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孝康章皇后真实容貌:与康熙长得太像,却是最短命的皇太后

孝康章皇后真实容貌:与康熙长得太像,却是最短命的皇太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Laosao呀 访问量:2397 更新时间:2024/1/24 10:28:19

佟氏在顺治朝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庶妃,虽然不得皇帝宠爱,却生下了皇子玄烨,就是这个儿子,改变了佟氏以及家族的命运,佟氏家族开始成为朝廷贵戚,她成为“佟半朝”局面的关键人物。

辽东望族的劫难孝康章皇后佟氏,生于1640年,比顺治帝小两岁,父亲是正蓝旗汉军都统、礼部侍郎佟图赖。明朝初年,有一位叫达尔哈齐的女真人来到抚顺地区定居,改姓佟氏,又名佟达礼。此后,佟氏家族成员经常奔走于集市贸易之间,成为当地的有钱人,以望族著称。到了明朝末年,佟氏家族有一名叫佟养性者,经常给努尔哈赤提供情报,被明廷下入大牢,谁知这佟养性却收买狱卒给逃了出来,逃出来后,佟养性立刻归顺了后金,随后又联络堂兄弟佟养真一起为后金效力,这位佟养真便是孝康的祖父。天命六年,1621年,佟养真在征讨辽阳时立下战功,被授予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随后佟养真以游击的身份驻守镇江。驻守镇江期间,佟养真被明朝游击毛文龙钻了空子,不幸被俘,与其一起被俘的还有佟养真的长子佟丰年与侄子佟松年,史称“镇江大捷”。随后,佟养真父子被押往京师(北京城),经过审讯,明廷为佟养真定了一个大逆之罪,于当年十月份将其凌迟处死,并传首辽东。

被选入宫的少女佟养真与长子佟丰年被处死后,他那年仅15岁的次子佟盛年,肩负起振兴家族的使命,佟盛年又名佟图赖,通过在战场上厮杀,佟图赖晋升为正蓝旗汉军都统。不过,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他的女儿佟氏被选入后宫。顺治十年,佟氏被选入后宫,虽然佟氏的祖上是女真人,但她们家族当时属于汉军旗(正蓝旗汉军),因此,佟氏在顺治后宫的地位不高。当时,清朝后妃制度极不完善,从高到底,大概有皇后、皇贵妃、妃、福晋、小福晋、格格。既有前代王朝的后妃等级,如皇后、皇贵妃,也保留了关外时期的特色,如福晋、格格。佟氏在顺治后宫大致位于小福晋之下,格格之上,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常在,可见,这个级别真的是非常低了。佟氏虽然身份低微,却非常年轻,只有十三岁,而且,当时顺治与中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废后)不和,顺治经常宠幸那些庶妃,其中就包括佟氏。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佟氏在景仁宫为顺治帝生下第三子,取名为玄烨。不过,即便是佟氏生下了皇子,但对于抬高她的位分没有任何帮助,就在佟氏生下玄烨两个月后,蒙古科尔沁部又送来了两位公主,还是一对姐妹花,随后不久,姐妹花中的姐姐博尔济吉特氏被册立为皇后,这位便是孝惠章皇后。也就是说,当时的大清后宫,仍然是蒙古女人的天下。

破茧成蝶后的荣耀虽然当时大清后宫由蒙古女人来主宰,但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寡妇的到来竟然改变了这一局面,这位寡妇入宫一个月便被册封为皇贵妃,有“寡妇贵妃”的称号,为了她,顺治帝甚至要再次废后,没错,这位“寡妇贵妃”便是董鄂妃。自从董鄂妃入宫后,佟氏便与其他妃嫔一样,被顺治帝抛在了脑后,完全成了摆设。再看一下,人家董鄂妃,生下的皇子,竟被顺治称为“第一子”。其实,当时顺治后宫仍然保留一些关外特色,除了正宫皇后(孝惠章皇后)之外,还有西宫大福晋,就是董鄂妃,另外还有东宫大福晋,这位东宫大福晋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另一个是吏部侍郎石申的女儿石氏,即后来的恪妃。孔四贞因故未能被纳入宫,反倒是恪妃受尽了宠爱,不过,恪妃是顺治推行汉化的典型代表,她的政治意义重大。相比之下,佟氏倒是稀松平常了,儿子玄烨还因出痘而被送出宫外,生死未卜。幸运的是,玄烨活了下来,这是佟氏最大的福气。

第一次两宫并尊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帝突然崩逝于养心殿,随后,皇三子玄烨继承了皇位,是为康熙皇帝。康熙继位的第二年,他的母亲佟氏被尊封为慈和皇太后,享受福晋级别待遇。看到了没,都被尊为皇太后了,才享受福晋待遇,其实,这也正常,毕竟佟氏是汉军旗出身,能够有个皇太后的封号,就不错了。至于顺治帝的继后孝惠,则被尊封为仁宪皇太后,享受正牌皇太后待遇,成为康熙的嫡母。由于顺治朝,孝端没有被尊封过皇太后,她在顺治六年(1649年)就去世了,而孝庄是在顺治帝亲政后才尊封的皇太后,因此,之前清朝并没有两宫皇太后并尊的局面出现。一直到康熙继位,大清国才第一次出现两宫皇太后并尊的局面。令人没想到的是,康熙二年二月,即佟氏被尊为皇太后仅过了四个月,她便突然病逝于宫中,佟氏只做了四个月的皇太后,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太后。关于佟氏的死因,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这就更引起了人们的疑惑。笔者更倾向于杀母保子一说,也就是说,佟氏是被清朝皇室(孝庄)给秘密处死的。因为当时康熙年幼,朝中大权把持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康熙想要夺回权力,势必会借助于母族,即佟氏家族,这样很容易形成外戚专权的局面,对于孝庄所在的博尔济吉特氏来说,他们家族自然变得无足轻重,成了一种摆设,睿智的孝庄不会不明白这一点,因此,年仅23岁的佟氏才会香消玉殒。佟氏去世后,被朝廷尊谥为孝康皇后,一开始不加顺治帝谥,牌位不入太庙,甚至一度考虑将其葬在悼妃园寝,这就有点太欺负人了,毕竟是皇帝的母亲,最终,佟氏得以与顺治帝合葬于孝陵地宫。康熙八年康熙亲政后,为母亲佟氏上帝谥,称孝康章皇后,还将其牌位送入太庙,陵寝牌位由东暖阁改放入中暖阁,还将母族佟氏由汉军正蓝旗抬入汉军镶黄旗。

康熙二十七年,康熙舅舅佟国纲请求改隶满洲,康熙同意,由此,佟氏由汉军镶黄旗入满洲镶黄旗,皇帝母族抬旗,就是从康熙的母亲孝康章皇后开始的。还有就是孝康章皇后的画像,现存有一幅关于佟氏的朝服坐像,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康熙皇帝年轻时期的画像,简直像极了佟氏,看来,这康熙长得还是随母亲孝康一些了。

标签: 康熙顺治皇太后

更多文章

  • 顺治妃子,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其家族背景如何?家族因她而兴盛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康熙,顺治,康章皇后,佟佳氏,佟佳·隆科多,清朝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一等公佟养正之孙,太子太保佟图赖之女,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在孝康章皇后的儿子康熙亲政前,佟佳氏并不显赫,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汉军正蓝旗的小贵族。孝康章皇后的祖父佟养正,父亲佟图赖,在康熙之前,其身份和地位并不显赫,只能算是满族中一个中小贵族家庭。佟养真,关于他的民族身份现在尚存

  • 孝康章皇后在康熙二年便崩逝,但其家族却因外戚关系而独揽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康熙,佟佳氏,皇后,顺治

    佟佳氏家族在顺治年间,并未拥有“佟半朝”的嚣张称呼,直到顺治十一年(1654年),顺治皇帝庶妃、追封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为顺治皇帝生下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玄烨登基以后,佟佳氏才开始迅速崛起,成为康雍两朝势力最为强大的外戚家族。《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载:“后家佟氏,本汉军,上命改佟佳氏,入满洲。后族

  • 裕德龄帮慈禧沐浴时,发现常人不知的秘密,这或是大清灭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疯圈说电影标签:宫女,皇帝,太监,二战,清朝,王太后,裕德龄,老照片,慈禧太后,军事条约

    晚清一直是历史界一个非常尴尬的时期,虽然这个时期离我们很近,但是因为有太多的记载来自这个时期,我们想不通的事情很多。比如只有慈禧太后的私生活记录,不仅有西方传教士的言论,还有西方爵士乐的回忆录,太监宫女的作品,还有康有为和张之洞。因为内容太多,大多数人都在各种考量中,历史变得模糊。但一般来说,离慈禧

  • 裕德龄:慈禧御用翻译,远嫁美国却遭丈夫背叛,59岁被撞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德龄,慈禧,翻译,容龄

    裕德龄裕德龄是清末时期著名的女子之一,她是清末宫中的“八女官”之一,也曾贴身侍候慈禧。她的父亲名叫裕庚,母亲是一位法国女人,用现在的话讲,裕德龄还是一位混血儿。裕庚在裕德龄年少时被朝廷任命为特命全权大臣出使日本。出于工作原因,裕德龄全家随父亲去到日本东京生活,在那里生活的三年时间,她切身地了解到日本

  • 裕德龄:慈禧的御前女官、光绪的老师,晚年移居美国不幸命丧加州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人物故事会标签:光绪,容龄,清朝,裕德龄,老照片,慈禧太后,军事条约,民国作家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有八名御前女官,裕德龄、裕容龄两姐妹便名列其中。姐姐裕德龄担当慈禧御前一等女官、御用翻译,同时还是光绪皇帝的英文和钢琴老师。后来,裕德龄随夫赴美,成为一名美籍华人,可惜最终在加州因车祸去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裕德龄风光而传奇的一生。一、出身名门, 身世显赫, 随父旅外, 日法历练18

  •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华佗第2,皇普谧第4领先叶桂,薛生白入围

    历史解密编辑:人和政通标签:叶桂,华佗,薛生白,皇普谧,医学家,普谧第4,湿热病篇,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华佗第2,皇普谧第4,领先叶桂,薛生白入围。华佗,应该是我国古代大夫中最出名的一个,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当年曹操应该后悔杀他。在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中,位居第2。皇普谧第4,这个人部分没有听说过,其著《针灸甲乙经》为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领先叶桂。薛生白入围,薛生

  • 乾隆为何坚持要处死张广泗和讷亲?绝不仅仅因为是金川战败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张广泗,乾隆,讷亲,金川,太后,傅恒

    1747年,乾隆看着金川战报急的直跺脚,对着群臣大发雷 霆:这个张广泗是干什么吃的,6万精锐打不下一个莎罗奔,还有讷亲也是个饭桶,身为宗亲这般放肆。等他们回来,朕一定要杀了他们。这番话说得杀气十足,让众臣都觉得寒意凛凛,即便是宠臣傅恒大人也不敢多说一句话。那么,这场金川之战为何乾隆会这般气愤呢?张广

  • 鄂尔泰之孙、张广泗在金川之战中被乾隆发落,只因红颜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鄂尔泰,张广泗,乾隆,讷亲

    公元1749年,北京,菜市口刑场,一位犯人正跪在刑台上,等待终结生命的一刀。与此同时,北京城外的班兰山,一位身披朝服的官员,正手持一柄钢刀,准备插入自己的胸膛。这两位行将就木之人,乃是当世皇帝乾隆的左膀右臂,一位是封疆大吏——川陕总督张广泗,另一位则是朝堂重臣——保和殿大学士讷亲。究竟这二位重臣如何

  • 张广泗:雍正“改土归流”的干将,被乾隆帝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张广泗,雍正,乾隆,讷亲,清朝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以“贻误军机”为由,将张广泗斩首。张广泗拒绝认错,并陈述冤屈,乾隆并未采纳,还是判处斩首。张广泗,汉军镶红旗,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为清朝立下赫赫战功。康熙年间,张广泗前往贵州任职,表现出色,被授予知府。1722年,雍正继承皇位,张广泗迎来人生的巅

  • 清宣宗旻宁:清朝最没存在感的帝王,一个被历史忽略的绝代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道光帝,清廷,太监,清朝,林清,皇帝

    公元1787年,北京,西单牌楼,九如堂。虽然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道光皇帝,但如果我们想要彻底了解他,必须先提到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小人物,不仅看起来和皇帝没有丝毫关系,似乎在历史的舞台上也微不足道,但我们必须提到他。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林清。九如堂是个很小的药铺,伙计林清在这里当学徒已经有小三年。如果不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