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军队作战方式与兵器简介

楚国军队作战方式与兵器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319 更新时间:2024/2/9 0:35:12

楚国兵器

作战方式

在长期有军事行动中,楚人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总结出《楚兵法》。《汉书·艺志》著录有《楚兵法七篇”,但今早已佚失。《军志》是先秦时一部著名兵书,著者与具体内容不详。楚人对这部兵书十分熟悉,经常运用《军志》指导军事行动。《左传》载楚成语:“《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者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故主张退师,不与晋战。宣公十二年载楚、晋邲之战时,楚令尹孙叔敖以《军志》“先人有夺人之心”为由,抢先晋师发动进攻,大败晋师。《军志》所说的适可而止、知难而退、先声夺人、待衰而攻的这类战略战术思想,春秋早、中期以来已深入人心,并被各国实际运用于战争之中。

夹攻是历代兵家常用的一种军事战术。楚人也常用这一兵法。楚武王三十八年(前703),楚联合巴国军队围攻邓国南疆一城市。楚斗廉列阵于巴军中间,与邓师交战时,伪装败北。邓师紧追楚师。巴师因此位于邓师之后,形成前后夹击态势。楚师折回攻击,巴师攻击后,前后夹击,邓军大败。

伏击也是楚人惯用的一种兵法,多能获胜。楚武王四十二年(公元前699年),楚师伐绞。楚人在绞城外山下设下伏兵,故意引诱绞人出城俘获樵夫。当绞人争相出城于山中追逐楚“樵夫”时,楚伏兵发起进攻,大败绞人。

筑室反耕是楚军采用的一种围师久留之法,其基本意思是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让士兵就地筑室而居,分田耕种,以示不攻下敌城,决不撤围。楚庄王十九年(前595)秋至二十年夏,楚师围宋9月,久攻不下,宋人易子而食。城外楚师亦仅剩下数日之粮。后采用筑室反耕的办法,宋人惊恐,以为楚军要长期围宋,遂向楚人求和。

兵器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和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它的武库是最庞大而且最先进的。楚国的兵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论质料,可分为铁、铜、木、竹、皮等制品。铁兵器主要有剑、戈、矛、匕首、镞;铜兵器主要有剑、戈、戟、矛、匕首、镞、弩机等。木兵器有盾、甲、弓等。竹兵器有弓、箭杆等。皮兵器有甲、胄等。论功能,可分为进攻性武器和防御性武器两大类。进攻性武器有弓、矢、戈、矛等。防御性武器主要是甲、胄、匕首等。1975年冬,在楚国故都纪南城东门外先后发现中小型墓葬600余座,共清理了其中的554座,获得了大量的随葬物,其中兵器的数量最引人注目,有各种兵器达571件,计各式青铜剑172把、各式铜戈150件、各式铜戟7件、各种青铜矛15件、竹弓25张、木盾17件,另有箭簇、匕首若干。数量巨人、门类齐全,简直可以称为楚国的兵器宝库。这样集中地出上土先秦兵器在全国是第一次,为研究古代兵器发展史提供了不可多得标本。

弩属远射兵器。最早的弩出现于春秋晚期的楚地,战国时期发现较多。在江陵楚墓中还发现过双矢并射连发弩。这种弩有矢匣、机体(木臂、活动木臂、铜机件)、木弓等部分组成,通长27.8厘米。矢厘置于机体上方,可容矢18枚,左右分列,每次可利用自身重力下落二矢至木臂的上面。通过活动木臂与机件的配合动作,向外射出,可连续发射。射程约20米。

盾是古代防御兵器。在战国时期楚墓中较常见。胎骨有木胎与皮胎二种,均髹漆,一般都有彩绘花纹。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盾49件,小平顶外凸,上部为双弧形,下部为长方形,正面呈凸弧形,背面正中安木盾柄。

楚墓中出土青铜剑的数量之多,工艺之精,皆居列国。然而,楚墓中出土的工艺水平最高的青铜剑却是越王剑、越王勾践剑。吴、越原是“宝剑之乡”,在越灭吴、楚灭越之后,原来为越王铸剑的传奇式的铸剑大师干将、莫邪,转而成为了楚国的铸剑大师。从此,楚国不仅自己铸造了大量华美的青铜剑,而且还将吴、越等国的名剑也掳到了楚国,这就是越王剑矛等稀世珍品为出在楚墓中的缘由。

新式武器的运用,必然导致军队成分和军事编制的变化。铁制剑和弩机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青铜剑的大量生产及其工艺的改进,以及青铜戈、戟、矛等的演进,都表明了战国时期楚国兵器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的实质,是楚国军事军队成分的改变在军事装备上的反映,即楚师由以车兵为主力改变为以步兵和骑兵为主力军这一重大变革的反映。

标签: 楚国

更多文章

  • 吴国军事力量如何 吴国军事成就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国

    勾践灭吴吴国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等。它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吴国退出历史舞台。兵器制造吴国的兵器制造技术享誉一时,屈原的《国殇》中即有“操吴戈兮披犀甲”之语。吴国拥有高超的铸剑技

  •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楚国

    周成王时期,楚国正式建立。后来楚国慢慢走向强盛,在楚庄王时期称霸天下。春秋时期就是楚国最鼎盛的时代,三家分晋后,由春秋转为战国,楚国依然是战国七雄之一。但作为一个传统强国,楚国最后究竟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呢?实际上造成楚国的衰落离不开四场战役。楚国灭越国后,楚怀王用人不当导致国力第一次走衰,此后秦国的强

  • 明朝宦官为何总能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宦官

    一些以明朝为背景的影视剧,最大的反派往往都是宦官,感觉明朝有些皇帝都没宦官这么有权势。在历史上也的确如此,明朝的宦官集团曾在上百年的时间内都占有朝堂的一席之地,文官集团根本就拿他们没任何办法。为什么明朝的宦官就总能做到专权呢?这也跟朱元璋当时出台的一系列规定有关。我们回看历史,无论哪个朝代只要处理不

  • 仁宣之治的评价 仁宣之治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仁宣二帝励精图治、革除弊政、稳定局势,使“天下益归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太平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贤明君主。仁宣之治的评价明仁宗在公元1424年即位,他效法文景之治的做法,开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采办珠宝;下令减

  • 仁宣之治简介 仁宣之治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仁宣之治简介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 弘治中兴的由来 弘治中兴的政治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弘治中兴

    弘治中兴明孝宗在位十八年,他重用李东阳,谢迁,刘建等名臣,采取种种措施减轻老百姓的徭役赋税,把本已经衰败的明朝再度复兴起来。弘治中兴的由来1487年明宪宗去世,其子朱祐樘继位,即明孝宗,年号弘治。明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得自明英宗以来的陋习得以去除,被誉为&l

  • 唐朝贞观之治的作用 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贞观之治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主要影响:文治方面1.奠定国基(对当世影响)贞观年间,太宗的各项善政,使官吏廉能,社会安定,人民丰衣足食,解决温饱,经济发展迅速,造成中兴局面,奠定了唐代274年的基业。2.确立制度(对后世影响)贞观年间,经太宗的苦心经营,延续了隋代的多种政制,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

  • 唐武宗为什么要灭佛?唐武宗灭佛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武宗

    唐武宗(814年7月1日~846年4月22日),本名李瀍(chán),汉族,生于元和九年六月十一日(814年7月1日),死于会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846年4月22日),临死前改名炎。他是唐穆宗第五子,文宗之弟。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武宗崇信道教,于会

  • 南北朝的兵制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北朝

    南北朝士兵不同朝代都有不同的兵制,那么南北朝时期的兵制是怎样的呢?在南北朝时期,朝代常因为军权流入权臣手中而更替。南朝的军事制度大至延续东晋募兵制。北朝在军事制度方面,在北魏初期采行兵民合一的部族兵制,统一华北后逐渐成为世兵制。北朝后期出现府兵制,成为隋唐兵制的基础。南朝兵种以步兵和水军为主,骑兵较

  • 六镇起义是哪六镇 六镇起义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六镇起义

    北魏时期,边镇军事豪强乘机扩充实力,其中尔朱荣实力最盛。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後发起的反汉化的六镇起义。六镇起义是哪六镇1、沃野镇,最早在沃野县,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境内临河县的西南方向。后来,迁徙到汉朔方城,在今天的内蒙古杭锦旗的北方。最后,又迁徙到内蒙古五原县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