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扬州八怪第一怪,盲人书画家汪士慎,其隶书摒弃矫揉造作力追汉古

扬州八怪第一怪,盲人书画家汪士慎,其隶书摒弃矫揉造作力追汉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寓书喻画 访问量:1758 更新时间:2024/1/13 15:07:21

导语:“从来画法本书法”,也“从来书法本画法”,书即是画,画即是书,画源于书,书体现画,书画一家,气韵生动,已经成为汪士慎书法特征的整体感悟。

汪士慎,“扬州八怪”之一。

青年时屡试不第又遇高堂亡故、水患毁家等人生重挫后,转而一心向艺,移居扬州,背靠盐商,广交诤友,虽终身布衣,但闲乐自得。

《隶书观绳伎七古诗轴》局部

其画梅为世人所重,因其画出了梅的冷傲孤芳、挺拔隽逸。八怪之首郑板桥赞其:“抱翁柴门四晓烟,画图清趣入神仙。莫言冷物浑无用,雪汁今朝值万金。”

汪士慎的隶书一如其画梅,与世人浮夸之风决裂,荡尽前人矫揉造作之态,清淡纯雅,力追汉古。汪氏行草行楷也得此精神,其晚年目瞽之时,亦能作大字与狂草,盲于目不盲于心,可知,其写字实在是用心法。

《隶书观绳伎七古诗轴》局部

人品高洁,清高孤傲

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七峰居士、溪东外史、甘泉山人等,安徽休宁人。清初中期著名画家,在书法、诗文、篆刻等方面也成就卓著,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

汪士慎是“扬州八怪”中出生最早的一位书画家,流寓扬州最久,所以被列为“八怪”之一。个性冷僻高岸,住在扬州幽深清静的巷子里,焚香、品茶、吟诗、作画,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排行第六,人称“汪六先生”,又因嗜茶如命,号称“汪茶仙”。

《隶书观绳伎七古诗轴》局部

汪士慎一生清贫穷窘,由于过度饮茶伤目,54岁时不幸左眼病瞎,自称“左盲生”。67岁时,右眼又瞎,自号“心观道人”。双目失明后,生活更加潦倒,但他没有在困境面前退缩,虽然目盲,却用“心”来“观”看世间的美丑。

金农说他“盲于目不盲于心”。他开始练习用手摸索写字作画,经过一番刻苦努力,犹能以心随意,“工妙胜于未瞽时”。由于生活所迫,他的晚景已到了“世事劳形久不胜,白头生计竟何凭”的地步,默默地在异乡度过了残生,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卒于扬州,享年74岁。

《隶书观绳伎七古诗轴》局部

汪士慎的书名为画名所掩。其友厉鹗的《樊榭山房续集》卷八《汪巢林八分书歌》记述道:

少陵论书得其真,曾云书贵瘦硬方通神。昌黎论书有深意,苦道羲之俗书趁姿媚。由来八法坏六书,二篆微茫竟谁嗣。八分元从二篆生,强被欧阳呼隶字。汉人近古无差讹,流传后代已不多。郭香察书久埋没,武梁画像今销磨。……手摹心追笔成冢,坐卧三日难同科。腕悬仍似蚕头篆,笔磔稍存隼尾波。只余瘦硬乏姿媚,每受俗眼相讥诃。 兴来为我书数幅,奴视唐朝韩择木。豪家屏障岂相宜,挂我翛翛竹间屋。

这首长歌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汪士慎的书法态度以及对书学的个人见解。他觉得可挖掘的帖学资源越来越少,所以提出另觅师法汉隶的碑学资源,与“二”帖学系统决裂,这一壮举实为可贵。

《隶书观绳伎七古诗轴》局部

清淡纯雅,力追汉古

汪氏隶书一如其画梅,与世人浮夸之风决裂,荡尽前人矫揉造作之态,清淡纯雅,力追汉古。

有清一代,中国书法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早期的崇董尚帖到隶书的中兴到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力推“碑学”再到“碑学”思想派别的确立。

《隶书观绳伎七古诗轴》局部

清代前中期书法可以说是经历了新旧思想替换、书法风格由柔媚到刚健的嬗变,并逐渐抛弃传统字帖的“不实之学”,转而取法乎上,循古为宗,意欲拙趣。因清代采碑访石的文字多为隶书,这也导致隶书在清初出现自汉代以来的又一鼎盛时期。

汪士慎受时代影响,对于“帖学”的浮华媚俗十分摒弃,而对于“碑学”的神秘朴质则十分向往和推崇。或许这种朴素清质的感觉正是暗合了汪氏“人与梅花一样清”的艺术追求。

《咏牵牛花诗轴》局部

汪士慎的隶书主要取法《华山碑》,对于《乙瑛碑》、《史晨前后碑》、《礼器碑》、《衡方碑》、《熹平石经》等一类端谨庄重的汉碑也有涉及。在长期临摹各种汉碑基础之上,兼取诸家之长,揉合自家领悟,形成的一种别具一格的隶书。

其隶书在章法上,单体虽不在一根中轴线上,但总体上基本对仗整齐,方整雍容。

用笔十分迟涩凝重,沾墨又多,常用画梅枝干之法来写隶,此与正统笔法有异。但却也因用此法,使得许多隶书“捺画”在顺应笔性的前提下各具姿态,其他的点画也都情趣各异而又曲尽其妙,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古拙可爱”的书法风格。

《咏牵牛花诗轴》局部

结体上较一般隶书变长,重心较高,有点类于楷书的结构。这种结构,是汪士慎打破常规力求创新的一种表现。

在字形的宽厚平稳中又透着随时求变化的潜意识,同时字下半部时见散开,左右两角时有偏移,横画的波磔运动也或者上斜,或者下倾,形成了“平中出奇,稳中有险”的生动笔致,其妙在有意无意之间。

《咏牵牛花诗轴》局部

书笔法上,常用篆书圆笔中锋行走,所谓“腕悬仍似蚕头篆”,正是道出汪笔法的奥妙,如此便可使其隶书得篆书意趣,尽显古劲沉痛,也与唐隶的华丽、肥扁划清了界限。

并且在字形、章法上做了大量的大胆地创新。不再像前人一样使用大量的夸张用笔、冷僻字、别体字形,也没有取隶书横向间距小于纵向间距的传统布置,加上了笔法上也充分运用了自己细致挺秀的笔法,合三为一成为一个突破传统体现真自我的独特之作。

《送杨巳军赴部门》局部

用笔纯以汉法,笔法沉稳遒劲

汪士慎精通诗书画,常以诗文入书法、绘画,因此,他的字与字之间透露着个人的优雅与才气。

汪士慎的隶书总体特点大体是五个字:朴、素、疏、淡、清。

朴,在于笔画的细致挺立。素,在于整体面貌的干净爽朗。疏,在于字距之间的疏可跑马。淡,在于用墨上面摆脱了一贯的迟滞,而变得爽快。清,在于作品的气质清气盎然。

《庄节先生过天衣寺诗》

气息端秀温婉,结体方整,法度严谨,点画沉稳。运笔很是洒脱,横竖成行,藏锋逆起,中锋行笔,道健重穆,横粗竖细为其主要笔法特色,但横中又参有竖意,取涟波势上下波动。章法上又大胆突破了隶书字距大于行距的旧规,是为清代隶书端庄派的代表之作。

《幼孚斋中试泾县茶》

全文为七言长诗,通篇气韵生动,笔致动静相合,方圆合宜,结构精到,茂密而不失空灵,整饬而暗相呼应。笔画厚重有古拙之感。

《观绳伎七古一章诗》

汪士慎隶书极致之作,与其他隶书作品相比,其字划更显清劲,用笔上则少了一种厚重浑雅,多了一份秀丽纤细,波挑之势明显。章法上也排布整齐,字距十分疏朗,给人清妍端庄之感,结体宽博,有雍容之气。

《送杨巳军赴部门》局部

结语:

汪士慎在作书时,十分重视书画结合的重要性,多数时候是拿起画笔便写字,这样有意无意间,画法的技巧以及画法中的墨道,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书法作品中。

因此后世人只知汪氏画梅奇崛,称其为“ 汪梅”,而不知汪某在书法创作上更胜一筹,可以说他的书法特别是行草书的创作是建立在水墨画基础上的升华力作,比起单纯的水墨画似乎更有隐蓄高深的意味,且处处展现出古拙生冷之趣。

更多文章

  • 汪士慎:梅花竹石图册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金农,墨梅,画家,汪士慎,李方膺,梅花竹石图册

    汪士慎 竹映湖石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画家、篆刻家。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左盲生、天都寄客等。安徽歙县人,一作安徽休宁人,流寓江苏扬州。汪士慎在诗、书、画、印诸方面皆有很高的成就。擅画花卉,随意勾点,清妙多姿。精画兰竹,尤擅长画梅,笔致疏落,超然出尘,笔意幽秀,气清而神腴,墨淡

  • 清代画家汪士慎为什么偏爱梅花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赏读标签:汪士慎,金农,梅花,梅花图,墨梅图,画家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工分隶,善画梅,神腴气清,墨淡趣足。暮年一目失明,仍能为人作书画,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后来,双目俱瞽,但仍挥写,署款“心观”二字。梅淡,人亦淡。在扬州诸家中,汪士慎是画

  • 汪士慎行书《十三银凿落歌卷》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行书,乾隆,万历,长歌,画家,汪士慎,十三银凿落歌卷

    汪士慎行书《十三银凿落七古歌卷》,纸本,14.8×115.3cm,扬州市博物馆藏。此卷为汪士慎四十岁时书,清劲爽朗,生动有致,透出刚介自在之精神。此卷为汪士慎四十岁时书,清劲爽朗,生动有致,透出刚介自在之精神。释文:《十三银凿落歌》,为蔚洲同学先生赋呈政。东城雅会延陵家,丹黄绕座开秋花。宾朋半是南帆

  • 第五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 ||邱时周(155)的参赛作品《九月-安心》外三首

    历史解密编辑:仓央嘉措诗社标签:诗歌奖,散文诗,邱时周,仓央嘉措,征文大赛,诗歌精神,九月-安心

    第五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正式启动!仓/央/嘉/措/诗/社仓央体诗歌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复兴大

  • 第五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 ||金金(085)的参赛作品《菩提树下》外一首

    历史解密编辑:仓央嘉措诗社标签:金金,诗歌奖,散文诗,仓央嘉措,菩提树下,征文大赛,诗歌精神

    第五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正式启动!仓/央/嘉/措/诗/社仓央体诗歌 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复兴

  • 第五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 ||刘兴哲(126)的参赛作品《夜望龙华寺》外三首

    历史解密编辑:仓央嘉措诗社标签:刘兴哲,诗歌奖,散文诗,仓央嘉措,征文大赛,诗歌精神,夜望龙华寺

    第五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正式启动!仓/央/嘉/措/诗/社仓央体诗歌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复兴大

  • 第五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 ||刘金哲(127)的参赛作品《春雨绵绵入诗来》

    历史解密编辑:仓央嘉措诗社标签:刘金哲,诗歌奖,散文诗,仓央嘉措,征文大赛,诗歌精神,春雨绵绵入诗来

    第五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正式启动!仓/央/嘉/措/诗/社仓央体诗歌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复兴大

  • 第五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 ||罗丹(065)的参赛作品《故 事 还 长》

    历史解密编辑:仓央嘉措诗社标签:罗丹,诗歌奖,散文诗,仓央嘉措,征文大赛,故事还长,诗歌精神,故 事 还 长

    第五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正式启动!仓/央/嘉/措/诗/社仓央体诗歌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复兴大

  • 第五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 ||孔祥忠(078)的参赛作品《仙鹤颂》

    历史解密编辑:仓央嘉措诗社标签:孔祥忠,仙鹤颂,诗歌奖,散文诗,仓央嘉措,征文大赛,诗歌精神

    第五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征文大赛正式启动!仓/央/嘉/措/诗/社仓央体诗歌 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复兴

  • 仓央嘉措诗社仓央体诗歌:仓央嘉措文化新时期的继承与创新

    历史解密编辑:仓央嘉措诗社标签:仓央嘉措,仓央体,诗歌,诗词,诗人,文学,仓央体诗歌,仓央

    网络新闻网2022-11-22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文/巴桑罗布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巴桑罗布会长和金罡社长众所周知,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1683—1707)不仅是一位宗教领袖,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仓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