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二娘张青凭借祖传的酱牛肉手艺准备开店赚钱,初期规划酱牛肉、花生米、大馒头、酒四款产品,茶水免费。选好十字坡一家旺铺,取店名“二娘酒家”,小两口的创业就开始了,男主内女主外,干劲十足。
由于手艺独特,待人热情,价格公道,二娘酒家好评如潮;人越来越多,顾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顾客多次询问店内是否有烧饼。孙二娘小两口盘算着,做烧饼工序多,费时费力,还得再去置办烤炉,自己也没做过,招个小伙计的开支也不小;一番思量,想到了临乡的武大郎,于是给大郎致电来二娘酒家谈合作;双方合作达成,大郎按照自家烧饼一模一样的配方和制作工艺,仅在包装上注明“委托方:二娘酒家 加工方:武大郎”。孙二娘夫妻和武大郎共同对“二娘酒家烧饼”质量负责。
陆陆续续,孙二娘张青小两口又用同样的方式有几家店铺老板达成合作。
夫妻二人五年时间起早贪黑,生意越做越大,继续丰富产品,大朗向他们推荐了王婆水饺。孙二娘夫妻向王婆表达了自己想做二娘酒家特色水饺的意向,从饺子馅到饺子皮造型都要与众不同,经过多轮洽谈,确定了三款水饺;产品采用二娘酒家专用包装,注明“委托方:二娘酒家 加工方:王婆”。孙二娘夫妻和王婆共同对“二娘酒家水饺”质量负责。
经过十年打拼,二娘酒家已占据了十字坡酒家生意半壁江山,发展成了几十名伙计的小公司,“二娘酒家”成了响当当的地方字号。夫妻二人盘算着最快的扩张方式还是别人家的产品打上自己家的字号,或是让别人家按照自己要求定制,于是有了“二娘酒家绸缎庄”、“二娘酒家瓷器铺”、“二娘酒家茶庄”……一时间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二娘家的字号,口口相传,外地人士也慕名而来。坊间流传,“二娘酒家”=质量上乘。
这天“二娘酒家”举行了二十周年庆典,酒席散去夫妻二人静坐家中,回想奋斗二十年,风风雨雨,历历在目。这些年上下打点,陪人笑脸,大大小小的罚单也没少吃,上百个公司,几千个伙计,公司大小事项,打理起来实在费心费力,夫妻二人有了安心享受生活的打算。
既然大家都是冲着“二娘酒家”招牌来的,索性就卖招牌吧。二娘酒家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混改,所有门店改为招牌授权制,门店自立门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向孙二娘夫妻每年缴纳招牌授权费即可使用“二娘酒家”招牌,并且,孙二娘夫妻放开招商授权,只要交费便可使用“二娘酒家”招牌。
这样一来,几千人的大公司一下子缩减到几十人的小公司,伙计们每天对接品牌授权业务,不需要高薪高技能人才;有了二十年的积累,“二娘酒家”遍地开花,知名度让顾客们不假思索地掏出了钱袋子。孙二娘张青老两口也迎来了百倍于以前的收益,而且所有店铺的经营风险与二人无关!
越来越多的顾客发现此时的“二娘酒家”已不是当初的“二娘酒家”……
据说,孙二娘夫妻卖掉了“二娘酒家”招牌使用权,得钱万金,退休隐居。
有一天,老两口想吃酱牛肉,却怎么也做不出当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