并孟优等各洞酋长,言如再擒,必不轻恕。孟获回到银坑洞,差心腹携金珠宝贝,向八番各蛮夷部落,借兵数十万,欲与蜀军再决胜负。
蜀军前行遇西洱河拦路,孔明令军士砍毛竹作竹桥,蜀军渡过西洱河,在北岸下兵寨,一字排三大营,对阵蛮军。孔明见蛮兵强盛,令蜀军暂休兵,坚守数日。孔明调兵遣将,令马岱见蜀军退兵,拆浮桥移至下流,暗渡赵云、魏延军兵过河,绕道孟获后方。令张翼殿后。孟获见孔明三大兵营空无一人,料想蜀国出紧急事,蜀军急回国。孟获令军士砍竹作筏,准备渡河追袭蜀军。是日,狂风大起,赵云、魏延所率军马从背后杀到,马岱率军从侧面杀到,孟获向山林而逃,又被孔明所擒,孟获还是不服,孔明仍然放他回去再战。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三国的朋友,请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