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虽然这个情节无疑是罗老师编造的,但看完之后,我们还是会为孔明的巧妙算计而由衷地感到。钦佩。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孔明借箭用的“草船”是不折不扣的易燃物。既然如此,曹操为什么不下令放火箭呢?要知道也是在三国时代,魏将郝昭用火箭弹突破了蜀汉的天梯,将进攻的汉军变成了“烤肉串”。既然郝昭能用,曹操为什么不用呢?
上图_草船借箭——陆泽作品
军事基本常识:晚上放火不是找死吗?
如果你看过很多好莱坞战争片,那你一定见过这样一幕:兄弟们晚上在战壕里实在是太困了,但是因为值班所以睡不着,于是点上一根烟提神。主意不错,可谁能想到,就在香烟点着的时候,对面的狙击手“砰”的一枪打中了点着香烟的哥们。
我们知道,在火药发明之前,冷兵器战争中的火箭就是在普通弓箭的箭杆上系上一块浸油的布,油布被点燃后,箭就会发射出去,这样击中目标后点燃周围的火焰。易燃物会引起火灾并用火攻击敌人。因此,火箭要被点燃并再次发射。两军对峙之际,对方不知你夜里何处。如果生火放箭,不就是给敌人指出了目标吗?
上图_冷兵器时代的弓箭
更何况,在草船借箭这样的浓雾环境中,曹军不知道来了多少敌人,也不知道其他的方向是不是要埋伏敌人。你只能听到声音,而不能听到敌人。这个时候生火,不怕自己成为活靶子吗?而且不要忘记,后来黄盖用点燃的小船撞击曹军的战舰,放火烧了曹军的水寨。就算曹操不怕暴露自己,一旦敌船起火,对方也必须拼命向曹操发起进攻。他不是给自己挖坑了吗?
所以,只要有点军事常识的人就会明白,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先暴露自己。身为古代名将的曹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吗?
上图_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曹操与鲍国安(饰)
古油制剂:这可真麻烦!
前面说过,造火箭需要石油,但在汉末三国时期采油,实在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要知道那个时代并没有榨油的技术,所以所谓的油只能从动植物中提炼出来。据《天中记》和《汉书》记载,汉代常用的油,基本上是从麻、豆、蕉等植物以及一些果树中提炼出来的。
一般压油时,用木压机。这个过程比较复杂,要经过炒锅、槽磨、蒸笼包饼、压圈、木槽压、沉油等过程。
油坊一般建在村庄集中、水源充足、绿树成荫的小溪边。每年立冬后开始采油。工作时,先将晒干的原料放在磨盘上进行粉碎。碾盘的动力由水轮驱动。水轮和碾盘的直径一般在4米以上。原料磨碎后,用木蒸笼蒸熟,制成胚饼。
将胚芽饼放入用整块木头凿成的榨槽中,榨槽的一侧安上木楔。压的时候需要几个大个子拿着5米多长的撞锤悬在空中,反复击打木楔。木楔受力后,胚饼会堆积起来,饼不断受压,油会一点一点从饼中流出。 .
上图_古人榨油
由此可见,这种采油方法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需要水提供动力和充足的水劳动力(5米以上的铁锤敲打一个小时就会绝对让你累坏了,所以在古代,采油工人要分几班轮流干),这可不是你想榨就榨的。正因如此,石油在当时绝对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除非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动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想浪费。
除了郝昭用火箭砸碎孔明的天梯外,《三国·魏志》还记载:“孙权至合肥新城,满载恩宠,去招壮士数十人,断松树为炬,倾麻油,从上手,放火烧盗贼的攻击装备。”可见,在那个时代,在生死攸关的城市攻防战中,以石油为引火物,烧毁敌人的攻城器械。
所以,曹操绝不会为了一支敌情不明,对方很可能被敌人故意引诱的小军,浪费军中宝贵的燃料。
双方心理博弈:他不想杀我
其实草船借箭的过程可见一斑,成功是孔明和曹操心理博弈的过程。孔明此行不是找人打架,而是骚扰。面对自己的举动,曹操有两个选择:要么出兵打你,要么赶你走。
而曹孟德刚刚在不久前的三江口之战中吃过东吴的亏,就知道吴军水战的威力。且不说我这边的水军还没有练完,就连蔡懋和张郃这两位水战高手也折损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大雾天气贸然进攻敌人,一旦遇到敌军主力,胜算确实太渺茫了。因此,孔明打赌曹操会选择分散之策,绝不会动用杀招自尽。
最终,曹操心中所想,正是孔明想要的。得知自己被骗后,曹丞相只是后悔,并没有生气。说明曹操觉得损失十万支箭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自己的军队完好无损。只要大军还在,弓箭少了怎么办?对比一下三江口之战,曹操败后:“召蔡茂、张允曰:‘东吴兵少,败也,皆为不顾!’”可可见,一旦败北,部队就遭殃了。对于损失,曹操绝对不是后悔,而是发自内心的愤怒。
上图_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草船借箭
和我我们也应该想一想,作为一个聪明人,孔明难道不会采取一些防火措施吗?就算曹军真的要发射火箭,火箭撞到了船和稻草人,只要提前给稻草人浇水,在船上抹上湿泥,火还是烧不起来。即便孔明脑子短路了一阵子,没有采取任何防火措施,但在潮湿的天气(浓雾)下,船和稻草人已经湿透了,在江面上。水总是可以用来灭火。
曹川借箭,虽然只是虚构的故事。不过,罗先生借这个故事来凸显孔明精算的人物形象,同时又不会影响整个战局,以免历史进程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创作水平是名家达不到的。而且,这样一个故事,在狭小的篇幅里,向读者展示了天文、地理、兵权、阴阳等丰富的军事哲理。其中蕴含的军事智慧,在任何时候都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财富值得我们的子孙后代认真学习和传承。
参考资料:《汉书》、《三国志》、《天中记》、《天工开物》、《吴经总要》、《东禄王农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团队创作,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