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是仓央嘉措一生的写照
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有人为他写下了命运,等待他的只有身不由己。
仓央嘉措,便是万千藏人里最身不由己的那个人。命运早已安排他在佛理与情欲中挣扎一生。出生于农奴家庭的他,世代信奉宁玛佛教(红教)。红教教条宽松自由,幼年的他跟随父母在藏原上劳作,体验着最原始的耕牧生活。也就在这片草原上,他邂逅了人生中第一个爱人玛吉阿米。他们一见钟情,相约在门隅纳拉山下,一起耕作,一起放牧,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累了,就相互依偎而坐,玛吉阿米总要把头靠在仓央的肩膀上,她说:这才是相恋的我们。仓央指着蔚蓝的天空,又指着无垠的雪山,然后牵起爱人的手说:
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
多希望往后余生会停留现在,但命运终归不公。
仓央没有想到两岁那年,他意外选中了五世达赖的遗物而被认定为灵童,幼年的他并不知道意味着什么,直到十四岁,桑杰嘉措找到他,告诉他他是灵童转世,是第六世达赖,要带他去布达拉宫修行。至此,一切都变了,不再是红教弟子,父母不再是亲生父母,要和这片土地告别,最难过的是要和玛吉阿米说一声再见都来不及,临走时,他请求父母代他和玛吉阿米说一句:
我行遍世间所有的路,逆着时光行走,只为今生与你邂逅。我坐在菩提树下默默不语,你和我之间仅仅隔着一场梦。
原来我们都是梦中人,你我的诺言只不过是梦语,如今梦醒了。
布达拉宫
在布达拉宫的仓央嘉措,每日学经,修道,坐禅,入定,没有哪一件他可以安下心来,他放不下,放不下黄教最忌讳的情。他只能问佛,佛说:
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缘起即灭,缘生已空。我也曾如你般天真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那一刻他悟了,我要放下,但不是情,是所谓的教条,是所谓的礼制。他翻过高墙,顶着风雪,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家,他迫不及待找到玛吉阿米,他要告诉他,他回来了,再也不会离开了。但一切都晚了,错过才是爱情本来的样子吧,仓央走后,心灰意冷的玛吉阿米另嫁他人,他们再也回不到初见的时候了。
黄教
失恋的仓央回到了布达拉宫,在路上,他对着藏南的天空,声嘶力竭地喊道:
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他错了,他接受了教规的批评,重新学经,修道,坐禅,入定。多年后,他写道: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
多年学佛,他读懂了,他不是灵童,是政治安排了他与佛结缘。他再度冲破了教规束缚,没有恋人就往返于青楼,与酒色作伴,从不说他是达赖,他只说他是流浪的才子。
雪原里的布达拉宫
在青楼的日子,他爱上了仁珍旺姆,一个青楼女子,但仓央不在乎,他这样形容他们的相遇:
一匹追赶春天的烈马,不懂顿挫,顺着那条魔道,一味脱缰。从草料,到湖面上的薄冰,从疯狂的继承,到奋力摆脱,所有的耳目一齐夸张。远处,在温泉中打盹儿的少女,伸了伸懒腰。
他是一匹烈马寻找春天,而少女就是春天。仁珍旺姆也爱上了仓央,爱他的才华,爱他不在乎她是青楼女子。她坚定地告诉仓央,她要嫁给他,要给他一个家。可仓央嘉措怕了,突如其来的爱情让他不知所措,他担心达赖的身份,背后操控他的人会伤害到仁珍旺姆,他拒绝了,再一次选择了离开,没有缘由的离开,伤心的仁珍旺姆也从此消失了。
我只能爱你一时,却不能爱你一世?满怀着无限的春意,我在佛法里养心。
拉萨
仓央离开了青楼,在拉萨开始流浪,他以为再也遇不见爱情,但恍惚间,他看见了玛吉阿米,他最初的爱人,他跑上前去,才发现,她是另外一个女孩——达娃卓玛。仓央不想再错过,他知道佛给了他第二次选择的机会。他说:
为了今生遇见你,我在前世,早已留有余地。
达娃卓玛沦陷了,她无法拒绝这份爱,无法拒绝仓央的承诺。仓央丢却了他达赖的身份,不再害怕教条,毅然选择了与达娃卓玛在一起。可惜,幸福总是短暂,仓央不守教规,是假达赖的身份被康熙知道了,他被带离西藏,要送去京城治罪。最后的爱情也破灭了,他辜负了太多人,生命也油尽灯枯,终于在青海湖滨打坐圆寂,结束了他于佛理和情欲中挣扎的一生。圆寂前,假达赖的他留下了第七世达赖的预言:
请求白色大雁,借我凌空双翼,并不远走高飞,理塘一转就回。
青海湖
世间除却生死,便没有大事,仓央于佛,是身不由己,于情,是无可奈何。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布达拉宫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