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公望:五十岁前一事无成,八十岁成一代宗师,余秋雨如此评价他

黄公望:五十岁前一事无成,八十岁成一代宗师,余秋雨如此评价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3844 更新时间:2024/1/16 16:20:42

南宋度宗咸淳五年农历八月十五(1269年9月12日),明月高悬,如水铺地,黄公望出生于平江府常熟县(今江苏省常熟市)子游巷一户姓陆的贫苦人家。子游名言偃孔子在鲁国开坛讲学,各国好学之士慕名而来,吴人言偃不远千里北上,成为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个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人称“言子”。学成归来,子游便在家乡常熟开坛讲学,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他住的巷子取名“子游巷”。

就是说,黄公望出生于圣人之乡。

陆家人给孩子取名陆坚。坚的本意是“刚硬的土地”,《吕氏春秋》有言,“坚者耕之”,引申为“坚韧”,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写道,“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父母希望小陆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宛若雪中青松,不要轻易被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击倒。

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灭亡,父母相继去世,10岁的小陆坚被亲戚过继给寓居常熟虞山的永嘉(今温州)人黄氏为嗣。时年黄老爷已经九十多岁了,一直膝下无子,见到陆坚大喜,说道,“黄公望子久矣”。我等你这个儿子已经好久了。于是给他改名黄公望,字子久。

黄公望这个名字,是从姜子牙太公望来的。当年姜子牙在渭水垂钓,周文王出巡遇见,二人相谈甚欢,周文王高兴地说,我太公期望你这样的人才已经很久了,没想到让我遇见了。于是姜子牙也叫太公望。

黄公望过了几年优渥快乐的生活,每天读书写字,弹琴画画,12岁参加了本县“神童”考试,博得“神童”之名。只可惜黄太公望了他只有三年,便撒手人寰。黄太公去世后,黄公望变卖了父亲留下的遗产,游历四方,结识了很多江湖异人和幽居山林的隐士,增长了很多见识,但也花光了钱。

1294年,25岁的黄公望被浙西廉访使徐琰辟为书吏,因身穿道士服被徐琰责怪,遂辞职,汲汲奔走于豪门权贵之家,结识了大画家赵孟,并留下“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的诗句。

经得名师指点的黄公望绘画水平突飞猛进,经过三年潜心研磨,他的画作渐入佳境。而立之年,他开始作画。33岁作《设色山水》,34岁作《深山曲邬卷》,36岁作《游骑图》。41岁,临李思训《员峤秋云图》。

43岁,黄公望与江浙行省平章张闾相识,再次被辟为书吏。46岁,张闾于江浙行省行“经历田粮”之法,黄公望负责经理田粮事宜。翌年,张闾因“贪刻用事”“括田逼死九人”引发民乱,被元仁宗遣人聆讯治罪,黄公望随之入狱。狱中受契友杨载“世故无涯方扰扰,人生如梦竟昏昏”的发,出狱后改号“大痴”。他隐居常熟虞山,以卖卜为生,并与张三丰、冷谦等道友经常交往。

纵观黄公望前半生我们发现,他的性格和陶渊明极其相似。从本心而言,他们都不想出仕做官,都想当个山野闲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每天吃饱喝足,悠哉游哉,吟风弄月,赋诗作画,快乐似神仙。奈何现实很残酷,人只要活着,就得吃饭,一顿不吃饿得慌。他们都有老婆孩子,并非光棍一条。光棍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大不了辟谷修行,像张三丰和冷谦一样,闭关好几个月不出门,也能忍。但是老婆孩子道行不深,肚子饿了嗷嗷直叫,不出山挣钱不行。

陶渊明前半生汲汲奔走仕途,干的也是幕僚活。五十多岁终于干到县令,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放下官印归园田,拿起锄头当农民。黄公望是因为受上司牵连下狱,经此一劫,万念俱灰,再说自己也老了,孩子也大了,自己没有出山的想法,也没人请他出山,剩下的时光,便只能是修道作画了。

其实这跟现在好多退休老人每天没事干,打打太极,练练书法,学学绘画,拉拉二胡,钓钓鱼,下下棋,跳跳舞,玩玩牌,唱唱歌,都是一个意思。所谓“不为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总得培养一个爱好不是。

因此我们不要把陶渊明或者黄公望想得多么高大上,都是一种正常人生状态而已。不同的只是,陶渊明诗写得好,流传后世;黄公望画作的好,千古留名。如果他俩诗画水平都是二把刀,半瓶子不满,即使再怎么仙风道骨,再怎么隐气十足,能有后世这么大名气吗?跟陶渊明同时代的隐士多如过江之鲫,好多人比他要隐得彻底的多,我们听说过几个呢?

因此,诗作的好,画画得好,这才是陶渊明和黄公望扬名后世的根本原因,而并非他们“不慕富贵”,隐士做得好。

50岁,黄公望再入赵孟门下学画。赵孟生于1254年,比黄公望大15岁。时年赵孟夫人病逝,赵孟父子护送灵柩回到吴兴。此时赵孟已经65岁了,多病缠身,去日无多。面对知天命之年的黄公望,赵孟发出“吾道不孤”的慨叹。

赵孟出身赵宋皇室贵胄,从小聪慧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宋亡后隐居山林,才气豪迈,神采焕发,宛若神仙中人。后经忽必烈征召复出,深得忽必烈重用。由于为官清廉,他虽然身居显贵,但是家境贫寒,只好靠出卖字画收取润笔费,聊以自补。

听了黄公望的坎坷身世,赵孟叹息良久。他决定在有生之年培养一位大师级画家,传承他的画道。赵孟力推“古意”,他的山水画不但将钩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笔、师古和创新,乃至高逸的士大夫气息与散逸的文人气息综合于一体,使“游观山水”向“抒情山水”转化;而且使造境与写意、诗意与书法在绘画中得到了高度调和与融洽。

黄公望在赵孟门下整整学了三年,成为赵孟关门弟子,直到赵孟病逝。赵孟逝世之日,仍然观书作字,谈笑如常。

60岁,黄公望加入全真教。全真道为金代王重阳创立,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进一步把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贯彻到教义中。王重阳为了悟道,在终南山下修了一个“活死人墓”,面壁两年之久。黄公望身为全真教虔诚教徒,当然有样学样,也在70岁时结庐于杭州筲箕泉。

筲箕泉濒临富春江,其名来自筲箕山。因“山脊酷似筲箕(一种竹编淘米具,状如簸箕。)肚皮(即反扣的筲箕),间有潺流山泉,故名”。

人们经常看到黄公望整天坐在荒山乱石的树丛中,一坐就是一天。那意态,像是刚来或即走,但他明明安坐着,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有时,他又会到海边看狂浪,即使风雨大作,浑身湿透,也毫不在意。只有真正懂艺术的人才会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可惜,他身边缺乏这样的人。

黄公望每天打一瓦瓶酒,仰卧湖边石阶,看着对面青山,一口一口小酌,喝完便把瓦瓶一丢,日积月累,堆成高高一摞。每当月圆时分,他就来到湖边,独乘小舟,后面用绳子系着一个瓦瓶,拖在水上,跟着船走。走了一大圈,到了目的地,想喝酒了,便牵绳取瓶,没想到绳子已断,瓦瓶不知去向,他拍手大笑。周围的乡亲不知这月夜山麓何来这么响亮的笑声,都以为神仙降临。

十年时间,他的创作达到巅峰。《听泉图轴》《秋山幽寂图轴》《层峦晓色图》《天池石壁图》《溪山无尽图卷》《夏山图》《秋林烟霭图》《浅绛山水图》《浮峦暖翠图》《层峦叠嶂图》《山村暮霭图》《柳市桃源》、《春林列岫》、《柳塘渔舸》、《桃溪仙隐》、《亭林萧散》、《纯溪归棹》、《春江花邬》、《长林逸思》、《秋江渔棹》、《江深高阁》、《霜枫归旅》、《秋江帆影》、《柳浪渔歌》、《松坡晴嶂》、《秋山深处》、《枫林寒岫》、《溪阁松声》、《江山萧寺》、《烟岚云树》、《雪山旅思》《云壑幽居》《溪山雨意图》、《南村草堂图》《秋山无尽图》《吴门秋色图》《万里长江图》等等名作,宛若筲箕泉水喷涌而出,又如富春江水滔滔不绝。

80岁,黄公望受朋友所托,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整整四年,尚未完稿。期间又画了《春山远岫图》、《九峰雪霁图》、《秋水图》《楚江秋晓图卷》《浮岚暖翠图轴》《秋山幽居图》《层岩曲涧图》《溪山深远图轴》等等作品。

85岁,《富春山居图》完稿。

86岁,黄公望画完平生最后一幅《洞庭奇峰图》,骑鹤升暇。据他的朋友回忆:一日,于武林(杭州)虎跑(泉旁),方同数客立石上,忽四山云雾,拥溢郁勃,片时不见子久(黄公望),以为仙去。

大师就此远去,幽谷只闻回响。

《富春山居图》命运多舛,辗转多人之手,兹不赘述。

六百多年后,年近古稀的文化大师余秋雨在其名作《中国文化必修课》中写道,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认识了一位姓李的画家,讲述了一段传奇往事。

有一天,李先生的老师吴先生正在上海南京路的南京理发馆理发,一位古董商人循迹而来,神秘兮兮地向他展示一副画作。方才展开几寸,吴先生立即从理发椅上跳起,拉着商人去家里取钱,理发只理了一半,根本等不及理完。他只看了画作片段笔墨,便能辨出真伪。

这幅画,便是《富春山居图》。

余秋雨说,《富春山居图》为何会有这般魔力?只因宋亡之后,宫廷画院不存在了,南方的汉族画家被贬到社会最底层,远离官方,远离财富,远离地位,远离人群,远离关注。老子说,“反者道之动”,正因如此,他们才创作出独立的自我,生命的私语,生态的纯净,精神的舒展,笔墨的洒脱。

余秋雨说,黄公望是个彻底个人化的艺术家,他无帮无派,难于归类,是个“籍贯不清,姓氏不明,职场平庸,入狱多年”的人,出狱之后,他也没有找到像样的职业,只好卖卜为生,颠沛草野之间,过着平民的日子,所有中国传统文化界对于卓越艺术家的习惯描述,诸如“家学渊博”“少年得志”“风华惊世”“仕途受嫉”“时来运转”之类,与他基本无关。

明人评价他“身有百世之忧,家无担石之乐,侠似燕赵剑客,达如晋宋酒徒”,忧愤,侠气,博学,贫困,好酒,在时人看来,他还有点神经病。但正是在黄公望手上,山水画成了文人画的代表,并引领了文人画,引领了整个画坛。

他没有任何要成为里程碑的企图,却真正成了里程碑,一座孤立的里程碑,不仅空前,而且绝后。

余秋雨先生是中华文化的守护者和践行者。三十年前,他出版《文化苦旅》,风行至今;二十年前,他走遍全国,寻找中华文化之根,写下《山河之书》,洛阳纸贵;现在,他用一年时间全面科普中国传统文化,收听人数突破6000万。

阅读本书,相当于选修六门大学专题文化课程,阅读十本20万字的文化专著,领略30个光耀千年的美学奇迹,掌握100个破解文化基因的关键词。

这本《中国文化必修课》是余秋雨晚年集大成之作,譬若生姜,老而弥辣,书中还有余秋雨亲笔珍贵手迹,想要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和余秋雨博深学问的朋友赶紧入手一套吧,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更多文章

  • 黄公望的人生,治愈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李成,王蒙,沈周,画家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明末年间,有一幅画传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幅画看得比命还重。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

  • 大痴:黄公望的人生本色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黄公望,倪瓒,赵孟頫,富春山居图,画家

    故宫博物院藏 元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局部曾经一大波文化人高呼,如果能穿越,一定去宋代。不好意思,如果你一不小心生在了南宋末年,一定哭都来不及。因为过不了多久,北边的马蹄声就敲碎了汉人的梦,从此你将沦为这个国家最没地位的一群人。不仅如此,你从前的学识,甚至也随着科举的废除,变得百无一用。而这其中,

  • 黄公望 | 我只是想当个官,没想过当画家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倪瓒,画家,黄公望,赵孟頫,书法作品,富春山居图

    曾经一大波文化人高呼,如果能穿越,一定去宋代。不好意思,如果你一不小心生在了南宋末年,一定哭都来不及。因为过不了多久,北边的马蹄声就敲碎了汉人的梦,从此你将沦为这个国家最没地位的一群人。不仅如此,你从前的学识,甚至也随着科举的废除,变得百无一用。而这其中,就包括被后世评为“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黄公

  • 人生若觉无作为,请君读读黄公望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李成,王蒙,沈周,画家,黄公望,书法作品,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世上只有一 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明末年间,有一幅画传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幅画看得比命还重。 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

  • 笑谈大明(二十一)朱亮祖是罗睺星转世,为击败陈友定请本尊下凡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朱亮祖,陈友定,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平定

    在明朝的各种传说故事中,朱元璋和他的开国元勋们都被故事的编撰者所神话,具有来自神话世界的各种背景。比如在小说《皇明英烈传》中,朱元璋和马皇后就被设置成奉玉帝诏令下凡的金童玉女,而明朝的开国元勋则被设置成二十八宿和诸天星斗转世,以此来表示明朝和朱元璋的皇帝位符合"君权神授"的封建道德观。本章节讲的这位

  • 笑谈大明(三十一)陈友定难称元朝忠臣,其实他想做第二个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陈友定,朱元璋,元朝,元军,陈友谅,张士诚

    陈友定是朱元璋的军队在统一南方,征战福建和广东时遇到的地方军阀。他作为元朝的汉人将领,在讨伐元末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逐渐成为威震八闽的军阀。其占领的地盘包含福建全省,和部分广东地区,是南方的主要军阀力量之一。由于自始至终,陈友定都打着元朝的大旗,担任元朝在福建的官职,因此被历史上认为是元

  • 枭雄陈友定:与陈友谅无血缘关系,二者是死对头,为元朝“尽忠”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陈友定,陈友谅,朱元璋,元朝,平定

    关于讲述大明开国的小说、评书《明英烈》,林林总总有十几二十种。其中,乔云斋先生著述的评书版《明英烈》里有十八路反王,分别是南汉王陈友谅、九江王陈友定、饶州王陈友福、广信王陈友信、江西王赵福盛、南洋王毛贵、登州双孝王薛凤皋、青州王田丰、庐州王左金弼、驰州王倪通、颍州王刘福通、任州王刘福寿、临江王周伯燕

  • 陈友定和陈友谅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书童读史标签:元朝,明军,平定,陈友定,陈友谅,朱元璋,小说家

    元末,当朱元璋率兵讨伐陈友定的时候,陈友定举办了誓师大会,并且说诸将说:“各位深受元朝的恩典,现在朱元璋的大军来了,如果有不抵抗者,杀无赦!”元末,历史上有两个很相似的名字,陈友谅和陈友定,看起来是不是很像亲戚关系?实际上这两人不仅不是亲戚,而且两人还是对头。陈友谅和陈友定,都生活元末的混乱局面里,

  • 朱元璋派使者劝降陈友定,陈友定将使者诛后表示:宁死不降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朱元璋,陈友定,元朝,元顺帝

    1367年,朱元璋派使者劝降陈友定,陈友定却在宴会上将使者诛杀,并将其血沥入酒坛与众将共饮后说道:谁不与朱元璋血战到底,我就把他五马分尸!元末天下纷纷,群雄并起,在各路英雄中,既有与元朝血战到底的,也有为元朝摇旗呐喊的。福建陈友定在势力崛起后,就开始尊奉元朝,并为元朝与各路义军作战。与他名字相似,大

  • 倪瓒王蒙等元代名迹亮相,台北“笔歌墨舞”换展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倪瓒,香草,王原祁,山水画,王时敏,董其昌,台北市,笔歌墨舞,书法作品,王蒙(画家)

    澎湃新闻获悉,3月30日起,传为宋代法常的《写生》卷、元代倪瓒的《枫落吴江图》、王蒙的《秋山草堂图》轴等传世书画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对外展出。这一名为“笔歌墨舞——台北故宫绘画导赏”的展览共选取从五代南唐至清代的二十余件书画作品,涵盖人物、花鸟、山水等题材,展期持续至6月25日。传为宋代法常《写生》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