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鲁国三桓专政历史事件介绍

春秋时期鲁国三桓专政历史事件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18 更新时间:2024/2/21 3:36:54

春秋时期属于争霸的时代,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大多集中在春秋前期和中期,到了春秋末期,争霸战争变少,而诸侯国内部之间的斗争成为主流。早在春秋中叶,诸侯政权就逐渐下移到卿族手中。到了春秋末年,大夫专政成为常态。在鲁国,最为著名的就是“三桓专政”鲁国政权一度落入家臣子之手。

三桓

“三桓”是指公族出生的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的后代,在礼崩乐坏之下,先是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甚至与周天子兵戎相见,周王室力量衰微之下,周天子这个天下共主的人设也坍塌了。诸侯们的行为,可以说是为国内的卿族作了个“榜样”,所以他们也有样学样的开始不听诸侯们的指挥,有的甚至将国家大权抓到自己手中,让诸侯也成为如周天子一般的存在。鲁国三桓专政把持着国家的大权,时间长达几十年。同样是卿族掌权,同样是权力下移,晋国最后被赵、韩、魏三家瓜分,而鲁国为何却坚持了下来。

西周的等级示意图

鲁国的三桓,出现于鲁庄公时期(公元前693年-公元前662年)。鲁庄公的父亲事鲁桓公,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鲁庄公继承了君主之位,其他三人便合称为“三桓”。孟孙氏的始祖就是庆父之乱中的庆父,又称“仲庆父”,所以其子孙也称“仲孙氏”。庆父死后,其子公孙敖为卿,此后时代为鲁国的司空,封邑于成。叔孙氏的始祖是叔牙,其子孙时代为鲁国的司马。季孙氏始祖是季友,其子孙时代为鲁国发司徒。三桓分别掌握了鲁国的三公的位置,可以说是势力庞大。

三桓世系

鲁僖公时,季友执政,奠定了三桓的政治地位。后来,东门氏执政时,三桓的势力已经很强大了,成公,襄公之时,三桓三分公室,形成了三家专政的局面。公元前590年,鲁成公继位,因其年幼,季文子、孟献子掌握鲁国内政,叔孙宣掌握鲁国军权。前572年,鲁成公死,襄公继位,襄公当时只有3岁左右,鲁国内外大政全部由三桓包揽,襄公十一年,三桓三分公室,鲁国国君从此彻底丧失了军权。襄公后来逃往楚国,怕三桓不容他,几乎不敢回国。鲁昭公时,三桓的势力达到顶峰,气焰十分嚣张跋扈。势力如此强盛。

三桓分鲁

三桓为何不瓜分鲁国。首先的一点便是,在他们的实力达到顶峰之时,三桓与家臣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显露出来。三桓专政鲁国时,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家臣身上,而是专注于对付国君和国家政治方面,因此忽略了本家族内部的事物,为了家臣可乘之机。鲁昭公时,家臣的叛乱已经影响到三桓的实力,到定公、哀公之时,家臣执政越演越烈。叔孙氏和季孙氏两族由于家臣引发的内乱,实力遭到削弱,在这种内耗之下,实力严重受损。

卿族家臣

其次,要注意的一点是,鲁国国土面积狭小,根本无法与晋国相比,。晋国时春秋时期的强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吞并了周边许多小的诸侯国,是的自己的国土面积变得庞大,就算赵、韩、魏三家分晋之后,领土面积也不算小。而鲁国就不一样了,当时鲁国的领土面积还不到晋国的三分之一,若是在一分为三,在春秋末期群狼环伺下,估计很快就会被吞并,三桓也不是傻子,如何考虑不到这一点。

春秋后期地图

还有一点,三桓与赵、韩、魏三家异姓卿族不同,三桓本就出自鲁国公族,算起来还属于鲁国公族内部的权力争夺,所以,算是同出一源,既然国家权力已经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君几乎都成为摆设了,自己便没有必要再将鲁国分裂。而晋国则是异族崛起,公族衰落,并且还不止这三家。晋国的卿族之间互相征伐吞并对方,打来打去最后就剩下三家,公室又没有力量对抗卿族,这三家就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谁也不能奈何谁,最后才导致了“三家分晋”。

三桓之乱

一个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并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表达清楚,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特色去看待求证,才能窥见一点历史的真相。

参考资料

《春秋史》

《山东政治史》

标签: 鲁国

更多文章

  • 吐蕃后期灭亡原因及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吐蕃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的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那么吐蕃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呢?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

  • 西魏北周八柱国历史介绍 八柱国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八柱国

    古代中国的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眼看中国贵族的黄金时代就要结束,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

  • 唐朝边疆设置的六大都护府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都护府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北朝鲜,西达中亚咸海,南面包括了现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北部。唐王朝建业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不仅改郡为州,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还逐步确立了府制。唐朝的府制,依其形式和地位,分为三种类型:府、都督府、都护府。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

  • 唐朝边疆之回纥族及回纥汗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回纥

    一、回纥的名称与起源回纥一词为维吾尔这一名称的古译。在传世的古突厥文碑铭,如回纥《磨延啜碑》(《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碑》)中,作Uyghur(音),一般认为其意为“联合”。汉文译名最早见于《魏书·太祖本纪》登国五年(390)春三月的记载,作“袁纥&rd

  • 唐朝边疆之吐蕃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吐蕃

    一、噶氏家族的专权与衰落松赞干布去世后,其孙芒松芒赞(《新唐书》作乞黎拔布)继位,国事由大相噶·东赞代行,是为噶氏家族专权之始。噶·东赞当政期间,抚服边地,规定赋税,区分“桂”(武士),“庸”(奴隶)等级,清查户籍,促进了吐

  •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凌烟阁

    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是很会当皇帝的,尤其在君臣关系上十分老到,凌烟阁一事就是例子。不过也不能说那只是个

  • 武则天在位时为什么要把洛阳改为神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

    洛阳,无论放在现代,还是数百年前的古代中国都是一个被数以万计的人喜爱的城市。不管是被视为中国国花的牡丹,还是造成"洛阳纸贵"的文学风靡,他们都是出自于洛阳。"神都"是洛阳的古称,最早有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水经注》中,唐睿宗时期和武周王朝时期,但使得洛阳作为神都这个名号开始闻名并且广泛传播的,已经到了

  • 清朝剃发留辫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

    明清鼎革以后,满汉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经历了一个从剧烈冲突到长期磨合,进而逐渐融合的过程。最显而易见的表现,就是头发和服饰的改变。清朝自建立之日起,一道剃发令改变了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全体男性的传统发式。将原来明朝时的蓄全发束于头顶并挽髻的发式,一夜间改为剃发梳辫下垂的发式。由此展开了清代特有的激烈、残

  • 万历帝为什么20年不理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万历帝

    我们知道,万历皇帝亲政之初,还是很勤勉的,他按部就班做了不少事情。即便是后来,他也不能说就是平庸之辈。毕竟他执政期间,亲自布置完成了万历三大征(指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几乎同时开展的三次军事行动:平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万历皇帝是何时起不上朝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

  • 春秋时期齐桓公如何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齐桓公

    说起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家都会想起曹操,曹操通过这个阴险的手段控制了许多人,无天子之名,却行天子之实,而等到其他人反应过来的时候,曹操已经是大权在握且羽翼丰满。掌握天子的这个手段帮曹操确立了霸主地位,不过这并不是曹操首创,其实早在一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初始版本。公子小白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