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柳永:被名妓抢着包养,常年落榜失业,后世却对他评价颇高

柳永:被名妓抢着包养,常年落榜失业,后世却对他评价颇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1862 更新时间:2024/1/19 4:56:42

他是宋朝娱乐圈的顶流爱豆,被男人争相鄙视,却被名妓抢着包养,常年落榜失业,于国于家无益,后世却对他评价颇高。

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后世被称为宋词开创性代表人物的柳永

要说柳永,那可是当年开封娱乐圈里头一名响当当的人物,说他是顶流爱豆毫不为过。

那时候只要是数得上名号的青楼,但凡作了新曲,是一定要去请柳永来填词的,如果哪天推出的新曲不是柳永作词,那就是跌了身价,这曲子都不必弹唱,就要被大家鄙视的。

可是柳永只有一个,开封的青楼楚馆得有多少?所以很多青楼名妓为了请柳永帮忙填词,不惜明争暗斗,甚至是当面对决、拳脚相加。

柳永当时的影响力,可一点也不输现在的流量明星,每次新歌一上市,当天就得刷爆各大青楼点歌榜。不但青楼买账,逛青楼的客人也买账,只要歌姬唱了柳永的词,连打赏都得是翻倍的。

所以就流传出了这么一句话: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不过,顶流爱豆也有混不进去的圈子,任凭你才华再怎么横溢,也不好使。

哪个圈子这么不好混呢?官场。

柳永家里是很有些背景的,他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是进士,甚至儿子、侄儿也都高中,唯有柳永自己,虽然才华横溢,在考场上却屡战屡败。

宋代崇尚文风,尤重科举,出身本就不俗的柳永自然也是想考取功名报效国家的,但用现代的话来说,柳永的词中全是自己风流浪荡的生活,既没有诗和远方,也没有星辰大海,他这样的考卷交上去,自然不会受主考官青睐。

据说有一次,柳永参加科举考试,本来他的整篇文章极受宋仁宗喜爱,可他偏偏在结尾处写了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看到这句,宋仁宗原本舒展的眉一下就拧成了一股绳。

放榜时,宋仁宗直接批以:“且去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柳永的进士梦就这样被一句词毁掉了,此后一直考到五十岁,才算是榜上有名,名次却还吊在榜尾。

或许他的风格确实偏离了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因此也为当时的文人所不容。

相传柳永曾因屡次落榜,跑去求宰相晏殊多多关照“关照”,他本想着,都是词人,两人之间或许会有些惺惺相惜之意,没想到晏殊却说自己虽然也写词,但从不写那些莺莺燕燕的句子。

被晏殊这么一羞辱,柳永掉头就走,他自负才华,可没想到在当时的文人眼中,自己竟是这么难登大雅之堂,自此更加沉迷酒色。

由此也能看出,柳永与那些清流士大夫不同,他最擅长的是写儿女情长,他的词清新婉约,笔触柔软,艳而不俗,读来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也是因此,柳永的词格外受那些青楼女子的赏识,他本人也被那些青楼女子们视为平生知己。据说柳永逛青楼,从来都是不用花钱的,只要递上名帖,楼里的姑娘们不但抢着来伺候,而且是分文不取,走时还有礼物相赠。

官场失意的他,索性从此流连于烟花巷弄之间,醉心于诗词歌赋之中。他一生作词无数,有明确记载的213首词中,诉说男女之情、相思离别的就有140首,甚至还有一些描写十分露骨,想来就是写给那些青楼女子的吧。

柳永一生仕途极其坎坷,或许也正因如此才造就了他的才情,他一生放荡不羁,可是骨子里又不甘心就这样放浪形骸,还是想要考取功名,这两种矛盾冲撞在一起,一个多情又多才的词人便闻名于世了。

除了写情爱之外,柳永的词描绘景色也是一绝,据说金国皇帝完颜亮,就是为了他的一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送了命。

传闻完颜亮读完《望海潮·东南形胜》后,对其中所描写的杭州美景倾心不已,可杭州位于南宋的地界里呀,于是为了一睹美景,完颜亮不惜兴兵60万南下攻打大宋,结果却逼反了部将,反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柳永词的美妙之处,由此可见一斑。

在用词立意上,柳永也是独具一格,他彻底放弃了晚唐此人的雕琢之气,更加大胆地选用俚俗语言,将词从书院带到了民间,他浅显清新的语言风格使他的词在民间有了极大的传唱度。

据不完全统计,柳永现存词213首,光词调就有133种之多,北宋第一女词人李清照曾评价说: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得声称于世。”

柳永一生,为词而生,为词而死,若单论才华,当时没有几个人可以比得过他,只是若论报国之志,柳永到底是少了几分,但名伶艺妓、市井小民皆是宋朝百姓,烟花巷弄、小桥流水均为宋朝国土。

或许,柳永只是生错了时代,如果生在现代,你愿意去买他的演唱会门票吗?

标签: 柳永名妓青楼宋仁宗李清照晏殊

更多文章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的这首诗是思乡也是忆人,甚至被苏轼称赞

    历史解密编辑:爱读书的二小姐标签:柳永,江天,苏轼,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飘飘秋雨带来阵阵寒意,也常让人想起柳永笔下的潇潇暮雨,想起他既是思乡也是忆人的《八声甘州》。素秋的黄昏,如丝如织的细雨轻轻地飘,洋洋洒洒,于天地间笼罩出冷冷清清的氛围。云里雾里的江面,和远处的天空汇成一片,带来几分苍茫和悲壮。秋风扬起,漾起圈圈的涟漪,雨洗暮空原来已是几

  • 古代少女新婚之夜,不谙世事闹“笑话”,柳永写词调侃,传唱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胖虎说故事标签:柳永,刘庸,苏轼,江南,宋朝,诗人,李清照,辛弃疾,古典乐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宋朝是词的天下,当时的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流派:春雅派、豪放派、恩派.潇洒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除李清照外还有“顺压江南,掩江北”,还有刘勇。刘勇也被称为刘七,刘永在当时的词坛上很红,收割了一大批死忠粉。有一首歌是这样描述刘庸的走红时刻的,唱的是:“我

  • 韩国食人魔柳永哲,一年内连杀二十人,甚至吃死者内脏

    历史解密编辑:江萍说体育标签:柳永哲,杀人,罪犯,食人魔,杀人魔

    2004年,一个叫做柳永哲的男人自爆自己是连环杀人案的凶杀,而后又伪装生病偷偷逃走,不过他最终没能逃脱警方的追捕,于当天被捕。其身上背负的数十起命案也随着他的落网大白于天下。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冷漠的青年,竟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杀害了20人,而且他还丧心病狂地吃死者内脏。韩国食人魔柳永哲柳永哲出

  • 迟到的作业小结,柳永《二郎神》钢笔字练字打卡作品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钢笔爱好者标签:二郎神,柳永,满江红,岳飞,钢笔

    这个题目还是过年前出的,原本是应该在过年前就整理出来,年终的杂七杂八的事情竟然给忘了,以至于拖到今天。二郎神/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

  • “杀人魔”柳永哲伏法记:因情成恶鬼,矛头指向财富人和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玉姐姐标签:柳永哲,杀人,犯罪,连环杀人,按摩女,杀人魔

    年轻渴望富贵生活,小偷小抢让他性格暴戾孤僻柳永哲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但他从小就渴望过上富裕的生活,对金钱极其渴望的他从高中开始便开始抢劫。小偷小摸让他屡次入狱,长期的监狱生活让他难以融入社会,性格变得偏激暴戾。正是这一变化,让他的妻子忍无可忍,抛弃了他。在柳永哲看来,让他失去一切的是富人对自己的剥

  • 韩国纪录片三部曲!五大洋邪教、N号房事件、柳永哲连环杀人犯

    历史解密编辑:孤独的独角兽影视标签:韩国,大洋,电影,柳永哲,纪录片,n号房事件

    Netflix串流平台题材包罗万象,从综艺、电视剧、影集、电影、动画到真人秀等五花八门,更不分国家区域,不论是中国台湾、韩国、日本、欧美等,只要播出都引起讨论度,近期除了综艺节目《体能之巅:百人大挑战》、即将播出的影集《黑暗荣耀2》之外,热度最高的莫过于纪录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Netflix韩

  • 柳永登楼远眺,写下史上最动人的词,最后两句堪称千古第一情话!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情话,柳永,春愁,残照,别情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是我国北宋著名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其词内容主要以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主,雅俗并陈,善用铺叙和白描的艺术手法。如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便是一首着力抒发相思之情的词作。《蝶恋花·伫倚危楼

  • 柳永:出身官府,却睡在青楼,一生追求名利与自由,39岁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一杯黑咖啡标签:柳永,青楼,诗歌,文才,诗作,宋朝,诗人,雨霖铃,古典乐

    柳永,一位才情横溢的文学家,他曾留下许多优美的诗歌和歌曲,享誉千古。然而,他的人生却充满了坎坷和不幸。在1034年那个寒冷的夜晚,50岁的柳永与15岁的头牌谢玉英在一间不起眼的青楼中默默相处。他们都是一个人的归宿,但彼此之间却有着深厚的情感纠葛。一、负债500两,妾有情,郎无意柳永是个痴情的人,但也

  • 北宋顶流词人柳永:士大夫眼中的“俗人”,歌妓心中的“男神”

    历史解密编辑:一乙木标签:柳永,歌妓,青楼,宋词,周邦彦

    公元1053年,柳永客死湖北一青楼,死后却没钱下葬。一时间,大江南北的当红歌妓马不停蹄地聚集至此,纷纷自掏腰包替他送葬,甚至争相在他坟前痛哭不止。这也成就了"群妓合葬柳七"的佳话,每年清明节妓女们也会相约去他的坟地扫墓,又称"吊柳七"或"吊柳会"。这一风俗一直持续到了百年后的宋金战乱,朝廷南渡。青楼

  • 柳永科考名落孙山后,写下一首《鹤冲天》,依旧恃才傲物狂放不羁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柳永,鹤冲天,宋仁宗,赵恒,进士,鹤冲天·黄金榜上

    宋代大词人柳永,本名柳三变,是在民间非常受欢迎的一位词作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博学多才之士,在士林间素有清名。柳永父亲柳宜,曾任宋代的国子博士,主管国家教育,官至工部侍郎。柳永的两个兄弟,三复、三接也都中过进士。不过大才子柳永却只考了三次科考,直到47岁高龄才金榜题名。柳永词在民间影响力极大,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