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孟頫早年力作《陋室铭》欣赏

赵孟頫早年力作《陋室铭》欣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众书法 访问量:2495 更新时间:2024/1/19 6:43:26

  赵孟頫行书 《陋室铭》欣赏

  卷,行楷书体,纸本

  纵:49厘米、横:131厘米

  共19行,计86字,广东省博物馆藏。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共19行,计86字。像是原由册装裱成卷。款署“子昂”,钤“赵氏子昂”朱文方印、“松雪斋”朱文长方印。该卷录书唐刘禹锡《陋室铭》全文。通篇字形扁方,结体方阔,间架疏朗,方整平正,用笔方圆并举,以方笔居多,转折处见棱见角。法度谨严,字势宽博开张,气度平和雍容,雄浑大气。笔力厚重,笔画丰肥,笔法坚实,稳重遒劲,意态古朴生拙。书写时楷中兼有行意,在严整中增加了几分灵动。王连起先生看后认为这是赵氏较早年的作品。

  赵孟頫 (1254-1322年),是中国美术史上承前后的书画大家。无论在创作还是对于后世的影响方面,均堪称一个里程碑式的领军人物。他是一个多产的书法家,并且长寿,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师承对象和创作理念。在书法史上,也许没有谁比赵孟頫的书法更具有阶段性特点,而且这种特点非常明显,有着非常清晰的轨迹,这是和他的师承、艺术天赋、阅历及其创作的不断更新密切相关的。

  关于他的书风的分期,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明代宋濂在跋赵孟頫《浮山远公传》时所谓的“三段论”:“赵魏公之书凡三变,初临思陵,中学锺繇及羲、献,晚乃学李北海”,其中“思陵”指宋高宗赵构。宋濂的这种论断被后来的很多鉴藏家和评论家所认同。现以广东省博物馆所藏行书《陋室铭》为例,解读其早年书风。

  行书《陋室铭》卷本原为纸本挂轴,后来经蓑衣裱,改为纵49厘米、横131厘米的手卷,作者署穷款“子昂”,钤朱文方印“赵氏子昂”,引首钤朱文长方印“松雪斋”。另有白文收藏印“竹隐王氏从龙子云章”。赵孟頫常用印中,有一方铜质的朱文方印“赵氏子昂”,即此卷中所钤印。该印在赵孟頫三十三岁时有所缺损,因此成为判断赵氏书画创作时间的一个重要标志。书画鉴定家刘九庵认为此印在未损以前四周边际乃是横平竖直,该卷中此印尚与此一致,据此则该卷当为其早年所书。

  在赵孟頫传世的署有年款的作品中,一些创作于三十岁左右的行书作品与此《陋室铭》卷风格较为接近,其间架结构、运笔及笔势均多有相似之处。因此,虽然此卷并无纪年,从印章、署款和书风看,应该是赵氏三十岁左右的代表作品。

  从书风看,该卷与宋高宗书法在笔道、结体上有很多继承之处。在《陋室铭》中,不难看出,赵孟頫早年与古为徒,结字扁平,气势端秀,在宋高宗的基础上融入己意,但这种“己意”是非常有限的,有些笔划、结体还显得有些稚嫩,以至于其艺术性与中晚年的作品相比要大打折扣。当然,在后来的临习古人中,他博采多家,兼收并蓄,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走出古人的阴影,成为一代大家。从这件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早年在艺术上的探索,从这点而论,其意义及其在赵氏艺术史上的地位,是非同寻常的。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字字珠玑|赵孟頫行书《洛神赋》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洛神赋,行书,书法,王羲之,兰亭序

    元代赵孟頫书法长卷《洛神赋》,书于1308年前后。纸本,行书,纵29cm,横220.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启,清王铎、曹溶题跋。前隔水王铎“戊子五月”又题。行书《洛神赋》是赵孟頫书风鲜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的作者是曹植,他以神话中关于宓妃的

  • 赵孟頫小楷《卫淑媛墓志》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卫淑媛墓志,小楷,楷书,书法,书法作品

    赵孟頫一生留下的书法作品极多,各种书体皆有涉及,他精通诗词歌赋,书法传美名,当前我们所说的赵体字,实际上指的是他的楷书,他的小楷亦精到,下面就分享他的小楷作品《卫淑媛墓志》二版。《卫淑媛墓志》之精微,让世人叹为观止,这幅作品可以说将他的小楷水平推崇到了一个新高度,该作品在法度上不输于晋人钟王二人,也

  • 赵孟頫此作字字遒逸,神韵俱足!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行书,神韵

    请欣赏赵孟頫经典名作《归去来并序》,此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赵孟頫书写此作速度较快,虽以行书为主,间以草法,字字遒逸神韵俱足,笔精墨妙,神气充足。赵孟頫写字有多熟?看看这件作品就知道了!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赵孟頫这9个字,征服了古今!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赵孟頫,书法,王羲之,兰亭序,书法家

    书法的魅力在于美,美才能吸引人,相信你看了这9个字,你一定会爱上书法,感受到书法的魅力。赵孟頫说,学书有二,一笔法,二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010203040506070809初看这个字,你会觉得和《兰亭序》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这就说明赵孟頫得王羲之

  • 他的书法,得赵孟頫神髓!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书法,行书,郭畀

    郭畀(1280—1335)字天锡,又字祐之别号北山开沙(今江苏省丹徒县高桥乡)人郭畀工书画书法学赵孟頫曾代孟頫书写《松雪斋集》《青玉荷盘诗》卷,元,郭畀书,纸本纵29.3厘米,横56.2厘米,行书郭畀《青玉荷盘诗》卷书法得赵孟頫形骸是元人中师法赵孟頫之佳者结构疏密得宜,笔画劲挺磊落点画精美,运笔娴熟

  • 赵孟頫“拍马屁”也是一流,不信看这幅书法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赵孟頫,行书,楷书,赵体,草书,颜平原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是一代书画大家,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

  • 高清经典 | 赵孟頫《雪晴云散帖》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赵孟頫,雪晴云散帖,书画,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雪晴云散帖》纸本 立轴 墨书 51.9x24.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望路漫漫。著录书籍: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页1092;"故宫书画录(卷三),第一册,页2。、END—版权声明—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 这是赵孟頫最清爽的字,可谓书学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赵孟頫,行书,题诗,书法

    在古代,每当天气日渐炎热,古人没有空调,如何度过酷暑?赵孟頫说:我有纨扇!资料图 象牙丝编织花鸟纨扇,清中期时赵孟頫五十二岁,正是专学二王之法,尽得魏晋风流之时。也许因所书是自家得意之文 ,兴之所致,下笔有神,风骨内含,神采飘逸,姿韵溢出于披拂之间。赵孟頫行书《纨扇赋》清拓本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此帖

  • 赵孟頫人书俱老时,重临王羲之十七帖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王羲之,十七帖,兰亭序,圣教序

    赵孟頫学习王羲之最多,对于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多次临习,比如《兰亭序》流传的墨迹版本就好几个,《十七帖》也有很多,临习完整本的墨迹则仅见台北故宫的这一套。落款时间在延祐三年,六十三岁,也是晚年功成名就之时了。元赵文敏公临十七帖唐代孙过庭在其所撰《书谱》中写道“察之者尚精”,就是

  • 赵孟頫“最上神品”,谁能不点赞?!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赵孟頫,酒德颂,翁方纲,文征明,兰亭序

    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这是何等放荡不羁的魏晋风度——《酒德颂》正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刘伶所创作的一篇具有这种气度的骈文。文章虚拟了两种人物,一是“唯酒是务”的大人形象,一是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他们代表了两种处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