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孟頫的字,真的很俗么?

赵孟頫的字,真的很俗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学府 访问量:730 更新时间:2023/12/26 8:49:55

赵孟頫于1322年过世,已经700年了,至今尚无一人能达到他的高度。甚至有人说赵孟頫这座高峰,元明清民四朝,只有廖廖数人走到他的了半山腰。

赵孟頫在书法界中的地位不可谓不高,他创造赵体至今是教科书式字帖。然而从古到今,依然有不少人说赵孟頫的字“媚俗”。到了近年,更是风起云涌。现在我们收集批判赵体主流声音,大家一看看有没有道理。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这个“俗”并不是现在“庸媚低”俗,而是说他的书法中确实了一种不刻意产生的气韵。那么这个气韵到底什么?导致赵孟頫的字变的“俗”起来了呢?

早在宋代的时候,大书法家黄庭坚就说过:“书以韵为主”“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简单点来说就是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时候,都难免会感叹其中的韵味,而是否有韵味的书法也就成为了一个辨别书法好坏的标准。

“韵”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感觉。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笔法记》中有说到:“韵者隐迹之形,备遗不俗”,很明确的说明了,“韵”是一个很隐晦的东西,隐隐约约似有非无的感觉。

蔡襄《节夫帖》

唐代之后,中国书法国画对韵的追求,使得这一时期的艺术水平得到了一次大的飞跃。在六朝时期谢赫的《古画名录》中,提出了人物画的六条标准,这也就是后来的六法,而六法之首便是气韵。《笔法论》中,又将“六法”分析整理成“六要”,在气韵中单独突出了“韵”,把书画艺术讲求“韵味”、“余味”和“象外”等审美追求突出了出来。

张旭草书《肚痛帖》

“韵”是一种标准,审美艺术的标准。是经过“心随笔运、取象不惑”而取得的艺术效果,它空灵得如镜中之相、水中之花,虚幻得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人们必须从“象外”、“环中”的空灵处去领悟“味外之味”、“象外之旨”,从“不足”、“余意”中去领悟“韵外之致”。一句话,“韵”是通过“虚”表现的。

赵孟頫的字之所以被批写的“俗”就是因为字里的韵味不足。“韵”就是精神性很强的寄寓,它必然追求行云流水般的节奏与挥洒之乐。工匠式的粗糙生硬缺少一种“士”化的内涵,在书法上特别缺少书卷气,自然不能算有“韵”。当然,延伸为风格,则大抵雄浑、恣肆、质朴的美,也很难归入“韵”。

神、气、韵三者经常联系在一起用。三者虽有共同的地方,却又不相同。既要计白当黑,又要知白守黑,这就是中国书法创作虚实结合而产生神韵的辩证法。

当然了,俗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通俗、民俗,代表着大众喜欢,所以有时候这个俗字也代表着广泛的群众认同。毕竟,老百姓普遍喜欢甜美漂亮的字。

对于赵字是否“俗”的问题,你怎么看?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纪念赵孟頫逝世700周年《松雪归来——赵孟頫书法碑拓全国巡回展》(三)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标签:赵孟頫,松雪归来——赵孟頫书法碑拓全国巡回展,书法,书画,颜平原,柳公权

    为 纪念赵孟頫逝世700周年,出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730周年,东亚文化之都一一中国济南 活动年。 8月5日,“松雪归来——赵孟頫书法碑拓全国巡回展”济南首展开幕式将在胶济铁路博物馆( 济南市车站街30号 )举办。 展览主办单位: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中国致公党济南巿委员会、济南市文联、山东中铁文

  • 赵孟頫小楷 《道德经》高清版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小楷,楷书,书法,行书,赵体,赵孟頫,道德经,偏旁部首

    赵孟頫,元代大书法家。他在元朝延佑三年三月,时值63岁的赵孟頫为进之高士书写了这卷小楷道德经。《道德经》是赵孟頫的小楷代表作之一,书于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至今700多年。他时年六十三岁,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独具风格。卷首有明姚绶行书“松雪书道德经”六字,前隔水绫上有近人张爰二题。曾经为明

  • 这幅字不管是不是赵孟頫写的,它都是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丞相,太守,公孙弘,公卿,汲黯

    汲黯(jí àn)(?-前112年),西汉名臣。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人。汉景帝时因为父亲的原因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初为谒者,后来出京做官为东海太守,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主张与匈奴和亲。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园数年,召拜淮阳太

  • 赵孟頫38岁的惊世之作,越放大,越震撼!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惊世,赵孟頫,行草书,奉别帖

    赵孟頫38岁行草书《奉别帖》《奉别帖》单字高清大图—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这是本赵孟頫伪作,却有好多名人学它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赵孟頫,王羲之,欧阳询,四时读书乐,大楷,书法

    从清末民初到解放前后,有一本字帖在民间非常的流行,它既不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也不是欧阳询的《九成宫》,而是一本署名赵孟頫的大楷《四时读书乐》。时光倒退50到100年甚至更久远,那时很多人的书法启蒙都是从这本字帖开始的。大楷《四时读书乐》其实只要看过几本赵孟頫的字帖,就很容易做出一个判断:它很像赵孟

  • 赵孟頫行书放大后,你被震撼到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行书,洛神赋,书法,真迹,赵孟頫行书,书法作品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高清欣赏对于学书法的人来说,没有比近距离接触真迹更能触动内心的了。现在的技术已经让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做一种近距离接触,虽然“下真迹一等”但着实让人也感受到了很多便捷与宽阔,现分享一件高清晰的《洛神赋》希望对大家有益。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商务合作请联系 QQ:9544

  • 赵孟頫集字对联77副,创作必备,收藏帖

    历史解密编辑:快速恋情感标签:赵孟頫,集字,对联,唐诗,文章

    泉清堪洗砚 山秀可藏书凤鸣盛世 龙有传人友天下士 读古今书学知不足 业精于勤事理通达 心气平和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天增岁月 春满乾坤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岁丰人寿 春和景明百花吐艳 万象更新人无信不立 天有日方明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三思方举步 百折不回头学海深

  • 赵孟頫《湖州妙严寺记》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赵孟頫,湖州妙严寺记,楷书,小楷,书法

    赵孟頫(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南宋宝祐二年生,元英宗至治二年卒,享年六十九岁。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人称赵吴兴。书法为元之首,其画亦为『元四家』之首。赵孟頫二十三岁时,宋亡。数年后,元朝国势渐稳,帝忽必烈为了以汉制汉,招纳江南贤士。至元十九年(一二八二)派程巨夫赴江南寻访贤逸,遇

  • 赵孟頫行书集字《龟虽寿》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行书,曹操,集字,神龟,袁绍,赵孟頫,龟虽寿

    赵孟頫行书《龟虽寿》集字版曹操《龟虽寿》约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赵孟頫书法筋骨内含、圆融遒媚,用笔精熟。今集赵孟頫行书而成《龟

  • 赵孟頫|征服你,仅用九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江南,赵孟頫,千字文,颜平原,王羲之,柳公权,书法作品

    赵孟頫,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700多年前拜长乐人敖继公为师,成为博学多才、能诗善文的一代大家,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书法的魅力在于美,美才能吸引人,相信你看了他的9个字,你一定会爱上书法,感受到书法的魅力。赵孟頫说,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