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圣祖之母孝康章皇后在顺治朝并不受宠,但其家族在后世掌握大权

清圣祖之母孝康章皇后在顺治朝并不受宠,但其家族在后世掌握大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演员你是呀 访问量:2536 更新时间:2024/1/17 5:58:29

元年(1621年)七月,毛文龙趁着镇江守备空虚,以陈良策为内应,来了个里应外合,攻占了镇江,生擒了佟养正、佟丰年父子,史称“镇江大捷”。

可让人也没有想到的是,毛文龙的“镇江大捷”差一点就改变了此后清朝的发展历程。

他抓住了佟养正以及他的儿子佟丰年,却错过了佟养正的另外一个佟盛年,也正是这个佟盛年的子女以及后代们,与大清王朝的帝王传承以及国家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当然,佟盛年的另外一个名字则更加为人所知,这便是佟图赖。

他的儿子佟国维、佟国纲,孙子鄂伦岱、法海、夸代、隆科多,更是直接影响并见证了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盛世,即“康雍乾盛世”的建立与发展,而佟佳氏家族也就此成为了康熙朝最为显赫的外戚家族,在整个清朝的发展历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佟图赖的女儿则是更加关键的存在,因为她就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佟图赖,“死里逃生”的佟家一代掌门人

“辽沈之战”后,努尔哈赤将辽河以西的地区尽数占领,并且采取了非常极端的民族歧视政策,引得了世代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汉族百姓的强烈不满,一时间民间的起义和暴动是风起云涌,当然这些运动也遭到了残酷的镇压。

李永芳

这其中表现最为活跃的并非当时女真族的贵族们,反而是诸如李永芳等一众投降后金的前明将领,对于镇压汉族百姓的起义是更为卖力。当然也包括了在抚顺之战中,投降努尔哈赤的佟氏家族,代表人物便是佟养正(实际上本名“佟养真”,雍正皇帝登基后为了避讳“胤禛”的“禛”字,改为了佟养正)、佟养性兄弟。

毛文龙的“镇江大捷”,佟养正及其长子佟丰年被俘处死,使得佟养正的次子佟图赖袭承了佟养正的职务和爵位,开始活跃在后金的朝堂之上。

在努尔哈赤驾崩后,皇太极登基后金大汗,他非常重视培养和发展汉族军队实力,他将其单独编为一支,并安排佟养性统领,取名为“乌真超哈”,这便是汉军旗的雏形。

之后伴随着投降以及招募的汉军数量越来越多,皇太极逐步建立了汉军八旗,并且任命了祖泽润、刘之源、吴守进、金砺、佟图赖、石廷柱、巴颜、李国翰等八人为汉军八旗的固山额真。

这其中的祖泽润、巴颜和佟图赖,可以说是倍受皇太极的欣赏和器重,而他们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均为“降二代”。

祖大寿

祖泽润是祖大寿的儿子,巴颜是“背明降清第一人”李永芳的儿子,佟图赖是此前“镇江大捷”中被杀的佟养正的儿子。当时的祖大寿是经历了一次“降而复叛”,刚刚在“松锦大战”后,再度投降清朝,可是他的儿子祖泽润却在其第一次投降时就加入了清军,并且一直被委以重用。至于李永芳以及佟养正、佟养性兄弟,他们在明朝朝堂上是“臭名昭著”,被称为“国贼”,可他们在后金以及后来清朝的朝堂上却享受到了极高的礼遇,而他们的这些后代,有着更加显赫的职务和爵位,同时在也没有被列入《贰臣传》,可以说已经算是被划分为了“正式的统治阶级”之中。

而在后来清军南下,剿灭李自成、张献忠,横扫南明小朝廷的过程中,佟图赖皆立有大功,被加封为三等精奇尼哈番,即三等子爵,同时加授太子太保。

顺治十五年(1658年),佟图赖去世,顺治皇帝追赠少保兼太子太保衔,上谥号“勤襄”。

当然,佟图赖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并不是在于其立下了多少战功,有着怎样的发展,而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女儿”成为顺治皇帝的孝康章皇后,而他的这位女儿所生下了儿子,便是开创一代盛世的康熙皇帝。

佟图赖的女儿佟佳氏,“阴错阳差”般地坐上了皇后的位置

之所以说她是“阴错阳差”般地当上了皇后,是因为如果不是她所生的顺治皇帝第三子玄烨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后来的康熙皇帝,那么她必然也同帝王后宫中绝大多数的妃子一样,在历史上默默无闻。

孝康章皇后

顺治十年(1653年),佟佳氏入宫,为顺治皇帝的庶妃。所谓庶妃,就是并没有得到正式册封的帝王后妃,品阶和地位非常之低。

而在当时的顺治皇帝的后宫中,顺治皇帝的最为宠爱的毫无疑问是董鄂妃,并且在董鄂妃生下皇子荣亲王后,还明确了其嫡长子的身份以及自己接班人的地位。只不过“天命不假”,荣亲王不到百天就薨逝了,可他依旧没有减少对于董鄂妃的喜爱,他还是希望董鄂妃能够再度生育。

所以,从顺治皇帝的角度来说,他只是希望能由董鄂妃所生的皇子来继承皇位,只不过直至董鄂妃薨逝,其再也没有诞育皇子。

对于在当时清朝后宫之中,有着同样重要话语权的孝庄太后来说,她的心中所看重的必然是出身于蒙古部落的后妃,她希望能够由有着蒙古血统,特别是同顺治皇帝一样,有着蒙古科尔沁部落血统的皇子来继承皇位,以确保蒙古诸部的地位,同时也能维系满蒙同盟的关系。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孝庄太后的主持和安排下,顺治皇帝先后册立两位与孝庄太后有着亲缘关系的蒙古族皇后。第一位皇后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的女儿孟古青,第二位皇后也是孝庄太后的侄孙女。

额尔德尼布木巴

只不过,顺治皇帝对于这两位皇后非常的抵触,特别是孟古青,还直接被顺治皇帝废黜并直接降为了静妃。而除此之外,顺治皇帝的后宫中,获得了正式册封几位蒙古后妃,虽然其身份地位较高,但是其无一例外均遭到了顺治皇帝的排斥与厌恶,使得所有蒙古后妃均未诞育子嗣。

这也使得孝庄太后想要册立具有蒙古血统的顺治皇子为皇位继承人的想法彻底落空。

在这样的情况下,佟佳氏仅仅是顺治皇帝的后宫中非常普通的一名后妃,甚至各方面的条件都处于一定的劣势。

论出身背景,尽管他的父亲佟图赖战功卓著,可此时的顺治皇帝后宫中,功勋之臣的女儿不在少数,况且还有着一众出身地位非常显赫的蒙古后妃。而她除了作为满汉“旗内通婚”的典型代表外,汉军旗出身的背景在于一众满蒙后妃相比较的过程中,反而成为了其不利因素。

论后宫地位,其本身只是一介没有得到正式册封的庶妃,更重要的是,他不仅没有得到顺治皇帝的宠爱,就连孝庄太后也不会多用正眼看她,因为她并不是顺治皇帝以及孝庄太后所关注的焦点所在。

论子嗣的受宠程度,其实史料上记载的康熙皇帝如何受到顺治皇帝和孝庄的喜爱,是被过度地夸大了。他作为一名庶妃所生的皇子,加上顺治皇帝年纪尚轻,所以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爱护,甚至顺治皇帝对其的喜爱程度比不上他的哥哥福全。孝庄太后更不用说了,他喜欢的是具有蒙古血统的皇子。于是,才有了康熙皇帝得了天花后,被安排在宫外避痘,几乎是让其处于一种“听天由命”的状态。

爱新觉罗·玄烨

而也正是因为康熙皇帝成功地从天花中痊愈归来,死里逃生,才使得拥有了其他皇子所有没有的特殊体质,即他不会再为天花所侵扰,当然他也因此留下了一脸的“麻子”,这也便成为了康熙皇帝能够在顺治皇帝驾崩后继承皇位最为主要的因素。

就这样,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康熙皇帝顺利登基,而他的生母佟佳氏也凭借“母以子贵”成为了皇太后,从一介没有正式册封的庶妃,一跃而“母仪天下”,就此实现了人生逆袭。

这个时候,他们母子二人,要感谢的并不是顺治皇帝,也不是孝庄,而是那场侵扰康熙皇帝的“天花”,以及给顺治皇帝谏言让康熙皇帝继位的外国传教士汤若望

然而,佟佳氏仅仅做了两年的皇太后,就在康熙二年(1663年)崩逝,年仅23岁,她也被追封为孝康章皇后。而她所在的佟氏一门,也就此进入高速发展的辉煌时期。

佟佳氏家族,对康雍乾三朝乃至整个清朝历史都产生深远影响的名门望族

如果说佟养正、佟图赖用自己的拼搏与牺牲,为佟氏一门换来了朝堂上的较高起点与尊贵的家族地位,那么佟图赖的长子佟国纲则是带领整个家族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其之于家族最大的贡献便是率领全族“请归满洲”。

佟国纲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佟国纲正式上疏,“请归满洲”:“臣祖原系满洲,被明人诱入开原,再移抚顺,后太祖高皇帝兵取抚顺,将臣祖养真并族人大半令居于佛阿拉。明时以臣家原系满洲,将臣族数百人尽行杀害。今臣等仍在汉军之列,能无伤心痛恨而告于我皇上圣明之下哉。为此具疏奉闻。”

按照佟国纲的说法,他们家祖上本就应该是满洲人,只不过因为长期与汉族人共同生产、生活,被明朝认定为了“汉人”,并且在此之前,清朝的历代统治者也将其按照“汉人”来看待,于是他希望全族能够回到满洲人的“序列”之中。

对于自己的亲大舅佟国纲代表自己母家做出的这份“请求”,康熙皇帝还是非常的重视。

《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中记载:“养正之孙佟国纲,于康熙二十七年疏言:‘臣曾蒙太祖谕令,与佟佳氏之巴都哩蒙阿图诸大臣考订支派氏族谱,今请归满洲。’部议以佟佳氏官职甚多,应隶汉军。唯国纲本支,宜入满洲,遂为正白旗人。于是满汉分隶,族大支繁,于国朝八大姓中称最焉。”

镶黄旗

至此,佟氏一门正式从汉军镶黄旗被抬入到了满洲正白旗,后又被抬到了满洲镶黄旗,正式成为了“满洲人”,并且是位居最为高贵的“上三旗”之列,其家族地位就此与赫舍里氏家族、钮祜禄氏家族、富察氏家族、瓜尔佳氏家族等名门望并驾齐驱。

而佟国纲本人更是在康熙朝时期被奉为“英雄”般的存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大清王朝与准噶尔汗国之间爆发的那场激烈的乌兰布通之战中,佟国纲身先士卒冲入地阵,不幸中枪身亡,康熙皇帝更是为其举行了国葬以示祭奠。

佟国纲牺牲后,成为佟佳氏新任“掌门”的佟国维,则将佟佳氏家族带向了新的辉煌篇章。

一方面,他本人为官数十年,深谙官场之道,官职领侍卫内大臣,深得康熙皇帝的倚重与信赖。而另一方面,就是佟国纲继承了他的父亲佟图赖的基因,其子女在清朝的历史上均有着亮眼的表现。

他的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了康熙皇帝,分别为康熙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以及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前者不仅是清圣祖皇后,还是雍正皇帝曾经的养母,而后者则在康熙朝晚年抚养过幼年的乾隆皇帝。而这也使得佟佳氏家族在清圣祖驾崩后,继续在雍正、乾隆两朝,受到了极大的推崇。

他的儿子则是大名鼎鼎的隆科多,是康熙朝末年以及雍正朝初年的重臣,而他的另外一个儿子庆复,也在雍正朝时期以及乾隆朝初年担任过朝中要职。

爱新觉罗·胤祥

当然,佟国纲的儿子们也是同样的位居高位。鄂伦岱也曾担任过领侍卫内大臣之职,法海作为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的老师,培养了两位堪称“文武全才”的清圣祖皇子,夸代也在雍正朝时期受到了重用。

而佟佳氏家族的其他成员,也分属于六部九卿、遍布全国各地。纵观整个清朝时期,佟佳氏家族在中央任过职的有108人,担任地方官员的更是多达577人。

所以“佟半朝”绝非浪得虚名,而佟佳氏家族被称为清朝的“第一外戚家族”,也可谓是实至名归。

发布于:山东

更多文章

  • 孝康章皇后真实容貌:与康熙长得太像,却是最短命的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Laosao呀标签:康熙,顺治,皇太后

    佟氏在顺治朝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庶妃,虽然不得皇帝宠爱,却生下了皇子玄烨,就是这个儿子,改变了佟氏以及家族的命运,佟氏家族开始成为朝廷贵戚,她成为“佟半朝”局面的关键人物。辽东望族的劫难孝康章皇后佟氏,生于1640年,比顺治帝小两岁,父亲是正蓝旗汉军都统、礼部侍郎佟图赖。明朝初年,有一位叫达尔哈齐的女

  • 顺治妃子,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其家族背景如何?家族因她而兴盛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康熙,顺治,康章皇后,佟佳氏,佟佳·隆科多,清朝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一等公佟养正之孙,太子太保佟图赖之女,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在孝康章皇后的儿子康熙亲政前,佟佳氏并不显赫,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汉军正蓝旗的小贵族。孝康章皇后的祖父佟养正,父亲佟图赖,在康熙之前,其身份和地位并不显赫,只能算是满族中一个中小贵族家庭。佟养真,关于他的民族身份现在尚存

  • 孝康章皇后在康熙二年便崩逝,但其家族却因外戚关系而独揽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康熙,佟佳氏,皇后,顺治

    佟佳氏家族在顺治年间,并未拥有“佟半朝”的嚣张称呼,直到顺治十一年(1654年),顺治皇帝庶妃、追封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为顺治皇帝生下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玄烨登基以后,佟佳氏才开始迅速崛起,成为康雍两朝势力最为强大的外戚家族。《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载:“后家佟氏,本汉军,上命改佟佳氏,入满洲。后族

  • 裕德龄帮慈禧沐浴时,发现常人不知的秘密,这或是大清灭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疯圈说电影标签:宫女,皇帝,太监,二战,清朝,王太后,裕德龄,老照片,慈禧太后,军事条约

    晚清一直是历史界一个非常尴尬的时期,虽然这个时期离我们很近,但是因为有太多的记载来自这个时期,我们想不通的事情很多。比如只有慈禧太后的私生活记录,不仅有西方传教士的言论,还有西方爵士乐的回忆录,太监宫女的作品,还有康有为和张之洞。因为内容太多,大多数人都在各种考量中,历史变得模糊。但一般来说,离慈禧

  • 裕德龄:慈禧御用翻译,远嫁美国却遭丈夫背叛,59岁被撞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德龄,慈禧,翻译,容龄

    裕德龄裕德龄是清末时期著名的女子之一,她是清末宫中的“八女官”之一,也曾贴身侍候慈禧。她的父亲名叫裕庚,母亲是一位法国女人,用现在的话讲,裕德龄还是一位混血儿。裕庚在裕德龄年少时被朝廷任命为特命全权大臣出使日本。出于工作原因,裕德龄全家随父亲去到日本东京生活,在那里生活的三年时间,她切身地了解到日本

  • 裕德龄:慈禧的御前女官、光绪的老师,晚年移居美国不幸命丧加州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人物故事会标签:光绪,容龄,清朝,裕德龄,老照片,慈禧太后,军事条约,民国作家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有八名御前女官,裕德龄、裕容龄两姐妹便名列其中。姐姐裕德龄担当慈禧御前一等女官、御用翻译,同时还是光绪皇帝的英文和钢琴老师。后来,裕德龄随夫赴美,成为一名美籍华人,可惜最终在加州因车祸去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裕德龄风光而传奇的一生。一、出身名门, 身世显赫, 随父旅外, 日法历练18

  •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华佗第2,皇普谧第4领先叶桂,薛生白入围

    历史解密编辑:人和政通标签:叶桂,华佗,薛生白,皇普谧,医学家,普谧第4,湿热病篇,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华佗第2,皇普谧第4,领先叶桂,薛生白入围。华佗,应该是我国古代大夫中最出名的一个,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当年曹操应该后悔杀他。在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中,位居第2。皇普谧第4,这个人部分没有听说过,其著《针灸甲乙经》为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领先叶桂。薛生白入围,薛生

  • 乾隆为何坚持要处死张广泗和讷亲?绝不仅仅因为是金川战败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张广泗,乾隆,讷亲,金川,太后,傅恒

    1747年,乾隆看着金川战报急的直跺脚,对着群臣大发雷 霆:这个张广泗是干什么吃的,6万精锐打不下一个莎罗奔,还有讷亲也是个饭桶,身为宗亲这般放肆。等他们回来,朕一定要杀了他们。这番话说得杀气十足,让众臣都觉得寒意凛凛,即便是宠臣傅恒大人也不敢多说一句话。那么,这场金川之战为何乾隆会这般气愤呢?张广

  • 鄂尔泰之孙、张广泗在金川之战中被乾隆发落,只因红颜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鄂尔泰,张广泗,乾隆,讷亲

    公元1749年,北京,菜市口刑场,一位犯人正跪在刑台上,等待终结生命的一刀。与此同时,北京城外的班兰山,一位身披朝服的官员,正手持一柄钢刀,准备插入自己的胸膛。这两位行将就木之人,乃是当世皇帝乾隆的左膀右臂,一位是封疆大吏——川陕总督张广泗,另一位则是朝堂重臣——保和殿大学士讷亲。究竟这二位重臣如何

  • 张广泗:雍正“改土归流”的干将,被乾隆帝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张广泗,雍正,乾隆,讷亲,清朝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以“贻误军机”为由,将张广泗斩首。张广泗拒绝认错,并陈述冤屈,乾隆并未采纳,还是判处斩首。张广泗,汉军镶红旗,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为清朝立下赫赫战功。康熙年间,张广泗前往贵州任职,表现出色,被授予知府。1722年,雍正继承皇位,张广泗迎来人生的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