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字字珠玑|赵孟頫行书《洛神赋》欣赏

字字珠玑|赵孟頫行书《洛神赋》欣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众书法 访问量:3484 更新时间:2024/1/19 2:45:31

元代赵孟頫法长卷《洛神赋》,书于1308年前后。纸本,行书,纵29cm,横220.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清王铎、曹溶题跋。前隔水王铎“戊子五月”又题。

行书《洛神赋》是赵孟頫书风鲜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的作者是曹植,他以神话中关于宓妃的情节,通过联想,塑造了洛神这个美女形象,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文笔柔美清新。赵孟頫以同样柔美、圆润的笔墨作书,如合符契。

《洛神赋》是赵孟頫47岁时创作的。这篇赋共900余字,以小字行书轻松写来,风流飘逸,有晋人风采,展示了赵孟頫对王羲之书法的心领神会。赵孟頫是为世人公认的集王羲之书法之大成的书家,这篇《洛神赋》浸润了《兰亭序》的韵致并且有所发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欣赏。

首先是用笔的极其熟练,使转圆活流畅。赵孟頫运用弧线时的机灵和敏锐,使线条流动准确到位,似乎就是滑了过去,恰到好处,停住。这时,弧形的大圆川、圆、大转、小转在不断地运动中承起、错开、钩连,化尖锐、方折为圆转,使通篇尽在圆融之中,和美浑穆。赵书比王书更多了一层丰腴,更多了一种富贵气,“清秀”喻之似不恰当,可称为“清润”吧。

其次是《洛神赋》中提按的分明,形成了欣赏视觉不断调节的美感。提按的交替敏感而鲜明,有的笔画沉重而稳当,有的则如流星轻轻划过,重不刻板,轻不飘忽。

文中“之”字之多胜于《兰亭序》,也都在赵孟頫机智的调节中各见异趣。这使《洛神赋》处于空、实的变动之中,并不因字数多而拥挤淤塞。清人周济说得好:“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

《洛神赋》还表现了赵孟頫的精心。精心是赵孟颊非常突出的一个优点,再多的字,再大的篇幅,精心从头至尾毫无闪失。据说赵孟頫有一日书字一万的本领,他的精力、笔力远远超过一般书家,只要一提笔,情意尽至,笔墨无懈。

这也是《洛神赋》字字珠玑,精美绝伦的原因着力于精美的赵孟頫,有其心,亦有其熟练的技巧,就使《洛神赋》十分圆熟。圆熟是一种美感但也定下了一个模式,很完整、固定。赵孟頫书法很少有率真、随意之笔,似乎笔一提起必定要达到珠圆玉润。《洛神赋》是这种创作观念的代表,如果创作情绪不那么绷紧,多一些意笔,这件作品就更有意想不到的趣味了。

《洛神赋》是朝着纯美的方向发展的,它的形式最适宜社会最普泛人群的欣赏,雍容大方,丰美遒丽。同时,它又为书坛中人所激赏,钦佩其高超的技巧,禁得起反复的推敲,就像一篇编织得十分严密和完整的故事,情节耐品,毫无破绽。元人集在《道园学古录》中就赞赏道:“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

完美的用笔、结体、章法,使《洛神赋》自元代以来一直为人效仿,它的魅力使欣赏者的想象力自由地飞翔,内心因此而欣喜、欢快,为美所充满。《洛神赋》和其他优秀的书法作品一样,具有超时代、超民族的普遍性的美学特质,因此生命力长久。

故后纸诸家题跋如是评述此卷,李倜曰:“大令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惜乎未见其全。此松雪书无一笔不合法,盖以兰亭肥本运腕而出之者,可云买王得羊矣。”高启云:“赵魏公行草写洛神赋,其法虽出入王氏父子间,然肆笔自得,则别有天趣,故其体势逸发,真如见矫若游龙之入于烟雾中也。

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启,清王铎、曹溶题跋。前隔水王铎“戍子五月”又题。

此卷《洛神赋》为赵孟頫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时,又呈现自身的追求,象比较丰腴的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赵孟頫小楷《卫淑媛墓志》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卫淑媛墓志,小楷,楷书,书法,书法作品

    赵孟頫一生留下的书法作品极多,各种书体皆有涉及,他精通诗词歌赋,书法传美名,当前我们所说的赵体字,实际上指的是他的楷书,他的小楷亦精到,下面就分享他的小楷作品《卫淑媛墓志》二版。《卫淑媛墓志》之精微,让世人叹为观止,这幅作品可以说将他的小楷水平推崇到了一个新高度,该作品在法度上不输于晋人钟王二人,也

  • 赵孟頫此作字字遒逸,神韵俱足!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行书,神韵

    请欣赏赵孟頫经典名作《归去来并序》,此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赵孟頫书写此作速度较快,虽以行书为主,间以草法,字字遒逸神韵俱足,笔精墨妙,神气充足。赵孟頫写字有多熟?看看这件作品就知道了!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赵孟頫这9个字,征服了古今!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赵孟頫,书法,王羲之,兰亭序,书法家

    书法的魅力在于美,美才能吸引人,相信你看了这9个字,你一定会爱上书法,感受到书法的魅力。赵孟頫说,学书有二,一笔法,二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010203040506070809初看这个字,你会觉得和《兰亭序》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这就说明赵孟頫得王羲之

  • 他的书法,得赵孟頫神髓!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书法,行书,郭畀

    郭畀(1280—1335)字天锡,又字祐之别号北山开沙(今江苏省丹徒县高桥乡)人郭畀工书画书法学赵孟頫曾代孟頫书写《松雪斋集》《青玉荷盘诗》卷,元,郭畀书,纸本纵29.3厘米,横56.2厘米,行书郭畀《青玉荷盘诗》卷书法得赵孟頫形骸是元人中师法赵孟頫之佳者结构疏密得宜,笔画劲挺磊落点画精美,运笔娴熟

  • 赵孟頫“拍马屁”也是一流,不信看这幅书法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赵孟頫,行书,楷书,赵体,草书,颜平原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是一代书画大家,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

  • 高清经典 | 赵孟頫《雪晴云散帖》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赵孟頫,雪晴云散帖,书画,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雪晴云散帖》纸本 立轴 墨书 51.9x24.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望路漫漫。著录书籍: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页1092;"故宫书画录(卷三),第一册,页2。、END—版权声明—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 这是赵孟頫最清爽的字,可谓书学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赵孟頫,行书,题诗,书法

    在古代,每当天气日渐炎热,古人没有空调,如何度过酷暑?赵孟頫说:我有纨扇!资料图 象牙丝编织花鸟纨扇,清中期时赵孟頫五十二岁,正是专学二王之法,尽得魏晋风流之时。也许因所书是自家得意之文 ,兴之所致,下笔有神,风骨内含,神采飘逸,姿韵溢出于披拂之间。赵孟頫行书《纨扇赋》清拓本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此帖

  • 赵孟頫人书俱老时,重临王羲之十七帖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王羲之,十七帖,兰亭序,圣教序

    赵孟頫学习王羲之最多,对于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多次临习,比如《兰亭序》流传的墨迹版本就好几个,《十七帖》也有很多,临习完整本的墨迹则仅见台北故宫的这一套。落款时间在延祐三年,六十三岁,也是晚年功成名就之时了。元赵文敏公临十七帖唐代孙过庭在其所撰《书谱》中写道“察之者尚精”,就是

  • 赵孟頫“最上神品”,谁能不点赞?!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赵孟頫,酒德颂,翁方纲,文征明,兰亭序

    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这是何等放荡不羁的魏晋风度——《酒德颂》正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刘伶所创作的一篇具有这种气度的骈文。文章虚拟了两种人物,一是“唯酒是务”的大人形象,一是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他们代表了两种处世态度。

  • 赵孟頫绝笔大作,透露这几个学习要点!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行书,楷书,赵体,赵孟頫,书法作品

    说到赵孟頫,书坛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我国著名的书法大家,“赵体”书法的创始人,他的楷书和行书都是书坛上超一流的存在,而其书法成就也成为了后世无法翻越的大山。艺术在书坛历史上影响深远,地位至高。赵孟頫生于宋理宗宝祐二年九月十日(1254),于至治二年(1322年)逝世,享年68岁,在现代可能算不上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