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杜聿明终于离开监狱,重获自由。杜聿明脚步轻快地穿过大街小巷,呼吸着自由的空气。组织让杜聿明考虑去留问题,杜聿明决定留在北京,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组织给杜聿明安排了一份文职工作,但是杜聿明主动要求到农村去参加劳动。
杜聿明曾经是国民党政府的一名官员,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自从1949年杜聿明被解放军俘虏后,他被送到监狱里进行思想改造。在监狱生活的10年里,杜聿明除了不用自己做饭,其他的生活琐事都要自己做。出狱后,杜聿明决定先去农村学习劳作,提高思想觉悟。
一、杜聿明被俘
1949年,杜聿明的军队溃不成军,只能扔下武器四散逃跑。杜聿明已经放弃和解放军对抗,带着警卫员准备逃走,被解放军俘虏。解放军不认识杜聿明,杜聿明的身份刚开始没有暴露出来。
解放军的一名政委看到杜聿明气度不凡,觉得杜聿明很有可能是一个重要人物,把杜聿明带到办公室,让他交代身份。杜聿明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士兵,政委不相信,让杜聿明把他的所有上级的名字写下来。杜聿明自己就是最高指挥官,哪里还有比他职位高的军官。
杜聿明为了拖延时间,伸手去摸衣服里的钢笔。他先掏出来一把糖果,又拿出一支美国钢笔。政委一看,糖果是稀罕物,钢笔更加金贵,普通士兵肯定用不起这两样东西,更加确信杜聿明是重要人物。政委看出杜聿明的抵触,决定把他带走看管,再调查身份。
杜聿明走在路上,看到路边的石头,竟然拿起石头狠狠地砸破自己的脑袋。押送他的解放军眼疾手快地夺下杜聿明手里的石头,急忙请军医来给杜聿明包扎伤口。幸好没有伤到骨头,杜聿明捡回一条命。杜聿明走后,政委收到组织传来的照片,杜聿明的身份被坐实。
政委听到杜聿明企图自杀的消息,赶到杜聿明面前,对他说:“解放军优待战俘,你不要做傻事,好好改造,还有机会过正常的生活。”杜聿明面色灰白,他觉得等待自己的是酷刑折磨,还不如一死了之,也不会连累妻儿。
杜聿明被送到专门关押国民党战犯的监狱,这里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除了失去人身自由以外,他的生活一如往常,只是没有人伺候。监狱里有专门的老师,每天给他们上课,做思想改造。杜聿明觉得这是洗脑,对改造十分抵触。
他把课本撕了,经常逃课,不愿意参加改造。杜聿明把自己想象成忠臣,他要为蒋介石流尽最后一滴血。杜聿明身患疾病,组织请医生给他治疗,让他摆脱疾病的折磨。杜聿明渐渐地被感化,主动阅读共产党的书籍,受到触动。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杜聿明听到志愿军和美国对抗的消息,一开始觉得很荒诞,根本不看好志愿军。没过多久,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打败美军的北极熊军团的消息传来,杜聿明的内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迫切地希望中国取得胜利!
杜聿明曾经拒绝参加劳动,当他得知志愿军在战场上物资紧缺时,杜聿明亲自去厨房,申请给志愿军制作炒面。杜聿明虽然是第一次做炒面,但是他十分专注,炒面的口感非常好。志愿军战士们对杜聿明做的炒面赞不绝口,深深地激励了杜聿明。
二、蒙哥马利
有一天,杜聿明正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突然接到周总理的电话,让他去人民大会堂参加宴会。杜聿明挂断电话后,闷闷不乐地回到宿舍,整理了一下衣服就要走,被朋友拉住。
“哎呀,你的衣服上还沾着泥。”朋友从柜子里拿出一套旧西装给杜聿明换上。杜聿明一边不紧不慢地换西装,一边说:“要不是周总理喊我,我才不想去呢!”周总理在电话里告知杜聿明,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到中国访问,想要见一见昔日并肩作战的老朋友。
结语:杜聿明曾经在缅甸战场上和蒙哥马利一起对抗日军,最后因为战略部署不同分道扬镳,导致战败。杜聿明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根本就不想搭理蒙哥马利。蒙哥马利到中国后,想起昔日的战友,向周总理询问杜聿明的情况。
杜聿明赴宴后,蒙哥马利问他:“杜将军,你的军队呢?”蒙哥马利早就知道国民党战败,他只是想借机让杜聿明难堪。杜聿明有些尴尬,周总理出面说:“杜将军依然是我们的英雄,他已经站到了正确的队伍里。”蒙哥马利自讨没趣,也不再和杜聿明说话,杜聿明心情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