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正史中宋太宗和他侄女儿柴郡主,被宋朝群臣称为一对“疯狗”

为何正史中宋太宗和他侄女儿柴郡主,被宋朝群臣称为一对“疯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搜狐说娱乐 访问量:2332 更新时间:2023/12/25 9:08:18

公元978年阳春三月鹅一天晚上,疲惫不堪的宋太宗赵光义挥手屏退了周边服侍的人,一步一步的挪到了自己的书房,去年一年时间,全国各地虫灾水灾频发,这让赵光义几乎疲于奔命。这眼看夜已三更,他却依然毫无睡意。

窗外传来一阵阵脚步声,有人不经通报就推开了房门,然后有四五个内侍端着温热的美酒和食物闯进来,赵光义本能的想趴下装睡,可是来人却用火折子点亮了房间所有的灯火。

“叔叔,张嘴,喝肉汤。”

是不是很熟悉的桥段,很像潘金莲给武大郎灌毒药。但是这只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生活方式。

这是赵光义最疼爱的女孩,也是宋太宗赵匡胤的养女金花郡主,今年她刚好17岁了。目前主持赵光义的后宫。

虽然她老人家已经是二八点五年华,却并未谈亲论嫁。依然每天赖在皇宫。

“叔叔,你什么也不要说,先喝点羊肉汤,然后早些睡,今天我特别贴心的给您安排了凌美人侍寝,我考察过了,她平时很乖巧,也很安分守己。”侄女儿柴郡主一本正经的掰着手指头忽悠叔叔。

38岁的宋太宗十分不满的嘟囔了一句,”可是我对她们都不熟悉,有她们在我睡不安生。”

17岁的少女敲敲叔叔的脑袋,无限宠溺他:“知道了,我给你把凌美人的牌子拿掉!您真是的,都不知道我收了人家多少好处,您就会让我出丑。”

少女摊开双臂,抬头看着房顶,调皮的伸出舌头,扮出一副尴尬而死的样子。

宋太宗被侄女给逗乐了。他小声道:“丫头,你不会是收了人家挺多的财物吧?”

柴郡主站起来取下她的随身的小挎包,从里头把那些金稞子取出来,“呐,您看,您看我容易吗,为了攒够我嫁妆,我有多拼。”

宋太宗不好意思搓搓手:“美容,你也知道最近一年多,叔叔这手头实在是紧,现在皇宫里的金库老鼠都能饿死。我能咋办?”

柴郡主吐槽:“比我义父混得还惨,义父在的时候我俩晚上好歹还能吃羊肉打打牙祭,现在每天晚上只能喝汤了。”

赵光义苦大仇深的瞪着侄女儿,这家伙分明就是故意的,哪壶不开提哪壶。试问当今天下,谁敢跟他这样说话。

那边柴郡主根本不鸟他老人家的怒目圆睁,直接让人伺候着宋太宗躺下,熄灭了四边的灯火,然后郡主拍着宋太宗。

这是每天宋太宗睡觉的流程,他害怕孤单,害怕寂寞,还害怕什么,世人不得而知。

所以他睡觉时,房间一直都亮着灯。多数时间,都是柴郡主来陪他说说话,宋太宗此人多疑多心,几乎怀疑所有人,但是他从来不曾怀疑过自己的侄女儿柴郡主。概因侄女儿给她说过一句话:“叔叔,我俩都是天厌之人,所作所为本就是逆天而行。”

柴郡主说的这话,一般人都看不明白,然而宋太宗能听懂。

宋太宗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三弟,他俩相差12岁,但是哥俩关系一直很好。赵匡胤是在19岁结婚以后,才离开故乡河南洛阳夹马营,那年宋太宗赵光义已经9岁。

等到后周世宗柴荣去世后,跟在哥哥军中的赵光义和后周的一帮文臣武将,策划了“陈桥兵变”。所以客观说,赵光义在他二哥取代后周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这个人很会借势。而这一年他刚刚20岁。

世人都只单独讨论赵匡胤去世那一晚的烛影斧声,然而大家翻看宋史,在赵匡胤临死一年前,在河南洛阳祭祖过程中,赵光义率领文武大臣反对赵匡胤迁都洛阳,随后赵匡胤回到开封,在半年之内,连续离开皇宫去赵光义家里四次。显而易见,赵匡胤的行为不符合常理。

然而他在冒雪的夜晚召赵光义来喝酒,谁可曾注意到,从赵匡胤召赵光义喝酒,到赵光义短期内迅速赶到皇宫,再到赵匡胤暴毙,很符合一个特征,就是赵光义在给赵匡胤嗑药。

有什么事能让49岁的壮年宋太祖三番五次跑赵光义家里去商议国事,有什么值得让赵匡胤下着小雪还召唤三弟去他那喝酒,还要屏退左右。只有一个可能,赵匡胤中的是慢性毒药,他需要解药。

我们回到我们的话题上,本就不该存在的柴郡主,却跟这个有强烈反人类性格的叔叔宋太宗玩的很好,只能表明,这俩货的确互相看对眼。

宋史记载,从公元976-984年,宋太宗赵光义8年未立皇后,他在怕什么?怕他的丑态暴露吗?

也许吧。

第二天早上,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进赵光义的房间时,38岁的中年男人遽然惊醒,他高声大叫:“来人呢,朕迟到了,耽误早朝了!快给朕更衣。”

他的近侍窦神宝,过来伺候着,顺口提了一句:“官家莫慌,郡主说了,宰相赵普在跟大家商议成立农部,一群人在金銮殿开会呢?”

赵光义急切反问:“谁主持?”

窦神宝摇摇头,“无人主持,今天早上众臣上殿以后,郡主派人穿出一道中旨,大意是说官家为了国事夜不能寐,经常到四更天依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因此今天早上让官家多睡一会儿,另外官家认为,从去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水患虫灾频发,根子里还是你们这些大臣只关心你们自己内部争斗,没人关心老百姓是否吃饱穿暖,没人关心老百姓的肚子问题。肚子吃不饱,哪有心情打仗?哪有心情缴税?所以她要所有人都在金銮宝殿,一人一沓纸,全部给官家写如何发展农业!写不出来就全在金銮宝殿饿着。”

这侄女怎么如此丧心病狂,窦神宝有些紧张,宋太宗这人最担心别人夺他权势,可是奇怪的是当他听到柴郡主要大家在金銮宝殿体会饿肚子,竟然不厚道的笑了。

没人主持意味着这帮人找不到对象发泄,可是他们彼此又不能互相攻击,因为他们都不是主人。

赵光义看着窗外升起老高的太阳,心情一时好起来,这时那调皮捣蛋的侄女儿出现了。

叔侄俩凑在一起,气氛有点轻松,怪不得民间叫他俩是疯狗。

一会儿,柴郡主又叫人去把当朝的两位宰相吕蒙正,赵普叫来,四人一起涮锅。

两位老人有点懵逼,这也行。为毛郡主也可以参与朝堂政事。没想到人家17岁的少女柴郡主,一句白话堵的大家哑口无言:“我压根不关心老百姓生活疾苦,我也不关心你们朝堂争斗,我也不寻思着光过自己的小日子,找个如意郎君,我只想把我叔叔照顾好,不让他夜不能寐,不让他寝食难安,我叔叔担心不外乎三样,工农兵,工就是我国的冶铁农耕技术等等,竟然让北边辽国给追平了,老百姓种地使用的铁器农具,竟然比辽国还烂。我叔叔对此忧心忡忡。怎么解决,需要大宋全体官吏都去研究这玩意儿才行。光我叔叔每天拆西墙补东墙,那屁用不顶,还把我帅哥叔叔给整得未老先衰,这是你们这些酒囊饭袋的严重失职。我们大宋不需要这么多的文人嘴炮。所以我要你们从今天开始,从上到下都去研究如何发展农业。”

宰相吕蒙正诧异的看看光在一边笑呵呵吃肉的宋太宗,也不知道这官家是不是疯了,竟然让柴郡主如此嚣张的蔑视群臣?

倒是宰相赵普老奸巨猾,他的态度比较端正,他虚心的请教正侃侃而谈的柴郡主:那敢问郡主,您说的设置农部,用工技和农业相结合。这个我们也懂,可是如何让现有的这些墨守成规的官吏,去乖乖的执行官家的想法呢?

17岁的少女轻描淡写的来了一句:那你以为官家招收全国各地学子来干嘛,就是让他们来当官,然后用他们把那些站着茅坑不拉屎的笨蛋换掉!

吕蒙正担心的问:郡主那可能造成冗官冗兵冗费三冗现象,那国库收入可能还不够给大家发工资呢?

柴郡主笑笑,“宰相那可不一定呀,一会儿等我们吃完饭,一块去我给官家种的那十几亩地看看,看完之后也许你们会改变一些看法呢?”

很显然,柴郡主是越权了,可宋太宗只是轻描淡写的招呼了一下两位宰相,然后对着小丫头:“滚不要跟这妖言惑众,回你的闺房绣花去,一个大姑娘家家的,不谈相夫教子,跑这儿提什么农事!”

两位宰相也是醉了。亲,官家,您的后宫宫人已经如此赤裸裸的干政了,这很明显的触犯了太祖朝后宫和外戚不得干政的法律法规。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小娘子屁股都不曾挪动一下,还热心的给官家夹菜“叔叔,吃块蘑菇,这个吃了补脑!”

吕蒙正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今年三月后,正是大宋重新开科取士的时候,那官家不会丧心病狂的要求柴郡主担任主考官吧?

以前太祖为了避免各位士子结党营私,曾经规定不允许任何人考中以后,称呼主考官为座师。可实际上这种情况居然屡禁不止。

结合今天官家跟家里睡懒觉,让文武百官搁朝堂写如何发展农业,吕蒙正觉得这风向似乎不妙。

这对丧心病狂的叔侄俩,是不是要谋朝篡位?不对宋太宗本来就是皇帝,那他公然支持柴郡主结党,他到底要干什么?

翌日在北宋东京汴梁都城,所有百姓都看到了一条让人极度无语的告示,本次科举考试。主试考官,吕蒙正,负主考官,柴郡主。科举考题,是开卷考试,标题是《如何发展你家乡的农业生产》?

注意事项:朝廷没钱,只能凭你们自力更生。写的对与不对,朝廷都不做惩处。

当今官家是不是疯了?这是千百年来,从来没有过的科举考试内容。还是开卷考试。意思是你可以提前摘录背诵好文章。然后到时候誊写上去就行。

北宋皇宫里,夜色很美,空气弥漫着一股醉人的花香,宋太宗赵光义异常开心,他身边坐着霸气侧漏的侄女儿,她正在被罚抄《女戒》一百遍。

他敲着宝贝侄女儿的脑袋,恨铁不成钢的咬牙切齿:“给我抄,抄到死为止。你说你好好的出的这么一个混账主意,结果全天下学子都开始抄农书了,你说一群拿笔的士子,怎么会懂农业?”

那一旁的侄女儿轻描淡写:“至少我们让他们知道,最近几年我们朝廷的工作重心是发展农业,全民皆农!”

赵光义不满:“可是他们只是一群分不清五谷的书生,他们抄出来的文章有用吗?”

柴郡主不屑一顾:“本来我们就没打算看他们的文章有用没用,我们只是要从这里剔除掉那些只会高谈阔论,不务实的学子,然后再剔除掉那些不学无术的废物,然后剩下的要么是真懂农业,要么是认认真真的打算帮助农民填饱肚子的人。”

赵光义被侄女儿绕了进去,他低声下气的请教侄女:“那你搞出来这一切都是为啥呀!”

小侄女撇撇嘴:“不为啥,那谁谁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可是这话也可以说成独忧虑。不如众忧虑,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您的队伍,一起努力让百姓尽量吃饱一点。再往深里说,都说了大宋是官家与文人共治天下,那凭毛他们不忧心忡忡,只有我叔叔每天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宋太宗紧紧的把自己从小养到大的侄女抱起来,“傻丫头呀,这样你会成为全民公敌!”

侄女儿柴郡主傲然:“为了让我叔叔睡好觉,我宁肯负天下人!”

怪不得民间叫宋太宗和柴郡主这一对儿叔侄为“疯狗”!

更多文章

  • 王兰英、陶三春、曾凤英与刘金定,到底谁是北宋时期的第一女将?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王兰英,刘金定,陶三春,曾凤英,穆桂英,佘太君

    北宋时期的演义故事呈现了众多的传奇英雄,当杨家七郎八虎与呼家将寻亲报仇的事迹传遍四海之时,高家将、郑家将与狄家将也留下了很多的热血男儿的经典,在这五大家族中也出现了不少的豪情女将。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三打郑恩的陶三春,钢叉力斗呼延平的铁叶梅,双阳公主挑杀西夏猛将星星麻海,十位北宋英姿飒爽的女将,演绎

  • “最美家庭”代表王兰英:最好的婚姻是互为后盾,比翼双飞

    历史解密编辑:新女报标签:婚姻,刘敏,后盾,王兰英,花木兰,最美家庭

    2023年5月20日,渝中区以一场富于创意的“一生520 幸福在渝中——渝中区520云端婚礼”,给重庆带来巅峰浪漫。重庆市“最美家庭”代表王兰英作为活动嘉宾,不但担任了宣誓领诵员,还将自己35年婚姻的婚姻经验和盘托出——“婚姻要互为后盾,比翼双飞。”“妻子要多撒娇少发飙,丈夫要多呵护少呵斥。”“浪漫

  • 杨家将:杨七郎与王兰英相比,谁的武力更胜一筹?韩昌可作参照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发现吴标签:王兰英,韩昌,杨七郎,杨排风,潘仁美

    《杨家将》初期,杨令公家的一口刀、八杆枪让辽国忌惮三分。杨七郎更是七郎八虎中最让辽人害怕的人物。杨七郎幽州力杀四门;金沙滩血拼番邦;两狼山突围搬救兵,杀得辽人望风而逃。辽国人听到杨七郎之名,便会心惊胆战!七郎被奸臣害死后,杨六郎一人成了抗辽的支柱,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中,六郎渐渐力不从心,到遂州被围时,

  • 杨家将:为何说王兰英无人可敌?看看她力劈四将时的表现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史不位为标签:王兰英,杨家将,大刀,宋军,武艺,杨六郎

    一,痴迷练武三十余年王兰英是王令公王怀之女,也是杨六郎指腹为婚的妻子。在她还未出生时,王令公被人陷害,全家被迫辗转搬迁。就这样与杨家失去了联系。王兰英身强力壮,天生神力,从小痴迷练武。杨六郎第一次见到她时,只见王兰英:这位大姑娘身高九尺开外,比自己高出半头,宽肩膀,粗胳膊,粗腿,大脚片,手象蒲扇一样

  • 她是辽国的第一女将,无敌宝剑战败穆桂英,就连王兰英也败阵而走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穆桂英,王兰英,杨六郎,杨宗保,杨家将,杨门女将,樊梨花,辽国,中国传统音乐

    春秋时期出现的湛卢剑斩杀楚王而闻名天下,薛仁贵靠着这把宝剑成为名震天下的人物,岳飞也凭着此剑成为一代抗金英雄。曹操的一把倚天剑没有出手就已经闻名天下,那把与倚天齐名的青釭剑更是名满天下,赵云凭着一颗虎胆与青釭剑的锐利,成就了长坂坡单骑救主的经典传奇。当宋辽两国陈兵于九龙峪之时,作为玉女阵的守将,她凭

  • 忠烈杨家将最后的结局到底如何?杨七郎穆桂英与王兰英谁会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穆桂英,王兰英,杨七郎,佘太君,杨业,杨延昭

    金刀令公杨继业从五代时期起,早已成为威震辽国的无敌英雄;力杀四门的杨七郎,他的无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位被称为小张飞的杨家将,不论杨家将后期的英雄如何英勇,杨七郎永远是杨家的第一勇将,他在民间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杨家无敌将;巾帼女将穆桂英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刀法极为巧妙,武艺高强的他曾经生擒过杨宗保与杨

  • 牤牛阵不破王兰英不出,大刀王兰英怒战遂州,力杀四将完虐韩延寿

    历史解密编辑:南说北爱标签:韩延寿,王兰英,杨家将,杨排风,赵德芳,大刀

    大宋江山上百秋,可恨北国做对头。皇帝闵贤龙耳栓,害得忠良心内忧。金沙滩里显身手,双龙会上美名留。叹惜明珠埋粪土,英雄受气贩马牛!——老道任道安短短一首诗揭露北宋杨家将尴尬处境,杨六郎在世之时,命运着实不好,先是父亲兄弟战死在幽州,他千里逃命回到东京汴梁,状告老贼潘仁美,在双天官寇准和八贤王赵德芳的帮

  • 杨家将:为何王兰英的武力稳居第一?你看她的四大战绩有多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小糖历史标签:王兰英,穆桂英,高宠,卢俊义,吕布,寇准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任何一部评书小说武力的天花板只有一个。《三国演义》中的吕布;《说岳全传》中的高宠;《水浒传》中的卢俊义……这些人都是各自作品中的最强武力存在。他们的顶级存在都有战绩支撑:吕布虎牢关力敌关羽和张飞二人不败;高宠勇挑铁滑车;卢俊义大战耶律四将……这些已成经典的战役塑造了各自的超级武将

  • 潘仁美叛国通敌坑令公,杨七郎高山斗女将,这就是她的儿媳杜金娥

    历史解密编辑:寄予的情话标签:杜金娥,潘仁美,杨七郎,佘太君,杨业,杨延昭

    金刀杨令公17:这封书信内容明确:潘仁美贤弟:别来无恙乎?悉闻:贤弟荣任大宋国掌朝太师、兵部尚书、京师九门提督等职,兄窃喜之余,并向贤弟恭贺升迁。贤弟身兼文武要职,还记得故友之情否?二十余年以前弟与愚兄曾在佘塘关下、大辽营中,义结金兰之好。当年,贤弟亲手所书之盟谱,至今尚由愚兄珍存。依愚兄本意,想把

  • 真假杨六郎结拜杨七郎杜金娥花王山定亲,杨家将入住天波府无佞楼

    历史解密编辑:千层琳琅标签:杨六郎,杜金娥,杨七郎,佘太君,潘仁美,杨业

    金刀杨令公18:早在宋太祖赵匡胤称帝之初,由于疑心过重,他曾经“酒醉斩了郑三弟,酒醒撵了苗先生”。其实都是装神弄鬼,故做玄虚。这段书前文述过,此处不必再重提。却说护国军师府有位提调将军,名叫杜成。这人刚刚二十多岁,却足智多谋,敢作敢为。因而,深受大军师苗光义的赏识。经苗光义再三推荐,年纪轻轻的杜成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