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八旗的旗主都是什么人才能当上的?

清朝八旗的旗主都是什么人才能当上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92 更新时间:2024/2/21 3:36:49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立国之本,旗人身份也是满清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保障,八旗占据如此重要地位,自然是要牢牢掌握在皇室手中,八旗的旗主肯定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了,确切来说都是努尔哈赤子侄的后代。

八旗是努尔哈赤在起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产生的军队机制。在起兵之初努尔哈赤只有一支满人队伍,起名叫做黑旗;在不断收编周围的满洲部落后,成立了黄旗与白旗,任命弟弟舒尔哈齐为黑旗旗主,长子褚英为白旗旗主,黄旗则由努尔哈赤亲自统领。

悲哀的是舒尔哈齐和褚英后来都犯事被处斩,原来的三旗也发生了重大整改,原来的黑旗被分成了正红旗(旗主代善)、镶红旗(旗主代善长子岳托)、镶蓝旗(舒尔哈齐之子阿敏、济尔哈朗先后任旗主);原来的白旗被分为正蓝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正白旗(旗主皇太极)、镶白旗(旗主褚英长子杜度);黄旗则为正黄旗和镶黄旗,由努尔哈赤亲自统领。

努尔哈赤晚年的时候将自己的亲兵与两黄旗都给了多铎,不过皇太极上台之后,一顿神操作,局面变成了代善父子掌握两红旗、多尔衮兄弟掌握两白旗、皇太极父子掌握两黄旗和正蓝旗,镶蓝旗则一直留在济尔哈朗一脉手里。

从清初的八旗旗主阵容就能看出来,都是努尔哈赤的嫡系血亲,都是有功于清朝的爱新觉罗子孙。八旗是清朝最倚重的军队,自然要保证其忠诚度,故而旗主基本都是父死子继、代代相承,权利永远留在爱新觉罗家族。

很多人对八旗有个误区,就是八旗分为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理解为那是24个旗,其实是不准确的,努尔哈赤建立八旗时,因为基本都是满人,被称为八旗满洲,后来随着后金政权的不断壮大,对周边不断进行收编,皇太极时期收服蒙古各部,形成了八旗蒙古的编制,后将收降的汉军整合成了八旗汉军,在作战中满蒙负责骑兵,汉军则见长于火炮,两者相互配合,达到攻坚与野战完备的作战目的。所以大概念来讲,清朝只有八旗,八旗之下可以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同一旗下的无论满蒙汉军,都归于该旗旗主的领导。

八旗的性质很特别,打仗的时候,旗人都是旗主的士兵,所以八旗是一种军事制度;和平时代,旗人就是旗主的奴隶、长工,所以八旗也是一种生产制度,但八旗制度却与官场制度没有半毛钱关系。

清朝八旗地位很高,旗人俸禄丰厚,一个普通八旗骑兵的奉银比七品县令的俸禄还多出一半,地位比不在旗的人也高,但是这旗人身份并没有官职。

前文说了能担当八旗旗主的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尤其是清朝初期的旗主,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在入关之前都是手里有兵、说话好使,能够参与政权决策的人物;入关之后,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领,下五旗的旗主也是代善、多铎等人的后代,很多都是世袭的铁帽子王,爵位不是亲王也得是贝勒,非常显赫,但他们都没有官职。

到了后来,很多旗主也成了闲散王爷,参与不到朝政核心中去,甚至根本就不参与政事,斗斗蛐蛐溜溜鸟,不过依旧能享受朝廷的供奉、收着旗人的孝敬,而且仍旧倍受尊重,地位毋庸置疑。像和珅那样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妥妥的二皇帝了,见到正红旗旗主,他也得磕头请安,因为你无论官职几何,首先你是正红旗的旗人,是旗主的奴隶,这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变。

标签: 清朝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鲁国三桓专政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鲁国

    春秋时期属于争霸的时代,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大多集中在春秋前期和中期,到了春秋末期,争霸战争变少,而诸侯国内部之间的斗争成为主流。早在春秋中叶,诸侯政权就逐渐下移到卿族手中。到了春秋末年,大夫专政成为常态。在鲁国,最为著名的就是“三桓专政”鲁国政权一度落

  • 吐蕃后期灭亡原因及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吐蕃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的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那么吐蕃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呢?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

  • 西魏北周八柱国历史介绍 八柱国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八柱国

    古代中国的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眼看中国贵族的黄金时代就要结束,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

  • 唐朝边疆设置的六大都护府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都护府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北朝鲜,西达中亚咸海,南面包括了现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北部。唐王朝建业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不仅改郡为州,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还逐步确立了府制。唐朝的府制,依其形式和地位,分为三种类型:府、都督府、都护府。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

  • 唐朝边疆之回纥族及回纥汗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回纥

    一、回纥的名称与起源回纥一词为维吾尔这一名称的古译。在传世的古突厥文碑铭,如回纥《磨延啜碑》(《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碑》)中,作Uyghur(音),一般认为其意为“联合”。汉文译名最早见于《魏书·太祖本纪》登国五年(390)春三月的记载,作“袁纥&rd

  • 唐朝边疆之吐蕃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吐蕃

    一、噶氏家族的专权与衰落松赞干布去世后,其孙芒松芒赞(《新唐书》作乞黎拔布)继位,国事由大相噶·东赞代行,是为噶氏家族专权之始。噶·东赞当政期间,抚服边地,规定赋税,区分“桂”(武士),“庸”(奴隶)等级,清查户籍,促进了吐

  •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凌烟阁

    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是很会当皇帝的,尤其在君臣关系上十分老到,凌烟阁一事就是例子。不过也不能说那只是个

  • 武则天在位时为什么要把洛阳改为神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

    洛阳,无论放在现代,还是数百年前的古代中国都是一个被数以万计的人喜爱的城市。不管是被视为中国国花的牡丹,还是造成"洛阳纸贵"的文学风靡,他们都是出自于洛阳。"神都"是洛阳的古称,最早有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水经注》中,唐睿宗时期和武周王朝时期,但使得洛阳作为神都这个名号开始闻名并且广泛传播的,已经到了

  • 清朝剃发留辫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

    明清鼎革以后,满汉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经历了一个从剧烈冲突到长期磨合,进而逐渐融合的过程。最显而易见的表现,就是头发和服饰的改变。清朝自建立之日起,一道剃发令改变了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全体男性的传统发式。将原来明朝时的蓄全发束于头顶并挽髻的发式,一夜间改为剃发梳辫下垂的发式。由此展开了清代特有的激烈、残

  • 万历帝为什么20年不理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万历帝

    我们知道,万历皇帝亲政之初,还是很勤勉的,他按部就班做了不少事情。即便是后来,他也不能说就是平庸之辈。毕竟他执政期间,亲自布置完成了万历三大征(指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几乎同时开展的三次军事行动:平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万历皇帝是何时起不上朝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