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铁岭旧事‖戴宗池烈士传略

铁岭旧事‖戴宗池烈士传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辽北春秋 访问量:1376 更新时间:2023/12/6 15:19:12

戴宗

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二十八师八十二团副政治委员戴宗池,土地革命时期战斗在湘赣苏区和湘鄂川黔边区共6年时间,为工农大众求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抗日战争时期转战于晋冀及陕北地区达8年之久,为中华民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贡献了青春年华;解放战争时期驰骋东北战场,英勇杀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甘洒热血。

戴宗池1917年出生在江西省上犹县党堂区营前市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幼年随父耕种少许薄田,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困生活。

19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烈火在赣西南地区燃烧起来,中国工农红军来到戴宗池的家乡,组织苏维埃政府,打土豪分田地。就在这一年他参加了模范少先队。1931年5月,年仅13岁的戴宗池毅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军后,他渴望能够立即拿起枪来,同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战斗。可是组织上认为他还是个孩子便将他分配到红军独立一师三团十二连当通讯员。这个工作虽然与他的愿望不一致 ,但他还是愉快地接受了,因为参加红军的愿望实现了。

1932年,独立一师改为红八军。戴宗池又被调到该军第十七师五十一团任团部通讯员。经过战争生活的锻炼,戴宗池养成了顽强奋进,勇于克服困难的性格。不论平时还是战时,他总是千方百计、准确及时地将应送出的信件、命令、通知等送到目的地。由于他的工作出色,较好地完成任务,1932年参加了共青团组织,1933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前后,蒋介石反动派对工农红军发动军事进攻,妄图消灭工农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对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红色区城,先后发动六次大规模军事进攻,工农红军给予应有的反击。1933年在湘赣边界的永新县一次战斗中,戴宗池右手被敌弹打中,经包扎继续战斗。战后领导和同志劝他去医疗。他说:“我的右手虽然致残了,但我还有左手,也照样拿枪,我怎能离开战斗集体呢?”从此,他拖着残废的右手参加战斗,表现依然顽强、勇敢,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称赞。

1933年10月,戴宗池已年满16岁,在各方面表现成熟,组织上将他调到八连任班长。不久,又升任排长。他带领全排战士,先后参加过莲花、茶陵、宁岗、井岗山等多次战斗。

1934年3月,戴宗池由排长晋升为红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连队政治指导员。他对全连的政治思想工作抓得很紧,在每次战斗打响之前,把战士们的士气鼓足。有时战斗情况紧急来不及作战前动员,他也边行军边作动员工作。在他的宣传教育下,全连战士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作战士气高昂。因此,这个连在每次战斗中,都能以坚强的毅力和勇敢顽强的精神较好的完成战斗任务。

戴宗池在日生活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经常提醒自己,做为一个连队的政治指导员,一定要把战士的暖挂在心上,把党的温暖送到战士心中。他对每个战士的微小进步,都给予鼓励和肯定。对战士的缺点,也及时指出,诚心诚意地帮助克服。他关心体贴战士,坚持与战士们生活、学习战斗在一起,与战士同甘共苦,战士们都称赞他是好带头人。

1934年8月,红六军团奉中共中央命令,由湘赣边区革命根据地西作战略转移。10 月到达贵州省的东部,与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会合,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此时,戴宗池已调到五十一团二连当指导员。1935年11 月,红二、六军团奉命由湘鄂川黔边区突围,开始长征。经湖南贵州、云南,于1936年6月抵达四川甘孜地区,与先期到达的红四方面军会合。红二、六军团奉命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继续北上。戴宗池随同长征队伍,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多次击溃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于1936年10月抵甘肃会宁,与中央红军会师。

为了适应杭日斗争的需要,组织上将戴宗池选派到红二方面军第一期教导团学习。1938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省第九旅十八团任组织干事,不久,又调到河北省平山县作扩军工作。参予筹建平山团,并兼任该团警备连的政治指导员。

1940年1月,戴宗池又调任冀中警备旅第二团任组织股长兼总支书记。为扩充兵员,维持地方治安做了大量工作。

1940年11月后,戴宗池先后担任冀中警备旅第二团三营和第一团一营政治教导员。他事事都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经常深入连队,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战斗中他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战后发动全营干部战士共同总结经验教训,肯定成绩,找出缺点和不足,以利再战。全营同志都称赞他是政治、军事都在行的好教导员。

1943年6月,戴宗池被选派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进一步深造。在校期间他勤奋学习,深受学校好评。1945年6月毕业后,被分配到冀热辽军区任二十三旅六十七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他感到职务高了,担子更重了,作为一名政治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和不断提高学识水平,才能不辜负领导的信任。于是他利用一切工作的间歇,起早贪晚地学习化科学知识,学习政治和军事理论,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写下大量的学习笔记、读书心得。

戴宗池在战场上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无数次战斗的磨练,使他由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队团级政治工作者和指挥员。这是他无限忠诚党的事业,发奋向上的结果。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面临内战不可避免的形势。根据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的“争取东北”的战略方针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党中央于1945年9月,派出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同东北的抗日力量相结合,消灭日伪残,创建东北革命根据地,戴宗池所在的冀热辽军区部队,首先到达东北,发展革命力量。

1946年戴宗池所在部队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十纵队。戴宗池被任命为十纵队二十八师八十二团副政治委员。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很快熟悉掌握了各营连的装备状况,政治思想情况,并经常进行思想教育,提高战士们的阶级觉悟,在全团开展“立功运动”。从1946年至1947年夏季攻势全团共有712人立了功。全团官兵政治、军事素质大大提高。

1947年5月13日,夏季攻势开始,戴宗池与其它团干部率领八十二团来到铁岭县东部山区歼敌,活动在鸡冠山区一带。

1947年6月16日(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戴宗池所率部队住在白旗寨一带几个村庄。这天早晨天刚亮,从抚顺方向来的国民党正规军万余人,从三面包围了白旗寨炉沟几个村。国民党军队用重机枪扫射,用迫击炮轰击。戴宗池带领队伍突围,在东缸窑负伤。负伤后,用担架抬到距白旗寨西北20里处的湾龙背村牺牲,被安葬在湾龙背村外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部队在他墓前立一块木牌,上写“老红军,某团副政治委员戴宗池之基”,时年30岁。

1955年,铁岭县第九区(鸡冠山)政府把戴宗池墓迁到鸡冠山烈士墓。

鸡冠山烈士陵园

1976年,辽宁省政府决定在鸡冠山凡河下游榛子岭修建水库。鸡冠山烈士墓正是淹没中心区,区政府特将烈士尸骨运到铁岭县城火化,装入骨灰盒。在鸡冠山区政府所在地位海寨村南二里地,榛子岭水库旁修建一座烈士灵堂,每年清明佳节都有很多干部群众、中小学生前来扫墓以示缅怀。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哦

更多文章

  • 《水浒传》神行太保戴宗的悲哀:井底之蛙的见识,撒不出合格的谎

    历史解密编辑:不红居士标签:柴进,燕青,吴用,蔡京,金大坚,古装片,历史片,井底之蛙,高丽戴宗,梁山好汉,小说改编片,水浒传(2011年电视剧)

    《水浒传》的现世意义,就是通过一个个故事,带给读者一定的启示意义,情节虽是虚构,道理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位列第二十位的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他就用自己尴尬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了“开阔眼界”的重要性。原著第三十九回,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被押下狱,戴宗与梁山泊众好汉商议,决定采用“狸猫

  • 天异星·赤发鬼·刘唐

    历史解密编辑:芯芯from标签:刘唐,除魔,道术,土匪,水浒传,天异星,赤发鬼

    赤发鬼刘唐是《水浒传》中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人物,他的个性和行为方式都比较独特。刘唐原是被逼无奈而成为土匪的,后来因为自己被冤枉而落草为寇。他因为长相凶神恶煞、泼辣果敢、步法灵巧,非常擅于行刺,所以更被人称为“赤发鬼”。据《水浒传》记载,刘唐性情躁烈,不讲论理,有时甚至在与自己的同伙争斗中杀死他们。他为

  • 故事:民间故事:刘唐捉“妖”

    历史解密编辑:吴七辅食日记标签:刘唐,蔡京,高俅,王剑,大仙,好汉

    话说大宋年间,东潞州城南三十里有个刘家庄,刘家庄有个赤发鬼刘唐。为何给刘唐送这么一个绰号?只因他面黑,鬓边有一赤砂记。他家境贫寒,父母早亡,孤苦伶仃,小小年纪无依无靠,还常常受人白眼,遭到有钱有势家孩子欺辱,从小养成对为富不仁者的恨。刘唐认为只有习武,才能出人头地,一怒之下,外出拜师学艺,在五台山一

  • 评选梁山五大悍将,为何李逵董平难入选?鲁智深武松能排第几名?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李逵,董平,武松,鲁智深,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

    梁山一百单八将,除了变节投降的朝廷军官和被宋江坑上梁山的无辜者,有一多半是亡命之徒,他们根本就不把朝廷法度放在眼里,打起仗来好像也强悍不要命。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我们要评选梁山五大悍将,可能大家熟知的李逵董平都难以入选,至于鲁智深武松能排在第几位,咱们还是到原著中去找答案。因为角度问题,小人董平和

  • 民间故事:李逵巧做主,员外归正路……

    历史解密编辑:讲故事的沙滩哥标签:李逵,功名,好汉,村长,石碣村,民间故事

    这天李逵闲来无事,往石碣村走去,在路上遇到了一辆牛车,车上坐着一位年轻女子,赶车的是个老汉。那女子呜呜啼啼的哭着,老汉也老泪横流。李逵感到奇怪,惹起了他好管闲事的脾气,他问:“我可以蹭一段车吗?”老汉同意了。李逵说到:“我是梁山的李逵,你们有啥难事?给我说,我能给你们办。”老汉听说是梁山的李逵,知道

  • 按忠孝仁义评选梁山四大恶人:宋江居首李逵第四,第二第三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宋江,李逵,董平,宋朝,呼延灼,大恶人,梁山好汉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为人之八端,忘了这八个字,就会被人称为“忘八”,这称呼一开始还真跟乌龟甲鱼无关。八字全忘的人是坏人中的极品,八个字都能完美做到,那可能就是圣人了——文圣人孔丘和武圣人关羽,好像也不能把这八个字完全做到,至于他们欠缺了哪几个字,笔者不敢妄言,读者诸君心中自然有杆秤。咱

  • 民间故事:婆婆栽赃儿媳妇,李逵巧断冤枉案……

    历史解密编辑:讲故事的沙滩哥标签:李逵,奸夫,婆婆,县官,民间故事

    李逵在梁山把守黑风口,没事儿的时候就山前山后游玩。有一回,他趁阮小二外出打鱼时,跟随他离开水泊梁山。一个人翻过山到东阿县城去玩耍,水泊梁山周围的几个县都和梁山有来往,相安无事。这天,李逵来到东阿县城,看见县衙门口围了好多人,走进一问,才知道县官正在断案。李逵就大步地走上前。原告是个五十多岁的婆婆,被

  • 如果不招安,宋江将会有五种死法,其中有两种是死于李逵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李逵,吴用,宋江,宋朝,卢俊义,鲁智深,梁山好汉

    宋江从一上梁山的时候就想招安,最后如愿以偿,带着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的乌纱帽死掉了,因为是暗杀,所以是要按照高级官员的规格,风光大葬的。从正常情况下永远不可能为官,到成为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封疆大吏,宋江家的祖坟也算冒青烟了。如果不招安,以宋江的能力和心胸,肯定折腾不成啥正经事儿,到死也是

  • 宋江吴用李逵等梁山好汉被凌迟处死,鲁智深武松为何能逃过此劫?

    历史解密编辑:荣一尘讲谈标签:李逵,吴用,武松,鲁智深,荡寇志,宋江吴,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

    按照常理,鲁智深这位连什么是“圆寂”都不知道的梁山第一大侠,是不可能听到钱塘江潮信之声就知道自己生命已到尽头的。同样道理,有“有万夫难敌之威风千丈凌云之志气”的行者武松,是不会甘于在六和寺独对青灯古佛寂寞终老的。在另一本描写梁山好汉事迹的清代小说中,鲁智深没有坐化,武松也没有出家,当然也没有像宋江吴

  • 梁山十位步战高手,有几位能像鲁智深武松一样三拳两脚打哭李逵?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李逵,雷横,刘唐,武松,鲁智深,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

    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武二郎两脚踢翻蒋门神,这二位好汉武艺高强神力惊人,在梁山十位步军头领中位列第一第二当之无愧,但梁山步军十头领却不知按武功排序,比如一对一单挑,排名第五的黑旋风李逵就肯定打不过排名第六的浪子燕青,也可能打不过排名第八的拼命三郎石秀。李逵的武功在步军十头领中也就是中下游水平,就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