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防偷防盗防宋江”,这是我读水浒传的心得体会!
常规思维来看水浒传,小说以宋江的死而宣告完结。实际上,早在梁山同意朝廷招安,决定南征方腊那一刻起,水浒已经没有梁山的味道了,一张招安令是梁山好汉悲惨结局的伏笔。
在讨伐方腊的过程中,梁山遭遇前所未有的损失,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代价,换来平叛的惨胜成果,已经注定梁山失败的结局。
实力遭受不可逆转的伤害,人心也彻底涣散了。最终,宋江用一杯毒酒替梁山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
此时,虽说梁山已经没有往日的叱咤风云,但平定方腊后,梁山好汉有不少人得到朝廷的重用。比如官职最大的是太平军节度使朱仝。
有人疑问,他们明知道宋江是被朝廷构陷毒死,为何朱仝没有站出来替宋江说句公道话。(建议有此类疑问的小伙伴儿,从头到尾再读一遍水浒传)。
换作我是朱仝也会坐视不理!因为宋江对待他们的手段,比太尉高俅更加卑劣。梁山把朱仝的心伤透了!
要我说,梁山诸位英雄好汉,也就朱仝称得上人格健全的好人。若不是梁山把朱仝的心伤透了,宋江死后,朱仝有可能站出来说两句话。
晁盖和吴用智取生辰纲后,遭到官府追查。知县让朱仝和雷横负责此事。朱仝觉得晁盖为人仗义,故意把晁大哥放走。宋江误杀阎婆惜后,也是朱仝故意放水,宋江才有机会入伙梁山。
小兄弟雷横失手把知县的老相好白秀英打死了,朱仝通过各种打点,最终雷横才能在发配济州的路上得以脱身,自己却落得个发配沧州的下场。
朱仝武艺好,相貌也长得漂亮。沧州知府非常赏识他,知府四岁的儿子小衙内也很喜欢朱仝,沧州知府便把朱仝聘为私人保镖,留在身边听候使唤。到此,对朱仝来说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朱仝家里不缺钱,根本不用上班工作,跟着沧州知府过平静的生活,心里十分知足。结果盂兰盆节那晚,朱仝陪着小衙内到河边放河灯,雷横和吴用突然出现说服朱仝入伙梁山,朱仝断然拒绝。
朱仝回去找小衙内时,发现人已经不见了。一直找到城外,只找到小衙内的尸身。原来为了逼朱仝上梁山,李逵把无辜年幼的小衙内给杀了。
朱仝大怒,要宰了李逵。被众人簇拥到柴进家里,一顿猛劝过后,朱仝走投无路只好同意上梁山。
这就是梁山好汉!沧州知府没有作恶,四岁的儿子更是无辜。为了拉人头抓壮丁,就以牺牲无辜的人为代价,这与太尉高俅、太师蔡京没有任何分别。只是梁山这些所谓的英雄好汉,没有高俅和蔡京作恶多端的机会罢了。
朱仝为人厚道忠义,即使嘴里不说,忍着不发作,心里也必然对梁山心存芥蒂。梁山三任扛把子,自己曾经义释过两任,回头过头来,梁山就是如此对待自己。
不得不佩服,宋江和吴用等人心思缜密、心机歹毒。沧州小衙内年仅四岁,李逵动手时,对懵懂无知的小孩丝毫不手软。
劈死小衙内是吴用出的毒计,同意的人是宋江,实施者是李逵,梁山的核心就是他们三人。
搞笑的事还在后头!
朱仝怒了,找梁山的人算账。他们三人立刻相互甩锅,狗头军师吴用率先撇清关系,说:
兄长,望乞恕罪,皆是宋公明哥哥将令,吩咐如此。若到山寨,自有分晓。
李逵更有意思了!此人往好里说是梁山打手,往实在处说他是“宋江的一条狗”。
他自己也觉得此事做得不光彩,又怕被朱仝弄死了,赶紧学着吴用甩锅,说:
教你咬我鸟,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屁事。
你要是细读水浒传,就会发现里面的江湖道义都是扯淡。当我读到最后一回时,宋江被赐死顺手带走李逵,吴用自挂东南枝,实在有一种大快人心的感觉。
只想说一句话“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平定方腊后,朱仝被封为武节将军兼保定府都统制,又辗转来到刘光世部下与金兵作战屡立战功,最后做到太平军节度使,应该算是梁山里官职最大的好汉!
说明朝廷有识人之明!
呜呜泱泱说半天,朱仝在入伙时已经恨透梁山,绝不可能再替宋江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