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于黄花岗起义的历史评价

关于黄花岗起义的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403 更新时间:2024/4/13 19:53:33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故称为“黄花岗起义”。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黄花岗起义的历史评价。

关于黄花岗起义的评价

孙中山的带领下,同盟会的代表人物黄兴、林觉民等人带领其他革命人士于1911年4月发动了又一武装起义运动,史称黄花岗起义。在众多对黄花岗起义评价中,最为众人接受说法是,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和清政府之间的战争,是新中国和旧中国之间的拉锯战,也是新事物推翻旧事物的一种必然进程。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就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同盟会的成立就是其重要的体现之一。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在孙中山领导下的同盟会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运动。但是处于革命前期的同盟会,革新力量还不强大,多次起义都被清政府镇压。虽然起义都是失败的,但是这不代表没有发动起义的必要。每一次武装起义都一点点强化了民众心中的变革觉悟。有学者对黄花岗起义评价说,它加速了全民革命运动的步伐,使建立新中国的思想深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在《黄花岗烈士事略》中,孙中山曾经这样对黄花岗起义评价道:“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这也从侧面肯定了黄花岗起义的价值。孙中山甚至认为,黄花岗起义可以和武昌起义并称为两大起义。之所以对黄花岗起义作如此高度评价,是因为黄花岗起义如平地的一声春雷,惊醒了沉睡多年,屈从于清政府统治的民众们。

解析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

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仔细追究起来肯定很多,这些时候同盟会内部的领导阶层也做过深刻的检讨。但是相较于黄花岗起义失败的结果,这次起义的深远影响更加有意义。谁都不能否认黄花岗中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彻底唤醒了国人的革命热情。

简单总结起来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点。

第一点是领导阶层的不合作,在当时这毕竟是单凭一股革命热情建立起来的组织,大家的集体精神不够强烈。在革命将近的紧急关头,有些领导人依然是我行我素,革命日期也是一改再改。而真正到了起义这天,实际计划的八百多人,到场的只有120多个人,人员严重的不足。第二点是前期计划的不严密。在起义计划开始之前,已经有人透露了风声,清军那边早就准备就绪严阵以待。而同盟会这边也没有出什么应对计划,这是致命的。再者,负责枪支的周苏来在起义开始之前就已经退缩,后来因为担心海关盘查,竟然将同盟会好不容易从日本买来的七十多支枪械扔进了近海,如此一来,连武器上都大大受损,成功的可能性更加小了。第三点就是缺乏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黄花岗起义更像是少数革命人的冒险。但是在当时也不可能争取到更多人来支持,这点黄兴十分明白。

那么多的漏洞,黄花岗起义失败是注定的,那么黄兴为什么还要继续?黄兴知道这次起义如果不进行,那么国人的革命意识绝对不会清醒。在七十多位革命烈士的献血下,国内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黄花岗起义中的领导人

黄花岗起义领导人是黄兴,一个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气势带领有志之士革命的书生。值得一提的是黄花岗起义领导人黄兴是湖南人。有人总结说湖南人的个性是霸蛮,简单说就是湖南人一旦决定做什么事情,就会拼尽全力做成,不知难而退也不会半途而废。

黄花岗起义领导人黄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人说黄兴上马能杀敌,下马能作,这评价是褒还是贬义,也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是也有人说黄兴是个半吊子军事家,但是只要是黄兴领导的革命,似乎结果也都不差,这些也全凭黄兴的个性使然。

黄兴出生在一个书香人家,家里人希望他考取功名,但是他心里是讨厌极了当时的八股文。但是为了安慰父母的心理,也去考过秀才,他的诗词中都透露着奔放不羁。最后他还是违背了父亲的期待,成了一名戎马书生。

之后黄兴成立了华兴华,以“复兴中华”为己任,暗中和哥老会联系沟通。黄兴在其中策划领导了多次起义,失败的居多,但是却振奋了革命人士的斗志。

最终,黄花岗起义开始了,他们事先商量好的是八百多个人的敢死队,但是在革命当天到场的只有120多个人。而周来苏胆小的竟然将他们辛苦从日本购买来的七十多支抢扔进了近海,造成当天革命的弹药匮乏。当时有点话语权的都觉得将革命延后。但是黄兴毅然选择行动,最后的结果惨烈,但是真真切切地振奋了国内革命人士。

黄花岗起义又称做什么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在广州市,革命先驱黄兴先生带领120多名革命党敢死队员发动起义,起义军死伤惨痛,只余下黄兴一人得以脱身,其余人员大部分战死了,一部分战士被俘后,被残暴杀死在广州街头,起义失败了。潘达微把其中72人的遗体收集起来,葬在黄花岗,这黄花岗起义的由来,黄花岗起义又称为黄花岗之役。

在黄花岗起义之前,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已经在广州举行过两次大规模的起义行动,这些起义事先经验和准备不足,加上敌人非强大,革命党武装人数少、装备差,不是清军的对手,很快起义就失败了。黄花岗起义也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因此黄花岗起义又称第三次广州起义。

黄花岗起义前期,中华大地处在动荡之中,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衰退,革命风起云涌,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史,黄花岗起义作为辛亥革命早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起义,显示了革命洪流不可阻挡。因此黄花岗起义又称辛亥广州起义。

黄花岗起义的时间在当时的阴历历法为清朝宣统三年三月廿九日,黄兴带领大家进行起义,因为�种植焕??颍?诰?椴蛔愫偷腥朔浅G看蟮那榭鱿拢?鹨寰?戮?苷剑?迨棵撬淙簧??耍??撬?呛破?ご嬗谔斓丶洹R蛭?奔涞脑?颍?苹ǜ谄鹨逵殖莆?�·二九广州起义。

关于黄花岗起义的相关简介

对于黄花岗起义,多数人都有所闻。要想了解黄花岗起义究竟是一次怎样的起义,看完黄花岗起义简介,就会有所收获了。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在广州爆发了,因此也被成为广州起义。这次起义的目标是攻打两广总督张鸣歧的总督署,但起义以失败告终,许多起义的革命党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起义失败后,在广州革命党人的努力下,在广州城郊一处叫做黄花岗的地方将收敛的72具牺牲烈士的遗骸进行了安葬。

黄花岗起义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同盟会组织计划在1911年4月13日举行起义,但在4月8日这一天,一个同盟会员突然脱离组织单独刺杀广州孚奇,引起清政府的警觉,实施全城戒严,起义计划被迫推迟,改为4月27日。起义前,革命党人组成敢死队,并举行了誓师会,许多革命者写下了绝命书,誓要为革命牺牲一切甚至生命,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陈觉民的《与妻书》了,对家庭妻儿的爱及对革命的忠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通过黄花岗起义简介,这一段悲壮史诗今天读来更加令人钦佩。

4月27日,黄兴率领一部分敢死队员攻入广州总督署,总督张鸣歧得知消息后早已逃之夭夭。而陈炯明姚雨平等人并未率部响应起义,清军不断调派军队增援绞杀起义,敢死队虽奋勇杀敌,毙敌甚多,但终寡不敌众、孤立无援而失败。黄兴等人负伤后化妆出逃,而更多的敢死队员被捕、牺牲。

这就是关于黄花岗起义的简介,这次起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大侠了良好的基础。

浅析黄花岗起义第一枪谁开的

一九一一年,黄兴带领一百余人偷偷潜入两广总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起义,也就是广州起义。很多人不明白广州起义和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关系,广州起义失败后,潘达微出面收聚了七十二具尸体葬于黄花岗,因而这次起义也被叫做黄花岗起义。

伟大的事件总有一个带头人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孙中山,孙中山是同盟会的领袖,是未来领导南昌起义成功的领头人,可是黄花岗起义并不是孙中山领导的,当时的孙中山正在国外参加会议,战争一触即发,在起义不得不开始的危机时刻,黄兴开了第一枪,从此,黄花岗起义第一枪谁开的这一问题最终解决。很多课本中都会有黄兴连开三枪,拉开了黄花岗起义序幕的句子,因而网络中会出现譬如,黄花岗起义第一枪谁开的,黄花岗起义第二枪谁开的这种搞笑段子,实际结果都是一样的,黄兴带领人冲进两广总署,虽然最终遭到扫射,死者过半,伤亡惨重,但是这次壮烈的牺牲得到了孙中山先生以及历朝历代人的夸赞,黄花岗起义带给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都是震撼的。

黄花岗起义开始的是有一些仓促的,因为走漏风声,战争一触即发,不是反抗就是死亡,这个时刻,黄兴站了出来,身先士卒,黄花岗起义第一枪谁开的很重要,黄兴在中国历史转折点上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视。

标签: 黄花岗起义

更多文章

  • AD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的主要内容及签订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是俄罗斯帝国总督和清朝于1858年5月28日在瑷珲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1主要内容1.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

  • 商鞅变法有哪些弊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弊端是:1、以农耕为主、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变法举措导致整个民族的民主意识弱化;2、“编民为什伍”和“连坐”法,使人民互相监视、互相告发,从而使全体人民时刻处在互相猜疑的恐怖之中。1弊端重农抑商政策。商鞅奖励耕织的政策固然没错,但他又规定凡从事末

  • 美国《独立宣言》的内容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美国

    《独立宣言》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宣言的目的;第二部分阐述政治体制思想,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条条罪状,第四部分,也就是在宣言的最后一部分,美利坚庄严宣告独立。1内容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陆会议(SecondContinentalCongress)于费城批准,这一天

  • 秦国一共存在了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国

    秦国一共存在了563年,秦朝一共存在了十四年。秦国(前770年前207年),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国秦国(前770年前207年),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

  • 西周分封制的作用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西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以“受命于天”自居,号称“天之元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分封制对于西周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本篇将对其进行总结。作用1.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

  •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分工明确,效率高;2、相互监督,相互牵制;3、分散相权,集中皇权。1特点1、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吧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三省职责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2、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中书省颁布的皇帝的诏令和政令,如果门下

  •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于什么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五年计划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于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基本信息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

  • 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井冈山

    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容有:1.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3.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5.艰苦奋斗的作风。1主要内容1.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 河阴之变是谁策划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发生在建义元年,这场兵变是由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和实施的,主要是为了针对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进行的一场政治事变,因为这场政治事变发生在河南的和何阴县,才因此得名的。北魏末年,党争不止,内乱频繁。北魏孝明帝元诩即位之初,胡太后(谥号"灵",又称灵太后)临朝称制,重用其姻亲元叉,推翻了权倾一时的领军

  • 大夏国的首都是哪里 大夏国谁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夏国

    大夏国的首都是重庆。大夏国所辖的疆域覆盖重庆、四川、陕南、湘西、黔北、滇北等地,统治中心区域位于今重庆、四川一带,大夏国是第一个在重庆建立首都的政权。大夏国介绍大夏国(1362-1371),是元朝末年天完红巾军广西两江道宣慰使明玉珍所建立的一个政权。在徐寿辉天完政权陷入内乱,割据混乱的局面之时,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