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为何不惜代价都要消灭高句丽?

唐朝为何不惜代价都要消灭高句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83 更新时间:2024/1/25 10:05:30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扶余人建立的一个国家。从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征伐高句丽开始,到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灭高句丽为止,在长达24年的时间里,唐朝不断讨伐高句丽,付出巨大代价,最终将其灭亡。唐朝为何如此不依不饶,非要灭掉高句丽不可?这有许多原因。

第一,是为了拯救汉民。

隋朝时期,曾经四次大举出征高句丽,隋文帝一次,隋场帝三次,都以失败告终。这几次战争中,除许多隋军将士战死疆场外,还有许多士兵被俘或散居高丽。唐高祖武德初年,就曾与高句丽交换战俘,获得汉人万余人,可见隋末滞留高丽汉人之多。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遣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丽,途中遇到大量汉人,被夹道围观。“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陈大德回来后,将所见情况报告了唐太宗,太宗便说:“高丽本四郡地耳,吾发卒数万攻辽东,彼必倾国救之,别遣舟师出东莱,自海道趋平壤,水陆合势,取之不难。”为拯救滞留高丽的汉人,太宗已有了征伐高丽之意。

第二,是为了收复故土。高句丽所占据的辽东及朝鲜半岛北部之地,本为中原王朝所有。战国时,燕国击败东胡,夺得辽东。汉武帝时,汉军灭卫氏朝鲜王国,夺得朝鲜半岛北部地区,设立四郡,当时的高句丽仅为汉朝的一个县。一直到西晋时,这一地区都是中国的郡县。五胡十六国时期,高句丽乘中原动荡之机,侵占了这些地方。在唐朝看来,这是完全非法的,唐朝理应把这一地区收复。

隋代裴矩就说:“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箕子,汉时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列为外域,故先帝欲征之久矣”。唐代温彦博说:“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之玄菟郡耳。魏、晋以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

到了唐太宗准备出兵讨伐高句丽时,更说的明白:“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

第三,是为了扫除后世的祸患。

唐太宗时,全国已大体统一,贞观十四年,唐军平定高昌,同唐朝相抗衡的只有高丽了。

此时的高句丽,实力很强,是唐朝的重大威胁。到唐总章元年,灭高句丽时,该国还有“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余户”。而唐朝贞观末年,也只有三百万户。并且,高句丽的户数在之前几十年的战争中已经剧减,其原本的实力应该还要强的多。可以说,高句丽的人口数,和经济文化的发达程度,都远远超过后来东北地区的政权,并且它是唯一一个能够把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整合在一起的。如果任由高句丽继续发展,东北将不为中国所有,且一旦中原陷入动乱,高句丽趁机南侵,后果不堪设想。

贞观十九年二月,唐太宗在亲征高丽的途中,便说“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此后20多年间,唐朝坚持不懈的不断讨伐高句丽,一定要将其灭亡,就是为了给后世消灭掉一个大祸患。

标签: 高句丽

更多文章

  • 唐朝藩镇之魏博镇的牙兵为何最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牙兵

    实际上在最开始的时候,牙兵所指的仅是亲兵、卫兵,这个名称的主要来源于古时的牙旗,而这个“牙”字在古代通常泛指官署。可见,牙兵在最开始的时候,仅是一个名词而已。但随着中晚唐时期的到来,牙兵则一度成为了贬义词。因为在这段历史时期,唐朝的牙兵成为了藩镇变乱的一个根源所在。这中间,只

  •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礼崩乐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礼崩乐坏

    春秋和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六国,被称为“春秋战国”。这个时期由于周王朝的逐渐衰落,产生了一些非常奇特的现象。中原地区的诸侯争霸是周天子权力的分崩瓦解的象征。诸侯们的相互吞并和战争引起了“恩德治国”

  • 清朝选秀制度有哪些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选秀

    选秀女并不是选宫女,秀女是专门为皇帝的妃嫔做储备的,所以在各方面的要求也会更高。秀女分八旗秀女和三旗秀女,前者三年才选一次,后者一年就选一次。那选秀女到底又有什么要求呢?清朝皇帝的后妃主要来源于秀女,从顺治皇帝开始,清朝就形成了独特的“选秀女制度”。每三年在八旗内部选一次秀女

  • 蒙古帝国与金朝对抗24的灭国之战三阶段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金朝

    蒙金战争历时24年,双方多次易帅,作战谋略也屡有改变,按其进程大致分为成吉思汗攻金,木华黎、孛鲁攻金,窝阔台灭金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成吉思汗攻金蒙古成吉思汗六年二月,成吉思汗自龙驹河(今蒙古克鲁伦河)誓师伐金,越过沙漠,袭击金朝边地。同年秋,兵分两路,以钳形攻势大举攻金。成吉思汗亲率东路军,袭取乌月

  • 清朝知县手下有多少官府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知县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知县手下有多少机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清代地方“省、府、县”三级行政系统的设置中,县作为基层行政单位,乃系皇权向基层民众延伸的最直接、最有效媒介。所谓“天下之治始于县”,知县作为县级政权最高行政长官,更是被雍正

  • 《资政新篇》的内容是什么 《资政新篇》特点及性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书籍内容《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一、用人察失,严禁朋奸;作者洪仁玕认为,&

  • 《资政新篇》主要的指导思想及思想来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

  • 明朝奴儿干都司管辖的区域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亦称“耦儿干”、“努而哥”,或作“纳尔干”;是明朝在黑龙江下游设置的管辖黑龙江、乌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水系分布苏里江流域等地区的最高地方军政合一建制,这有点类似于我们早期的建设兵团一边防护祖国,一边备战边疆。奴儿干都司虽然远

  • 金朝的商业和赋税情况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金朝

    由于生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使商业日益繁盛。金朝建国初年,各地的商业发展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当时女真的龙兴之地东北地区还是“无市井,买卖不用钱,惟以物相贸易”,而金中都与开封府都是兴盛的商业城市。商业和钱币金朝建立不少的“榷场”,与西夏和南宋进行贸易。

  • 明朝宗室到底有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宗室

    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上,有一件事一直被人批判,即:明朝藩王庞大的寄生集团,到明末之时,宗室人口高达百万!事实究竟怎样呢?如果找到崇祯年间的玉牒,那么事情就真相大白了!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清代档案记载,顺治初年明代玉牒尚存(玉牒,记录皇族的族谱,每十年一修,定期公布),只是不知其是否完整,但随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