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如果蒙古没有分裂,当时的欧洲或许就是蒙古人的牧场,甚至整个世界都会被瑟瑟发抖,但是最终拯救了欧洲,改变了世界格局的人,竟然是一个叫作王坚的人。
蒙古的缔造者成吉思汗,被毛主席称为一代天骄,如果他一直活着,蒙古的这个一代天骄说不定真的可以把整个世界变成他蒙古的牧场,但是结局却不一样,在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内部开始发生内斗,好不容易经过30年的争斗,出现了一个可以重新整合蒙古各方势力的人物蒙哥,却在钓鱼城战死,从此之后彻底改变了蒙古的走向。
在成吉思汗死后,本来最有希望继承汗位的就是他的长子术赤,但是由于术赤的母亲是被别的部落抢走后,又被成吉思汗抢回来之后才生下的,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的血统不正,对他都很不服,特别是察合台。如果不是成吉思汗在压着,估计两个人早就挥刀相向了。
正是因为这两个人的争夺,让成吉思汗在立储的问题上最终放弃了他们,而选择了窝阔台。按照这样的选择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成吉思汗又按照蒙古国《幼子守灶》的传统习俗,把蒙古更大的一份家业给了拖雷,这无疑是给他的两个儿子埋了一颗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
要知道,在古代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有两个管理者呢?窝阔台最终找了一个让拖雷无法拒绝的理由,替大汗试药,不出意外拖雷不死了。也正是拖雷的死让蒙古国的人心开始变得四分五裂,没有人愿意为现在的窝阔台大汗卖命了,特别是他的大哥术赤和二哥察合台。
当时的蒙古占领的土地从东到西是极大的,窝阔台一直在和东南方的南宋相持不下,而术赤和察合台则选择了继续向西进发,如果不是后面汗位出现了空缺,两人的后代为了争夺汗位,整个欧洲或许都是蒙古国的牧场。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这人啊,只要没有了威胁,那小日子一定过得很好,窝阔台就是这样,没有了拖雷,没有了和他争夺大汗之位的人,一下子就投进了温柔乡,寻欢作乐无所不有。结果没几年就一命呜呼了,本来其他人对于窝阔台当政就很不满意,现在他一死,就有很多的人出来抢汗位了,但是当时的情况是,谁都认为自己才是那个适合做蒙古大汗的人,因此也没有人让步,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人,算是基本稳定住了政局。
这个人就是乃马真后,在她的保护下,他的儿子贵由做了大汗,但是这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不久在贵由做了大汗之后,乃马真后就死了,掌握住实权的贵由对于那些不服从他的兄弟十分不满,决定讨伐他们,而拔都就是第一个,结果拔都没死,贵由先死了,这下可好,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大汗,最起码能够稳定住政局,不会让蒙古四分五裂,可结果在贵由死后,汗位空缺成为了蒙古决裂的导火索。
这个时候的成吉思汗的子孙都想着自己能够当大汗,但是谁都不服谁,最后拔都退了一步,推举蒙哥为大汗,蒙哥成为大汗之后,就集合了术赤和拖雷两大家族的势力,重新激活了蒙古团结一致的决心。从拔都推荐蒙哥就可以看出,蒙哥也是有一定的实力的。
他上台以后,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新聚合了蒙古各派的势力,按照蒙哥的筹划,蒙古会在他的统治下,实力再上一个台阶。但是不巧的是,蒙哥突然就死在了一座小小的钓鱼城的城门外了。
蒙哥的死,加上忽必烈的夺权,让本来就不牢靠的蒙古帝国正式四分五裂。那些和忽必烈合不来的家族,都开始自立为汗,而忽必烈也在改国号为元之后,和其他的汗国越走越远了。那么问题来了,蒙哥为何会死在钓鱼城呢?
钓鱼城本来是四川的一个小城,在蒙古人眼里,这样的一个小城,一个冲锋就可以拿下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城,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
1259年,蒙古大军兵分三路,准备灭亡赵宋,但是蒙哥所率领的这一路大军却在钓鱼城遇到了阻挡。其实这座钓鱼城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修建了,其目的就是为了防御蒙军。面对着强大的蒙军,宋朝的将领也知道,这个城墙一定不能太低了,不然真的几个冲锋就拿下了。
而钓鱼城借助其三面环水,背靠大山的优越位置,再加上将军王坚的设计,用石头把钓鱼城建的高高的,高到什么地步呢?让蒙古的攻城器械在这座城面前无法使用。王坚面对着强悍的蒙古军队,也非常明白,必须小心应对,必须不怕牺牲,即使无力和蒙古军队硬碰硬,但凭借坚固的城墙能够阻挡蒙军就是最大的胜利。
虽然打了胜仗,但王坚这个人后世知道的很少,反而是那个死了的蒙哥,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这都不是事,即使后世不知道王坚这个人,但是王坚因为打死了蒙哥,而让他成为了一个改变了世界格局的人。要知道当时蒙哥是唯一一个能够集合蒙古帝国所有实力的大汗,他的死直接让进攻欧洲的军队停滞了下来,也是间接的拯救了落后的欧洲,因此说王坚是一个改变了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