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学习经典|赵孟頫笔法最精致的作品!

学习经典|赵孟頫笔法最精致的作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小教程 访问量:1156 更新时间:2024/1/20 0:35:37

赵孟頫法长卷《洛神赋》

经典回顾:元代书法

元代赵孟頫书法长卷《洛神赋》,书于1308年前后。纸本,行书,纵29cm,横220.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清王铎、曹溶题跋。前隔水王铎“戊子五月”又题。

行书《洛神赋》是赵孟頫书风鲜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的作者是曹植,他以神话中关于宓妃的情节,通过联想,塑造了洛神这个美女形象,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文笔柔美清新。赵孟頫以同样柔美、圆润的笔墨作书,如合符契。

《洛神赋》是赵孟頫47岁时创作的。这篇赋共900余字,以小字行书轻松写来,风流飘逸,有晋人风采,展示了赵孟頫对王羲之书法的心领神会。赵孟頫是为世人公认的集王羲之书法之大成的书家,这篇《洛神赋》浸润了《兰亭序》的韵致并且有所发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欣赏。

首先是用笔的极其熟练,使转圆活流畅。赵孟頫运用弧线时的机灵和敏锐,使线条流动准确到位,似乎就是滑了过去,恰到好处,停住。这时,弧形的大圆

川、圆、大转、小转在不断地运动中承起、错开、钩连,化尖锐、方折为圆转,使通篇尽在圆融之中,和美浑穆。赵书比王书更多了一层丰腴,更多了一种富贵气,“清秀”喻之似不恰当,可称为“清润”吧。

其次是《洛神》中提按的分明,形成了欣赏视觉不断调节的美感。提按的交替敏感而鲜明,有的笔画沉重而稳当,有的则如流星轻轻划过,重不刻板,轻不飘忽。

文中“之”字之多胜于《兰亭序》,也都在赵孟頫机智的调节中各见异趣。这使《洛神赋》处于空、实的变动之中,并不因字数多而拥挤淤塞。清人周济说得好:“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

《洛神赋》还表现了赵孟頫的精心。精心是赵孟颊非常突出的一个优点,再多的字,再大的篇幅,精心从头至尾毫无闪失。据说赵孟頫有一日书字一万的本领,他的精力、笔力远远超过一般书家,只要一提笔,情意尽至,笔墨无懈。

这也是《洛神赋》字字珠玑,精美绝伦的原因着力于精美的赵孟頫,有其心,亦有其熟练的技巧,就使《洛神赋》十分圆熟。圆熟是一种美感但也定下了一个模式,很完整、固定。赵孟頫书法很少有率真、随意之笔,似乎笔一提起必定要达到珠圆玉润。《洛神赋》是这种创作观念的代表,如果创作情绪不那么绷紧,多一些意笔,这件作品就更有意想不到的趣味了。

《洛神赋》是朝着纯美的方向发展的,它的形式最适宜社会最普泛人群的欣赏,雍容大方,丰美遒丽。同时,它又为书坛中人所激赏,钦佩其高超的技巧,禁得起反复的推敲,就像一篇编织得十分严密和完整的故事,情节耐品,毫无破绽。元人集在《道园学古录》中就赞赏道:“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

完美的用笔、结体、章法,使《洛神赋》自元代以来一直为人效仿,它的魅力使欣赏者的想象力自由地飞翔,内心因此而欣喜、欢快,为美所充满。《洛神赋》和其他优秀的书法作品一样,具有超时代、超民族的普遍性的美学特质,因此生命力长久。

故后纸诸家题跋如是评述此卷,李倜曰:“大令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惜乎未见其全。此松雪书无一笔不合法,盖以兰亭肥本运腕而出之者,可云买王得羊矣。”高启云:“赵魏公行草写洛神赋,其法虽出入王氏父子间,然肆笔自得,则别有天趣,故其体势逸发,真如见矫若游龙之入于烟雾中也。

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启,清王铎、曹溶题跋。前隔水王铎“戍子五月”又题。

此卷《洛神赋》为赵孟頫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时,又呈现自身的追求,象比较丰腴的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

赵孟頫书《洛神赋》

100倍高清微距欣赏

足足187堂精致解读视频

随时无限畅看,让你一次看过瘾

用看视频的方法,学《易经》的“成事智慧”

(课程可永久保存,随时回放)

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课程

—版权声明—

本文中医方子,偏方等来源网络,由推荐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民间偏方来自网络收集,未经验证,可能有风险,请勿乱用,否则后果自负!

跟着倪海厦老师,学习中医

每天免费订阅中医知识!

更多文章

  • 赵孟頫62岁行书《信心铭》

    历史解密编辑:含烟娱乐厅标签:信心铭,赵孟頫,佛法,菩提本无树,明镜,行书

    赵孟頫行书《信心铭》拓本,来源:清道光刻《岳雪楼鉴真法帖》十二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点击下方名片关注↓↓↓让我们与佛结缘佛家之缘重要提示[点击关注]与佛结缘, 广施善心,易得善福,愿佛法滋润每一位众生,永得安详与安康!公众号延祐二年(1315)四月

  • 赵孟頫行书《送秦少章序》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赵孟頫,送秦少章序,刘墉,黄庭坚,行书

    宋代诗人张耒,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他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等人均出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曾写有《送秦少章序》一篇名文。受此文感染和启示,赵孟頫书写此文,赠给友人季坚,当有勉励之情。 这件墨迹后有清代成亲王永瑆以及刘墉等人题跋。刘墉〔松雪书极丰艳〕,永

  • 赵孟頫《吴叡篆〈张渥九歌图卷〉》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赵孟頫,吴叡篆〈张渥九歌图卷〉,书法,赵孟頫小楷吴叡篆九歌图释文,文章会,吴叡篆,张渥,九歌图卷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此为赵孟頫微吴叡篆〈张渥九歌图卷〉写的释文,1993年高式熊补写《赵孟頫小楷吴叡篆九歌图释文》中“序文”、“礼魂”二段,刊于《书法》杂志1993年第1期

  • 赵孟頫大字帖,学习好范本!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行书,书法

    赵孟頫书法遒媚秀逸,结体严整。本帖选登《赵孟頫标准字帖》米字格12页,共180字,学赵孟頫行书可来临摹。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赵孟頫楷书《续千字文卷》你见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赵孟頫,续千字文卷,楷书,千字文

    赵孟頫 楷书《续千字文卷》纸本 长卷 墨书 24.3x153.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续千字文》为北宋侍其玮撰写,是续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之作的四言韵文,全文以未被《千字文》使用过的一千个互不重复的汉字编成。此卷为赵孟頫六十二岁书写,行笔力求迟涩,苍率瘦硬,有别于中年时期的遒丽婉美与极晚年的高旷疏放。

  • 赵孟頫最美的50个字,赏心悦目!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谈标签:赵孟頫,书法,草书,颜平原,董其昌,行书

    倡导理性阅读提升人文素养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马宗霍《书林记事》世人只道赵字婉转流利,却不知其外秀内刚,六十岁以后作品更是老辣厚重,绝无柔媚之气。我们今天主要从赵孟頫年迈作品中截出50个娴熟老辣的单子,给大家欣赏,也可作为单字选临之参考。赵氏能在书法

  • 赵孟頫此帖仅53字,成交价2128万元!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书法作品,名家,书法家,王羲之,行草书,王献之,赵孟頫

    放眼整个中国书法历史,虽然书法名家辈出,并以晋唐时期为盛,如我们熟知的书法名家王羲之、王献之、钟繇、卫夫人、李斯、张旭、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等。您说名家很多,但是这也是历经三千年才有的,按照时间平均来看,其实并不多,实乃是稀缺。但是无论如何,有一位书法家名家我们得提一提,他就是宋末元初时代

  • 赵孟頫跋兰亭序,字字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楷书,书法,兰亭,兰亭序,行书,赵孟頫

    公元1310年,57岁的赵孟頫终于得到了僧独孤所赠的定武兰亭帖拓本,赵大喜过望,曾先后为之题跋13次。当年王羲之等人在会稽山阴兰亭水边修赋诗,写下序言《兰亭序》,文、书俱佳,晋韵典范之作,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流芳千古。后来,《兰亭序》流传到唐太宗手中时,他为使《兰亭序》真迹永远伴随左右,乃命拓

  • 赵孟頫写的墓志铭,用笔一丝不苟!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赵孟頫,书法,长卷,墓志

    赵孟頫《张总管墓志铭》纸本 长卷 墨书 32.7x25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张总管墓志铭》是赵孟頫中、晚年期间书风改变过程中的佳作。其用笔一丝不苟,体势方阔开张,点画锋棱俱见,一变以往秀润隽永、柔和清婉的特点,而追求刚劲端严、骨力洞达的艺术效果。这既是其审美标准从姿媚圆活转向刚健挺拔的调整,更是刻意经

  • 赵孟頫这幅小楷墓志,真是精到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荣禄,公讳,赵孟頫,大学士,小楷墓志

    赵孟頫 《卫淑媛墓志》释文:宜人姓衛氏。諱淑媛。世居崑山石浦。曾祖諱洽。宋進士及第。脩職郎。故參政魯國文節公諱涇之母弟也。祖諱楠。父諱然。俱隱德弗仕。母吳氏。宜人生大元至元十五年戊寅三月初七日。年十七。歸吳興趙氏。為承務郎松江府判官府君諱由晨之妻。從仕郎太平路繁昌縣尹諱孟頖之冢婦。集賢大學士榮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