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介绍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026 更新时间:2024/1/20 1:34:31

北魏孝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从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方面入手,旨在巩固统治者的政权,并且恢复北魏的生产活力,提高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军事水平。在政治上,孝文帝共从四方面入手,深化北魏的吏治改革。其中,孝文帝为了提高官吏的政治业绩,实行奖惩制度。

孝文帝画像

即北魏官员们任职满一年,就会加升一级;如果政绩不好就会降一级。其次,为了减轻百姓们的赋税负担,孝文帝实行税收制度的变革,保证了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官吏们再也不敢利用职位之便收刮百姓的民脂民膏。第三,为了奖惩官吏,孝文帝制定了俸禄制度。其中规定,如果官吏贪污一匹绢布就要被处死,除此之外,孝文帝规定官员的田地不可买卖,朝廷根据官吏们的职位高低来进行土地划分,等到官吏离职时,土地规下一任官吏使用。第四,为了士族阶层进入官场的公平性,孝文帝对任官制度进行了改革。孝文帝将官位划分为九品,官吏的官位进行各方面的考核而定。第五点,孝文帝决定将北魏都城迁至洛阳。孝文帝这一举措旨在让鲜卑人接受汉文化的熏陶,统治者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管理和统治。经济上,孝文帝实行了均田制和创三长制、改革租制。通过一系列的税收改革制度,缓解百姓阶层的压力。文化上,孝文帝实行移风易俗政策,让鲜卑人说汉语、穿汉服、并且实行少数民族通婚,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孝文帝之所以要改革政策是因为经济、政治和民族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才不得不开始改革。首先是经济,经济上相比其他时期相对落后,再是政治,因为是少数民族的原因,所以跟中原汉族的政治体制比起来就明显落后,甚至还是奴隶社会,而北魏初期时为了巩固政治,使用了宗主都护制,由于都护制方案不完善,所以适得其反,严重的影响了北魏的经济税收。

孝文帝画像

另一个是民族关系,因为北魏是由少数人民来统治汉族人民,所以汉族人民其实在心理上是不认同的,而且而且鲜卑族又是比汉族落后很多的国家,所以汉族人民不服鲜卑族来统治他们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民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鲜卑族的统治者一直以来都是以掠夺为业,经把很多汉族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变成他们自己的奴隶和杂户,并且实行相当残酷的统治,日子一长,汉族人民便决定不再妥协,他们彻底的激起了汉族人民和北方的各族人民不断的反抗,而这种民族矛盾严重的影响到北魏的政治和权力的相对和谐。

政治体制的变化,经济上税收的手段,以及民族间尖锐的矛盾,都大大影响着北魏政权的稳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孝文帝才不得不对其进行改革,以此来缓解国内的矛盾,维护自己的统治,改革占用了他很多的时间,孝文帝的改革方案为隋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

北魏孝文帝,姓拓跋,叫拓跋宏,是鲜卑族,后来改革后改为元宏,生于公元前467年,卒于公元前499年,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是北魏第六个皇帝。拓跋宏即位时年仅五岁,23年后执政,在位九年后生病去世,谥号孝文皇帝,庙号高祖。拓跋宏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是却令北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关于拓跋宏,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改革。

孝文帝画像

公元495年,拓跋宏带领自己的族人迁都洛阳,因为洛阳曾是各朝各代的国度,文化内蕴身后,以促进鲜卑族人的汉化。迁都洛阳后,鲜卑族人的姓氏都变成汉姓,包括语言,风俗,文化都逐渐汉人学习和发展,并且鼓励鲜卑族人和汉人通婚。在政治上,加强门第观念,这使得鲜卑族的贵族地位更高。并且,孝文帝开始参照汉族的朝廷制度,制定官场礼仪,规范了鲜卑族的朝政。在农业上,推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生产。

标签: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更多文章

  • 太康之治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太康,之治,出现,背景,是什么,太康,之治,出现,背景,称为

    太康之治出现的背景太康之治又称为太康盛世,是晋武帝司马炎在位的年号太康之后出现了盛世,晋武帝司马炎继承了其父亲的相国之位之后,利用各种手段使得魏帝曹奂最终将皇位禅让给自己,司马炎获得了王位之后积极的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西晋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太康年间最终出现了太康之治的盛世景象,下面说一下太康

  • 历史上对乔行简的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上,乔行简,评价,如何,乔行简,评价,字寿,东阳,官位

    乔行简的评价乔行简,字寿朋,东阳人,是东阳籍官位最高的人,师从吕祖谦。后中进士,为官生涯开始,从小官一点点做起,后来官位越来越高,官位最高时任左宰相,深受宋理宗喜爱,为宋理宗解决了许多难事。乔行简故居乔行简幼时家境贫寒,在未中进士之前是一个穷秀才,每天节衣缩食,半饥半饱,省出来钱买油灯,以便晚上读书

  • 庐陵四忠之周必大的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庐陵,四忠,之周,大的,故事,介绍,周必,大的,故事,周必大

    周必大的故事周必大是个好官。他是庐陵人,庐陵指现在的江西省吉安市,也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因为是南宋有名的丞相,仕途又颇具传奇色彩,所以周必大的故事流传甚广。他一生辅佐三代君王,多次直言进谏,为民请命,深得君王倚重、民众爱戴。周必大画像周必大年轻时负责和剂局,就是管配药卖药。有一次着火,五十多人要

  • 国本之争经过和结果到底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国本,之争,经过,结果,到底,怎样,国本,之争,经过,一次

    国本之争经过国本之争的经过,是一次帝王和大臣们之间的较量。以下就是国本之争经过。郑贵妃画像自从明神宗有了立朱常洵为太子的念头以后,朝臣们惊慌失措。纷纷上奏请求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万历十四年,首辅大臣申时行上疏朝廷,列举了明英宗和明孝宗幼年被立为皇太子的事情,请求明神宗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但是明神宗以

  • 国本之争简介 国本之争起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国本,之争,简介,起因,是什么,国本,之争,简介,明朝,后期

    国本之争简介国本之争,是明朝后期神宗皇帝册立太子的问题。因为太子是“国之根本”,所以这一事件就被称为“国本之争”。那么国本之争的简介是什么呢明神宗朱翊钧画像国本之争,是明朝神宗时期发生的最复杂的政治斗争。按照中国古代帝王皇位传递的法则--嫡长子继承制,皇长子朱常洛从法度上来说是明神宗皇位的继承者。但

  • 水浒传鲁智深简介资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水浒传,智深,简介,资料,智深,简介,小说,作者,笔下,塑造

    鲁智深简介鲁智深是小说作者笔下塑造的一个英雄人物,本名叫做鲁达。他在作者的笔下第一次出场的他头上裹着一个头巾,脑袋后面有两个金环,身上穿着的是绿丝战袍,腰间还系着条青绦,脚上穿的是鹰爪皮的靴子,身份是经略相公手下的提辖,被人们尊称为鲁提辖。鲁智深泥塑当然生性豪爽的他,也有着一番大的作为,首先是为一对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政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孝文帝是北魏政权的第六位继承人,拓跋宏五岁时登基为孝文帝。在母亲冯太后的帮助下,孝文帝亲政后,在北魏实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运动。孝文帝之所以有坚定的信心来实行改革,原因在于孝文帝看到了北魏社会暴露的弊端,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让北魏恢复活力。孝文帝雕像孝文帝意识到了吏治的弊端,在政治上颁布

  • 人们对伊犁条约的评价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人们,伊犁,条约,评价,怎么样,伊犁,条约,评价,人们,对于

    伊犁条约的评价人们对于《中俄伊犁条约》都有怎样的评价呢?下面来看看伊犁条约的评价。左宗棠雕像对于伊犁条约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伊犁条约》和其他不平等条约一样,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却屈服于俄国的威逼胁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伊犁条约》,致使国家主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关系,分析,北魏,孝文帝,改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后人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中,孝文帝在推行改革中,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措施便是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这是由于这两项政策,才得以促进民族融合,为后来民族统一奠定了坚实、强有力的基础。孝文帝雕塑孝文帝5岁登基后,母亲冯太后便为孝文帝找来了汉族老师

  • 周必大的成就有什么 对周必大的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必,大的,就有,什么,评价,如何,周必,大的,成就,就是

    周必大的成就周必大的成就是非常大的,他在政治上有很好的建树,深得皇帝的敬重。南宋时期,国家内忧外患,周必大位高权重,一心为国操劳。他主张对外平等相待,不亢不卑。对内主张强兵、富国、安民、政修,不畏权贵,在保持国家安定团结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周必大作品周必大的成就也体现在文学方面,他文学修养极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