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永乐仁宣(三九)朱瞻基去世后,欲用朱瞻墡替代朱祁镇的主谋是谁

永乐仁宣(三九)朱瞻基去世后,欲用朱瞻墡替代朱祁镇的主谋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938 更新时间:2023/12/26 5:22:45

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让明朝国立蒸蒸日上的势头戛然而止,也让这个庞大的帝国开始走下坡路。按照朱瞻基的遗诏,新的皇帝应该是年仅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然而朱祁镇并没有立刻即位,而是在七日之后才得以顺利登基。在这七天的权力空白期内,一场不为人知的政变阴谋在偷偷展开。这场政变的幕后主谋欲拥立长沙的襄王朱瞻墡为皇帝,以替代朱瞻基遗诏所指定的太子朱祁镇。这场政变虽然因为皇太后张氏和"三杨"内阁的反对而胎死腹中,但给新生的正统朝蒙上了一层阴影。那么这次未遂政变的幕后主使人是谁呢?

襄王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五个儿子,也是皇太后张氏的第三个儿子,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弟弟。他虽然是明朝众多藩王之一,却有着"贤王"的名声和影响力。他自幼天资聪慧,熟读《诗》、《书》、《春秋》等,颇受朱高炽的看重,还曾经有过代理朝政的经历。实际上从人生经历看,朱瞻墡一度是朱瞻基之下呼声最高的藩王,多次政治事件中担当了朱瞻基的备胎角色。这虽然是违反按照明朝礼法制度,但也成就了朱瞻墡却贤往的名声留在了京城。而这样的名声也为后来多次出现的政治风波,埋下了隐患。

洪熙元年,明仁宗朱高炽突然去世,当时太子朱瞻基在南京,朝中出现权力空白期,朱瞻墡便以藩王的身份监国摄政,直到朱瞻基回到北京登基。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谋反,朱瞻基御驾亲征,又是朱瞻墡留在北京监国摄政。直到宣德四年,朱瞻墡才前往长沙就藩,这在藩王之中是非常少见的。

朱瞻基去世后,按照遗诏应该是太子朱祁镇登基,可同时朝中也传出谣言,说张太后欲改立襄王朱瞻墡。由于朱瞻墡有过两次给朱瞻基当备胎,临时监国摄政的经历,所以成为这场政治风波的核心。现存的史料中对这场政治风波记载很少,很多地方语焉不详,所以引发了历史爱好者的讨论。

在历史爱好者的讨论中,被认为主使这个事情的事张太后。因为朱瞻墡向来受到张太后宠爱,而他在成年后没有及时就藩,留下来多次给朱瞻基当备胎都是张太后支持的。当时朱祁镇只有九岁,没有执政的能力,进入了中国古代政治中典型的"主少国疑"的状况之中。这种背景下,明朝政治极不稳定,朝廷中人心浮动,各种流言蜚语纷纷流传开来。这种观点认为,张太后出于对明朝朝廷稳定的整体考虑,打算改立朱瞻墡为新皇帝。因为当时朱瞻墡只有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再加上他贤王的名声和备胎的经历,是朱瞻基的最好继任者。

支持这种说法的人用了当时很多当时的史料做佐证,以证明张太后有废掉朱祁镇,改立朱瞻墡的打算。然而在我看来,这种说法都站不住脚。比如有人列出成国公朱勇的《成国公赠平阴王謚武愍朱公勇神道碑》,上面记载"十年正月,今上皇帝嗣位之初,王宿卫禁闼,防范严密,介胄不除。"说明张太后想"废孙立子",所以才让朱勇加强了宫禁,否则就应该按正常巡逻。而写这个墓志铭的是名臣李贤,是经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七朝的老臣,被认为他的记录很有说服力。

朱勇是靖难功臣朱能的儿子,是当时勋贵中仅次于英国公张辅的人物。他负责管理皇宫宿卫,加强管制和防御,说明宫中出现问题。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放在平时也是成立的,但当时并不成立。因为当时是朱瞻基刚刚驾崩,而新皇帝还没登基,正是朝廷的权力真空期,皇宫加强管制是正常现象。即便是在朱祁镇登基的初期,朝廷的政治还未稳定时,皇宫的戒备也不可能松懈。这是防止新君登基后,有人趁着政局不稳时犯上作乱。以这个现象作为张太后谋求"废孙立子"的证据,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而史书上记载的"三杨"内阁对此强烈反对,最后因"以三杨学士议不谐而止"的说法,指的并不是张太后停止了"废孙立子"的操作,而是制止拥立朱瞻墡的谣言继续传播。于是张太后召集群臣,让朱祁镇顺利登基,并放弃了垂帘听政的特权。虽然在正统初年,朝廷大权仍掌握在张太后手里,但并没有出现独断专行的状况。实际上张太后延用了"三杨"内阁和朱瞻基在世时的治国政策,目的是维持明朝的政治稳定和继续发展的势头。如果张太后真的有揽权的打算,就算扶持不了朱瞻墡,为何要放弃垂帘听政呢?

在我看来,这个企图发动政变改力新君的幕后黑手很可能是朱瞻墡本人。历史上朱瞻墡三次与皇位插肩而过,除了这一次之外,在土木堡之变后和夺门之变后都卷入了政治风波,而且都是与皇位相关。一次可以说是谣言,或者被人诬陷,连续三次,这就有些过了。这种情况虽然很难说明朱瞻墡是主动图谋皇位的,但客观上的意愿肯定少不了。否则,当皇位出现问题时,为何所有人都第一时间想到他?只是后两次的具体情况对他不太有利,有很大的风险,所以他主动拒绝了。而这一次,却是朱瞻墡距离皇位最近的一回。

从后面两次政治风波的过程看,很显然朱瞻墡在北京城中是有耳目的,他对朝廷的各种变化了如指掌,这本身就不是一个藩王该做的事。不论是土木堡之变,还是后来的夺门之变,他在对皇位的判断上都很明确,不能贸然承认对皇位的想法,因为那两次风波都存在很大的风险。

而第一次则表现得非常淡定,几乎没有对北京的变化做出反应。按理说他人在长沙,朱瞻基去世,朝中出现大量关于自己的谣言。正常的藩王在事后都会上奏折谢罪或者申辩,以表示自己没有谋反的心思。而朱瞻墡竟然毫无反应,这就很不正常了。这个事当时影响很大,还延缓了朱祁镇登基,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这与后面两次政治风波中,他快速的反应互相矛盾。他远在长沙,该快速反应的时候,变得迟钝。而需要他迟钝的时候,却表现得对北京局势了如指掌,这显然有很大的问题。这种疑点也许无法成为证据,但让我觉得他作为政治风波的核心和利益相关人,是有很大可能当这个幕后黑手的。而且朱瞻基去世后朝政由张太后主导,这对朱瞻墡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只是他没有想到,他的母亲并不支持他的作为,与"三杨"内阁商议后还是把这个事压了下来,按照朱瞻基遗诏扶持朱祁镇当了皇帝。当然如果不是张太后主政,朱瞻墡的结局恐怕不会太妙。

更多文章

  • 朱瞻墡虽然与监国之职擦肩而过,但他心系社稷,关心国家安危

    历史解密编辑:飞飞酱故事标签:皇帝,监国,朱瞻墡,朱祁钰,朱祁镇,明宣宗

    朱瞻墡虽然与监国之职擦肩而过,但他心系社稷,关心国家安危据《明英宗实录》正统十四年七月癸巳(十五日)条载,明英宗出征前一日,“命郕王祁钰居守,驸马都尉焦敬辅之”,“礼部奏居守事宜,合如宣德五年钦定事例”。可见,明英宗离京后,郕王朱祁钰是“居守”,而非“监国”。居守和监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居守,也称

  • 明朝最牛皇叔朱瞻墡,三次与皇位擦肩而过,朱瞻墡:我只想躺平

    历史解密编辑:史即标签:朱瞻墡,朱瞻,朱祁钰,朱见深,朱瞻基,朱祁镇

    他历经七朝而不衰,三次与帝位擦肩而过,新帝对他礼遇有加从不猜忌,始终享有藩王最高待遇,并以73岁高龄善终,他就是朱棣最长寿的孙子,也是明朝最牛皇叔朱瞻墡(shàn),朱瞻墡一生虽然没有广为人知的丰功伟绩,但他能够多次在皇权更迭中全身而退,已足见其大智慧。朱瞻墡生于1406年,明成祖朱棣的孙子,仁宗朱

  • 朱瞻墡,明宣宗朱瞻基的同母胞弟,为皇位屡遭劫难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确实有趣标签:朱瞻墡,明宣宗,朱瞻基,朱祁钰,朱高炽,皇位

    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5个儿子;他和明宣宗朱瞻基是同胞兄弟;他一辈子没有当过皇帝,却为这个皇位久经波折,但是最后都能化险为夷。他就是被人们称为明朝历史上“最贤明的王爷”朱瞻墡。永乐4年(公元1406年),朱高炽的第5个儿子在这一年单身了,由于他的母亲是正妃张氏,所以使得这位皇子的地位仅次于嫡长子朱瞻基

  • 襄宪王朱瞻墡:一生三次无限接近皇位的亲王,如何做到全身而退?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朱瞻墡,朱瞻,皇帝,皇位,朱祁镇,宣宗,襄宪王

    前言:明朝刚建立的时候,开国太祖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在于保持大明王朝传承有序,不因为争夺皇位而祸起萧墙,宗室骨肉自相残杀。可惜朱元璋死后,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完全体会不到祖父的一片苦心。在主少国疑的情况下非但没有做好笼络宗室亲王的工作,反而通过一系列绝情的手段,最终逼反了太祖第四

  • “明朝最牛皇叔”朱瞻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朱瞻墡,朱瞻,朱祁钰,朱见深,朱瞻基,朱祁镇

    在众多朝代之中,明代大概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而这个朝代的皇家也出现了不少奇葩,比如朱瞻墡,别人是历经3朝的元老而他却历经7朝,中间还多次被卷入皇位之争的风波,但他不仅能全身而退,反而荣宠不断,得以善终。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传奇人物呢?一、性情庄重警觉,深得宣宗信赖朱棣登基之后的第4年,朱瞻墡出世

  • “明朝最牛皇叔”朱瞻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对皇位不动心?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朱瞻墡,朱瞻,皇位,朱祁钰,朱瞻基,朱高炽

    面对数次唾手可得的皇位,朱瞻墡毫不动心。这是一位对皇权有威胁的人,却历经七朝六位皇帝,得以高寿善终!“明朝最牛皇叔”到底做了什么?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嫡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弟,明英宗朱祁镇的叔叔。他有正宗的明朝王室血统,却毫无野心。历史上那些父子相杀,兄弟相残也要得到的皇位。到了朱瞻墡这里,画

  • 朱瞻墡是朱高炽嫡子,三次被流传为继承人,为何没能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皇帝,皇位,朱瞻墡,朱高炽,朱祁镇,朱瞻基,朱祁钰,明仁宗,慈禧太后

    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不过他是诚孝张皇后所生的嫡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从身份地位来说,在朱高炽诸位儿子中排第三,因为上面还有个同母哥哥朱瞻墉。朱瞻墡出生于永乐四年,这时候父亲已经被封为太子,就是说朱瞻墡长大后,即使不能继承皇位,也至少是个藩王。之所以说他无法继承皇位,是因为他只是嫡三子,前

  • 朱瞻墡被赞“明朝最牛皇叔”,3次和皇位擦肩而过,史书这样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皇位,史书,朱瞻墡,朱祁镇,朱瞻基,朱祁钰

    1449年7月,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宦官王振的话,亲率50万大军亲征瓦剌,结果不幸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城,大臣们都明白“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重立君主一事被提上日程。这一年,朱祁镇本人也不过23岁,他的异母弟朱祁钰比他小一岁,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刚两岁,所以朱祁镇的几位叔叔也进入了君主候选范围。在候选的

  • 为何朱瞻墡被称为明朝最牛皇叔?历经七朝六帝的他有着怎样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朱瞻墡,朱瞻,皇位,朱瞻基,朱祁镇,朱棣,朱祁钰,皇帝,七朝六帝

    一个皇室宗亲,一生中曾3次面对近在咫尺、几乎唾手可得的皇位,但他竟然...竟然拒绝了!这样的人,不是大忠那必然就是大奸!但不管是奸是忠,在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时还能保持清醒选择拒绝,都绝非常人。如果他数次离皇位近在咫尺,而在其他人登基当皇帝后他却还能保全自身,享尽荣华。那么他更称得上是个传奇。朱瞻墡,

  • 朱瞻墡:明朝第一个监国的藩王,3次卷入皇位之争,为何还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皇帝,朱瞻墡,朱祁镇,朱祁钰,朱瞻基,皇位之争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卷入夺嫡之争的皇子或宗室,都很难有好下场。李世民的三儿子李恪,仅仅因为李世民提过一句想换掉李治,立他为太子,便被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恨上了,多年之后找借口除掉了他。然而,在明朝,却有这么一个王爷,2次监国,代替皇帝执行部分权力,又3次卷进皇位之争,依然能奇迹般地从皇孙混到皇叔祖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