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俘虏文天祥,终结南宋,元朝名将张弘范,真是人们眼中的汉奸吗?

俘虏文天祥,终结南宋,元朝名将张弘范,真是人们眼中的汉奸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青橙拂户 访问量:2851 更新时间:2024/1/21 2:16:31

1279年,元朝大臣纷纷上书,建议诛杀被俘后始终不愿投降的文天祥,忽必烈陷入犹豫。有一个人听说此事后,不顾重病缠身强撑着坐起来,给忽必烈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奏折,恳求不要杀文天祥,对这样的忠君爱国之士,应当予以释放。

这个人便是元朝初年威震天下的名将张弘范,他的奏折打动了忽必烈,文天祥逃过一死。但仅仅几个月后,张弘范就因为重病暴毙身亡,年仅47岁。

张弘范是个纯正的汉人,那么他为何成了元朝大将,又为什么会让忽必烈如此重视他的意见?历史上的张弘范,是否和过去800年里人们的评价一样,是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

张弘范出生于1238年,老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河北定兴河内村,这里自靖康之难后,便成为金国的地盘。张弘范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金国统治河北地区已经100年,当地的汉人早就接受现实,不再为恢复宋朝努力。更何况,腐朽的南宋朝廷也从没真想过收复失地,解决生活在敌人统治下的子民。

不过,金国的衰败速度极快,根本无法阻挡北方兴起的蒙古部落,河北地区更是战争频发,老百姓饱受欺凌。张弘范的父亲张柔年少英勇气盛,精通弓马骑射,是当地有名的豪侠,他便组织乡亲族人,拉起了一支自卫军,很快就发展壮大。

后来,金国朝廷为了加强军事实力,便对地方武装力量进行招安,张柔就这样成了金国将领,但他并不是真心为朝廷效力,只是想更好地保护父老乡亲。

1218年,蒙古和金国交战,张柔随军出征兵败被俘,干脆率部投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金国依然存在的时候,蒙古和南宋的关系并不算差,双方甚至约定共同夹击金国,属于军事同盟阵营,汉人投靠蒙古在当时并不稀奇,也不会被认为是汉奸。

来到成吉思汗的麾下后,张柔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他不仅勇猛善战,而且精于计谋,经常在战场上出奇制胜。经过14年的南征北战,张柔被封为万户侯,也是当时蒙古军队众多汉人将领中,唯二的“拔都”,也就是英雄的意思,另外一人是名将史天泽

在张柔的众多儿子里,张弘范排行第9,但却很早就跟随父亲四处征战。张柔年老退休后,张弘范便继承父亲的衣钵,他军事生涯的成名之战,便是平定李璮叛乱。

李璮和张柔一样,也是凭借战功得到蒙古人赏识的汉人诸侯,但他不想久居人下,趁着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时候,突然在山东济南举兵反叛。24岁的张弘范奉命驻扎在济南城西,李璮出城作战的时候,故意装作没看见张弘范的营地,试图降低他的防备心。

张弘范一眼看出李璮的内心想法,料定他肯定会突然发动袭击,干脆按兵不动,也不上前助阵,而是暗中部署好伏兵。第二天,李璮果然倾全力猛攻城西蒙古大营,结果正中圈套,张弘范率军将敌人全数剿灭。

此战过后,张弘范在蒙古军中声名大振,得到了更多带兵的机会。

张弘范最为人熟知的军事成就,便是主持襄樊战役,正是他切断两城联系的策略,使得坚守7年之久的襄阳城告破。这场战役过后,南宋王朝失去了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控制,蒙古大军直捣临安,只是时间问题。

忽必烈任命伯颜为大军统帅,向南宋发起全面进攻的时候,张弘范担任先锋,始终身先士卒,冒着矢石箭雨冲锋在前。特别是丁家洲之战,张弘范亲自率领13铁骑渡河诱敌,极大地鼓舞了元军士气,大败宋军名将姜才。

凭借多年来突出的战场表现,张弘范也获得了“拔都”称号。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李璮叛乱的事情,忽必烈认为汉人权势太大,危险系数很高,便削夺了张柔、史天泽等老一辈汉军将领的侯爵,张弘范能够再次得到认可,完全靠的是一刀一枪的战场打拼,和他父亲的提携关系不大。

1276年,蒙古大军攻破临安,赵构南渡后重建的南宋王朝覆灭,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带着小皇帝逃走,跑到广东海上建立小朝廷。张弘范认为南宋王朝大势已去,但如果任由小朝廷流亡在外,对于元朝稳定江南华南局势,肯定是巨大威胁。

于是,张弘范上书忽必烈,请求尽快派兵进驻广东,消灭南宋小朝廷。

忽必烈马上允准,并颁布了一道极其不寻常的命令,他授予张弘范统率蒙古和汉军将士的权力,这在以往从未出现过。自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以来,汉军将领、契丹将领乃至女真将领都并不少见,但他们只能统领本民族的兵马,绝不能指挥蒙古军队。

忽必烈却打破先例,允许张弘范兼管蒙古军队,可见对他有多信任。不过,这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看到张弘范有些担忧,忽必烈甚至将随身宝剑赠予他,承诺他在前线可以先斩后奏。

得到忽必烈的无条件支持后,张弘范建立信心,和李恒一起带领2万兵马自扬州水陆两路南下,直奔广东而去。这场战争打得很轻松,南宋小朝廷几乎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全军覆没,文天祥沦为俘虏。

文天祥被俘的时候拒不下跪,张弘范钦佩不已,一直对他礼敬有加。不久之后,张弘范率军逼近崖山,和宋军在大海上展开了一场激战。但因为元军不擅长水战,未能消灭南宋小朝廷,张弘范希望文天祥写信劝降,遭到断然拒绝。

后来,张弘范下令封锁海口,宋军统帅张世杰等人断水,只能喝海水解渴,结果全都上吐下泻,战斗力大幅降低。紧接着,张弘范又佯装成撤退,突然发动攻击,宋军舰队遭遇惨败,张世杰带着10多艘小船逃走,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自尽。几天后,张世杰听说小皇帝已死,万念俱灰之下,和残余将士一起在猛烈的台风中溺水而亡。

至此,南宋王朝彻底覆灭,张弘范成为首功之臣。但正当忽必烈准备亲自为张弘范接风洗尘的时候,他却因为长期戎马征战疾病发作,不得不回家养病,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值得一提的是,张弘范拼命救下的文天祥,面对忽必烈开出的优厚待遇和宰相官职诱惑,依旧不为所动,最终于1283英勇就义,此时距离张弘范病逝,仅仅过去3年。

因为在元朝灭宋的过程中,张弘范积极参与拼尽全力,再加上他的汉人身份,此后的800年里,他一直背着汉奸的骂名。但了解到张弘范的生平,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就会发现这是对他的冤屈和误解。

首先,张弘范出生的时候,已经是金国人,和南宋朝廷没有什么关系,就算骂他也应该是金奸,而不是汉奸。其次,我们总是用现代的思想去看待古代的问题,封建王朝并非单指某个民族的王朝,所有封建皇帝都认为自己是全天下的主子,其中自然包括各民族。

蒙古帝国便是典型汉人和少数民族并存的封建政权,张弘范为忽必烈效力,和匈奴王子金日磾为汉武帝效力、鲜卑人尉迟恭李世民效力、契丹人李光弼为李亨效力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没有人把这些少数民族将领称为“奸贼”,反倒是自幼就和汉人王朝没有什么关系的张弘范被说成汉奸,难道这不是双重标准吗?

总的来说,很多人至今依然存有汉人至高无上,少数民族都是蛮夷的封建毒瘤想法,少数民族的能人为中原王朝效力,就是弃暗投明、良禽择木而栖,反之便是卖国求荣,在如今多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这种思想更加要不得。

我们可以说张邦昌、刘豫、吴三桂这类卖主求荣的人是汉奸,是卖国贼。但张弘范不仅不是汉奸,而且是帮助元朝完成大一统的英雄,800年来对他的冤屈应该消散了。

更多文章

  • 赵孟頫的字,真的很俗么?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书法,赵体,黄庭坚,草书,中国书法

    赵孟頫于1322年过世,已经700年了,至今尚无一人能达到他的高度。甚至有人说赵孟頫这座高峰,元明清民四朝,只有廖廖数人走到他的了半山腰。赵孟頫在书法界中的地位不可谓不高,他创造赵体至今是教科书式字帖。然而从古到今,依然有不少人说赵孟頫的字“媚俗”。到了近年,更是风起云涌。现在我们收集批判赵体主流声

  • 纪念赵孟頫逝世700周年《松雪归来——赵孟頫书法碑拓全国巡回展》(三)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标签:赵孟頫,松雪归来——赵孟頫书法碑拓全国巡回展,书法,书画,颜平原,柳公权

    为 纪念赵孟頫逝世700周年,出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730周年,东亚文化之都一一中国济南 活动年。 8月5日,“松雪归来——赵孟頫书法碑拓全国巡回展”济南首展开幕式将在胶济铁路博物馆( 济南市车站街30号 )举办。 展览主办单位: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中国致公党济南巿委员会、济南市文联、山东中铁文

  • 赵孟頫小楷 《道德经》高清版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小楷,楷书,书法,行书,赵体,赵孟頫,道德经,偏旁部首

    赵孟頫,元代大书法家。他在元朝延佑三年三月,时值63岁的赵孟頫为进之高士书写了这卷小楷道德经。《道德经》是赵孟頫的小楷代表作之一,书于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至今700多年。他时年六十三岁,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独具风格。卷首有明姚绶行书“松雪书道德经”六字,前隔水绫上有近人张爰二题。曾经为明

  • 这幅字不管是不是赵孟頫写的,它都是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丞相,太守,公孙弘,公卿,汲黯

    汲黯(jí àn)(?-前112年),西汉名臣。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人。汉景帝时因为父亲的原因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初为谒者,后来出京做官为东海太守,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主张与匈奴和亲。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园数年,召拜淮阳太

  • 赵孟頫38岁的惊世之作,越放大,越震撼!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惊世,赵孟頫,行草书,奉别帖

    赵孟頫38岁行草书《奉别帖》《奉别帖》单字高清大图—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这是本赵孟頫伪作,却有好多名人学它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赵孟頫,王羲之,欧阳询,四时读书乐,大楷,书法

    从清末民初到解放前后,有一本字帖在民间非常的流行,它既不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也不是欧阳询的《九成宫》,而是一本署名赵孟頫的大楷《四时读书乐》。时光倒退50到100年甚至更久远,那时很多人的书法启蒙都是从这本字帖开始的。大楷《四时读书乐》其实只要看过几本赵孟頫的字帖,就很容易做出一个判断:它很像赵孟

  • 赵孟頫行书放大后,你被震撼到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行书,洛神赋,书法,真迹,赵孟頫行书,书法作品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高清欣赏对于学书法的人来说,没有比近距离接触真迹更能触动内心的了。现在的技术已经让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做一种近距离接触,虽然“下真迹一等”但着实让人也感受到了很多便捷与宽阔,现分享一件高清晰的《洛神赋》希望对大家有益。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商务合作请联系 QQ:9544

  • 赵孟頫集字对联77副,创作必备,收藏帖

    历史解密编辑:快速恋情感标签:赵孟頫,集字,对联,唐诗,文章

    泉清堪洗砚 山秀可藏书凤鸣盛世 龙有传人友天下士 读古今书学知不足 业精于勤事理通达 心气平和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天增岁月 春满乾坤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岁丰人寿 春和景明百花吐艳 万象更新人无信不立 天有日方明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三思方举步 百折不回头学海深

  • 赵孟頫《湖州妙严寺记》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赵孟頫,湖州妙严寺记,楷书,小楷,书法

    赵孟頫(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南宋宝祐二年生,元英宗至治二年卒,享年六十九岁。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人称赵吴兴。书法为元之首,其画亦为『元四家』之首。赵孟頫二十三岁时,宋亡。数年后,元朝国势渐稳,帝忽必烈为了以汉制汉,招纳江南贤士。至元十九年(一二八二)派程巨夫赴江南寻访贤逸,遇

  • 赵孟頫行书集字《龟虽寿》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行书,曹操,集字,神龟,袁绍,赵孟頫,龟虽寿

    赵孟頫行书《龟虽寿》集字版曹操《龟虽寿》约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赵孟頫书法筋骨内含、圆融遒媚,用笔精熟。今集赵孟頫行书而成《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