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史:元军攻克扬州,李庭芝被俘,不屈而死

宋史:元军攻克扬州,李庭芝被俘,不屈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784 更新时间:2023/12/12 5:19:29

4万宋军兵临扬州城下,手持武器,与李庭芝面对面。蒙古铁骑手持弯刀,位于阵后,监视宋军,驱使他们上战场。李庭芝站在城楼上,笑了笑,对众将说:“我只有以死报国了,没有退路可言。”

1276年,元军兵临杭州,谢太后、宋恭帝无心抵抗,选择投降。谢太后给各地将领发布“手谕”,让他们投降元朝,不要抵抗。

李庭芝、姜才以7千兵马镇守扬州,得到谢太后的“手谕”后,他们当众斥责使者,并烧毁“手谕”,继续抵抗。

宋朝末年,李庭芝是条好汉,元军主帅伯颜阿术很佩服他。阿术屡次书信李庭芝,让他“识时务者为俊杰”,归顺元朝才是出路,遭到拒绝。

招降不成,阿术率兵强攻扬州,但宋军防守严密,弓弩众多,攻坚战失败。谢太后投降后,阿术便让她写“手谕”,劝说李庭芝、姜才投降,以保全扬州民众。

太后、皇帝可以投降,但李庭芝不能,他得到孟珙的提拔,立誓要继承恩师的抗蒙事业,即便是阵亡沙场。

谢太后、宋恭帝北上,李庭芝派兵突袭镇江,杀死元军千余人,准备迎接他们到杭州。可惜,阿术率主力及时增援,宋军势单力孤,只能退回扬州。

阿术不放弃争取李庭芝,决定进行“心理战”。此时,80岁的老将夏贵率淮西4万兵马投降元朝,阿术决定从淮西士兵入手,让李庭芝难堪。

4万宋军兵临城下,手持武器,与李庭芝面对面。蒙古铁骑手持弯刀,位于阵地之后,监视宋军,驱使他们上战场。

前不久,李庭芝、夏贵还并肩作战,一起抵御元军。如今,两支“宋军”将要在扬州相互厮杀,命运如此捉弄人。

“宋军”发起进攻,李庭芝也不客气,以弓弩还击,毫不给面子。阿术知道李庭芝的个性,便下令撤兵,继续采取“招降”战术。

阿术上奏朝廷,将李庭芝的事迹告知忽必烈,希望皇上能下旨招抚。忽必烈很敬佩李庭芝,亲自写“圣旨”,派使者送去扬州,劝说李庭芝投降。

李庭芝打开城门,迎接使者,却并未打开“圣旨”。当着蒙古骑兵之面,李庭芝砍下使者的首级,丢到城下,还烧毁“圣旨”,拒绝投降。

招降不成,强攻也不行,阿术决定采取“围困战术”,派兵截断宋军的粮食运输线,困死城内守军。

李庭芝让官员、士绅出钱并缴纳粮食,支持宋军作战。此外,李庭芝还率兵进行垦荒重地,自给自足,增加守城的资本。

1276年夏,张世杰文天祥在福建拥戴益王赵昰称帝,重建朝廷,并下诏让李庭芝、姜才率军前来汇合,保护皇室安全。

李庭芝、姜才率五千兵马突围而出,准备转移到福建,结果半路遇到埋伏,宋军损失惨重,退守泰州。

李庭芝离开,扬州守将朱焕叛变,打开城门投降元朝,李庭芝一家老小都被阿术抓获,并将他们押送到泰州,劝说李庭芝投降。

为了表示“诚意”,阿术再次上奏忽必烈,希望皇上能颁布“圣旨”,赦免李庭芝处死使者、烧毁“诏书”的罪过,得到批准。

蒙古骑兵将“圣旨”射入城内,李庭芝又当众烧毁。此时,李庭芝的妻子、儿女都在城下,他还是不愿意投降,决心死战到底。

阿术无奈,只能下令强攻,又被李庭芝击退。可惜,部将孙贵叛变,打开北门迎接元军,李庭芝走投无路,投湖自尽未遂,被元军俘虏。

阿术将李庭芝押回扬州,好酒好肉款待,建议李庭芝、姜才投降。李庭芝一言不发,无视阿术的劝说;姜才则怒斥阿术,让他不要痴心妄想。

李庭芝拒不投降,阿术也不放弃,想把他押送到燕京,让忽必烈亲自劝说。可惜的是,朱焕害怕李庭芝,他一旦投降元朝,自己就没好果子吃。

朱焕要求阿术处死李庭芝、姜才:“扬州抵抗,拒不投降,还杀死了不少元军将士,都是因为李庭芝的原因。”

朱焕这么一说,蒙古将士哗然,认为阿术太过仁慈。蒙古众将一再要求处死李庭芝、姜才,阿术只好将他们处死。

李庭芝、姜才被杀,扬州民众无不哭泣。也许是内心有愧,夏贵来探望姜才,被训斥一顿:“你看到我,还好意思活下去吗?”夏贵很狼狈,两年后病逝。

标签: 李庭芝元军宋军忽必烈扬州元朝

更多文章

  • 南宋最后的硬骨头,唯一有可能力挽狂澜的人,千古忠烈李庭芝!

    历史解密编辑:丁媗彧说娱乐标签:赵构,姜才,李庭芝,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

    公元1276年三月中旬,南宋的遗臣们聚集在浙江温州江心寺。自从一个月前,南宋的谢老太后和宋恭帝打开临安投降开始,南宋的国祚实际上已经灭亡了。但是,每当一个国祚绵延的王朝行将就木之时,总有一些臣子不甘心看着王朝就那么走向灭亡,从而选择进行最后的抗争。就在南宋谢老太后和宋恭帝向蒙古人打开临安大门的前夜,

  • 阜阳市刘锜小学少先队五(5)中队:鼓起梦想之帆

    历史解密编辑:安青传媒标签:梦想,阜阳市,辅导员,刘锜小学,少先队员,小学少先队

    阜阳市刘锜小学少先队五(5)中队是一个团结、友爱、奋进的中队,她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梦想中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集体,54名少先队员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向着梦想奋勇前进。在这里,54个梦想交汇在一起,54个梦想凝聚成一个梦想——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五年来,他们相亲

  • 刘锜与金兀术交战,用熟豆喂马杀敌,其实这“妙招”是不能实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古至尊宝标签:刘锜,宋军,岳飞,刘琦,金兵,金兀术

    史称:“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顺昌之战,在历史上是最惊心动魄的战争之一,影响非常大。传说,刘锜之所以能赢,是因为用熟豆喂马杀敌,施展妙计取胜的缘故,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

  • 悲愤而亡的南宋大将刘锜,背后是怎样浓烈的家国情怀?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刘锜,赵构,金军,领兵,宋朝,武将,南宋大将

    沪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子刘锜完美地继承了父亲领兵作战的才能,见过他的人无不开口称赞一句少年将军,还得到了宋高宗的亲口夸奖。年少的刘锜跟随着父亲征战沙场,积攒了很多作战经验,在战场上所立下来的功劳丝毫不逊于岳飞将军,是南宋有名的武将,但最终却落得个悲愤而亡的下场。南宋的富饶和无法自保被金军盯上宋朝吸

  • 一心为国的南宋大将刘锜,为何会悲愤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锜,一心,岳飞,大将,金军,将领,南宋

    在战火四起、战乱频繁的封建时期,朝代更迭乃是常有之事。每一个王朝的兴亡更替都离不开骁勇善战、征战沙场、戎马一生的爱国将领,这些爱国将领不惧牺牲、一身正气,凭借一己之力立下赫赫战功。南宋时期积贫积弱,看似国泰民安的表层下蕴藏着不为人知的惊涛骇浪,它所倡导的和平总是被金人的突然来袭频繁打乱。向使当初身便

  • 全史人物评鉴-刘锜 字信叔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金人,岳飞,金兵,全史,信叔,金兀术,虞允文,刘锜字,人物评鉴

    刘锜字信叔刘锜(1098年-1162年),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沪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第九子,外表出众。通晓兵法与风水五行之术,擅长射箭,声音响亮如洪钟。少时随从父亲刘仲武征战,有一次营门口水缸中盛满水,刘锜一箭射中水缸,拔出箭矢缸中水如注涌出,刘锜随后又射出一箭正好将原来的箭孔塞住,人们叹

  • 刘锜:西夏小孩畏惧他,是他仅用万余兵马逼退十万金国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锜,宋军,金兀术,金人,岳飞,金国

    南宋绍兴十年,烽火再燃。彼时仅仅距离宋金议和过了一年,南宋的百姓还未享受来之不易的和平,兵戈又再度兴起。那年,金兀术撕毁合约,率军十余万占领了开封。之后又马不停蹄地挥师南下,沿途的宋军纷纷望风而降。金兀术踌躇满志,誓要一举击垮宋廷。 然而,在金军的必经之地——顺昌,早已有人做好了誓死抵抗的

  • 古代名人智慧:刘锜频出奇计败兀术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兀术,刘锜,金兀术,大军,东京,金兵,古代名人智慧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公元1140年,南宋刘锜被任命为东京(今河南开封)副留守,率军三万余人前去驻扎,以伺机牵制敌人,保卫江南。但当大军行进到顺昌(今安徽阜阳)时,却得到消息,说东京已被金兵占领,而且金兵正向南扑来。刘锜决定固守顺昌,以牵制敌人。他先派人日夜加固城墙,赶制防御器械,并让人在城墙上增

  • 宋金顺昌之战有多激烈?刘锜以两万孤军大败兀术,击溃十万金军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刘锜,兀术,宋军,金兀术,完颜宗弼,金兵

    南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秋天,金国大将完颜宗弼(金兀术)发动兵变,将力主与宋廷议和的重臣挞懒诛杀。之后,好战的金兀术任都元帅,领行台尚书省,将金国的军政大权全部握于一手。金兀术悍然撕毁合约,于绍兴十年(1140)五月出兵向南宋发起大规模进攻。兀术兵分几路,命大将彻离喝率军攻击陕西、孔彦舟攻开封、

  • 南宋版“止啼飞龙”,名将刘锜作战能力有多猛?

    历史解密编辑:邓海春标签:刘锜,张浚,宋军,金人,岳飞,金兀术

    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破十万,威震江东,使江东小儿不敢啼哭;南宋亦有名将刘锜数败西夏,使得西夏畏惧,就连小孩也恐其名而不敢啼哭。一生力战西夏、金朝,中兴十三处战功有其二,维护南宋半壁江山,刘锜是如何“张大国家之威,发舒华夏之气”的呢?一、夏儿止啼,致命败仗刘锜是将门虎子,其父刘仲武是泸川军节度使,多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