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姚胜:东察合台汗羽奴思与土鲁番速檀阿力是同一个人吗?

姚胜:东察合台汗羽奴思与土鲁番速檀阿力是同一个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星走丢了 访问量:4905 更新时间:2023/12/31 3:35:20

原题为《速檀阿力与羽奴思汗关系辨正》,发表在韩国「」(《東國史學》)第50辑,2011年。为方便阅读注释从略。

土鲁番速檀阿力王与羽奴思汗的关系一直是明代土鲁番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话题。二者的史迹与关系,既有明确的地方,也有模糊浑沌之处。关于羽奴思汗,《拉失德史》有载,而对于阿力,《拉失德史》却没有任何文字。这个“阿力”是谁,又会是《拉失德史》中的谁,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目前比较多的观点认为,土鲁番速檀阿力王,即《拉失德史》中的羽奴思汗。然而,这类观点,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通过梳耙文献,辨明阿力王与羽奴思汗的关系。

一.土鲁番速檀阿

力王与羽奴

思汗关系问题的提出

最早关注“‘速檀阿力王’能与《拉失德史》中的谁相对应”这一问题的,是《拉失德史》的英译作者。译者在绪论第五章中指出:“《拉失德史》谈到畏兀儿地时并没有提到这个阿力的名字……我们很难假定怯伯就是所提到的速檀(阿力)……”显然,译者只提出了问题,而并未解决之。此后的学者,或者认定“阿力”即“羽奴思”,或者否定,但否定者并未就“阿力”做更为深入的分析。

认为“阿力”就是“羽奴思”学者,最早大约是在1938年提出此项观点的,而认为“不是”的则晚在1975年才提出。中国学者田卫疆曾两次对双方观点进行归纳,并在第二次归纳时列出了各位学者的观点。施新荣在其博士论文《哈密卫研究》中也予以列举,并对田卫疆所举示的资料有所补充。为便于分析,并补充新材料,笔者借此再做一次归纳。

持二者为同一人观点者:

法国学者勒内·格鲁塞在《草原帝国》(1938年初版)中指出“如果《明史》的编年数据是准确的,那么阿力的统治时期对应的就是羽奴思汗的统治时期。”格鲁塞在此处注释道:“据《明史》记载,阿力是阿黑麻汗的父亲,也是他的前任。而在畏兀儿斯坦羽奴思确实是阿黑麻的父汗。这样看来,似乎《明史》和《拉失德史》用不同的名字讲述了同一个人物。”

美国学者莫里斯·罗萨比在《明代中国与哈密及中亚的关系,1404~1513》(1970年)中指出,“阿力被暂定为蒙兀儿羽奴思汗”。《明代中国与吐鲁番,1406~1517》(1972年)一文中说,“根据汉文材料记载,此时的吐鲁番首领是哈只阿力。几位学者将他比定为蒙兀儿斯坦的统治者羽奴思汗。”可能是比较确定地认为阿力即羽奴思了,罗萨比先生在《中国与内亚——从1368到当今》(1975年)一书中论述汉文材料所记载的阿力的活动时,直接用羽奴思替代了阿力。

中国则是由《新疆简史》(1980年)最早提出“一说羽奴思即《明史》中的阿力”。王治来于《拉失德史》(1983)汉译校记中提出“疑羽奴思与阿力本系一人而二称”。

田卫疆于《明代蒙兀儿斯坦王系初论》(1985年)认定二者为同一人,并在《十五世纪东察合台汗国历史探幽》(1988年)及《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1997年)中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此后又在《中国新疆古代社会生活史》(1997年)、《新疆史纲》(2004年)、《吐鲁番史》(2004年)、《关于明代吐鲁番史若干问题的探讨》(2006年)中重申了自己的观点。

施新荣先生在《哈密卫研究》(2005年)中认为“(二者控制土鲁番)在时间上是相吻合的。因之,汉文史籍上的‘速檀阿力’,似为穆斯林史料上的‘羽奴思汗’”。在《明代土鲁番地面兴起考述》(2006年)一文中,施新荣重申了上述观点。

持二者非一人观点者:

日本学者堀直在《明代吐鲁番研究》(1975年)一文中说“将这个阿力比定为蒙兀儿汗的羽奴思的见解,商榷的余地仍十分巨大。”

魏良弢在《明代及清初土鲁番统治者世系——兼述东察合台汗国之变迁》(1986年)中提出:“阿力与羽奴思不可能是同一人。”

表一:

从双方论述的情况来看,持“肯定”的一方,是“发现”了《拉失德史》中的羽奴思与汉文材料中的阿力“在活动时间、空间上的接近”。而持“否定”的一方,当然也是通过材料的分析来进行辩驳的。但是,双方似乎都未对二者同时期的活动空间做细致的分析。

二.羽奴思汗的活动区域

我们首先来看看羽奴思的活动区域。《拉失德史》对此提供一个明确的信息,即羽奴思于1458年前后到达蒙兀儿斯坦(Moghulistán)之后,主要活动于安集延(Andiján)附近的哲德干(Yatikand),直至1472~1473年,此间多次进攻哈实哈儿(Káshghar)。

当羽奴思的侄子笃思忒·马黑麻于1468~1469年间去世后,笃思忒·马黑麻之子怯伯·速檀·乌黑阑不能自立,被人挟持送往土鲁番(Turfán)与察力失(Chálish),同时羽奴思发兵占领了阿克苏(Aksu)。

当其进入阿克苏后,羽奴思本“希望在阿克苏设牙帐。与蒙兀儿斯坦相比,阿克苏更像一个城镇,但是他根据蒙兀儿人的风俗习惯推断,如果他在这里留得太久,这些蒙兀儿人便统统会投奔怯伯·速檀·乌黑阑,因此,他不得不召集部众,一同返回蒙兀儿斯坦。”

1470年前后,瓦剌人阿马桑赤·大石来到蒙兀儿斯坦,并于亦剌(Ailah)河附近打败羽奴思,羽奴思被迫转移至突厥斯坦(Turkistán)细浑(Sihun)河畔一个叫做哈剌托海(KaráTukái)的地方过冬。1471年前后,羽奴思从哈剌托海来到达失干,被当地异密沙黑·札马勒·哈儿俘获,并被囚禁一年。获释后,1472~1473年间,瓦剌人返回故地之后,羽奴思带领部众返回蒙兀儿斯坦。

返回蒙兀儿斯坦后,羽奴思与蒙兀儿部众达成妥协,即不强迫他们居住在城镇和农业区。因此,当其返回蒙兀儿斯坦之后的几年间,羽奴思“连提都没提城市和农业区”,同时,羽奴思还与当时哈实哈儿的统治者达成和平共处的协议,“蒙兀儿斯坦和哈实哈儿之间安谧如恒,不再构兵”。这意味着羽奴思汗在1473年之后的几年内,始终没有离开蒙兀儿斯坦。根据《拉失德史》记载,这段时间,羽奴思主要活动于蒙兀儿斯坦~安集延、阿黑昔(西鞬Akhsiket)、马耳亦囊(Marghilán)一带,而且,羽奴思“为了满足蒙兀儿兀鲁思,完全放弃了定居于城镇和农业区的打算”。

此后的1479~1480年间,羽奴思汗介入了统治哈实哈儿地区的马黑麻·海答儿·米儿咱与统治鸭儿看(Yárkand)地区的米儿咱·阿巴·癿乞儿之间的战争,并亲自领兵经由哈实哈儿前往鸭儿看与阿巴·癿乞儿作战。战斗失利后,羽奴思汗与马黑麻·海答儿·米儿咱退至哈实哈儿。在此,羽奴思汗要求马黑麻·海答儿·米儿咱留守哈实哈儿,而自己则返回蒙兀儿斯坦,以备明年率领全军再攻打阿巴·癿乞儿。

1480~1481年间,羽奴思汗再次征讨阿巴·癿乞儿失利,败退阿克苏。再过了一年(1481~1482年间)的春天,羽奴思汗离开阿克苏,返回蒙兀儿斯坦。期间,羽奴思汗在安集延调解两个女婿间的争端之后,过完冬即重返蒙兀儿斯坦,时间应当在1482—1483年前后。1486年前后,羽奴思汗的两个女婿因争夺达失干(Táshkand)再次兵戎相见,在宗教领袖圣哲纳速剌丁·奥贝都剌的调停之下,两个女婿放弃争夺,将达失干割让给羽奴思汗。1488年前后,羽奴思汗在达失干病逝,享年74岁。

至此,据《拉失德史》的记载,我们可以列表厘清羽奴思汗的活动区域。

三.中外文献中羽奴思的比对

汉文文献中也有关于“羽奴思”的记载,一共有六处。这六处“羽奴思”中,有的与《拉失德史》中的“羽奴思汗”是同一人,而有的则不是。

1.成化十八年(1482年)二月辛亥,“陕西阿迷等处羽奴思王遣使臣亦马丁等来朝贡马驼,赐宴赉并衣服、彩叚等物有差。”

2.成化十九年(1483年)十二月戊寅,“诏哈密卫指挥同知马哈麻迭儿必失、百户火只也先俱进一级。时黑娄、失剌思、撒马儿罕、把丹并羽奴思王遣使来贡狮子,使者过哈密,罕慎因遣二人伴送且为乞升授,故有是命。”

3.成化二十年(1484年)四月壬戌,“赐火失阿儿等处羽奴思王虎斑绢磁器,从其使臣请也。”

4.成化二十三(1487年)年五月丙寅,“甘肃总兵官都督同知周玉等奏:哈密都督罕慎译报虏酋瓦剌飬罕王率众七千在把思阔境屯驻,大瓦剌阿沙太师与其平章把秃撒及阿力古多王、兀麻舍王等分驻察罕阿剌帖儿等境,欲入边剽掠。而羽奴思王子锁檀阿麻王复侵夺察力失等四城,野乜克力达子亦分屯失把力哈孙及禽山等处,欲往甘肃剽掠。”

5.“大明皇帝洪福前羽奴思王奏:自祖父以来皆受朝廷厚恩,感戴不尽,如今专差使臣都督赛亦虎仙等进贡大西马四匹、小西马四匹,并各样方物去了。怎生恩赐?奏得圣旨知道。”

6.“哈密地面羽奴思王奏奴婢远居边方,蒙朝廷厚恩,至今感戴不尽,专差使臣参政象加失里等进贡金刚钻一百块,镔铁腰刀四把,银鼠皮五十张,骟马六匹,去了伏望万岁主人不要见罪。奏得圣旨知道。”

表三:

《拉失德史》中的羽奴思

时间

中文文献中的羽奴思王

阿克苏~蒙兀儿斯坦~安集延~蒙兀儿斯坦

1481~1482

1482

迤西阿速(阿克苏)

1483

把丹

1484

火失阿儿(哈实哈儿)

1485

达失干

1486

1487

羽奴思王子锁檀阿麻王

羽奴思去世

1488

我们已经知道,1481年前后羽奴思在征讨米儿咱·阿巴·癿乞儿失利后败退阿克苏;我们也知道,此后羽奴思曾多次调停两个女婿之间的战争。羽奴思这两个女婿分别是米儿咱·速檀·阿黑麻和乌马儿·沙黑·米儿咱。他们分别统治撒马儿罕和达失干。如前辈学者所述,“陕西阿迷”当为“迤西阿速”的误写,阿速即阿克苏。在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明代·亦力把里”图幅中可以看到,在费尔干纳和火占之间有一处地名叫“砍的把丹”。由此,我们可以确认,第1、2条汉文资料记载的“羽奴思”即《拉失德史》中的羽奴思。

第3条记载中的“火者阿儿”,很多学者都考订为“哈实哈儿”。虽然从时间上来看,自1481年征讨阿巴·癿乞儿失利败退阿克苏,羽奴思就再也没有返回过哈实哈儿地区。不过我们仍可将此处的羽奴思姑且认定为《拉失德史》中的羽奴思。

1486年前后,在宗教领袖圣哲纳速剌丁·奥贝都剌的调停羽奴思两个女婿兵戎相见之前,羽奴思曾应乌马儿·沙黑·米儿咱的要求协助对抗速檀·阿黑麻·米儿咱,前者提出的条件是将赛兰割让给羽奴思。《拉失德史》记载说:“当羽奴思汗赛兰进发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肯住在城镇和农业地区的蒙兀儿人把这位汗的幼子速檀·阿黑麻汗导入歧途逃回蒙兀儿斯坦去了。羽奴思汗并没有去追赶他们。”结合上引第4条记载可知,“羽奴思王子锁檀阿麻王”应当是《拉失德史》中被诱导逃回蒙兀儿斯坦的速檀·阿黑麻汗,而且据此我们可知,这位阿黑麻汗返回蒙兀儿斯坦后,攻占了察力失。从《明实录》我们知道,这位阿黑麻汗于攻占察力失之后的第二年,即弘治元年(1488年),诱杀新封忠顺王罕慎,攻占哈密。

第5、6条汉文材料来自于《高昌馆课》。由于《拉失德史》中的羽奴思,从未接近过土鲁番,而《高昌馆课》又没有时间的记载,且提及“羽奴思祖父以来皆受明朝厚恩”。由此,虽无从知晓第5、6条所载之羽奴思王到底是谁,但可确认其并非《拉失德史》中的羽奴思汗。仅凭《高昌馆课》中有“羽奴思”字样,恐怕就此认定二者为同一人的理由不够充分。

四.土鲁番速檀阿力王与羽奴思汗非为一人

在厘清羽奴思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土鲁番速檀阿力王”。关于土鲁番阿力的记载如下:

1、成化五年(1469)十月,“哈密王母并土鲁番速亶阿力王及瓦剌拜亦撒哈遣使二百余人入贡”。这是“土鲁番速檀阿力王”第一次诸《明实录》的记载。

2、成化九年(1473)正月,土鲁番速檀阿力王包围并攻破哈密卫,“执其王母,夺朝廷所降金印,遂留居之”。实际在此之前土鲁番即已“累引兵劫掠哈密诸部,地已略尽”,只是明朝于当年四月才接到军报。

3、成化十年(1474)闰六月,明朝调停使团派出马俊“至土鲁番城,以敕开谕。速檀阿力抗语不逊,明日辄称有事远征,率所部出城,覉留俊等月余。”

4、成化十一年(1475)正月丁丑,“赐土鲁番速檀阿力及其女速烈等红织并琵琶等物。”

5、成化十四年(1478年)七月,“廵抚甘肃左佥都御史王朝远等传闻速檀阿力部下携叛,谓哈密故城可以因时克复,奏请调(兵)……付总兵官署都督佥事王玺总理调度,期以八月中直抵其城,相机克取。”

6、成化十四年(1478年,此据《明史》记载),“阿力死,其子阿黑麻嗣为速檀,遣使来贡。”不过,《明实录》并没有记载土鲁番速檀阿力的死亡信息,而是于次年成化十五年(1479年)九月记载,“今虽译报速檀阿力已死,而克伯速檀又欲占据其地,大者亦速牙兰等尚相仇杀……”。很可能,成化十四年,廵抚甘肃左佥都御史王朝远等人关于“速檀阿力部下携叛”的传闻,即发生于阿力死亡之后。

表四:

羽奴思

时间

阿力

阿克苏

1468~1469

土鲁番,遣使入贡

亦剌河

1469~1470

细浑河畔的哈剌托海

1470~1472

蒙兀儿斯坦

1472

1473

包围并攻破哈密

蒙兀儿斯坦~安集延、阿黑昔(西鞬)、马耳亦囊、鸭儿看、哈实哈儿

1474~1475

土鲁番

1476~1477

可见,土鲁番速檀阿力王登上汉文史籍至其去世,大约是1469至1479年之间。此间,汉文所载阿力之活动范围基本上位于土鲁番至哈密一带。而如前文所述,在相同的时间里,羽奴思的活动范围从来没有接近过土鲁番。1469年羽奴思肯定不在土鲁番地区(最多在阿克苏),所以,向明朝进贡的“土鲁番速檀阿力王”与羽奴思不可能是同一人。1473~1479年间,羽奴思正位于蒙兀儿斯坦,1473年攻占哈密卫的阿力与1474年马俊在土鲁番所见之阿力,也都不可能是羽奴思。同理,上一节所述来自哈密的“羽奴思”也不可能是《拉失德史》中的羽奴思。

另,汉文记载阿力有女,名“速烈”。而《拉失德史》第二编所载羽奴思汗之七个儿女。

表五:

羽奴思之妻

羽奴思之女

阿力

也先·倒剌·别昆

米黑儿·尼格儿·哈尼木

速烈

忽都鲁·尼格儿·哈尼木

忽卜·尼格儿·哈尼木

沙·别昆

速檀·马哈木

速檀·阿黑麻

速檀·尼格儿·哈尼木

倒剌·速檀·哈尼木

其中,最年长的两个女儿为也先·倒剌·别昆所生,二子与最幼二女为沙·别昆所生。唯独第三女忽卜·尼格儿·哈尼木,即《拉失德史》著者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生母,不知所出。而且,似乎《拉失德史》在记录羽奴思子嗣的时候有比较大的失误,在介绍也先·倒剌·别昆的家族时,《拉失德史》曾说:(她)为羽奴思生了三个儿子。怀疑此处三个“儿子”,应当为女儿。这或许是英译者的失误,亦未可知。

“阿力女速烈”与羽奴思之任何一子女的名字均无法对应,由此也可以判断,土鲁番速檀阿力王与羽奴思汗并非同一人。

五.羽奴思之子阿黑麻引发的问题

在明确“土鲁番速檀阿力王”不是羽奴思汗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土鲁番速檀阿黑麻王”这个人。

关于阿黑麻,汉文材料与《拉失德史》都有记载,而且都非常明确地记载了阿黑麻抵达土鲁番之后的活动及其与满速儿的父子关系。因此,二者所记载的阿黑麻肯定是同一人。前文也已明确,《明实录》所提及的羽奴思即《拉失德史》中的羽奴思。因此,《明实录》中“羽奴思之子锁檀阿(黑)麻王”,也就是《拉失德史》中所记载的羽奴思次子阿黑麻。但是,《明实录》、《明史》等官修史书,抑或《兴复哈密国王记》、《平番始末》等私家著述,也明确存在“阿黑麻是阿力之子”的说法,而且明确记载了此处的“阿黑麻”之子是满速儿,这又与《拉失德史》中“阿黑麻与满速儿的父子关系”相印证。

1、成化十四年(1478年),“速檀阿力王死,其子立,是为速檀阿黑(麻)”(《平番始末》)。

2、成化十四年,“锁檀阿力王故,其子阿黑麻主事”(《兴复哈密国王记》)。

3、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羽奴思王子锁檀阿(黑)麻王复侵夺察力失等四城”。

4、弘治元年(1488年)十一月丙戌,《明实录》记载说“先是,哈密忠顺王罕慎为土鲁番速坛阿黑麻所杀,并夺其城池,其属阿木郎等来奔且求援。”

5、弘治六年(1493年)四月,“今土鲁番父子一次虏哈密王母,一次杀罕慎”。此处土鲁番父子为阿黑麻及其长子满速儿。据《拉失德史》(第一编第六十五章)记载,满速儿生于1486年前后。

6、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先是哈密忠顺王卒无嗣,土鲁番酋长速坛阿力据其城寻死,弟速坛阿黑麻立”。

7、正德九年(1514年)五月,“阿力死,守臣复哈密城,请令忠顺王外孙都督罕慎摄守,寻袭王爵。阿力子速坛阿黑麻杀之”。

8、《明史·土鲁番传》:“阿力死,其子阿黑麻嗣为速檀”。

问题出来了:照中外文献记载的逻辑关系而言,阿力之子是阿黑麻,羽奴思之子也是阿黑麻,那么羽奴思与阿力必然为同一人。可前文已经证明,“阿力”与“羽奴思”又不可能是同一个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六.结论

在汉文文献中,有另外一条线索值得注意。即,在“土鲁番速檀阿力王”之前,还有一个“迤西速檀阿力王”。

1.天顺八年(1464年)九月“癸酉,迤西

倒剌欠哈敦

奏求九龙文绮,锁鲁檀阿力王奏求盔甲、弓箭等物,诏以琵琶筝弦、苏木、绣线等物与之,余不与。”

2.成化五年(1469年)五月,“迤西速鲁檀阿力王及

倒剌坎

妻各奏求海青、鞍马、蟒龙衣彩、器用等物。礼部奏以违禁之物与非土产者难允其请,其余惟上所命,因命各赐之彩布帛有差。”

3.成化六年(1470年)十二月,“迤西锁鲁檀阿力王贡马奏求忽拨思筝皷锣革占镫、高丽布、将乐布绣线等物。”

4、成化十年(1474)闰六月,“赐迤西镇鲁檀阿力子

阿克锁鲁檀

织金麒麟并绿紵丝各一,从其奏乞也。”

表六:

羽奴思汗

时间

迤西锁鲁檀阿力王

蒙兀儿斯坦哲德干

1458~1464

1464

迤西

1465~1468

阿克苏

1469

迤西

突厥斯坦细浑河畔的哈剌托海

1470

迤西

1471~1472

哲德干~哈实哈儿

1472~1473

哲德干~安集延

1474

迤西

1475~1479

前文我们已知,《拉失德史》中羽奴思第一位妻子叫“也先·倒剌·别昆”,这个名字,很可能与迤西速鲁檀阿力王之妻“倒剌欠(坎)”是同一个人。鉴于二者名字相近(可能就是译写的偏差),活动时间又比较接近,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这个“迤西速檀阿力王”可能就是羽奴思汗,而与“土鲁番速檀阿力王”则非为一人,因而“阿黑麻”既是羽奴思之子,也就是迤西速檀阿力王之子。

此后明朝于成化十年(1474)闰六月赏赐的迤西速鲁檀阿力之子“阿克锁鲁檀”,也很有可能就是羽奴思次子“速檀阿黑麻”。

《拉失德史》完全没有“阿力王”的记载,而汉文材料中也没有“阿力王”(不管是迤西还是土鲁番)来自何处的记载。我们虽无法直接进行确认,但是可以通过材料比对,辨明两个阿力确实不是同一个人。

表七:

迤西锁鲁檀阿力王

时间

土鲁番速檀阿力王

奏求物品

天顺八年(1464年)

奏求物品(五月)

成化五年(1469年)

遣使入贡(十月)

贡马并奏求物品

成化六年(1470年)

成化九年(1473年)正月

包围并攻破哈密

赐其子阿克锁鲁檀物品

成化十年(1474年)闰六月

在土鲁番会见明使马骏

成化十一年(1475年)正月

赐阿力及其女速烈等物品

我们发现,《英宗实录》在天顺八年,以及《宪宗实录》在成化五、六、九、十、十一年关于二人的八次记载中,并未混淆“土鲁番”与“迤西”两个阿力,而是做了明确的区分。但是,汉文有关阿黑麻与“阿力”父子或兄弟关系的记载,都出自此后的《孝宗实录》。

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断:《英宗实录》、《宪宗实录》的修撰官知道迤西速檀阿力王与土鲁番速檀阿力王并非为同一人,因而八次记载均没有混淆,始终用“迤西”和“土鲁番”对他们进行区分。然而,由于皇帝更迭,《实录》修撰人员的更换,加之边报译写错误等等原因,可能在正德年间修撰《孝宗实录》时,明朝人将“迤西速檀阿力王”误为“土鲁番速檀阿力王”了。也就是说:很可能是《孝宗实录》误将“迤西阿力”之子阿黑麻,误为“土鲁番阿力”之子了。后来的学者也因此而将“土鲁番速檀阿力”误为“羽奴思”。

如果将汉文文献中的羽奴思和迤西速鲁檀阿力视为一人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拉失德史》中的羽奴思与汉文文献中的羽奴思(迤西阿力)的活动大致可以对应起来。

表八:

《拉失德史》中的羽奴思

时间

中文文献中的羽奴思王或迤西阿力

安集延附近的哲德干

1458~1464

1464

迤西

1465~1468

阿克苏

1469

迤西

亦剌河

1470

迤西

细浑河畔的哈剌托海

1471~1472

蒙兀儿斯坦

1472~1473

蒙兀儿斯坦~安集延、阿黑昔(西鞬)、马耳亦囊

1474

迤西

1475~1479

哈实哈儿~鸭儿看~蒙兀儿斯坦

1479~1480

蒙兀儿斯坦~鸭儿看~阿克苏

1481~1482

阿克苏~蒙兀儿斯坦

1482

迤西阿速(阿克苏)

蒙兀儿斯坦~安集延

1483

把丹

1484

火失阿儿(哈实哈儿)

1485

达失干

1486

1487

羽奴思王子锁檀阿麻王

达失干,羽奴思去世

1487~1488

标签: 阿力土鲁番哈剌拉失德史思汗

更多文章

  • 帖木儿曾扶植忽辛统治西察合台汗国,随后不断征战建立帖木儿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帖木儿,帝国,成吉思汗,汗国,合台

    帖木儿帝国是帖木儿于洪武三年(1370年)开创的帝国。鼎盛版图:其疆域以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为核心,东西从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帝国到中国新疆地区的东察合台汗;南北从今格鲁吉亚一直到印度。帖木儿去世后子孙相位,国家陷入分裂。最终帖木儿的后代在正德二年(1507年)被乌兹别克汗国建立者昔班尼击败,在帖木儿的版图

  • 控制察合台系的西域百年权臣家族:兴于汗国分裂,衰于家族内斗

    历史解密编辑:遂令天下父母心PLUS标签:汗国,叶尔羌,帖木儿,马哈木,喀什噶尔,察合台系,蒙古骑兵

    杜格拉特部,汉文史料中又译为朵豁剌惕,是察合台汗国下属的蒙古部落之一。它虽然已融入于如今的新疆各族中,却曾是左右西域局势的重要势力,其首领异密(即“埃米尔”,相当于诸侯或地方王公)家族在东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初期世代作为权臣,鼎盛时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杜格拉特异密家族控制察合台系政权近两百年

  • 蒙古四大汗国,延续了多久?察合台汗国:我们持续了461年

    历史解密编辑:小昭情感世界标签:孛儿只斤·窝阔台,钦察,蒙古,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帖木儿

    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以后,蒙古铁骑曾经多次西征。为啥要西征呢?一方面自然是战略规划,还有一方面,则是为了安顿自己的儿子。成吉思汗有不少儿子,其中嫡子就有4个,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托雷。这4个娃在历史上的名气都很大。窝阔台继承了成吉思汗的大位。托雷继承了成吉思汗80%的军队。对于这俩儿子的处

  • 察合台汗国与元朝,到底有什么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元朝,忽必烈,孛儿只斤·窝阔台,帖木儿,阿里不哥,台汗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将治下的广袤领土分封给了自己的“四长子”。同时,“四长子”的后裔们均享有封地的继承权。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分封地的自主性在不断增强。蒙古“四大汗国”(窝阔台汗国被察合台汗国和元朝瓜分)忽必烈迁都北京后,“四大汗国”尽管名义上仍归属于帝国“本部”的元朝,但基本实现了“事实独

  • 蒙古四大汗国, 延续了多长时间! 察合台汗国, 我们持续了461年

    历史解密编辑:佳琪谈科技标签:蒙古,成吉思汗,孛儿只斤·窝阔台,术赤,忽必烈,汗国

    康熙年间有九子夺嫡,明争暗斗之激烈,甚至比刀光剑影还要可怕。而成吉思汗打天下的时候,也为此头疼,麾下四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出色,传位给谁都不合适。好在成吉思汗侵占的土地足够多,干脆一人分一点,于是直接促成了蒙古四大汗国的出现。那么这四个国家是哪四个,又分别延续了多久呢?面积最大的汗国—金帐汗国首先,是

  • 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大汗汗位过程中 崛起的察合台汗国

    历史解密编辑:害羞的脸标签:阿里不哥,忽必烈,八剌,蒙古,阿鲁忽

    1261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的汗位争夺战再一次给察合台汗国政权造成了大的影响。当时的大汗阿里不哥任命察合台之孙、拜答儿之子阿鲁忽为察合台汗、并派他防守阿姆河边境以防止波斯汗派兵增援忽必烈。阿鲁忽受命后,立即回到别失八里,从兀鲁忽乃手中抢夺了政权,并顺利接管了阿力麻里和阿姆河之间的区域。他的统治时

  • 蒙古四大汗国,延续了多长时间?察合台汗国:我们持续了461年

    历史解密编辑:淼犇爱历史标签:钦察,帖木儿,孛儿只斤·窝阔台,蒙古,忽必烈,拖雷

    在中国大一统王朝中,要说面积最大的,当然属于大元王朝。在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后,他的子孙带领蒙古铁骑东征西战,金、西夏、南宋等传统强国被灭亡,甚至占领了大半个亚洲,就连欧洲也遭受这支东方草原铁骑的侵扰,可以说给当时的整个文明世界造成巨大的影响力。在蒙古军队占领的数千万平方公里的领地上,除了建立大元帝国

  • 海都汗的野望:控制察合台汗国称霸中亚,东征忽必烈谋夺和林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八剌,蒙哥,诸王,汗国,元朝,忽必烈,帖木儿,海都汗,察合台,小说家,蒙古骑兵

    我是理智、正直、幸运而又雄心勃勃的海都汗,作为伟大的成吉思汗曾孙、公正的窝阔台汗嫡孙、仁孝的合失大王嫡子,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夺回祖宗的根本之地——哈剌和林,我愿意用我的一生去为恢复纯粹的蒙古世界而战斗!按照成吉思汗的旨令,蒙古帝国是属于我们庄严的窝阔台汗一系,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卑劣的蒙哥居然伙同拔都

  • 1508年,马哈木死后,察合台的后裔被逐出了西突厥斯坦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马哈木,叶尔羌,突厥,帖木儿,喀什噶尔

    当阿黑麻在阿克苏和吐鲁番取得统治地位并控制了东蒙兀儿斯坦和畏兀儿斯坦地区时,阿黑麻的哥哥马哈木已经继承父亲羽奴思的王位,成为塔什干和西蒙兀儿斯坦的统治者。1488年,帖木儿王朝的末代统治者企图从马哈木手中收回塔什干,但在塔什干城外的奇尔奇克地区,他们被马哈木击溃。然而,马哈木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收

  • 五分钟了解《叶尔羌汗国》在原察合台汗国的旧地上创立的一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骑着蜗牛追飞机标签:叶尔羌汗国,叶尔羌,喀什,吐鲁番,喀什噶尔,汗国

    概述叶尔羌汗国是由察合台后裔、东察合台汗国满速尔汗的三弟赛依德,于1514年在原察合台汗国的旧地上创立的一个国家,维持至1680年为准噶尔汗国所灭,历时166年。因早期统治中心在喀什噶尔(简称喀什),因此称为喀什噶尔汗国;中亚则因其国是由成吉思汗的后裔建立,因此称为蒙兀儿斯坦国。叶尔羌汗国的首都在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