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1053年),原名三变,以疾更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五夫里金鹅峰下人。他是宋代最负盛名的词人,尤擅创作长调慢词,被奉为婉约派宗师。
柳永的父亲和叔父都在京城做官,他在青年时代就来到汴京,出入歌楼酒馆,流连花街柳巷,创作了许多艳词丽调,蜚声朝野。他参加科举,却因作有《鹤冲天》这首词而落第。这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等句,传到仁宗皇帝耳中,及至临轩放榜,仁宗硬把柳永的名字拉下,说:“且去浅斟低唱, 何要浮名? ”柳永功名不得志,自己谑称是“奉旨填词柳三变”。直到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年约五十四岁时,才登进士第。
柳永登第后,一直担任地方小官。大内都知史某爱其 才华而怜其潦倒,乘仁宗高兴之时,请他重用柳永。仁宗此时为柳永才气所动,也有进用之意。柳永甚是得意,欣然走笔填词《醉蓬莱》进呈。词中第一句为“渐亭皋叶下”,仁宗见首句有“渐”字,心理就不悦,读至“此际宸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心里惨然。又读至“太液波翻”时,大怒说“何不言波澄?”将柳永所写 的词掷之于地。这首词传出去后,天下皆称妙绝,但因不合仁宗之意,柳永又失去了进用的机会。
柳永既以词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柳永更加不堪,他 为此特去拜访宰相晏殊。晏殊虽是词人,但作词不涉及闺阁。时柳永作有《定风波》词,中有“彩线慵拈伴伊坐”句, 晏殊见到柳永,就问:“贤俊作曲子么?”柳永回答说:“只如相公亦作曲子。”晏殊说:“殊虽作曲子,不曾说彩线慵拈伴伊坐。”柳永听了,知语不投机,便告辞退岀。
柳永在七十岁时才得到屯田员外郎这个京官,所以人又称他柳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