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最后的硬骨头,唯一有可能力挽狂澜的人,千古忠烈李庭芝!

南宋最后的硬骨头,唯一有可能力挽狂澜的人,千古忠烈李庭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丁媗彧说娱乐 访问量:600 更新时间:2024/1/23 3:53:18

公元1276年三月中旬,南宋的遗臣们聚集在浙江温州江心寺。

自从一个月前,南宋的谢老太后和宋恭帝打开临安投降开始,南宋的国祚实际上已经灭亡了。

但是,每当一个国祚绵延的王朝行将就木之时,总有一些臣子不甘心看着王朝就那么走向灭亡,从而选择进行最后的抗争。

就在南宋谢老太后和宋恭帝向蒙古人打开临安大门的前夜,不甘心当亡国奴的张世杰陈宜中陆秀夫,苏刘义等人护送着益王赵昰,广王赵昺两个小王爷从逃了出去。

经过一个多月的逃亡,两个小王爷来到了温州江心寺。

1

作为宋度宗的遗孤,作为赵宋流亡朝廷的第一,第二继承人。不满十岁的他们,无疑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听闻二王在温州江心寺落脚,数百名流亡的赵宋遗臣,以及十数万民兵义勇军又相继渡海而来。

所以,这才有了公元1276年三月中旬,南宋遗臣们齐聚温州江心寺的热闹场面。

此时的温州江心寺内,仍旧保留着一百五十年前的印记。那个印记,是南宋的缔造者赵构所留。当年的金兀术攻陷了临安,赵构也曾逃亡于此。赵构的御座,此刻还在那里安静的沉默着。

众人既已齐聚江心寺,自然免不了要对赵构进行祭拜。此时,以二王为首,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苏刘义,杨亮节,俞如珪等人为后,皆投拜于宋高宗赵构的御座之下。

此举,一为凝聚人心,二为激励士气。

祭拜完宋高宗之后,众人一致决定,以年仅九岁的益王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号召忠于赵宋的天下臣民,起兵抗蒙,恢复汉家河山。

消息传出,之前被谢老太后遣散的各路勤王兵马,又络绎不绝的往温州赶来。

当身处大都的忽必烈获知已经宣告灭亡的赵宋王朝,此时在二王的号召下,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之时,当即命令身在临安的谢老太后,以祖母之尊,召益、广二王解散兵马,回归临安。

随着谢老太后的懿旨到来,温州的众人不安了起来。他们很清楚,如果置谢老太后的懿旨于不顾,接下来将要迎接的便是蒙军的南下追击。

只见这时,陈宜中站出来说道:“这有什么好担心的,这一天迟早会来的。”

在陈宜中的建议之下,前来宣谕的使臣,无论是忽必烈的,还是谢老太后的,都先后被沉入海底。

忽必烈和谢太后的使臣被处决了,这天下兵马都元帅的旗号也打出去了,而接下来该到解决问题的时候了——怎么对抗即将南下的蒙军?

陈宜中给出的建议是:“登船出海,南下福州!”

纵观此时的流亡朝廷,张世杰是领军将才,却不是帅才;陆秀夫之前是礼部侍郎,对于军事方略更是一无所知;苏刘义,杨亮节,俞如珪等人,之前也就是禁卫军统领的角色。对于这种区域性的大规模作战,他们既缺乏理论,更毫无实战。

对于陈宜中提出前往福州,养精蓄锐,整军备战,再图大举的军事计划,他们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毕竟,他们也不知道如今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在远洋的舟船齐备之后,这个从临安流亡出来的大宋朝廷,即将前往他们流亡的第二站——福州。

2

公元1276年五月一日,福州府内,一场盛大的登基大典举行了。在众多大宋遗臣的簇拥下,益王赵昰正式登基为帝,改元景炎。

自此,以宋恭帝为首投降的大宋王朝已经成为过去。一个崭新的,不屈的大宋王朝,矗立在巨浪滔天的大海之滨,他将时刻准备着接受来自于北方惊涛骇浪的冲击。

新君即位,封赏百官。以皇弟赵昺为卫王;以陈宜中为左丞相兼枢密使;以文天祥为右丞相,以张世杰为枢密副使,封少保;以陆秀夫为直学士;以苏刘义为殿前指挥使。并急发诏命,命淮东李庭芝南下福州共商国事。

此时的流亡朝廷,不缺兵马,缺的是李庭芝这种能统御一方,进退有度,捭阖天下的战时统帅。

淮东战场,此时的李庭芝,已经在外无援军,内无粮草的煎熬中据城死守扬州一年多了。而攻城的阿术,也已处于近乎崩溃的状态。

公元1276年的盛夏七月,身在福州的南宋流亡朝廷又一次催促李庭芝等人南下主持战局。

接到命令,是去是留的问题,困扰着李庭芝和姜才二人。

如果不去福州,身在福州的几十万朝廷大军没人指挥;如果去了福州,那也就意味着李庭芝要放弃坚守了一年多的扬州以及淮东之地。

帅府之内,副将姜才无奈的对李庭芝说道:“走吧,此时离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如若再困守孤城,便只能自毙于此了!”

李庭芝心有不甘的言道:“你我一旦离去,淮东终将不再为大宋所有。坚守了这么久的扬州城,真要如此轻易的放弃吗?”

姜才再言道:“今朝廷命你火速南下勤王。皇命之下,将军岂能拒不奉召!”

紧接着姜才再言:“朝廷此举,必有其深意。以眼下时局而言,扬州之地,已成死局。而反观两广,福建之地,依山傍海,天地宽广,兵马粮草俱备。唯缺将军这等统御千军之人。将军此去,必大有为于天地之间。待时机成熟,引军北上,光复江南,将军必将因再造宋室之功,而彪炳史册。此刻,怎能困死于这扬州孤城之内?”

听完姜才所言,李庭芝默然点头。姜才所说不无道理,于忠于势,他都应该南下福州。但是这淮东之地,毕竟是他坚守了30余年的地方。若是如此离去,于情而言,他的心仍旧会隐隐作痛。

只是,再依依不舍,也是该离开的时候了。

3

七月中旬的一个深夜,李庭芝留下心腹朱焕守城,自己与姜才二人,带领着七千兵马,走出了扬州的城门。

只是,让李庭芝没想到的是,他前脚刚踏出了扬州的大门,后脚朱焕便向阿术打开了扬州的城门。这样一来,李庭芝的南下勤王,由此变成了引军逃亡!

得闻李庭芝出走扬州,进驻扬州城的阿术,星夜引军追赶,两日之后,还没来得及入海的李庭芝、姜才一行,被阿术围困于泰州城内。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李庭芝、姜才二人再也无力南下了。更为可恨的是,此时围城的蒙军,竟然带来了从杨州出走军兵的妻儿老小。

在个人的生死存亡和家人的性命攸关之下,泰州的城门最终被叛变的士兵打开了。

眼看已经输掉了一切,李庭芝来到了院内的莲花池旁,纵身投了下去。只是,冲进来的蒙军怎么会让李庭芝如此轻易的死去。在蒙军的打捞之下,李庭芝最终被生擒。

三日后,李庭芝和姜才双双被押往扬州!

扬州的帅府之内,蒙将阿术坐在了往日李庭芝所坐的位置。当李庭芝和姜才被押进来之时,阿术出于敬仰,起身相迎。

对于阿术的做作,李庭芝不屑一顾,只是凛然言道:“败军之将,只求速死,勿复他言。”

然而,阿术却依旧耐心的言道:“你这又是何苦呢?降了吧!我阿术一生,向来少钦佩人,对于南国来说,也就只有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故国已亡,留下来为新朝效力吧!”

阿术虽然说了这么多,但是此时的李庭芝却一言不发。如若像夏贵一样苟且偷生的活着,那不就变成了他曾经深以为耻的人?这是高傲的李庭芝所无法接受的!

劝降无果,多年的老对手阿术,最终选择尊重他的对手,成全了李庭芝和姜才忠义的一生!

数日之后,李庭芝和姜才在扬州慷慨赴义。

随着扬州的城破,李庭芝和姜才的殉国,真州的苗再成和泰州孙虎臣也在蒙军的全力进攻之下,城破身亡。而后淮东之地的滁州,高邮,通州各地,相继沦落于蒙军之手,护卫了南宋一百五十余年的江淮大地,就此尽入蒙元版图。

更多文章

  • 阜阳市刘锜小学少先队五(5)中队:鼓起梦想之帆

    历史解密编辑:安青传媒标签:梦想,阜阳市,辅导员,刘锜小学,少先队员,小学少先队

    阜阳市刘锜小学少先队五(5)中队是一个团结、友爱、奋进的中队,她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梦想中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集体,54名少先队员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向着梦想奋勇前进。在这里,54个梦想交汇在一起,54个梦想凝聚成一个梦想——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五年来,他们相亲

  • 刘锜与金兀术交战,用熟豆喂马杀敌,其实这“妙招”是不能实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古至尊宝标签:刘锜,宋军,岳飞,刘琦,金兵,金兀术

    史称:“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顺昌之战,在历史上是最惊心动魄的战争之一,影响非常大。传说,刘锜之所以能赢,是因为用熟豆喂马杀敌,施展妙计取胜的缘故,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

  • 悲愤而亡的南宋大将刘锜,背后是怎样浓烈的家国情怀?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刘锜,赵构,金军,领兵,宋朝,武将,南宋大将

    沪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子刘锜完美地继承了父亲领兵作战的才能,见过他的人无不开口称赞一句少年将军,还得到了宋高宗的亲口夸奖。年少的刘锜跟随着父亲征战沙场,积攒了很多作战经验,在战场上所立下来的功劳丝毫不逊于岳飞将军,是南宋有名的武将,但最终却落得个悲愤而亡的下场。南宋的富饶和无法自保被金军盯上宋朝吸

  • 一心为国的南宋大将刘锜,为何会悲愤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锜,一心,岳飞,大将,金军,将领,南宋

    在战火四起、战乱频繁的封建时期,朝代更迭乃是常有之事。每一个王朝的兴亡更替都离不开骁勇善战、征战沙场、戎马一生的爱国将领,这些爱国将领不惧牺牲、一身正气,凭借一己之力立下赫赫战功。南宋时期积贫积弱,看似国泰民安的表层下蕴藏着不为人知的惊涛骇浪,它所倡导的和平总是被金人的突然来袭频繁打乱。向使当初身便

  • 全史人物评鉴-刘锜 字信叔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金人,岳飞,金兵,全史,信叔,金兀术,虞允文,刘锜字,人物评鉴

    刘锜字信叔刘锜(1098年-1162年),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沪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第九子,外表出众。通晓兵法与风水五行之术,擅长射箭,声音响亮如洪钟。少时随从父亲刘仲武征战,有一次营门口水缸中盛满水,刘锜一箭射中水缸,拔出箭矢缸中水如注涌出,刘锜随后又射出一箭正好将原来的箭孔塞住,人们叹

  • 刘锜:西夏小孩畏惧他,是他仅用万余兵马逼退十万金国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锜,宋军,金兀术,金人,岳飞,金国

    南宋绍兴十年,烽火再燃。彼时仅仅距离宋金议和过了一年,南宋的百姓还未享受来之不易的和平,兵戈又再度兴起。那年,金兀术撕毁合约,率军十余万占领了开封。之后又马不停蹄地挥师南下,沿途的宋军纷纷望风而降。金兀术踌躇满志,誓要一举击垮宋廷。 然而,在金军的必经之地——顺昌,早已有人做好了誓死抵抗的

  • 古代名人智慧:刘锜频出奇计败兀术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兀术,刘锜,金兀术,大军,东京,金兵,古代名人智慧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公元1140年,南宋刘锜被任命为东京(今河南开封)副留守,率军三万余人前去驻扎,以伺机牵制敌人,保卫江南。但当大军行进到顺昌(今安徽阜阳)时,却得到消息,说东京已被金兵占领,而且金兵正向南扑来。刘锜决定固守顺昌,以牵制敌人。他先派人日夜加固城墙,赶制防御器械,并让人在城墙上增

  • 宋金顺昌之战有多激烈?刘锜以两万孤军大败兀术,击溃十万金军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刘锜,兀术,宋军,金兀术,完颜宗弼,金兵

    南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秋天,金国大将完颜宗弼(金兀术)发动兵变,将力主与宋廷议和的重臣挞懒诛杀。之后,好战的金兀术任都元帅,领行台尚书省,将金国的军政大权全部握于一手。金兀术悍然撕毁合约,于绍兴十年(1140)五月出兵向南宋发起大规模进攻。兀术兵分几路,命大将彻离喝率军攻击陕西、孔彦舟攻开封、

  • 南宋版“止啼飞龙”,名将刘锜作战能力有多猛?

    历史解密编辑:邓海春标签:刘锜,张浚,宋军,金人,岳飞,金兀术

    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破十万,威震江东,使江东小儿不敢啼哭;南宋亦有名将刘锜数败西夏,使得西夏畏惧,就连小孩也恐其名而不敢啼哭。一生力战西夏、金朝,中兴十三处战功有其二,维护南宋半壁江山,刘锜是如何“张大国家之威,发舒华夏之气”的呢?一、夏儿止啼,致命败仗刘锜是将门虎子,其父刘仲武是泸川军节度使,多次与

  • 顺昌之战:以五千步卒硬撼金国十万大军,成就悍将刘锜的不世威名

    历史解密编辑:雪滿長安道标签:刘锜,金国,完颜宗弼,金人,宋军,赵构

    绍兴九年(1139)正月,南宋都城临安正准备就寝的宋高宗赵构,突然接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北方强敌金国内部发生政变,以好战闻名的完颜宗弼(兀术)取代主和派的完颜昌,掌握了女真的军政大权。对于金国的派系之争和高层动乱,赵构毫无兴趣,他只关心几个月前才刚刚缔结的“绍兴和议”,还能否在完颜宗弼手中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