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023年62岁的寇准去世。他的衣服打满补丁,鞋尖有破洞买不起棺材

1023年62岁的寇准去世。他的衣服打满补丁,鞋尖有破洞买不起棺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旧时光故事屋 访问量:2260 更新时间:2023/12/8 5:13:42

1023年,62岁的北宋丞相寇准去世。他的衣服打满补丁,鞋尖有破洞,家里人买不起棺材,只将他的尸身裹上一层草席。下葬时,宋仁宗突然下令:“朝廷拨款,厚葬!”寇家人:还不如不拨款。

寇准是北宋名相,历经两朝,深受宋太宗宋真宗的信任。

然而,他的晚年穷困潦倒,连体面下葬都做不到。

这到底是为什么?

要说清楚这件事,还要从寇准刚做官时说起。

寇准少年有才名,19岁就能参加殿试了。

但当时的皇帝宋太宗,喜欢年纪大、稳重自持的人。

各个考生早已提前打探到消息,报出的年纪都是三十往上。但寇准不惯这风气,抬头挺胸回禀:“臣年十九。”

宋太宗觉得很有意思,直接授予了他大理寺评事的职位。

这下好了。

寇准直接就捅了马蜂窝了。

很多同僚都不喜欢他,而寇准寇准性子刚直,也不太懂人情世故。

出于对皇帝负责,寇准经常在大殿上批评同僚,言辞尖锐,丝毫不给人留面子。

时间一久,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被他得罪了个遍。

被同行排挤,也是一种实力。

宋太宗特别喜欢他,一路给他开绿灯,等到宋真宗在位时,寇准已位居宰相。

说实话,当宰相,寇准的确尽职尽责。

当时,契丹频繁骚扰大宋边境。在寇准的说服下,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并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可是宋朝好不容易打赢的边境战争。按理说,该好好发展军事了吧?偏不。

宋真宗是个很软弱的人,要不然也不会让皇后刘娥把持朝政多年。

他不想打仗了。

于是,一场史诗级别的经典丑闻出现了:打了胜仗,还要赔钱。

史称:澶渊之盟。咋说呢?

为了不打仗,宋真宗大手一挥,和契丹签了契约:每年给他们一笔巨款,让他们别来攻打边境。

正常人都干不出这种事。

寇准坚决不同意,为了逼皇帝开战,他手握军权,迟迟不肯交,但一个丞相,把持军权算怎么回事?

当年,被寇准得罪的文官就开了战斗模式。

最终,寇准退让了,而君臣之间也生了罅隙。

在这件事之后,寇准就被宋真宗厌弃了,最终罢了相,远离京城做了地方官。

其实,这结局也挺好。位极人臣之后,回小地方养老。

可寇准是个有抱负的人。

他还想回京城上任,想要为国家做点贡献。

此时,他的政敌丁谓,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帮助他回到了京城,重新当上了宰相。当然,丁谓也不是什么好人,他是处于利用的心思,才来拉拢寇准。

寇准低了头,但不代表他愿意一直低头。

一次,皇后的娘家人犯了罪,因为皇后刘娥的求情,宋真宗没有太追究。

可寇准不依不挠。他在大殿上直接斥责皇帝:“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是皇后一脉,皇上不该包庇!”

宋真宗尴尬极了,置之不理,拂袖而走。寇准就直接在殿前长跪不起,要求严处。

这下,皇后也记恨他了,而丁谓,恰恰是皇后眼前的红人。

等时机成熟,丁谓就借皇后的手,再次罢免了寇准的丞相之位,自己爬了上去。

而再一次被贬的寇准,消沉了很久,整日借酒消愁。他知道,他再也回不去了。

这一次,他彻底躺平,沉迷饮酒作乐,每日听戏唱曲。

寇准的生活习惯不好,非常奢靡,在京城时几乎几乎夜夜笙歌,根本没存下什么钱,是个标准的月光族。

而被贬之后,他的工资收入下了一大截,可生活习惯却没改。几年之后,他就把积蓄挥霍一空。

而丁谓记恨寇准的直言,经常拖欠他的工资,这才导致了寇准晚年的生活越来越穷,到最后,连下葬的钱都没了。

一代名相,穷得连下葬的钱都没有,实在是少见。

但回顾寇准的一生,我又觉得,这是一种必然。

一个人的结局,早就藏在了他的性格里。

寇准有将相之才,却不懂人情世故,为臣子时能够为皇帝排忧解难,但丞相是百官之首,他却让自己身后无人。

只能说,他并不适合当丞相。

好在,宋仁宗还是念着他的好。

当时,寇准去世时,恰逢宋真宗去世,宋仁宗即位后才收到消息。他大手一挥,专门拨款让寇家人厚葬昔日功臣,让他落叶归根。

可朝廷拨款,层层下放,到寇家人手里就没多少了。而皇帝要让他落叶归根,寇家人也不得不办。

最后,走到半路就没钱了,只能草草入土。

而宋仁宗事情太多,以为此事已了,10年后一查才知道,当年送葬队伍只走了一半就没钱了,想了想,又拨了一笔钱,让寇准入土为安。

曾为国分忧的寇准,也最终得以落叶归根。

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从这一点来看,宋仁宗确实是个好皇帝。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更多文章

  • 北宋最硬的脊梁:寇准,一生大起大落,最后死于“不懂为官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寇准,赵恒,宋太宗,宰相,真宗,太宗

    公元969年的一天,陕西渭南的一个府邸的主人正在办宴席,众多文人墨客相聚于这大雅之堂。正当众人把酒言欢之时,一个声音传了出来:“听闻令郎自小博学多才,能三步成诗,在此良辰美景之时,让鄙人开个眼界?”另一人和道:”此地傍华山,要不就以华山为题如何?”就在众人唏嘘之际,一个孩子走到了厅堂一侧,只见他拂了

  • 寇准,梦华录里柯相的原型,真名士自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二的十次方标签:寇准,丁谓,宰相,宋太宗,赵恒,刘娥

    最近的热播剧中有一个神秘的人物柯相,清流的领袖,他是以北宋著名宰相寇准为原型创造的。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的寇准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要澄清的是寇准不是清流,更不是清流领袖。清流这个名词在宋朝根本不存在,是直到清末才出现。但是这些人确实是从宋朝就已经普遍存在了,他们自我标榜道德高尚,进而对其他所

  • 身为一代名相,寇准的下场为什么如此凄凉,其实都是他自找的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寇准,丁谓,宰相,王钦若,魏征,真宗

    ◆文:刚子聊历史◆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前言导语寇准是北宋时期一位比较出名的宰相,在太宗、真宗时期都曾被皇帝倚为栋梁,太宗赵光义曾以魏征为例赞誉寇准。真宗时期,在澶渊之战中,寇准更是力主主动北上抗辽,最终于澶渊城下与辽军议和,为大宋军民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因此,他在百姓中的声望很高。但就是这么一位

  • 寇准为什么结局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寇准,宰相,宋太宗,太宗,赵恒,真宗,中国传统音乐,宋朝,古典乐,艺术家

    在家喻户晓的杨家将故事中,有这样一位名臣。他机智,善良,刚正不阿。然而历史中的他,却堪称两宋时期最有争议的大臣之一。他不到三十就进入最高决策层,却几度罢相,数遭贬谪。而几乎每次受挫,都和他的性格有关。他,就是寇准。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寇准的性格是如何影响他一生的。刚正耿直,成股肱之才寇准天资聪明,19

  • 寇准问财主:竹下加个肉字念什么?财主:不知道。寇准:打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寇准,竹下,知县

    寇准让财主认“竹”下加一个“肉”念什么字?财主刚说个不知道,寇准就大怒道:这个字都不认识,40大板伺候!北宋年间,寇准曾经在成安县当知县。一天,寇准坐着小轿子,正要回县衙时,忽然听到一阵伤心的哭泣声。他下轿一看,见有一个老先生,背着一副铺盖卷儿在那里哭泣。寇准不禁问老先生:你哭什么?哭泣的老先生抬头

  • 英雄寇准的堕落:你看到他的伟大,看不到他的阴暗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诡事记标签:寇准,宰相,王钦若,赵恒,王旦,宋太宗

    北宋景德三年(1006)的一天,早朝之后,寇准先行退班。宋真宗赵恒面带笑容,一直目送着他。自一年多前宋辽澶渊之盟后,当时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寇准,就成了全民心目中的英雄。看到宋真宗也变成寇准的小迷弟,一个叫王钦若的大臣当场对皇帝说,陛下敬重寇准,莫非因为他对社稷有功吗?是的,是的。宋真宗小鸡啄米般地

  • 白雪阳春传雅曲之王朝云

    历史解密编辑:小宅说故事标签:王朝云,淡妆

    我踏朝云芳草青爱和东坡解风情惟宜淡妆或浓抹雅女灵犀好同行

  • 每逢暮雨倍思亲——苏轼与王朝云的平凡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王朝云,苏轼,歌妓,秦观

    一、 初见:淡妆浓抹总相宜王朝云家境贫寒,自小沦为歌妓,虽为歌妓,却也是西湖名妓。她天生的聪慧伶俐,美貌动人,且能歌善舞,混迹在烟尘之中,却也独居清新雅洁的气质。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苏轼与几位好友相约同游西湖,这正是苏轼与王朝云的初见之日。那时心情郁郁寡欢的苏轼

  • 苏轼初见12岁王朝云,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如今成追求女子惯用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苏轼,西施,西湖,名作,白首,王朝云,散文家,民族音乐,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中国传统音乐

    苏轼初见12岁王朝云,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如今成追求女子惯用诗引言:王朝云是北宋一个非常貌美的名姬,因为家境贫寒,为了生存,不得已的她被家人卖到西湖的一个歌舞班子学习歌舞。王朝云很好学,也深知只有学好了才不会再次被人丢弃,于是练就了一身的琴棋歌舞。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朝云出落得越发美丽,加上超群的歌舞技

  • 一代大文豪苏轼竟是克妻命,身边四个女人早逝,最爱王朝云

    历史解密编辑:华实电影标签:苏轼,苏辙,苏洵,乐器,诗人,香草,王朝云,王闰之,千古名句,中国传统音乐

    苏轼,也就是苏东坡,关于苏东坡这个人,可谓众人皆知,耳熟能详。他可是南宋著名的大文豪,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唐宋八大家,苏轼一家就占了三位。唐宋时期八位著名文豪,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苏轼像苏洵,乃苏轼的父亲,而苏辙,却是苏轼的弟弟,一家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