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大礼议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明朝大礼议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972 更新时间:2024/2/27 17:32:09

正德十六年三月,做了16年皇帝的明武宗朱厚照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随着朱厚照的离世,明孝宗朱祐樘一脉彻底绝嗣。

不得已,张太后便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定,由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来继承皇位。

令张太后、杨廷和没有想到的是,这位15岁的新皇刚上任便展开了一场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之争。

从天而降的皇位

朱厚熜的生父是兴献王朱祐杬,他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也是朱祐樘最年长的弟弟。

朱祐杬一生只有两个儿子,嫡长子朱厚熙出生五天便夭折了,嫡次子便是后来的明世宗朱厚熜。

当远在湖广安陆州的朱厚熜得知自己要继承皇位时,他还在给自己的生亲朱祐杬服丧。

然而国事重于家事,遗诏就是皇命。朱厚熜只能离开自己从小生活的王府,随使团前往充满未知的北京。

别看朱厚熜只有15岁,人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位少年天子绝不是那种任人摆布的提线木偶,而是一位有想法有魄力的政治天才。

按照礼部的原定的方案,朱厚熜将从东华门进入紫禁城,暂居文华殿,择日以皇太子的身份进行即位礼。

然而朱厚熜坚持认为自己是来“嗣皇帝位,非为皇子也”,便以拒绝入城的方式提出抗议。

后来张太后遣群臣上表劝说,朱厚熜才答应从大明门进宫,当天便在奉天殿即位,次年改元嘉靖。

将生父追尊为皇帝

朱厚熜即位后不久,一场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便开始了。争论的核心在于,朱厚熜是继嗣还是继统?他该尊孝宗还是兴献王为皇考?

朝堂之上分立两派,一个是以杨廷和为首的继嗣派,他们认为朱厚熜是小宗入嗣大宗,应该将孝宗和张太后当作自己的父母,改称兴献王和王妃蒋氏为叔父和叔母。

另一个是以新科进士张璁为首的继统派,他们认为朱厚熜不是以太子的身份在宫中养大的,而是武宗绝后,世宗伦序当立。所以,朱厚熜应该以生父为皇考。

朱厚熜自然不想给孝宗当儿子,不过在嘉靖元年正月清宁宫发生了火灾,杨廷和一派皆以为是上天预警。朱厚熜这才称孝宗为皇考,称兴献王为本生父兴献帝。

嘉靖三年杨廷和辞官归乡之后,朱厚熜加快了为生父正名的步伐,他先是尊生父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不久后直接尊其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并改称孝宗为“皇伯考”。

不仅如此,后来朱厚熜还将生父的牌位供入太庙,为其追尊庙号为“睿宗”,原来的兴献王墓也摇身一变成了明显陵。

不断提高生母地位

朱祐杬虽然获得了皇帝的称谓,但是并没有实实在在的享受到儿子当皇帝带来的红利。不过朱祐杬的王妃蒋氏,却亲身体验了一回皇太后的角色。

朱厚熜登基后便遣人去安陆州迎接生母蒋氏进京,当蒋氏到达通州后,得知首辅竟然让自己的儿子认孝宗为父,便拒绝进城。朱厚熜为了生母,不惜以退位为要挟。

群臣无计可施,只好以慈寿皇太后的名义,称蒋氏为兴献太后。蒋氏这才入宫,随后她以太后的仪制拜谒奉先殿和奉慈殿。朱厚熜也做出了让步,没有坚持让生母拜谒太庙。

嘉靖元年,朱厚熜改称生母为兴国太后,三年后又先后为其上尊号“本生章圣皇太后”和“圣母章圣皇太后”。而武宗的生母慈寿皇太后张氏,却被朱厚熜称之为皇伯母。

毕竟亲疏有别,生母蒋氏过生日,朱厚熜下旨让命妇朝贺,并且在宫里大摆宴席。到了张氏过寿的时候,朱厚熜严重双标,居然下令免贺。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蒋氏驾鹤西去,朱厚熜将其与献皇帝合葬于显陵,并将她的牌位供奉于睿宗庙。

逼走四朝元老杨廷和

杨廷和19岁高中进士,自此开始入朝为官,他历经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从正德七年开始接任内阁首辅。

武宗驾崩后,杨廷和迎立世宗朱厚熜为帝。朱厚熜即位后,杨廷和不但没有捞到半点好处,反而落得被削职为民的下场。

在大礼议之争中,杨廷和一味维护孝宗一脉,忽略了朱厚熜和亲生父母之间的血缘深情。虽然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是却与朱厚熜渐行渐远。

嘉靖三年正月,朱厚熜决定批准杨廷和辞官归乡的请求,并给了他应有的体面。杨廷和刚离开,朱厚熜便着手推动改称孝宗为“皇伯考”的想法。

此时,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又带头出来反对,还带领一群大臣跪在左顺门外大哭给皇帝施压。结果朱厚熜龙颜大怒,杨慎遭到廷杖,之后被流放到了云南。

最终,大礼议以朱厚熜完胜落幕,他不但如愿尊生父为皇考恭穆献皇帝,还得到了可以依靠的新生力量,将皇权一点点掌握到自己手中。

而辞官归乡的杨廷和,则在嘉靖七年被降为平民,并于第二年撒手人寰。直到明穆宗隆庆元年,杨廷和才恢复官职,被追赠为太保,谥号“文忠”。

标签: 大礼议之争

更多文章

  •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哪个?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由谁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奴隶制王朝

    公元810年,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马蒙成为了第七位哈里发,在他之前,曾经以阿拔斯王朝亲王的身份坐镇木鹿,对东方进行着统治。他大开幕府,广结各路豪杰,为将来进京夺位做人才储备。在此过程中,一位来自河中撒马尔罕附近萨曼村的土豪阿萨德得到了马蒙的青睐。阿萨德有4个儿子,个个文武兼备,其中最重要的是老二艾哈迈

  • 周文王姬昌是怎么奠定取代商朝的统治基础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文王

    周文王姬昌,生于公元前1152年,逝于公元前1056年,享寿九十七岁。他也是中国历史中为数不多的年龄超过古稀的君王。因为历史久远,所以对他的记载也不及其他皇帝多,但是,他是不折不扣的明君,却是名副其实的。周文王姬昌的身世周文王是周西伯季历之子,而季历,也是一个清明的君王。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都很有

  • 李自成和谈的提出的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

    中国古代史上,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是一段嘈杂的战争史,明朝、满清两者之间矛盾不断,却由于李自成的插入,让这段历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军兵临北京城下,此时的明王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是胜利在望的李自成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议和,并且提出了三个条件。对于这种无数皇帝梦寐以求的好事,走

  • AD1945年外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外蒙古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宣布独立。而在此之前,中国历届政府都为保留这块领土付出了种种努力。1、清政府时期早在19世纪的80年代,沙俄就开始通过不平等条约不断在外蒙古扩张势力,把外蒙视为它的势力范围。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早已觊觎外蒙的沙皇俄国,利用清朝政府危在旦夕,无暇顾及边防的时候

  • 北洋军阀当政期间全国地方军事长设置及军官名录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洋军阀

    1、巡阅使兼管两省或三省(有的不辖省,如长江巡阅使),类似于前清的总督,但设置无一定法则,多因人而设,废置不常。但实际权限因人因时而定,未必真有能力掌管所辖诸省。2、督军各省的军事长官。在不同时间正式名称不同,但职责权限大同小异(下文中一般通称督军),各时间的名称演变如下:1)都督:辛亥各省起义后,

  •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俸给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京

    一、南京政府公务员俸给制度之变迁1.发生期(19121927)1912年10月17日,北洋政府颁布《中央行政官官俸法》。根据其规定,官吏的俸给用货币来支付,一般按月计算,称为月俸,在特殊的情况下也按年计算,称为年俸。将文官分为两类,一类为行政官,另一类技术官。每一类文官按官等又分为简任、荐任和委任三

  • 周孝王篡位登基后为什么没有推翻嫡长子继承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孝王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周孝王篡位登基后为什么没有推翻嫡长子继承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周朝建立后,定下了很多规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就是正室生的大儿子,在顺位上,嫡子是拥有优先级最高的继承权。如果不是正室生的,即使是大儿子,也没有嫡子的地位高,这种制度一直影响到今天

  • 唐太宗与康熙帝为何贬低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太宗

    巍巍长城,瑟瑟边风,绵延万里、历经千年的古长城,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在经历了巍峨壮丽与断壁残墙之后,原本的物质防御逐渐的转变成了文化的符号。然而,人们长城一直都是十分有争议的对象,褒贬不一!从古至今,修筑长城,端赖“举国体制”。“夫以秦始皇之强,带甲四十万,不能窥河

  • 赵构为什么要签订绍兴和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绍兴和议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南宋与金国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绍兴和议”。按照和议条约规定,南宋向金国称臣,两国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割让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每年向金纳贡

  • 后周的江山为何被赵匡胤兵不血刃的夺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匡胤

    周世宗柴荣,可谓是五代十国时期第一明君。可是,就是由于太过聪明,在弥留之际,自以为是的安排,导致柴家江山被手下心腹大将赵匡胤篡夺,令人唏嘘不已。一、殿前司的崛起:禁军一分为二五代始于后梁朱温,朱温本为唐末宣武节度使,称帝后,就以自己的宣武镇兵为禁军,禁军长官为马步军都指挥使。到了后唐,改为侍卫亲军司